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会计审计论文>会计理论>

试论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制度论文

孙美印分享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较为迅速,同时会计电算化系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应随着电算化的发展而逐步完善。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制度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制度论文篇1:《试论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摘要:随着会计电算化的飞速发展,利用电算化系统的弱点进行的贪污、舞弊等违法犯罪活动也有所增加,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殊性,建立一套适合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控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电算化是把以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是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以及部分替代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发展会计电算化,有利于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更好地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但同时也对原有的会计业务内控制度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则是内部会计控制的特殊形式。随着IT技术特别是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会计电算化进一步向深层次发展,这些变革无疑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同时也给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建立一套适合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控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面临的几个问题

  1.会计无纸化存在的问题

  在手工会计环境下,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均记录于纸张之上,这些数据若被修改,则容易辨别出修改的痕迹;但是,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数据被直接记录在磁盘或光盘上,对数据修改可做到不留痕迹,这样就很难辨别是否是业务记录的“原件”。因此,确保这些电子数据是原始数据,是无纸信息系统的关键。

  2.电子数据的审核和确认

  在现有的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多数会计还保持着传统的凭证审核和编制方式。但是随着会计电算化的进一步发展,电子原始数据经审核和确认后,就可自动生成电子记账凭证,而由这些记账凭证直接生成的账簿和报表都是派生性的数据。所以账簿和报表的正确性、真实性完全取决于审核和确认的电子数据。

  3.会计电算化工作中的安全问题

  现有的会计软件系统在设计、开发阶段普遍存在重功能轻安全的现象,以致软件投入运行后暴露诸多隐患,如数据库呈开放状态、易于打开等。这类现象和问题目前尚未得到彻底改变。

  4.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问题

  (1)不少企业的各级领导对实施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开展会计电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管理现代化的需要。会计电算化是会计进入信息化的基础,是今后企业决策的重要手段,是会计制度改革的突破口。

  (2)由于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长期被人们所接受,目前企业管理都建立在手工记账的基础上,要改变形成的习惯方式有一定难度。尤其是会计电算化的保密性、安全性存在空白,因而对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

  5.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内部控制形式的变化。手工操作下的一些内部控制,如编制科目、凭证汇总表,总账、明细账的核对,在电算化中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性;其部分内部控制功能在电算化后转移到计算机内,如凭证借贷平衡校验、余额平衡检查等功能。因此,内部控制也由单一的制度控制转变为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并存。

  内部控制内容的变化。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给会计工作增加了新内容,如编程、维护人员与计算机操作人员内部控制、计算机机内及磁盘内会计信息安全保护、计算机病毒防治,以及计算机操作管理等。

  二、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1.确保原始数据操作的准确性

  在电算化会计中,电子计算机输出的数据是在程序控制之下,对输入的数据源自动进行加工处理,并储存于磁性介质上。所有记账、分析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均在计算机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进行。然而,电脑中的原始数据必须是由人工事先进行审核和输入计算机的,一旦原始数据在输入中发生错误,计算机无法识别,只会将错就错地进行各种计算工作。因而自动处理数据的准确性,完全依赖于原始数据输入的准确性,正因为会计电算化的这一固有弱点,所以对内部控制提出了一些新的具体要求:一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都必须规范化,并保持准确性和相对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2.控制操作人员的职能

  授权、批准控制是一种常见的、基础的内部控制。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审核和签章。但会计电算化后,职能划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业务处理全部都是以电算化系统为主,因而电算化功能和知识的高度集中导致了职责的集中,特别是会计人员的职能开始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移。某些人员既可从事数据的输入,又可负责数据的输出和报送。因此,如果不加强内部控制,就会使某些计算机操作人员直接对使用中的程序和数据库进行修改,操纵处理结果,从而加大了出现错误和舞弊的风险。

  3.避免会计档案无纸化和电脑操作无形化带来的风险

  在手工方式下,信息以账、证、表等形式存储在不同的纸质上,增、删、修改了的会计凭证或会计账册都可以从各自的笔迹和印章上分清责任。但实行电算化会计后,有形记录较传统手工会计系统大为减少,凭证、经济业务事项的说明和账簿等大多要依赖计算机方可录入、阅读或查询。实行会计电算化后,数据的载体不同了,信息来源于数据和程序,并且从一开始就存储在各种磁性介质上。有些业务或处理结果可能不被打印出来,只有依靠电子计算机才能阅读这些数据。如果缺乏适当的内控,那么未经批准擅自改动数据的可能性就明显增大,而且数据改动后不留下任何痕迹。电磁介质也易受损坏,且有丢失或毁损的危险。所以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档案管理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保存纸介质会计核算资料,而且要保存、保管好以磁性介质方式存储的各种会计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以及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和其他会计资料。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强化内控管理,提高会计电算化的科学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1.加强人员职能控制。由于会计电算化知识与功能的相对集中,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组织控制。所谓组织控制,就是将系统中不相容的职责进行分离,即在系统中的各类人员之间进行分工,并以相应的管理规章与之配套。其目的在于通过设立一种相互稽核、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机制来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减少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

  职责分工首先是将电算化部门与用户部门的职责相分离。用户部门指产生原始数据的部门或人员。在这两者之间进行职责分工的目的,是尽可能保持不相容职能(如业务授权、执行、保管和记录)的分离,以及在电算化部门内部的职责分离。通过进行内部职责分工,以补救不相容职能集中化的不足。

  会计电算化中,为了控制操作人员职能,还可根据系统支持的不同软件进行职能分工,从而起到各个部门权利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作用。

  2.加强系统安全控制。这项控制是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安全,避免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系统运行错误的不安全隐患。

  3.加强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既是公司、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安排。在会计电算化中,由于是“人机”对话的特殊形态,因而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笔者认为,内部审计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遵照《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核费用签字是否符合公司内控制度,凭证附件是否规范完整。(2)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如查看账册内容,做到账表相符,对不妥或错误的账表处理应及时调整。(3)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4)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

  4.制定企业内部操作管理制度

  操作管理制度是针对每一个上机操作会计软件的人员而制定的,主要用来规范每一个操作人员的行为以及各自之间的权限限制。除了软件对操作方面做了一定的设计以外,制定并严格操作管理制度,将会有效地保证会计软件的安全运行;同时,也有利于内部牵制制度的执行。操作管理制度从内容上来看,一般包括以下几项:

  (1)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尽管软件一般都已有用户管理功能,但其用户管理的设置是由人工进行的,这就需要从制度上对操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权限加以规定,用来在用户管理的设置和具体的操作中执行。

  (2)预防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输入计算机的措施。如规定原始凭证必须经有关审核人员审核并签章后才能输入计算机等。

  (3)预防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未经核对而登记机内账簿的措施。如规定已输入计算机的凭证需由审核人员核对并签章后方可登记机内账簿等。

  (4)建立必要的上机操作记录制度。如规定用操作日记的形式记录每天的上机操作内容等。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运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的新问题和新课题将不断出现。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必将形成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而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确立,又将使电算化会计在新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也使得电算化会计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调整、完善,真正做到保证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曾强.会计电算化与内部控制.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2,(第29卷):62-65.

  [2]王继强,徐东书.对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探讨.今日财会在线.

  [3]宛燕茹,徐志红.浅谈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工业会计,2001,(第A卷):25-29.

  [4]审计署二00一年第一级计算机审计应用软件评审工作结束.中国审计报.

  [5]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财政部发布,1994-06-03.

  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制度论文篇2:《加强会计电算化制度下的内部制度》

  [摘要]:内部控制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提高管理水平的一项有效措施。实现会计电算化后,由于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发生了改变,致使传统的内部控制方法面临挑战。本文根据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及会计电算化系统下内部控制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内部控制的建议,旨在更好为企业发展服务。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加强

  随着信息技术日益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须臾不可或缺的工具,会计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会计信息处理从手工过程过渡到了电算化处理过程。经过改革开放后几十年的发展,会计行业对电算化的理论与实践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电算化使传统的会计系统、会计组织机构、会计核算及内部控制制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其中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尤为明显。

  一.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1.内部控制制度更加重要

  在手工会计时代,内部控制是通过凭证传递程序,规定每个工作点完成的任务,并在传递过程中选择控制点,使日常处理业务的各个工作点来相互校验、核对。另外,还通过账账、账证、账实的核对来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后,由于账务处理程序和会计组织体制都发生了变化,除原始数据的收集、审核、编码仍由会计人员来操作外,其余的处理都由计算机负责。显然,原来的内部控制方式部分被计算机所替代,由单一的人工转为人机共同控制。由于对于信息化后的内部控制要求更高,因此,必须加强实现会计电算化后的内部控制。

  2.控制方式发生改变

  会计电算化条件下, 内部控制的控制方式发生改变, 由单一制度控制转为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手工会计系统中, 内部控制的方式主要是人员的内部牵制制度。电算化会计系统下会计和财务的业务处理方法和处理程序发生了很大变化, 会计凭证和报表的生成方式、会计信息储存方式和储存媒介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重点由对人控制为主转变为对人机控制并重。

  会计电算化要求内部控制信息化,内部控制信息化是指根据内部控制规范要求,将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流程、关键控制点等固化在信息系统中,促进各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制度的设计与运行更加有效。同时要求企业按照内部控制要素和统一规范化格式,编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提供给投资者等报告使用者分析判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做出相关决策。

  二.会计电算化系统下内部控制面对的问题

  1.系统的设计和使用不当

  首先,目前在我国好多会计电算化的开发和使用脱节,在这之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与协作,使得开发出来的电算化系统存在诸多问题,不仅不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还会对企业的账务处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其次,随着电算化水平的提高和系统功能的强大,对计算机专业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来高,在岗的财务人员虽然经过一系列计算机和电算化的培训,但和实际操作水平还是有一定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ERP的推广和应用。

  2.会计人员因主观原因或技术因素造成非法操作或操作失误

  这是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中的主要任务,因其系统的程序、数据、文件等很容易被仿造、复制和修改,而不会留任何痕迹,所以某些人员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利用职务之便或不按操作规程进行非法操作,如通过冒名顶替、盗取密码等手段来非法改动、销毁会计资料,给单位造成严重损失。同时,由于单位的业务人员素质不高、操作制度不规范等原因,也会造成很大风险。因会计电算化的核算是高效自动的,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就会引发其他环节一系列的错误。

  3.会计资料的备份和保管不及时、不规范,导致财务数据丢失。

  在会计电算化法规中明确规定,单位应坚持每天双重备份,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并没有真正落实,也没有及时打印并按规定保管凭证和账簿,致使电脑一旦出现故障或磁性介质损坏时,部分会计资料就会丢失,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4.会计软件的安全性及保密性问题

  现有的软件系统在设计、开发阶段普遍存在重功能轻安全的现象,以至软件投入运行后存在着安全隐患,如数据库呈开放状态、易于打开等。电脑的系统数据和会计信息资料有面临被不留痕迹的浏览、修改的风险,而现在许多单位缺乏操作的记录功能,出现问题后不便于追究责任。

  5.对计算机系统的过度依赖

  实行会计电算化后,所有的会计数据和处理程序都保存在计算机中。一旦计算机由于某种原因而无法运行,如突然停电、病毒发作等都会造成数据丢失;若使用的是网络系统,还会因网络设备出现故障或网络通讯出现问题而使会计工作陷入瘫痪。因此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对会计数据的安全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

  1.加强系统程序操作控制和系统文件安全管理控制

  为了保证系统会计数据不被随意操作,就要加强系统操作和安全管理控制。从内容上来看,一般包括以下几项:设置操作权限,制定上机守则,禁止非操作人员操作;制定内部操作规程,严禁违规操作,如预防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输入计算机的措施,预防已输入计算机的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等未经核对而登记机内账簿的措施;数据存储和处理相隔离;建立必要的上机操作记录制度,形成上机日志;健全并严格执行防范病毒管理制度等。另外,系统文件由专人负责保管,使用和修改必须经过有关领导审批,与系统无关人员不得接触系统文件,从源头上控制会计数据信息的被操作。在系统开发阶段,要设置对系统操作痕迹留有记录的功能,特别是对已入账的凭证,系统只能提供留有痕迹的更改功能,对已结账的凭证与账簿以及机内账簿生成的报表数据,系统不能提供更改功能等。

  2.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制度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员工尤其是管理人员的熟悉,注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通过法律做引导, 督促企业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当前应加强《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各行各业尤其是管理当局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重要性的熟悉。注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职业道德教育还要和岗位责任制考核结合起来, 定期考评,将评估结果存入技术档案,作为晋升专业职务条件之一,以使会计人员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

  3.建立健全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

  由于计算机具有的特征, 制定完善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来实现系统内各类会计资料的存储。要保管好存储会计数据的介质。所有会计资料必须有会计主管和系统管理员的签字才能存档; 建立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内部审计是保障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必须建立一个不依附任何职能部门的,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受公司最高层直接领导,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通过内部审计,更清楚了解内部控制办法是否能够保证为单位提供真实可行的财务信息。

  4.加强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安排。在电算化系统运行过程中,审计人员对会计业务处理等工作的评价和检验,有利于检测财务软件的可靠性,发现各种内控制度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有利于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管理水平。同时企业也可以考虑定期聘请中介机构,进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专项审计,借助外部中介机构的力量以更好地查漏补缺。

  5.降低对计算机系统的过度依赖

  由于实行电算化后,所有的数据都保存在计算机系统内,当计算机断电、发生故障、收到病毒侵入等各种原因而无法正常运行时,会计工作就无法正常进行,介于这种原因,在加强安全性的同时还应该降低对计算机的过度依赖,做好数据备份工作,确保会计工作安全、连续、有效的运行。

  综上所述: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应顺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潮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高效性及精准性,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任何事物都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会计事物工作模式,同样需要顺应时代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向青. 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新问题及其发展思路[J]. 中州大学学报,2006(4).

  [2]阎达五. 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 会计探究,2001(2).

  [3]吴水澎, 陈汉文, 邵贤第. 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和示[J]. 会计探究, 2000(5).

  会计电算化系统下的内部控制制度论文篇3:《会计电算化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途径》

  【摘要】文章在 分析 会计 电算化给 企业 内部控制制度带来新 影响 的基础上,指出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企业管理

  所谓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单位为了完成单位的 经济 活动,保护市场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等而制定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 方法 、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之为完整的体系。其最基本目标是确保单位经济活动的效率性、资产的安全性、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会计电算化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安全性、完整性,为会计人员参与经营决策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在充分发挥优势的同时,也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一、会计电算化给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控制操作人员的职能

  授权、批准、控制是一种常见的基础的内部控制制度。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的人员的核算和签章。但会计电算化后,职能划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业务处理全部都以电算化系统为主,因而电算化功能和知识的高度集中导致了职责的集中,特别是会计人员的职能开始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某些人既可以从事数据的输入,也可以负责数据的输出和报送。因此,如果不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就会使某些 计算 机操作人员直接对使用中的程序和数据进行修改,操纵处理结果,从而加大了计算机出现错误和舞弊的风险。

  (二)确保原始数据操作的准确度

  在电算化会计中, 电子 计算机输出的数据是在程序控制之下,对输入的数据源自动进行加工处理,并储存于磁性介质上。所有记账,分析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均在计算机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进行。然而,电脑中的原始数据输入必须由人工事先进行审核并输入计算机。一旦原始数据在输入中发生错误,计算机将无法识别,只能将错就错地进行各种计算机工作,而且核算自身的复核机制荡然无存,加之有些企业人员少,人工审核机制不完善、不规范等原因,内部校核大大削弱,甚至消失。正因为会计电算化的这一固有弱点,所以对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具体要求:一切数据的处理方法核过程都必须规范化并保持准确性和相对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避免会计档案无纸化和电脑操作无形化带来的风险

  在手工方式下信息以账、证等表现形式储存在不同纸质上,增删、修改都可以从笔记和印章上分清责任。但实行了电算化会计后有形记录较传统手工会计系统大大减少。凭证给经济业务事项的说明和账薄等大多要依赖计算机等可录入阅读或查询,数据的载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改变,信息来源于数据和程序,并且从一开始就存储在各种磁性介质中,有些业务或处理结果可能不被打印出来,只有依赖电子计算机才能阅读这些数据。如果缺乏适当的内部控制那么未经批准的擅自改动数据的可能性就会明显增大,而且数据改变之后不留任何痕迹。电磁介质也容易受损坏。且有丢失或毁损的危险。所以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档案的形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保持介质会计核算资料,而且要保存保管好以磁性介质方式存储的各种会计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以及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和其他

  会计资料。

  (四)避免软件缺陷及硬件设备的可靠性与稳定性

  会计电算化是借助于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进行数据处理的,而计算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组成计算机的各个构件,操作系统, 应用 软件,其中任何一个部分都有可能出现 问题 ,加之随时可能出现的病毒入侵等。这些都会使手工会计工作陷入瘫痪,数据消失,不可修复。给财务数据的安全性、连续性构成威胁。可能给国家造成难以挽回的经济损失。而且。会计数据的处理是在一个封闭的、人们无法看到的系统中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它是一个“黑箱”,难以判定会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因而,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相适应必须建立起一套独特的内部控制措施体系。

  因此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会计电算化信息真实可靠的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处理同一笔业务的人员既要相互联系,又要相互制约。而且,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违法行为的发生。国内外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表明,计算机本身出错的几乎为零,但人为造成出错和舞弊的现象有增无减,而且一旦出现舞弊,损失巨大,因此强化内部控制管理提高电算化的 科学 管理水平是建立 现代 企业制度的内部要求,也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

  (一)加强程序操作控制

  为了保证信息处理质量,减少产生的差错和事故的概率,应制定操作规程,包括各种操作命令、各种设备的使用说明以及非常情况的处理方法等。具体 内容 方法可从以下几点来实施:

  1.无关人员不能进入机房操作;

  2.各种录入的数据均须经过严格的审批并具有完整真实的原始凭证;

  3.数据录入人员对输入数据有疑问时,应及时核对,不能擅自修改;

  4.机房工作人员不能擅自向任何人提供任何资料和数据;

  5.输入内容有误时,必须按系统提供的功能加以改正;

  6.开机后操作人员不能擅自离开工作现场;

  7.要做好数据的日备份,同时还要有周备份,月备份。

  (二)加强人员控制职能

  由于会计电算化知识与功能的相对集中,我们必须制定相应的组织和管理控制制度,明确分工,加强组织控制,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活动,必须分配给具有相互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职位,分别完成。即在横向关系上,至少要由彼此独立的两个部门或人员办理以便该部门或人员的工作接受另一个部门的检查和制约;在纵向关系上,至少要经过互不隶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岗位和环节,以便使下级受上级监督,上级受下级牵制。授权、执行、记录、保管、核对是需要分离的职责,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操作人员的身份类别以及分工授权控制等问题,有可能为不法分子提供犯罪的机会。但是,在保证职责分开的同时,各部门或人员相互配合,各岗位和环节都应协调同步,各项业务程序和办理手续需要紧密衔接,从而避免扯皮和脱节现象,减少矛盾和内耗,以保证经营管理活动的联系性和有效性。

  (三)加强系统的安全控制

  这项控制是为了保证计算机系统的运行,避免由于外部环境因素导致了系统运行错误的不安全隐患。这主要从三个方面:

  1.接触控制:这是为了防止未经授权的人擅自动用系统的各种资源,以保证各项资源的正确性,计算机的数据和程序的修改在没有控制的情况下,完全可以不留任何痕迹的进行,这将对数据的真实性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计算机容易受到黑客的入侵和病毒的侵蚀,特别是利于计算机犯罪的条例众多,说明它不仅是信息处理的有效工具,而且也是犯罪舞弊的绝妙手段。

  2. 环境保护:这是为了尽量减少外界因素所导致的 计算 机故障。以保证机器正常运行。

  3.安全控制;加强 网络 安全的控制,设置网络安全性指标,开发相应的技术以保护系统。一个 会计 计算机系统的优劣。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与否,关键在于系统的设计开发过程。因此,为了保护系统的内部控制的有效和审查线索的清晰,防止系统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和偏差,必须对系统开发过程进行控制,以避免因 软件缺陷而造成财务核算错误的发生。

  (四)加强内部控制稽核

  内部稽核既是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安排。在会计电算化中,由”人机”对话的特殊形态,而对内部稽核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稽核:

  1.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稽核。

  2. 审计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对不妥或错误的报表处理后应及时调整。

  3.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 历史 数据的现象。

  4.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

  5.提高会计人员,内审人员的素质。

  (五)会计电算化的 应用 控制

  众所周知,同步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在整个核算过程中,真正由计算机完成的 工作,是从凭证录入开始到财务报表的输出结束的,整个过程也可分为输入、处理和输出三个部分。与之相应的控制可以分为输入、处理、输出控制。

  1.输入的控制:主要是对录入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进行控制,主要靠人工进行,如有关如责任人员签章、凭证复核及修改数据的控制。

  2.处理的控制:数据处理的计算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软件本身是否有 问题 ,此部分的控制工作,大部分在软件开发后期及正式使用前进行,主要包括数据有效性、完整性测试、断电技术控制、设置、工作日志等,而硬件的控制只能依赖于计算机的制造厂家。

  3.输出的控制:主要是对输出的结果要进行的控制,以保输出数据准确、及时、实用主要依靠人工对其进行效验。

  (六)认真贯彻实施《会计法》,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会计法》>为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促进 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 健康 发展 提供了保证。《会计法》同时也明确了单位负责人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会计法》突出强调了负责人对财务 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并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通过加强内部 管理,指导监督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督促有关人员做好工作,以减少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同时要求单位负责人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

  贯彻实施《会计法》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会计法》赋予单位领导人和会计工作者的一项职责,只有会计工作规范了,会计信息才不会失真, 企业 的内部控制制度政策的制订就有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总之,随着 电子 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普及运行。会计制度中的新问题和新课题还会不断出现,我们应按“内部控制”的原则,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防患于未然。然而,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同时,它的实施也与其他的会计制度环节有很大的 联系,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好其中的各种关系,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最大效应。

  三、完善内部制度的同时必须正确处理好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控制成本与控制效益的关系

  每一个控制环节都是有益的,然而每一个控制环节必然会发生控制成本。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必须充分衡量控制的成本与效益关系。内部控制环节的效益表现在:由于某一控制而直接带来的效益和某一控制看上去似乎没有多大作用,但它能够使整个控制系统加强,或者更好的发挥作用而带来间接效益。内部控制环节的成本表现在:增加某一控制环节必然会消耗人力、物力等直接控制成本和过多的控制环节 影响 单位处理业务速度会到来不利影响的见解控制成本。加强与完善内部控制,必须充分权衡这种成本效益关系。

  (二)正确处理好传统内部控制方式与新型内部控制方式的关系。

  随着电算会计的普及,传统的内部控制方式如会计处理中的核对、计算、存储等手段都已经被这个新型的内部控制方式所代替,但这并不是说传统的内部控制方式不发挥作用。正因为传统的内部控制方式源远流长,如植物分离、授权批准、业务程序控制等手段仍有其自身生存发展的土壤,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引入并不能完全倒替它们所发生的积极作用,关键是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用新型控制方式时,使传统内部控制方式仍能最大的发挥作用,不但能防止与发现传统的错误和舞弊,而且能防止与发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新型舞弊与犯罪。

  (三)正确处理好内部控制制度与 职业道德自律的关系

  内部控制制度与职业道德自律在评价要求,评价标准方面是不同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硬性规定,各职能人中都必须做到。而职业道德自律则是软性的约束,是各职能人员必须做到的,但做到的程度如何则完全靠传统观念与个人素质决定。落实强化内部控制制度,不能仅依靠外部的强制力量,而要尽可能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职员都能遵循职业道德,去主动落实内部控制制度。

  综上所述,完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对现在企业有着深刻的意义。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是建立 现代 企业制度的需要,是巩固改革成果,提高企业效益的需要,也是制止经济犯罪,遏制腐败现象的需要。同时,加强和完善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推动和普及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程,逐步建立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信息使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参考 文献 】

  [1]亨德里克森.会计 理论 .立信出版社,1987.

  [2]阎达五等.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 研究 ,2001,(2).

  [3]朱荣恩.内部控制评价[M].北京: 中国 时代 经济出版社,2002.

  [4]吴水澎,陈汉文,邵贤第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会计研究,2000,(5)

  [5]赵伟.加入WTO对我国会计信息产业的影响与对策.中国会计电算化,2002七.

  [6]王治安,向显湖.试论我国的会计改革目标.四川会计,1997,(12).

  [7]任多魁.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模式.山西财税,1997,(11).


猜你喜欢:

1.浅谈电算会计论文范文

2.内部控制制度学术论文

3.会计电算的学科论文参考

4.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及完善措施

5.内部控制学术论文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