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类论文发表参考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图书馆在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图书馆类论文发表参考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图书馆类论文发表参考篇1
浅析数字图书馆
摘要:“数字图书馆”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电子化图书馆,它具有存储海量信息的能力和处理信息的先进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高效方便的服务。本文通过对比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阐述了数字图书馆的涵义,讨论了数字图书馆的功能、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功能;发展前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与利用为大规模的信息系统、图书馆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环境和条件。目前,网络信息管理技术、数字化处理技术和数字式信息资源建设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各国都为此投入了相当的实力进行研究和开发。“数字图书馆”这一新概念、新模式应运而生,并被视为21世纪信息产业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一、数字图书馆的概念
“数字图书馆”一词由英文Digital Library翻译而来,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电子化图书馆,实质上它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跨越区域面向对象的网络查询和传播的一个大型信息系统。
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字图书馆呢?其定义也不一而同。一种观点认为它是一个信息收集地,信息在此集中并被整理,然后通过电子手段被人们获取。也就是说,数字化图书馆强调对数字化信息的获取手段,而传统图书馆则强调对馆藏的拥有。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数字化图书馆是一种信息供应者,它含有大量的信息,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用户只需要一台电脑和一条电话线即可对之进行访问。这些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数字化图书馆所下的定义,但又都还不够全面。随着数字化图书馆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它的认识也逐渐深化。目前我比较赞同这样一种定义,即数字化图书馆是提供内容丰富的经过整序的多种媒体形式的数字化信息的机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所收集信息的载体也发生了变化,转变为光盘、U盘等电子载体,有人因此将其称作为电子图书馆。而网络技术的发展又使得图书馆突破了传统上的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使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访问图书馆的信息,因此又有人称其为无墙图书馆。
这种图书馆甚至可以是无形的,不再是真实存在的实体,于是又被称作为虚拟图书馆。这些信息都是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储,因此又随之诞生了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
笼统的“数字图书馆”包括两种:数字图书馆和数字化图书馆。前者是指提供电子图书的管理和服务系统平台,后者主要是把图书馆中的纸质图书扫描,文字识别或者录入校正的作业平台;二者都含有图书馆的基本业务流程,例如编目、搜索;一般来讲数字化图书馆图书的分类是采用中图法,而数字图书馆的分类在采用中图法的同时会兼顾其他分类法;在形式上数字图书馆对采用图书服务网站的方式对外服务,而数字化图书馆是为图书馆服务,一般是一个由纸质到电子档的服务过程。
二、数字图书馆的功能
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们提供信息。那么,数字图书馆又具有哪些特定功能呢?首先,它具有存储海量信息的能力;其次,它具有处理信息的先进技术手段,其信息是经过整序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第三,其目的是为用户提供高效方便的服务。数字化图书馆发展至今,已经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但是却仍然没有攻克语言的障碍,因此就需要开发出能够进行自动实时翻译的系统。同时,由于输入形式的多样化,可以进行语音输入、手写输入等,还可将大量存在于纸张上的信息扫描后转化为数字化信息。要使信息的转换高速、正确和可靠,自动识别技术就显得至关重要。此外,要想在数字化图书馆的海量信息中快捷有效地找出所需的信息,就迫切需要智能检索技术的支持。
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
“数字图书馆”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了世界广泛的关注,各国纷纷组织力量进行探讨、研究和开发,进行各种模型的试验。
美国国会图书馆是美国最早进行数字图书馆尝试的图书馆之一,其“美国的记忆”(American Memory )影响深远。“美国的记忆”最早是一个于1990~1995年间实施的试验性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确定数字式馆藏的读者对象,建立数字图书馆的一整套技术过程 ,讨论有关知识资产的论题,进行分发演示,并最终确定国会图书馆数字化的方针与规范。 该计划的数字馆藏对象主要为美国的历史文献,包括历史照片、手稿、历史档案及其他文献等。
上海图书馆是国内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先行者,目前已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字化资源,古籍光盘已达64张,约4000MB影像数据,主页信息量也逾350MB,书目数据正加紧制作,全国报刊索引也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信息源。另外还订购了大量的文摘及全文光盘数据库,其中一些还是网络版。
结合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发展现状来看,目前数字图书馆主要有二种模式: 第一种,纯数字图书馆。它最大特征是没有物理实体,不管是书库等藏书地甚或是藏书本身,所有服务均通过虚拟信号在网络上进行传播。2002年新浪网在门户网站中率先开办自己的读书频道,此后不久搜狐、腾讯等各大综合门户网竞相效仿,也先后推出了各自的读书频道。
这种纯数字图书馆具有典型的“草根”特性,正是目前炙手可热的网络新秀,极受时下年轻人喜爱。 第二种,分支型数字图书馆。它是传统图书馆开设的一个分支机构,以网站的形式在互联网上占有虚拟空间,本质是将传统图书馆服务延伸到网上。中国国家图书馆、各大学图书馆以及大部分公共图书馆均采用这种发展模式,是时下社会的主流模式。 由于这种数字图书馆的母体是传统图书馆,因此和纯数字图书馆相比,在数字资源方面它得天独厚。以国家数字图书馆为例,国图现有纸本图书2700多万册,电子书100多万册,理论上还有95%以上的纸本资源可开发。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对比
(一)读者群比较
数字图书馆读者群的群体特征突出,主要为年轻网民,且其中大多数为在读学生,拥有大量的潜在需求读书者;而传统图书馆由于物理载体及传统的阅读方式,读者主要为一般人群。
(二)服务能力比较
1. 从服务渠道上看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服务实现的最大差别是渠道不同。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渠道是互联网、无线互联网以及广电网,它服务的对象范围广、人数多,面向全球所有网民。而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渠道是物理实体机构,如省市县公共图书馆、学校图书馆以及遍布城乡大街小巷的书屋、书吧、流动书车等,因而限制了服务对象的范围和人数,仅局限于本地区人员。
2. 从服务方式上看
服务方式主要是指服务业要开展服务活动时,必须使服务产品的生产和交换服务产品的形式(即服务方式)灵活多样,方便消费者,符合消费者的需要。由于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各自的服务渠道不同,导致它们的服务方式差异很大。
(三) 阅读方式比较
数字图书馆的阅读方式称为数字媒介阅读或者叫电子式阅读。这里的“书”不再由纸张装订而成,仅由显示在屏幕的“页面”取而代之。“读书”也不局限于手捧一册,一页页翻阅,而是意味着或者在线阅读、或者手机阅读、又或者手持式阅读。数字媒介阅读的优点在于快捷、信息丰富、可交互性,缺点在于容易产生疲劳,不适合深度阅读。
传统阅读又叫纸质阅读,与数字媒介阅读比较,它最大的优点是有助于培养阅读者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纸质经典藏书历史悠久,不仅质量上乘,而且数量大,需要花费读者很多脑细胞去深度阅读。因此,它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对文化传承、整体民族素质提高、国家富强有着重要意义。
(四) 馆藏比较
馆藏方面传统图书馆馆藏和数字图书馆各有优势。传统图书馆藏品历史悠久、种类丰富,经典藏品众多,是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保存中心,保存蕴藏着人类各民族、各历史时期知识精华的各种信息。 但是,传统图书馆藏品体积大,占用空间多,存储密度小也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这点,正好是数字图书馆的优势。另外纯数字图书馆收藏不经出版的“原创”图书,属它馆藏一大特色,吸引了不少青年人在线阅读或下载阅读。
五、数字图书馆发展前景
随着数字地球概念、技术、应用领域的发展,数字图书馆已成为数字地球家族的成员,为信息高速公路提供必需的信息资源,是知识经济社会中主要的信息资源载体。电子出版物及其阅读设备的发展将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图书馆新采集或组织的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比特总量将逐渐超过印刷型文献所含的比特总量,全文网络型电子出版物将逐步成为图书馆文献采集的主体,图书馆虚拟用户数量将超过物理意义上的到馆读者数。而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与馆员队伍结构也将会发生革命性的变革。
参考文献:
1.胡述兆、王梅玲合著。图书信息学导论。台北市;汉美。
2.顾敏,站点图书馆:数字媒体与网域服务环境下的图书馆新型态。信息传播与图书馆学,7(3),13-21
3.罗剑丽。传统图书馆与虚拟图书馆功能比较。绍关学院学报。25(8),135-137。
4.Charles Oppenheim and Daniel Smithson, "What is the Hybrid Library? "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25:2(1999):99.[4]
5.汤雪梅。网络图书馆与读者俱乐部——门户网读书频道与豆瓣网之比较,青年记者,2007,(4)
6.张才喜。我国早期的公共图书馆——江南图书馆[J],新世纪图书馆,1980,(1)
图书馆类论文发表参考篇2
浅谈手机图书馆
摘 要:通过对手机图书馆建设发展动力的分析,介绍了手机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功能,展望未来手机图书馆的发展。
关键词:手机图书馆;高校;数字图书馆
1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图书馆在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而现在,手机作为大众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它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尤其是近来比较热门的3G手机。在如此高科技的支持下,手机图书馆是完全有基础实现的。手机图书馆系统是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它可以很好地与数字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相结合,并将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手机终端,把数字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功能尽可能多的在手机上实现。
2 手机图书馆发展的动力
2.1 手机网民规模
2014年7月2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5.2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6.9%。网民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整体80.9%的使用率,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巩固。从上面的数据分析,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体和手机网民群体为手机图书馆提供了大量的服务对象,是手机图书馆存在的基础。
2.2 数字化阅读的快速发展
据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和综合阅读率持续上升,国民阅读意愿日趋强烈,对开展全民阅读抱有强烈期待;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阅读特别是手机移动阅读成为鲜明趋势,与此同时,传统报刊阅读受到数字阅读的冲击越来越明显。
数据显示,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持续增长。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等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达到50.1%,首次超过半数。具体来看,2013年有44.4%的成年国民进行过网络在线阅读,较上一年增加11.8个百分点;41.9%的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较上一年增加10.7个百分点。中青年群体是数字化阅读的主力,92.6%的数字阅读者为18周岁至49周岁的人群。
2.3 3G技术日益完善
我国最先普及的3G 应用是无线宽带上网,数亿的手机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访问互联网。而无线互联网的流媒体业务将逐渐成为主导。3G的核心应用包括宽带上网、手机办公、手机执法、手机商务、视频通话、手机电视、无线搜索、音乐手机、手机购物和手机网游。3G技术的成熟、应用和发展,为图书馆开展多种文献信息服务提供了技术保障。
2.4 图书馆自身发展需求
图书馆构建主动服务理念的需求。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五定律之一是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用户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图书馆应该打破以往阵地服务的限制,利用现代化的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到身边、到桌面、随时随地的服务。
图书馆开展深层次服务的需求。网络时代,海量信息随处可得,各种搜索引擎的使用,既方便用户获得信息,也容易使用户淹没在“信息海洋”中或者不知所措,无形中增加了用户筛选信息的难度。图书馆要开展深层次服务,就应广泛利用各种先进技术为用户推送相关信息、发起微博探讨等。智能手机图书馆可缩短用户查询时间,及时、高效、专业性地将用户从海量信息中解放出来,高效利用各种信息。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数字图书馆已经成为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图书馆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就必须充分应用各类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进行服务创新。
数字图书馆的一个基本特征是系统网络化,即数字图书馆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上的数据库信息系统,它依赖互联网而存在,它的各项服务都以网络为媒介或载体。而智能手机是移动的互联网,它不仅具有互联网的各种特性,而且能将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地传递到用户身边。智能手机为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凸显了数字信息时代信息的时效性、便捷性。
3 手机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功能
手机图书馆是运行于无线移动通讯网络上的超大规模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地域限制的知识信息中心,它采用现代高科技设备和各种信息知识传播手段,把图书馆潜在的巨量信息资源挖掘出来,进行数字化加工存储管理和传播 。
它是一种依托无线网络门户站点开展的信息咨询服务模式,是基于互联网环境并以网站为开发与服务平台,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丰富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和多种实施功能,以满足网络用户个性化需求为主要目的,具有网络信息多元性、资源利用共享性、咨询馆员专业性 、实时服务高效性、信息提供知识性,发布索取智能性的高度网络化、社会化、开放化的无线移动信息资源与咨询服务集成体系。手机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已拓展为以适应手机用户个性化需求为主的交互式、现代数字化信息服务。
按照服务的对象可划分为:⑴基础服务。主要是满足大众用户的需求,包括读者借阅信息查询、图书续借、书刊检索、新书通报、借书清单列表等功能。⑵个性服务。为一些有特殊需求的用户提供个性定制、预约到书提醒、个性推送等服务功能。⑶专业服务。该服务针对一些专业背景用户群,提供专业检索、全文获取、实时参考咨询、定题跟踪服务等。⑷潜在用户的开发、推广服务。主要包括服务通告、WAP网站推广、实时交流等。
按照提供服务的途径划分:短信息服务、WAP服务、3G/4G服务、WiFi服务。
按照服务的方式划分:点对点信息服务、手机网站服务、APP应用程序服务。
按照服务的性质划分:事务性服务(如图书催还、预约、续借、读者证挂失等)、检索浏览性服务(如OPAC检索、新闻通知浏览等)和全文阅读服务(如电子图书、论文、报纸全文阅读等)。
4 手机图书馆的未来
手机图书馆是移动互联技术的产物,手机图书馆的发展也将伴随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而进步。目前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手机报纸、手机杂志、手机图书、手机电视及手机银行、手机商务、手机办公等行业应用都已经有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随着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推出,一方面无线通信速度越来越快,带宽不断增大,另一方面智能手机或PDA等终端设备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存储容量越来越大,操作越来越便利,手机图书馆系统也必将随着无线信息技术的进步,由简单的文字短信到图文并茂的信息再到图像声音俱全的多媒体信息,不断发展,可以预见,手机图书馆系统的功能将越来越强,信息通知、借阅管理、在线阅读等几乎所有的数字图书馆功能都将能在手机平台上实现。
[参考文献]
[1]CNNIC发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07-21].
[2]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EB/OL].,[2014-04-23].
[3]江波,覃燕梅.掌上图书馆、手机图书馆与移动图书馆比较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2(1):69-71.
[4]张红艳.关于3G时代建设和完善手机图书馆的思考[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2):24-27.
[5]张爱科.建设高校智能手机图书馆的可行性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13):8-10.
[6]茆意宏,吴政,黄水清.手机图书馆的兴起与发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1):3-6.
[7]樊秋妮,黄东霞.手机图书馆的体系结构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2(23):5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