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知识百科>育儿知识>

为什么孩子喜欢和“差生”?玩,孩子为何成“差生”?(2)

慧良2分享
  是不是会觉得以上的对白很熟悉?是的,在有些老师、家长和同学眼中,似乎“差生”是洪水猛兽,是有强大传染力的“病菌”,是可能毁掉一个“好孩子”前途的罪魁祸首……假如你也曾是大家口中的“差生”,自然会更有感受。

  来看看曾经做过“差生”的网友们怎么说:

  @大脸猫:有一次,考出了好成绩,却被班主任和教导主任一道怀疑我是作弊,任我说出大天来也没人相信,最让人寒心的是,同学中也几乎没人相信我是真的想“浪子回头”。所以,从那以后,我决定一直“差”下去……

  @呵呵君:当年作为“差生”的我被老师和班干部们起了无数“外号”,什么“老鼠屎”、“破烂儿”、“小痞子”、“臭苍蝇”、“茅坑蛆”。现在有时候做梦回到中学时代,还会觉得内心很压抑……

  @纳兰缺德:虽然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但还是对当初很多事无法释怀,尤其是当年老师们对我的未来下的断言——以后就是个小混混;绝对没出息;要饭都要不上热乎的;扫大街都没人要。如今,看着自己一手打拼出来的企业,想说一句,对不起,老师,让您失望了……

  当被大家称为“差生”后,要么是破罐破摔,一直当个差生,要么发愤图强,努力改变自己。有道是“莫欺少年穷”,当年门缝里看“差生”的老师和同学们,有多少人在十几二十年后感觉到了啪啪被打脸呢?

  仔细回想一下,每逢运动会、文艺汇演等集体活动,为班级赢得荣誉的是不是往往是某些成绩不怎样却颇有些特长的“差生”?有些“差生”成绩不好,却在其他方面有着过人的长处。这样的“差生”何差之有?

  不过多干涉,正确引导孩子的社交

  朋友交往是孩子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爸爸妈妈鼓励孩子自由交往,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朋友,既能提升孩子对环境的适应力和辨别力,又能锻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增强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交友是一个培养社交能力的过程,孩子在和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同伴互动中学习理解差异,达成共识,判断何时妥协、何时坚持。

  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往往因为和不同的人互动才更好地看清楚自己,而这些能力并不是和某一个或者某一类孩子互动就能掌握的。

  如果孩子和所谓的“坏孩子”、“差生”交了朋友,担心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完全可以理解。但如果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力有信心,就不用过度担心所谓“坏”的诱惑,恰恰是过度的禁止反而会让孩子产生好奇和打破禁忌的快感。爸爸妈妈可以反问自己:孩子究竟从这样的友谊中得到了什么?也许这正是孩子从父母或其他朋友那里无法得到的。

  小乐子相信,每个人发展社交关系都是有一定心理需求的。

  如果孩子需要和特定类型孩子交往,可能是他和父母关系中有所欠缺——比如,父母管教特别严格,所以“坏”孩子让他觉得很自由;父母特别挑剔,所以成绩差的孩子让他觉得交往没有压力等。所以,父母首先需要做的是发掘出孩子对关系背后的心理渴求。

  尊重孩子对朋友的选择,并不意味着对孩子交友的放任。那么,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交友?

  孩子由于年龄小,辨别能力还不强,可能会认为会说脏话是厉害,能打架是强大。所以,爸爸妈妈们应该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不好,鼓励孩子在不同场合、与不同类型的朋友接触,从而获得多样的体验,学到丰富的知识。

  孩子的判断力和自制力毕竟有限,当发现孩子与“有问题”的朋友交往时,家长们就要采取一些措施予以干涉了。如果孩子的朋友只是有一些不太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可以将孩子的朋友请到家里来玩,主动参与他们的游戏,寓教于乐,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

  有些孩子有交友的需求,却不知道如何交朋友,或者不能被他人接受,这种情况,家长们要给孩子一些具体的指导。比如,在家里与孩子一起练习如何和小朋友说话;告诉孩子与人交往中什么样的人是受人欢迎的;在孩子过生日时,请孩子的同学来家里,帮助孩子招待朋友等。

  其实,学校就像个小社会,两头的孩子极少,大多数孩子都属于正常、中不溜儿的谱系,有优点、有缺点。所以,我们不应该过多的干涉,而应该正确的引导孩子的社交。

  孩子为何成“差生

  在学习上爱和家长讨价还价

  很多孩子喜欢在学习上和家长讨价还价。妈妈让孩子先做作业再看电视,他便提出交换条件:做完作业后要比往常多看一小时的电视;妈妈让孩子努力学习,争取考试有进步,他又盘算着一个交易:考试进步了就要买玩具去游乐场玩……生活中,孩子和家长讨价还价的例子不胜枚举。

  这种讨价还价,也许会在短期内取得预期的效果,但却不会是持久的。而且,孩子会丧失主动追求知识的动力和兴趣。学习是一条漫长的道路,这种只考虑眼前利益的奖励是非常脆弱的。

  其实,仔细想想,孩子喜欢讨价还价,祸根在父母身上。家长们是不是经常对孩子说:

  “如果你这次考试考满分,我就给你买玩具车。”

  “如果你乖乖把作业写完,我就让你看一集动画片。”

  你自己总跟孩子谈条件,孩子又怎么不能有样学样的反过来跟你讨价还价呢?孩子总能很敏锐的感觉到,你这是在求他们,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手里有了谈条件的筹码,自然也就懂得如何跟家长讨价还价了。

  孩子讨价还价时,家长一定要守住自己的立场。不管孩子怎么软磨硬泡,家长都不要心软。温柔地耐心地向孩子反复叙说原因,让孩子明白你的立场和原则,慢慢地,孩子就会知难而退。

  家长不要害怕孩子哭闹。当孩子因为没有达成目的而大哭大闹时,家长可以试着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把心思放到别的东西上。总之,只要不是孩子伤着了,他哭的时候就尽量不要满足他的要求,否则孩子就会得寸进尺。

304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