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基础知识笔记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公共基础知识笔记,方便大家学习了解。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
(一)表达方式
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
1.记叙
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一般分为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4.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二)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是指在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和技巧。
1.托物言志
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所“托”之物常常是具体的植物、动物及其他物品,借助这些事物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效果:把抽象的思想情感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可以使文章更含蓄;借眼前之物,寄深远之意,言近而旨远。
2.衬托
以他体从正或反的角度陪衬本体。效果:突出本体的某一特征。
3.对比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效果:鲜明地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某一特征。
4.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效果: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抑扬结合
抑扬结合可以是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效果:形成“落差”,突出强调事物(人物)的某一特征,使人、物特征更鲜明突出。
6.侧面(间接)描写
从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行文富有变化。效果: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
伏笔是指文章里前段为后段埋伏的线索。铺垫是指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或事物以作衬垫。效果:伏笔是前边作出暗示,后边进行回应、说明,可以增强文章的内部联系,关联全篇。铺垫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8.照应
照应是指后文对前文相应内宾(如伏笔)作必要的回应。效果: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9.动静结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效果: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两者相互映衬,使文章灵活多变,相映成趣,充满美感。
10.虚实结合
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效果:能激发想象,开拓意境,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突出中心,也使感情表达得更为充分。
(三)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1.比喻
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某一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效果: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2.比拟(拟人、拟物)
比拟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效果:能启发读者想象,使文章更生动。
3.借代
借代是指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事物的名称,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效果: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委婉含蓄,引人联想;使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有时具有回避掩饰作用。
4.夸张
夸大是指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地进行夸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效果:揭示事物本质,鲜明表达褒贬好恶;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幽默风趣,引人联想。
5.对偶
对偶是指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关或相对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两个相近或相对的意思。效果:句式整齐匀称,节奏感强,概括力强,易于记忆,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音乐美感。
6.排比
排比是指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或加深语意。效果:加强语势,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产生层层递进、逐步深化的效果。
7.反问
反问是指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效果:加强语气,发人深思,加深读者印象,变化句式,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8.引用
引用是指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表达作者想要说的意思或作为评论。效果:使文章论据确凿、充分,语言精练,更有说服力,而且含蓄典雅,富于启发性。
9.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效果: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10.通感
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效果:调动读者的多种感觉,激发联想,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丰富诗文的意境,形成特殊的艺术美,令人回味无穷。
最后,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区别是表达方式是就文章的写作内容而言,表现手法是就文学作品写作的具体技法而言,而修辞手法是就语言修辞效果而言。
(四)结构技巧
1、首尾呼应
所谓照应,则是指对伏笔以及文章前边的内容以至标题作必要的回应。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可以使内容更为完整,结构更为紧密。
2.卒章显志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
3.伏笔
伏笔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五)人称技巧
1.第一人称
第一人称能给人亲切、真实的感受,便于直抒胸臆。缺点是容易受到时空的局限,非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事情就无法写进去。
2.第二人称
第二人称一般都兼有拟人的意味,因此能使语言生动;而在表情达意方面,运用第二人称往往便于直抒胸臆,或直接对话,便于交流感情,给人以亲切感,便于抒情。但有环境限制,有明确的倾诉对象。
3.第三人称
第三人称的优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便于客观描述,但缺少真切感。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归纳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
6、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7、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8、历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伪的鉴别,鉴别包括: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
9、调查研究法可分为确定课题、搜集资料、做出结论。
10、调查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访问。
11、在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心理学者把此时期称之为关键期。
12、智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智商,简称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13、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14、桑代克认为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15、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第一是学会调适,第二是寻求发展。
16、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包括扎实的事业知识、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娴熟的教育科学知识等方面;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有组织管理人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机智等方面。
17、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至少应包括良好的意志品质,稳定的情绪,良好的性格特征,清晰的自我意识等方面。
18、我国的师生关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为根本目标的。其明显的特征是教育民主,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19、师生关系与一般社会关系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它是因教育_而生,又为教育而存,其最大的功能就是教育功能。
20、一般来说,在师生关系中有几种典型的模式,它们分别是放任型,专制型,民主型。
21、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
22、俄国教育家乌伸斯基说:教师职业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
23、“古之学者必有师”出自韩愈的师说《师说》。
24、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加里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5、1985年开始我国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26、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教育内容。
27、教育通过对文化的传递、选择、融合、创造来促进文化的发展。
28、科技是科学和技术的简称。
29、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心理的发展、社会适应性。
30、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身心发展的协调统一性、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发燕尾服速度的不均衡性、发展内容和程序的差异性。
公共基础知识管理常识
一、人本原理
人本原理(human theory)就是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挥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被管理者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
美国管理大师,人际管理理论创始人,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1880-1949)首先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梅奥认为:
1.人不是单纯的“经济人”,而是具有多种需要的复杂的“社会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新的管理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二、激励原理
在行政管理中,从分析、考虑和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出发,以引起某种理想的动机和动力,进而造成有效的激励力,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并取得很好的行为效果。
关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三、能级原理
核心:人尽其才,各居其所
根据人的能力大小,赋以相应的责任和授以相应的职权,使得不同才能的人处于相应的能级岗位上。
注意以下原则:
(1)能级的划分与组合应保证行政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一般按战略规划层--战术计划层---具体执行层 ( 正三角形的管理最为稳定:经营层,管理层、执行层和操作层)
(2)不同的能级具有不同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实行责权利一致的原则。
(3)各类能级必须动态对应。首先要对应,其次,这种对应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对应。(随着年龄经验的不断提升,应该赋予不同的岗位:能够激发有能力的人发挥作用,已经没有能力的、力不从心的人退出)
四、系统原理
所谓系统,就是相互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决定着系统的性质和状态)的综合体。具有整体性、内部相关性、环境相关性、目的同一性等基本特征。
五、权变原理
权变原理是指根据系统所处的内外环境因素,因势利导,随机应变,适时调整管理对策和管理方法的一种管理理论。这一原理的基本精神及其运用可以概括为三点:
管理要素,复杂多变。权变原理的前提。
审时度势,相机权变。权变原理的实质。
追求实效,实现目标。权变原理的目的。
六、效益原理
效应原理,也称效率原理,是指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如何按照行政总目标的要求以尽可能少的行政总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行政总产出的理论。运用着医院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整体效益和局部效益的关系。
(2)行政管理的直接效益与整个社会目标的关系。
(3)长远效益和当前效益的关系。
公共基础知识事业单位改革与管理
行政组织按照其权力特点、管理范围、工作性质、职能和作用等方面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1.领导机关
领导机关是指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行政首脑机关,是各级政府决策和指挥中心,主要任务是对辖区内的行政工作进行统一领导。
在我国,领导机关即指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首脑机关。
2.职能机关
职 能机关是指在行政领导机关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和管理某一方面行政事务的机关。
这些机关是根据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需要,按法定程序经过批准而成立的,是政府 的组成部分,如农业、交通、教育、民政等部门。
职能机关对上必须贯彻执行领导机关的决定和指示,对下要领导和指导下级政府相应行政部门的工作。
3.办事机关
办事机关是直接受领导机关领导,并直接为领导机关辅助和服务的办事机构,如各级政府办公厅(室)。
其主要任务是协助领导机关的行政首长办理专门事项,或处理本级行政机关的综合性事务。
4.参谋咨询机关
参谋咨询机关是设于政府中以参谋咨询为主要职能的辅助机关。
其主要任务是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为领导机关出谋划策或完成行政首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5.直属机关
直属机关是在一级政府中设立的主管某些专门业务的行政机构。
这些专门业务不便划归于其他职能部门管理,但根据工作的'需要,又有必要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因此设立直属机构承担管理任务。
直属机构法律地位略低于职能部委或厅局,一般为副部级或副厅级。
6.派出机关
派出机关是指一级政府根据政务管理的需要,按法律规定或经上级批准,在下级或外地派驻的代表机关,它不是一级单独的国家行政机关。
其主要任务是检查、督促下级行政机关贯彻执行上级行政机关的法规、政策和指示,或完成上级行政机关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行政组织的结构
行政组织的结构是指行政组织各层级和各部门间所建立的一种关系模式。
它主要表现为行政组织的层级结构和部门结构,以及层级结构与部门结构的关系。
层级结构和部门结构也可称为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1.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
行 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即层级结构,是指政府上下级之间和政府各部门内部上下级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
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其实就是由高低不等的管理层次组成的等 级权责体系。
体系内的责任、权力同管理层次的高低成正比例关系,行政组织的管理层次越高,其承担的责任和拥有的权力也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所以,它所解决 的是行政组织的纵向分工问题。
我国目前的行政组织自上而下分为国务院、省、县、乡四个基本层次,有的省和自治区实行市管县的体制,在省与县之间还有市,这 就成了五个层次。
每一级政府行政组织内部又分为若干管理层次。
如省级行政组织内部分为省级、厅(局)级、处级、科级等。
2.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
行 政组织的横向结构是指行政组织的横向分工模式。
同级政府之间或一级政府各部门之间构成具有分工与合作要求的平行关系,这种关系的组合方式即为行政组织的横 向结构。
它所解决的是行政组织的横向分工问题。
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一般从工作性质和业务内容上来划分和设置。
横向结构的特点是专业分工明确,事权统一, 职责范围清楚。
3.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
管理层次是指行政组织纵向结构中的等级层次,如省、市、县;厅、处、科等。
管理幅度是指一个行政机关或行政首长直接领导的下级单位或人员的数目。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在行政组织结构中成反比例关系,即在行政组织规模确定的前提下.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越少;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多,即:组织规模:管理层次×管理幅度。
我们把层次多、幅度小的行政组织称为尖型结构,其特点是权力集中、控制有力、便于政令统一.但不利于调动下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把层次少、幅度大的行政组 织称为扁形结构.其特点是分权较多、控制较弱,下属自主权较大,但容易出现无政府主义。
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根据工作需要来设置行政组织结构。
行政组织设置的原则
按照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的要求,行政组织设置须遵循下列原则:
1.职能目标原赠
行政组织的设置.应以国家行政职能为根本依据。
总的指导思想是根据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建立相应的行政组织,以承担对社会公共事业实施有效管理的责任。
当社会环境及行政管理的任务发生变化时,行政组织机构也要根据职能目标原则作相应的调整。
2.精干合理原赠
行政组织建设要达到精干、统一、高效的目的,必须遵循精干合理原则。
一是机构、层次、部门、编制必须严格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对重叠和多余的机构、层次、部门、人员一律予以合并、撤销;二是随着行政工作的发展,应把某些事务交还给企事业单位自行处理;三是建立和健全各种工作制度,运用科学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3.整体效能原则
行政组织作为一个系统.必须按整体效能原则组建各部门机构,做到结构紧凑、职责分明、运转自如、指挥方便,成为一个完整而严密的有机整体。
每个职能部门都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大局,不能自行其是。
4.权责相称原赠
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有:一是要分工明确,使行政机关内每项工作均有人负责,各司其职,并授予相应的权力;二是要权责相称;三是要赏罚严明,以激励下属在其职权范围内尽心尽力。
5.依法设置原则
行政组织的设置必须以法律为依据,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只有依法设置的行政机构才具有权威性,才能使它的行政行为具有效力。
依法设置原则的基本要求有:一是必须遵循法律的规定设置行政机构;二是行政机构的增设或变更要符合法定程序;三是必须依法审定并坚决执行行政编制。
6.动态适应原则
动态适应原则要求必须根据行政职能的变化.对行政组织作相应的调整.以便使之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
一套精干高效的行政机构必然是合法性与动态适应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