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文学>职场励志>

你可以拥有一个特长,但它绝不会主动找上你

玉欣分享
你要去找到你真正热爱并且擅长的东西,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而不要受到无关的东西的牵绊。不要再随波逐流,奔跑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成功励志好文,希望大家喜欢!
 
成功励志好文篇1:你可以拥有一个特长,但它绝不会主动找上你

  在之前有一次做理财分享的结束的时候,有一名读者问我如何发现自己的特长,当时我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去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因为没有很好的回答别人,所以这个问题时常会在脑子里蹦出来,索性就写一篇文章来好好整理一下思路。

  那么一个普通人应该如何发现自己的特长?我首先想到的是《最强大脑》这个综艺节目。这个节目里有各种身怀绝技、各种年龄的参赛选手,在节目里表现出了让人叹为观止的特长。比如有的人可以飞速的盲拧魔方,有的人可以不假思索地计算十几位的乘除法,有的人可以在极短时间内记忆大量信息,有的人可以分毫不差的识别相似度极高的图像或物品等等。那么这些异于常人的特长究竟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首先就是因为兴趣,然后进行大量高强度、科学、成体系的训练才能达成。这是节目中绝大部份选手的特长养成方式。比如在记忆领域的佼佼者王峰,他是有世界记忆大师的头衔,但是并非天生如此,他是在武汉大学读书时因为好奇,加入了武汉大学记忆协会,然后在记忆大师袁文魁的指导下,经过系统而又刻苦和密集的训练才达到如此傲人的成绩。对于普通人来说,每个人的记忆能力会有一些差别,但是要能显著领先于他人,不经过训练是不可能达到的。

  拧魔方更是如此,不论是速拧还是盲拧,首先你要对魔方这个东西感兴趣,然后学习其中的相关技巧,再进行大量的训练、比赛,才有可能成为一项特长。否则魔方对于你来说只是一个玩具,偶尔随便玩玩而已。

  其次是因为极其偶然的天份发现。节目中有个女选手很有意思,她是一家熟食店的老板娘,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发现了自己看到任何汉字就能马上计算出笔画,12个以内的汉字,她能一口报出笔画总数。这项本领是这位中年大姐自己无意中发现的,她自己本人完全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看字拆笔画也谈不上任何兴趣使然,甚至没有什么大的实际作用。还有类似的是有选手可以发出高频率的声音震碎玻璃酒杯。

  类似这类的特长比较罕见,包括是如何被发现的时机,为何能拥有也都找不出原因。所以只能归结于天份加上机缘巧合,都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

  再次是因为身体某一方面机能受损导致另一方面发达。这个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上帝给你关上了一道门会给你打开一扇窗。在节目中有名盲人选手就具备听音辨速的能力,他可以在30个干扰车喇叭声中选出嘉宾所选车辆,并正确判断出嘉宾所开车速。还有一名女盲人选手具备吹气识别物体的能力,她是双眼全盲,但是可以通过向物体吹气来识别出物体名称。

  被称为“中国雨人”的周玮,从小就被诊断为脑瘫、顽固性低血糖及智力发育低下,但是却有着惊人的数学天赋,他有语言障碍,和人几乎不能正常交流,却能靠心算准确给出十多位开根号运算的结果。

  以上三种特长的发现形式是我回忆《最强大脑》节目中一些选手的总结,其实现实中的有特长的人大抵也逃不开这三种。我做招聘的时候会经常发现在应聘者的简历中有特长一栏,有的人说自己的特长是跑步、打羽毛球、绘画、摄影、唱歌等等。实际上这些所谓的特长大抵只能算作兴趣。能跑马拉松可以算特长,但是日常的跑几公里减肥那不是特长;懂得用镜头讲故事,知道如何构图,拍出来的堪称作品的摄影是特长,只是拿手机随手拍,然后修修图的不是特长。

  大部分人以为自己某项才艺比一般人好那么一点就是特长了,这也只能说明你在这项才艺上比别人多花了一点时间而已,真正的特长要远胜于普通人。从上面总结的三种特长的获得形式来看,后面两种基本上就是属于可遇而不可求,对于普通人来说没有任何指导意义,所以只有第一种方法才是打开自己特长的正确方式。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特长藏在那里等待自己去发现、去打开,绝不是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宠儿,都像漫威电影里的英雄一样有着特殊的本领。你所看到的绝大多数人的特长都是经过长期艰苦训练、有着科学系统的指导才获得的。普通的你,成天无所事事,然后有朝一日突然发现了自己异于常人的特长,这是极小概率的事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兴趣只是一个可能让自己获得特长的一个非常基础的开始,只是一个方向指引并不是结果。前面已经说明,绝大多数人的特长都要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既然要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如果没有兴趣做支撑就可能比较难持续。

  这大概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父母强迫子女学习某项特长,但是最后也没有那么多“天才少年”出现的原因。父母强迫子女学习的特长,要么是父母自己的兴趣,要么是父母自己觉得有必要或者是给自己涨面子,但是孩子本身并不感兴趣甚至强烈排斥,其次还要进行大量艰苦系统的训练,还有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最后能修成正果的概率肯定极低。

  如果现在那名读者再问我如何发现自己特长的问题,我的回答是首先找到自己的兴趣,然后进行长期艰苦而又科学系统的训练,才有可能把兴趣发展成特长。其实发现兴趣并不难,但是逼自己做刻意练习就没那么容易了。所以,绝大部分人都还是自律都做不到的普通人。

 
 
成功励志好文篇2:拖延症,毁掉你人生的顽疾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为什么你想做的事一直没做?为什么你的任务总是无法按时完成?

  为什么总有人嫌弃你的工作效率不高?为什么你总因为超期没能达标而沮丧?

  只因你犯了一种病:拖延症,这种病普遍存在,你有,我有,大家都有。

  大文学家鲁迅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浪费自己的时间就是慢性自杀,时间的流逝总是悄无声息,让人难以察觉。

  能抓住时间的人,才是生活的赢家,生活中一点一滴的时间如果不加以利用,就像在生命的计时沙漏上凿出了许多小孔。

  时间在流逝,而我们的工作生活都因拖延变得一团糟。

  作家霁色的《拖延症》里,将告诉我们拖延症有哪些症状,以及如何对症下药,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一、明天

  大多数拖延症患者的症状是:明天。

  今天状态不佳,还有明天呢?今天的任务交付还没到期,还有明天呢?

  就像《明日歌里》说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事实上,今天没有做的事很可能到了明天也不想做,也因为没有及时做而失效,还有明天你不知道有没有新的任务,或突然被别的意外事打断。

  报社要求在两天内完成一篇热点稿子,越快越好,总编把任务交给了琪琪和乐乐。

  琪琪当天接到通知开始着手写起来,她去网上查了相关的资料,当天把稿子写好上交了。

  而乐乐感觉还没到交稿的时间,打算第二天再写,到了第二天,又发生了一个热点事件,乐乐觉得昨天的热点劲头还没过,决定先把昨天的写了。

  这时总编已经在昨天通知编辑把稿子审核后发表了,乐乐再写这篇已经过了时效,因为同一家报社一般只采纳一篇相同事件的热点稿。

  乐乐又对第二天的热点事件再次拖延,琪琪又以同样的速度完成了第二天的稿子。

  长此以往,乐乐是不是会因为工作拖延被裁员?如果,你是老板,你会录用一直拖延无效的乐乐吗?

  “明天”充满了新的希望,但用“明天”作为拖延的借口,却是对碌碌无为的今天做出的最无力的辩解。

  比尔盖茨说:立即行动,不要拖延,适者生存。

  一旦有了拖延症,就会对自己造成很大的危害:怀疑自己,对自己不自信;萎靡不振,容易消极倦怠;

  心理扭曲,情绪恶劣;无法实现自己的想法,煎熬不已;变得自我,麻痹不仁;出现焦虑厌世。

  那么,怎样抗拖呢?如何把“明天再做,明天再说,我还有明天”的念头遏制住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锻炼自己:

  不要沉湎于情绪,有些情况下减少对自己的关注,从一些小有成就的人不难发现,他们都有一个特点: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工作时,投入专注,不去管天气因素以及别人的评论,也就是不要做情绪的仆人,要主宰自己的情绪,要以平常心看待生活。

  制定计划要到位,不要眼高手低,制定一个计划,在自己能力和一定时间内完成,能完成一件事,会有成就感。

  也可以将每天的工作量划分,这样就不会毫无头绪,也能减轻一定的心理压力,老话说的好: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对自己狠一点,不要留下可以拖延的机会,既然制定了计划,就要竭力完成。

  比如,你要规定自己在多长时间内看完一本书,给自己一个紧迫感,这样就能高效利用时间去做更多的事。

  二、完美

  完美主义更爱拖延。

  每个人对“好”的标准都有自己的定义,一项工作自己做好了,可能认为别人不满意。

  一件家务活,自己认为做好了,可是妈妈并不满意,比如有些人对“完美主义”的最初印象来自家里的父母们:

  这就是你洗的碗吗,摸着还有点滑呢;

  这是你整理的房间吗,怎么衣服都没叠整齐啊;

  书桌上的书要分门别类码好,都乱套啦.....

  这算不上完美,这里的完美主义,是在学习和生活中对自己的不放心,极力寻找自己的过错。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既然太阳上也有黑点,人世间的事情就更不可能没有缺陷。

  妮妮是个特别细心的女孩儿,她从小认真学习,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叠得整整齐齐;作业写得认认真真,干净整洁。

  可妮妮的成绩总是不上不下,在中游徘徊,父母也着急,孩子不是不刻苦认真,付出与回报却总不成正比,后来才知道,是妮妮太小心了。

  考试卷子,会的题做完了要认真检查才做下一道,不会的也会纠结很久,所以常常到了交卷时间,还没做完。

  工作也是,她总担心出错,每次都反复检查,看到一点点不满意的都会反复修改,不这么做,心里就有个坎,自己过不去,这样又耽误了上交任务的时间。

  这世上根本没有完美的事物,不停追求完美的人,其实是在追求某些虚无的极致,他们对偏离或失败的担心,所以不断地完善。

  这样的行为会引起两种结果:

  第一种,做事拖沓、磨蹭且瞻前顾后,造成了拖延。

  第二种,开始时热情投入,对工作有不罢休的势头,却因为在工作中,不完美的情况不断出现,他们难以接受事实而失去热情,中途开始拖延。

  完美主义这对不完美的事物通常难以忍受,总想凭一己之力改变。

  于是他们常草率的开始某项工作,快速制定计划二义无反顾去执行,但还是难以改变现状,给他们带来了挫败感,进而对做事失去热情,养成拖延的习惯。

  拖延症的解决方案,首先要摆脱凡事追求完美的心态,从下面三点做起:

  1、别跟自己较劲,不要用过去的错误惩罚自己

  对自己的不满,是完美主义的最大阻碍,求而不得,很难出现自我激励的正能量情绪。

  你只要有责任心,认真、及时完成自己的工作学习就够了,有那自怨自艾的功夫,不如认真思考如何给自己“充电”,提升自己。

  2、适当降低自己的标准,这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在完美主义世界观中,只有“对”与“错”、“好”与“坏”,这种极端的思想,没有回旋的余地。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标准除了问题呢?

  所以要学会放下,放下执念,不要总闷在自己的世界里。

  遇到事情,要和身边的好友、同事交流,工作时大胆一些,做大事者不拘小节,“缺憾”也是一种美。

  3、对自己自信一些,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不自信是很多拖延症产生的根源,担心自己做不好,看到别人做得好,都会增加内心的忐忑,不敢面对自己的工作。

  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对自己的怀疑而不敢开始某项工作,害怕做不好面对失败。

  但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去思考:对于一件事,我们尝试失败了,一切归零;我们不去做,一切也归零。

  结果同样是零,还不如去试一试,至少我们能从中获得经验。

  三、拖延症自测

  想知道自己有没有患上拖延症,从下面几个角度去拷问一下自己。

  1、你是不是总缺乏自信?

  自信看似和拖延症没有关系,其实二者联系密切。

  自信的人,在面对难题或挫折时更加积极,因为,他们相信自己能做到,所以不会产生畏惧情绪。

  而缺少自信的人,他们想到的是在困难前逃避,心理承受能力不够,不敢直面问题。

  2.你是不是总爱空想而不动手?

  在职场上,这种行为叫“缺乏行动力”。

  在脑海中,我们可能已经勾勒出非常漂亮的职业蓝图,提前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完美的规划,却总在“执行”这个阶段停滞不前。

  永远在想,永远不做,这就是拖延症的表现。

  3、你是不是有些懒惰或者畏首畏尾?

  这算是两种问题,有些人不是不敢去做,而是懒散不愿去做。

  具体表现是不属于自己分内的工作一丝不做,分内的工作也抗拒、不够积极。

  这种情况早晚会发展为拖延症。还有的人畏首畏尾,做事胆怯,怕出错,继而因为过度担心而拉低自己的效率。

  4、你是不是缺乏活力和干劲?

  在工作和生活中,激情和活力是最珍贵的东西,甚至比能力更加珍贵。

  有能力没激情的人,他们做的事少,抱怨的事多,只会让自己的效率越来越低;有激情没能力的人,他们的激情会促使自己不断学习和进步,投入到工作中的精力越来越多。

  所以,没有活力和干劲,你的工作就很容易拖延,自测之后,你是否发现自己符合其中的一条呢?

  如果还没有明显的拖延,就得小心了,不敢便心态,拖延症迟早会找到你。

  四、关于治拖延

  哈弗大学人才学家哈里克说:世上93%的人都因拖延的陋习而一事无成,这是因为拖延能杀伤人的积极性。

  所以,治拖延症刻不容缓,它关系到你一生的命运,下面是关于法国大作家雨果如何治拖延的小故事。

  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1802-1885)正赶写一部作品,十分紧张,可是社交活动占去他不少时间。

  一天,他想了个绝招:把自己的头发和胡须分别剃去半边。

  亲朋好友一来,他就指指自己的滑稽相,谢绝了社交约会。待须发长长还原,他的大作也告成。

  在写《悲惨世界》时,为了不让拖延症找上自己,他把衣服全脱光了,让仆人把衣服拿走。

  他把自己裸体关在书房里,并且告诉仆人,不要拿衣服给他,这样,他就不敢出门,逼着自己一天写出那么多文字。

  这两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拖延是自我放纵,要下决心控制自己的拖延心理和放纵行为。拖延症就会慢慢减轻或消失。

  狄更斯说:永远不要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再做。

  托尔斯泰也说过: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不断滋养恐惧。

 
 
成功励志好文篇3:3条建议,避免你成为平庸又无趣的成年人

  周末跟朋友聊天,她问我有没有一种感觉:每当回头看看毕业后的这些年,都像是走了一段很长的路。

  周围的人来来去去,境遇也都各不相同,有的人两三年就上一个台阶,三五年后变化就大得惊人;但也有一些人平庸又无趣,日复一日地过着相似的生活,却无力改变。

  几年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层次也就自然拉开了。其实,只要认真观察,你会发现那些一直走在上坡路上的人都一直在富养自己。

  1、完善自己的人格

  罗振宇老师在节目中讲了一件真实的事。

  去年夏天,一位武汉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到罗辑思维实习,被安排到了客服岗位,工作内容就是每天接听电话。

  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到企业实习,只做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琐碎工作,许多人都认为这是大材小用。

  更槽糕的是,由于来电咨询的人以用户为主,许多都是追问:“我买的书为什么还没送到?”

  用户焦虑的心情,生硬的语气,不免让从事这份工作的人积压了许多的负能量。

  实习期满,这位同学准备回校继续学业。临走那天,在没有任何人要求和监督的情况下,他主动提交了一份总结文档。

  他说:“通过这两个月不断的接电话,我整理出了我们公司可能遇到的所有的客服问题,例如这些问题该怎么去解答,很多话应该怎么沟通效果比较好。我参考其他公司的客服,做了一个梳理,这大概是一份30页文件,希望能对公司日后的客服工作有所帮助。”

  罗振宇看到这份文件后,彻底惊呆了,心里唯一的念头就是:这位同学绝对是个人才,一定要把他留住。

  罗振宇认为,他的学历、专业,甚至文档内容是否尽善尽美都不重要,比所有表面因素更重要的是,他具备了怎样的人格。

  因为一个人是否足够细心,是否足够自律,是否值得信任,是否愿意主动地去解决问题,这些积极的性格特质,才是对人的一生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换句话说,你的人格完整程度,决定了你的发展高度。

  2、扩充自己的见识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清末民国时期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邀请早已退位的清末帝溥仪到家中做客。

  当他热情地给小皇帝展示自己珍藏了半生的古董字画、金石玉器时,溥仪并没有太大兴趣,反而随手指了几件,告诉王国维说这些都是赝品。

  王国维自然不服。这些珍玩都是他凭借自己的美学、史学造诣挑选出来的,怎么可能是赝品?他心里想,可能是小皇帝没仔细看。

  溥仪走后,王国维就迫不及待地找来了道行更深的好友来帮忙鉴别,又去古玩店找行家,结果却是一致的:这几件“珍品”确实是赝品。

  这件事后,“金石大师”王国维对这位年纪轻轻却见识如此之广的溥仪佩服得五体投地。

  当他再次虚心地向溥仪请教鉴别方法时,溥仪说:“我也不懂你们说的那些个鉴别方法、技术啥的,我就是看你那几样玩意和我家里的那些有些差别罢了。”

  如此霸气的回应,不得不感叹他的见识。

  马东曾说过:“我们的人生往往因为看见一条船而忽略了一条河。”

  初入社会的时候我们时常听人抱怨,抱怨这个世界的丑陋,抱怨这个社会没有诗和远方,因为我们没见过北极光的绚丽,也不知道尼亚加拉瀑布的宏伟,不知道只是因为看不到,但却不代表不存在。

  不是没有风景,只是高度不够。

  当你没有见过最好的,你就会常常误以为自己目前所拥有的就是最好的,从而将自己禁锢在小小的世界里,而忘记了世界之大。

  也就是说,眼界决定了你能看到的风景。

  3、经营自己的交际圈

  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一个浅显的道理:

  和不如自己的人相处,你会越来越弱。

  和比自己更强的人相处,你才会越来越优秀。

  这个道理,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奥格尔维法则。

  大学时候隔壁宿舍是个学霸人群,无论什么考试,她们的成绩总能够占据班级前几名。

  原以为是她们天赋过人,后来才发现她们寝室的人是用努力换来了这一切。

  她们每天总是会早早起床,吃完早饭后,一起去自习教室学习,就连大冬天也是如此。

  我曾好奇她们如何有毅力坚持下来,直到一天和其宿舍一位同学聊天,她告诉我:“当你看到周围的人都在奋力饼博时,你也就自然不敢松懈了。”

  优秀的人就是这样,他能够激励你促使自己,变得更好。

  和他们待在一起,所带来的效果绝不仅仅只是一加一等于二这么简单。彼此之间相互监督,相互鼓励,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竞争,不知不觉之间,你也就慢慢与普通人拉开了距离。

  和优秀的人在你一起,你也会越来越优秀。

  4、结语

  米兰·昆德拉说:“永远不要认为我们可以逃避,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步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

  我们都不是天赋异禀的人。

    18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