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家的励志故事
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的背后都是有一些励志的故事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企业家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关于企业家的励志故事:希尔顿大饭店的故事
1929年,希尔顿筹划建造更大的旅馆"艾尔帕索希尔顿",拟定耗资175万元,这是希尔顿跳出德州向更广阔领域发展的重要一步。
这一年,经济不景气的阴影已经在美国徘徊,东海岸的经济已几乎陷于瘫痪,不断传来有人跳楼自杀的消息。
南部的经济状况虽然好些,但灾难的浪潮也不断袭来。人人都有一种在悬崖边的危机感。希尔顿却用超乎常人的勇气开始了大饭店的建造。
那个年代,要建造这样巨大宏伟的建筑简直等于白日做梦,但希尔顿完成了,历时一年,他利用的恰恰是这种普遍的危机感,使大饭店的造价达到了历史上最高的水平。
"艾尔帕索希尔顿"是一座豪华的摩天大楼,高19层,计300多个套房,分别以印第安、西班牙和拓荒者的不同风格布置房间,豪华美丽,令人惊叹。
揭幕式那天,几乎整个德州的人都来观礼,人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奇迹,这天的晚宴上,旅馆的厨师杀了1200只鸡招待客人。
面对众多宾客,希尔顿慷慨陈词充满信心,他坚信大萧条一定会过去,经济复苏一定会到来,尽管会有重重艰难,希尔顿大饭店会不负众望。
和以往一样,希尔顿在大饭店里投入了他的大部分资产,他很清醒,大萧条不可避免,他的旅店也不可能"四面树敌",收缩才是唯一的明智之举。
在希尔顿的经营生涯中,这是他第二个重大抉择,从放弃经营二手旅馆,到放弃一个全面开花的经营网,均显示出他超人的经营才华。
大萧条果然铺天盖地而来,没有任何角落得以幸免,旅店业首当其冲,人们不再外出旅游,不再有南来北往的客商,人们只为衣食饱暖而奔忙。
收入锐减,但支出却与以往相差无几,地租,贷款利息、捐税,各种贷款等等账单如雪片一样飞来,希尔顿马不停蹄地奔波在银行之间。
但能够调出大笔资金的银行已所剩无几,希尔顿只好向莫迪家族求助,这是一个很难打交道的家族,借钱更非易事。
几度周旋,希尔顿终于以公司股票为抵押换取了30万元的紧急贷款,然而,30万元用尽之后,危机仍然没有过去。
为了免于破产,希尔顿接受莫迪的建议,与莫迪家族共同管理希尔顿饭店,成立"国家旅馆公司"。
双方的合作不很愉快,很快宣告破裂,希尔顿又一次陷入困境,他顾不上探望妻子和新生的男孩,到所有能够想得起的熟人那里去登门拜访,寻求帮助。
希尔顿终于战胜了大萧条,"艾尔帕索"巍然屹立,。
权术、策略、耐心、机遇,缺一不可
母亲逝世前曾和希尔顿作过一次长谈,她微笑着向儿子挑战:"你的旅馆已遍布全国,你该满意了吧,唐尼?"
希尔顿深知母亲的用心,他果断地回答:"不,我还没有得到它们当中最宏伟的那一座,我要争取,您看着吧!"
母亲1947年病逝,她在另外一个地方仍然注视着儿子奋斗的背影,她很欣慰,儿子太像他的父亲了,终生都在为理想冒险。
好多年来,希尔顿一直倾慕着旅馆业的尊贵"王后",他的衣袋里常年装着一幅彩色照片,那是从某个杂志上撕下来的。图片上"华尔道夫"大旅店灯火辉煌,在纽约绚烂的夜色中,犹如一座圣殿。
"华尔道夫"太动人了,在希尔顿的心目中,过去的一切都黯然失色,只有"华尔道夫"才能使他不断奋斗不断前进。他甚至将自己的事业也分为两个阶段:华尔道夫前期、华尔道夫后期。
收买计划受到种.种阻力。
首先"华尔道夫"双亲在上,一位是正在负责经营的旅馆公司;另一位是纽约的不动产公司,它拥有旅馆的地皮,并且持有否决权。没有征得他们的同意和默许,希尔顿无论如何不能将这位"新娘"接回家。
其次,对"华尔道夫"表现了浓厚兴趣的已不止一人,而且这些竞争对手都有很强的实力。希尔顿必须抓紧时机,否则"华尔道夫"就可能落入别人手中。
时间在一天天的流逝,然而公司董事会依然无动于衷,他们对如此庞大的收购计划表示很不理解,希尔顿向他们反复解释磋商都无法扭转他们的偏见。
希尔顿决定单独成立购买集团,用自己的钱购买,这样就无人能够阻止他的行动了。他去请教了一位华尔街的金融专家,在专家的指引下,希尔顿在下午一点半准时前往证券交易所,买下"华尔道夫"的全部上市股票,获得了控制权。一次性投入现款300万元。
1949年10月12日,希尔顿终于买下了"华尔道夫",娶回了梦寐以求的"新娘"。他的估计没有错,"华尔道夫"果然不负厚望,经营状况日趋良好,赢利丰厚,很快便还清了所有的债务。
希尔顿又增添了许多服务项目,使"华尔道夫"无论在吃、住,还是游乐都成为上流社会的中心舞台,是豪华中的豪华。
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希尔顿的名字和"华尔道夫"连在一起,在旅店经营业的顶峰上闪闪发光。
关于企业家的励志故事:比尔·盖茨放弃哈弗创立微软
比尔·盖茨是微软公司主席和首席软件架构师。微软公司在个人计算和商业计算软件、服务和互联网技术方面都是全球范围内的领导者。在2008年6月截止的上个财年,微软公司的收入达620亿美元,在7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全球的员工总数超过91000人。
盖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和两个姐姐一块在西雅图长大。他们的父亲,William H. Gates II,是西雅图的律师。盖茨已故的母亲,Mary Gates,是学校教师,华盛顿大学的董事以及UnitedWay International的主席。
盖茨曾就读于在西雅图的公立小学和私立的湖滨中学。在那里,他发现了他在软件方面的兴趣并且在13岁时开始了计算机编程。
1973年,盖茨考进了哈佛大学。在和现在微软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结成了好朋友。在哈佛的时候,盖茨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MITS Altair开发了BASIC编程语言的一个版本。
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盖茨离开了哈佛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他与孩提时代的好友PaulAllen在1975年创建的微软公司中。在计算机将成为每个家庭、每个办公室中最重要的工具这样信念的引导下,他们开始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盖茨的远见卓识以及他对个人计算机的先见之明成为微软和软件产业成功的关键。在盖茨的领导下,微软持续地发展改进软件技术,使软件更加易用,更省钱和更富于乐趣。
关于企业家的励志故事:隐身于女儿光环后的杨国强
隐身于女儿“最年轻的中国首富”光环之后的杨国强,是中国第一个实践复合地产开发的地产商。从碧桂园最初的“学校+地产”模式,到后来的“学校+会所+地产+酒店+度假”,可以说,复合地产成就了杨国强和他“五星级的家”。在这一理念下,他通过开发超大楼盘,以低买低卖的策略快速回笼资金,并实施设计、建设、装修、物业管理一条龙开发,以降低成本,从而快速积累了巨额财富。
虽然杨国强表示,作为二女儿的杨惠妍只是代表家庭持股、代表家族签名,然而,445.1亿元的身家、25岁的年龄、海归的身份,都让外界对这位承继父荫却又至今隐于镁光灯后的“中国最年轻的首富”充满了好奇。随着4月20日碧桂园控股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上市,这份好奇也延续到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以及他一手打造起来的“五星级的家”出品方身上。
据媒体报道,17岁前杨国强从未穿过鞋,年轻时曾放牛种田、做过泥水匠。从1992年进入房地产业后,短短十余年时间,杨国强完成了从“泥水匠”到亿万富翁的完美转身,并且为女儿打造了一个“中国最年轻的首富”的头衔。
“学校救市”和复合地产
1992年,当时主业还是建筑承包的杨国强利用顺德碧桂园股东退股的机会,毅然接盘,进入房地产业,同时创立碧桂园品牌。1993年6月,碧桂园破土动工的时候,房地产市场的低谷已经悄然来临。面对数百幢尚未销售的别墅,杨国强请来了当时还是新华社记者的王志纲为其指点迷津,随后以兴办碧桂园学校为切入点,使碧桂园枯木逢春,成就了“学校救市”的说法。虽然兴办学校投入大、风险高、回报周期长,但对于当时处于“存亡关头”的杨国强而言,投资办学不仅打响了“碧桂园”的名号,带动了楼盘的人气,更重要的是,通过向每位学生收取30万元的教育储备金,1300多名学生为其筹到了3.9亿元的流动资金,缓解了燃眉之急。
随后,依靠整体策划战略与成功的企业形象(CI)定位,通过兴建会所以及广泛宣传“给您一个五星级的家”的房地产经营理念,以学校为依托,碧桂园第一个把复合地产的概念融入到地产开发和推广中,在提高了自身楼盘附加值的同时,也为集团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从最初的“学校+地产”模式到“学校+会所+地产”,再到如今的“学校+会所+地产+酒店+度假”,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是复合地产成就了杨国强和他的“五星级的家”。
时至今日,除了已经开发的21个碧桂园楼盘外,杨国强还拥有6家酒店/度假村、2家高尔夫球会所、6个商业广场(街)以及多个主题公园。碧桂园开发的项目都选址在风景优美的自然山水之中,这些项目又多与碧桂园的别墅区位置毗邻,有些甚至就是一体开发的,因此,如今碧桂园已成为广东省内热门的自驾游景点。对杨国强而言,这又是一次“人气+知名度”的一石二鸟。
低买低卖与产业一条龙
1999年春节,广州碧桂园开盘,标志着杨国强带领碧桂园第一次走出顺德,从此碧桂园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2000年,顺德碧桂园度假村开业,开始经营酒店。2001年,碧桂园凤凰城建设,提出“别墅城市”概念。2002年,碧桂园凤凰城开盘,创造业内销售神话。2004年,华南碧桂园六期和南沙等4个项目同步开发。2006年,碧桂园又把版图扩大到了广东省外,相继启动占地2700亩的长沙项目和占地23万平方米的上海项目。据称,今年北方重镇天津也将成为碧桂园新的目标。目前,碧桂园除了以广东省为大本营外,还在湖南、内蒙古、江苏、辽宁四地发展项目。近10年,碧桂园已兴建3.8万个住宅单位。杨国强正逐渐布局全国,一步步打造着自己的财富王国。
截至2007年1月31日,碧桂园拥有在建及未来土地储备超过1800万平方米。按照目前的开发速度,可供未来5年或以上时间的发展需要。不仅土地储备充足,碧桂园真正的竞争优势在于其较低的土地成本。据其招股章程透露:“我们建筑面积的土地平均成本,低于我们2006年平均售价的10%。”对比其他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开发商,显然碧桂园拥有较低成本的土地储备。杨国强也曾总结,碧桂园成功的法宝之一就是注重成本控制。
注重成本控制的另一个表现是产业一条龙。碧桂园是一个拥有包括设计、建设、装修、物业管理、管桩厂等为一体的大集团化企业。从一开始,碧桂园就从设计、施工、安装、装修到销售、管理,形成了完整的一条龙服务,大大提高了效益。综合开发不仅易于协调,更重要的是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开发成本,从而降低了楼盘的销售价格。以2002年的凤凰城为例,当时珠三角楼房均价为每平方米3500元左右,而其在香港发售的价格低于前者20%左右。深谙成本控制之道的杨国强,不仅通过低价策略快速回笼资金,还依仗超大规模楼盘实现集约化生产,降低成本。碧桂园在珠三角地区拿地,单幅面积上千亩是平常事,其广州增城凤凰城项目,甚至一度号称“万亩大盘”。
上市之路
碧桂园长期奉行大盘开发、单盘开发的原则,采取层层跟进的方式提高效率。华南碧桂园推出不久,碧桂园假日半岛立刻跟进,随后而来的还有南海、南沙两个大盘项目滚动推出。再加上资金回笼迅速,杨国强一直以资金周转宽裕而骄傲。然而,近年来,碧桂园扩张迹象明显,由“一年一个碧桂园”变成同时开发几个大型社区楼盘。截至2007年1月31日,碧桂园有27个发展项目分别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对资金的需求明显加大。
2006年7月,碧桂园悄悄转变工商登记上的“身份”,摇身一变成为外资企业。这通常是内地民企赴香港上市前的习惯做法。随即,碧桂园开始了一系列的重组活动,剥离了学校、医院、自来水厂及高尔夫球场的业务,成立了碧桂园控股。在此之前,从内部的股东结构来看,碧桂园属于典型的家族企业,集团大股东基本上都是企业早期的创业者,不少跟杨国强有血缘或姻亲关系。
从碧桂园控股4月3日发布的招股章程来看,重组完成之后,除了杨惠妍通过控股“必胜公司”持有59.5%的股份之外,杨贰珠、苏汝波、张耀垣和区学铭分别持有碧桂园控股10.2%、5.1%、5.1%和5.1%的股份。若按4.78港元的招股价中间值计算,除杨惠妍以445.1亿元的身家成为女首富之外,碧桂园控股的上市还成就了其他五位财产超过39亿元的富人。
尽管杨国强早在2005年就将其名下全部权益转让给了杨惠妍,但他目前依然担任碧桂园集团执行董事,负责制定发展策略、投资计划以及集团的整体项目计划。因此,他仍然是碧桂园这艘地产巨舰的实际掌舵人,只是巧妙地隐身于女儿杨惠妍“最年轻的中国女首富”的光环之后。
关于企业家的励志故事相关文章:
★ 关于励志故事5篇
★ 企业员工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