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篇励志故事:保持饥饿才能保持成功
一个人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改与不改,什么时候改变,都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只要你想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励志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励志故事篇一:
保持饥饿才能保持成功
文/庄雅婷
我想讲三个朋友的故事,在我认识的绝大多数正常人中,他们算是运气不错的,仿佛做什么事都比别人来得容易点。作为非理论派、非机场畅销书体系的成功学研习者,在日常生活中我更相信活生生的个体案例,为什么想说他们的故事?是因为我隐约在这几个互不相识的朋友身上闻到了某种熟悉的味道。
男一号是我同学的同学。据说他小时候家境贫寒、头脑也未见得聪明,上学时基本是那种无限被欺负的货色。但我认识他是因为他当时是我的老板。除了开会之外,他最喜欢的事就是忆苦思甜,以及无数次地反问我:“你说,在我的同学里,我现在是不是混得最牛逼、最有钱的?”——这是实情。我只能点头称是。在他三十岁的时候他拿到了人生中第一笔风险投资,大约800万美元,从此走上了富裕之路。后来我们评论他,只要你想发财的愿望足够强烈,并且愿意为之努力的话,那么你一定能发财。是啊,他是那种一切事情都为赚钱让路的人,偏偏懂得取舍。在学生时代赚了第一笔6000块的时候就敢拿出5999块去送礼,这种人都是狠角色。就好像洛克菲勒将自己比喻成笼中的狮子,看什么都是肉,看什么都想咬下来一口。
男二号是一个诗人。诗人不是应该都生活不能自理的吗?不是应该都过得很惨烈、很苦逼的吗?但这个人除了胸中自有诗意、一本一本地出版诗集和小说之外,很多时候看起来跟个高级白领没什么区别。也没觉得恃才傲物或跟现实有隔阂,不由让人感觉真正的高人一定是可出世可入世,通晓红尘规则,懂得人情世故,这样才能放心地去追求心灵纯粹。他非常洞悉人心,对此,他表示:自己从小是在一个大市场里长大的,讨价还价、眉高眼低的事儿看多了,一眼就能看出别人的情绪变化,这没什么可难的。这对写诗和做生意,都不是坏处。
女一号是我的小学、中学、大学同学。从小做事不考虑任何后果,只图自己开心。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懂塞钱给同学代做作业、配合考试作弊;自谈恋爱开始,没有一个男人不被她玩得团团转,因为她没有什么目的,既不要结果也不要钱财,就为了自己开心,为了开心这件事,她想干什么就必须马上干,从无任何心理负担。朋友为了她忧心忡忡的时候,她是从来不会考虑后果和未来的。当然,我们看着她一路折腾,对其他人来说是人生重大变化的事,对她根本没所谓。你以为她会越折腾越差,但人家的日子却越来越好。你觉得这次她总会把自己玩死了吧,但真的就永远不死。真是强悍的人生。
后来我们找了个词形容这类人。他们都是具有“动物本能”的人。什么是动物本能?那是维持生存的本能,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服,诸如此类。他们可以相信一切,但绝对忠于本能。无论你跟他们探讨身心平衡,还是密宗禅宗或什么主义,他们都笑嘻嘻地听着、点头称是、全盘接受的样子。但你如果跟他们说,你要有以上理想、热情、梦想、主义等的话,就忍忍,先别吃喝。那么一定会遭到强烈的翻脸:你说什么我都可以信,但渴了不许喝水、饿了不许吃饭、冷了不能加衣服,这事儿是绝对不行的!我扛不住啊!
所以,身上还保留了动物本能的人类实在是很强大的。他们绝不会掩盖和压抑自己的欲望,反而是尽力去实现它。这种人其实蛮可怕的,因为他们除了本能之外什么都不信;但这种人现在也越来越珍贵了,那是因为能保持独立见解、不被左右的人生态度在当下也实在稀缺。对此,《大狗》的作者理查德·康尼夫在书中说:你想知道自己为什么庸庸碌碌一事无成吗?那是因为你进化得太好了!
励志故事篇二:
安全感才是最不安全的事
文/水湄物语
有个认识10年的朋友来找我,说跳槽的事。还没听3句话我就坚定地说,当然跳,干吗不呢?新地方行业前景一片大好,领导正雄心勃勃,薪水翻番,有各种公费出国旅游的机会,我还真不明白我这朋友脑子怎么想的,居然还需要找我斟酌。
“我当然也是很想去的。”这话一听就有“但是”跟着,果然“但是,现在的工作比较稳定比较安全”。
“新的行业发展蓬勃,你做一段时间,随便去哪家竞争对手的地盘都是香饽饽。”
“但是,这个新行业我完全不懂。”
“人家都敢招你,你有什么干不了的?”
结果当然不必说,其实我们这么多年的朋友,他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既然选择找我商量,不用说,他内心深处早就是做好决定了,无非是希望我再骂几句,坚定信心罢了。
还有一个故事。另外一个认识的人,跳槽的时候面临两个机会,一家是比较新的电商,一家是惠普。周围的人口水说尽说那家创业型的电商机会好,可是因为是女生,她毅然决然去了比较稳定的惠普。这事儿还没过一年,惠普全球大裁员1万多人,她这种刚进去的估计就是第一批被劝退的主儿。
真正的职业价值来自于什么?有些人当然会说知识和能力,也有人会说人脉关系什么的。在我看来,你的职业价值来自于你的不可替代性,也就是资源稀缺性。
在稳定的行业和职位上,除非是公务员这种半垄断性质的行业;否则你会存在大量的竞争对手,你很容易被替代。说难听点,我那个朋友之所以在传统行业六七年安安稳稳,是因为根本有很少人愿意去那个位置替代他。而一旦有需要,他立即可以被替换掉。在新兴行业,由于从业人员少,有经验的从业人员更少,而整个行业需求又很大,因此,能力不是十分出众的人也得以脱颖而出。
有很多人到有一定阶段的创业公司,顶头上司的能力根本没有自己强,因此觉得忿忿不平。千万别,你的顶头上司当年没有把稳定和安全感作为借口,他承担了一定的风险,因此得来这份收益。而你呢,因为追求安全,所以只能落于他手下干活。
反过来,你当然可以说,甘冒巨大风险的人都已经死了,没错。不知风险所在盲目冒进的人确实也可能死掉了,一个硬币总有两面,我说的是这一面。
在原始社会,那些觉得不安全的人,拼命让自己跑得更快,力量更强大。而那些追求安全感躲在洞里的人——我猜他们的基因应该没有被遗传下来吧。
励志故事篇三:
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文/周礼
我常听一些人抱怨,“算了,不想再努力了,都一大把年纪了”“这辈子没什么希望了,就这么凑合着过吧”。其实,说这些话的人并不老,他们大多在四十岁左右,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只是他们遭遇了太多的失败、太多的打击,以致灰心丧气,得过且过。
当一个人错过了黄金学习时期,错过了黄金创业阶段,就真的没有成功的希望了吗?事实并非如此,只要你想上进,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安娜·麦阿利·莫泽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州一个农民家庭。27岁那年,她嫁给了个农场里的雇工,先后生育了11个孩子。从此,她将生命的大部分时光都消耗在了孩子身上,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家庭主妇。为了照顾家人,她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牺牲了自己的兴趣爱好,牺牲了自己想要追求的生活,数十年来,她几乎没有出过门,一直默默地坚守着,洗衣,做饭,干农活……时间一晃就是四十年,此时的莫泽斯已不再年轻,她已是一个67岁的老太婆了。而这一年,她的丈夫又被马踢伤,不治身亡,她不得不和小儿子一家人生活在一起。
失去经济来源的莫泽斯成了儿媳妇的眼中钉,尤其是她患上风湿症,丧失劳动能力后,儿媳妇变本加厉,恨不得将她扫地出门。看着儿媳妇阴沉的脸,莫泽斯决心自食其力,她勇敢地拿起了画笔。做一名画家,一直是莫泽斯的梦想,只是年轻时被贫穷所困,中年时又被孩子和家务所缠,直到70岁,她才心无旁骛,无所牵绊,可以安安心心地画几幅画了。
没有画笔,就用刷漆的板刷代替;没有画布,她就在门廊和厨房的地板上画;没有素材,她就到田野里、山坡上去寻找。经过五年的刻苦努力,莫泽斯终于创作出第一幅作品《农场·秋》。这幅作品一问世,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被托马斯·德拉格斯特亚收藏,摆放在商品陈列窗内。随后,“莫泽斯老奶奶画家”的名号传遍了纽约,她的作品被刊载在各大报刊杂志上。不久,莫泽斯的作品流传到法国,卢浮宫近代美术馆出资100万美元,收购了她的一幅作品。而在普希金美术馆举办莫泽斯的作品展时,排队参观的人竟然高达11万。
在102岁以前,乔治·道森一直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人,直到90岁时他才猛然意识到自己的这一生都虚度了,似乎应该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点儿什么。于是,他进了扫盲班,开始学识字,学文化知识。后来他爱上了写作,并孜孜不倦地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终于在他102岁那年,完成了自己的处女作《索古德的一生》。这本书刚刚上市,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成为美国当时最畅销的书籍之一,乔治·道森也一下子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荣升为一个人们喜闻乐见的大作家。
一个人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改与不改,什么时候改变,都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只要你想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5.关于奋斗励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