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的21天备考策略
当然,我们扬长避短并不是说要完全抛弃短科目。对于短科,要侧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把基本东西先搞清楚,时间上可以侧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三励志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高考倒计时21天:备考的最佳策略是什么?
碰巧看过大意是这样的一道数学题:
某生期中考试数学考得好,英语考得差,为此他决定大力治跛,果然期末考试数学增长了10分,但英语却降了10分。他的总分依旧是M,由此可以判断他的成绩:A,上升了; B,保持平衡;C,下降了。
该题的答案是C。
我确实见过很多学生就是这样的情况。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跛腿的科目,学生们的想法也是一致的:努力把跛腿科目学好。
这种想法当然很好,但是有些学生操作方法不对。比如,有的女生认为自己英语成绩好,她们便在上英语课的时候不学英语而自学她们的跛腿科目数学,课后仍旧是猛学数学……
可是,过一段时间后她们发现:数学基本上没怎么提高,原先擅长的英语也考差了!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治跛应该用在平时学习的时候,到了高考备考的最后关头却不是一个好的学习策略。以往有些同学就不听老师的劝告,我行我素,终致失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高考最后一段时间,更不可能一下子把自己的跛腿科目补上去,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扬长避短,尽力发挥。也就是说,尽量把自己的优势学科发挥出来,尽量把自己的跛腿学科考好一点,然后用自己的优势学科来弥补不足。
同学们肯定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每当自己排名靠前的时候,就是扬长避短的结果。如果某次考试“长”没有扬出来,必然没考好。
所以,同学们可以不必苦苦逼迫自己补差了--自己差的科目本来就是自己不擅长的,往往不喜欢却又逼迫自己硬着头皮学习,因此学习起来既费神费力又苦不堪言。从结果上来看,还不如发挥出自己擅长的科目的优势。
当然,我们扬长避短并不是说要完全抛弃短科目。对于短科,要侧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把基本东西先搞清楚,目标是试卷中80&的中低档题。时间上可以侧重,但不能过多抢占优势学科的学习时间。学习就是这样,即使是自己的长科目,一段时间不学也会生疏,也会下降。
拆东墙补西墙,墙墙不齐。剜肉补疮,不如扬长避短。
高考备考建议及策略
策略一、高度重视课本,切实夯实基础
复习过程以课本为主,以知识模块为主线开展复习,不能脱离课本仅凭某本参考资料复习。事实上,教材是复习中可利用最有效的资源教材是提高复习效率最佳的“捷径”,回归教材切实夯实基础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深化对“双基”掌握和运用,激活教材知识。
2.形成有效的知识体系网络,复习过程尽量以知识体系为主,把同一知识体系及相关知识结合起来复习。努力做到知识系统化。在知识梳理的过程中,要注意提取和归纳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让学生站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高度上来认识数学问题。
策略二、加强对高考命题和“考试说明”的研究。
①历年试题整体研究——找共性
②近年试题重点研究——找趋势
③相同试题对比研究——找变化
④不同试题分类研究——找差别
⑤课改试题集中研究——找新意、找动态
高考题一般来源于几个方面:
(1)课本是试题的基本来源,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大多数试题的产生都是在课本的基础上组合、加工和发展的结果;
(2)历届高考题成为新高考题的借鉴,特别是全国题,它的发展变化在各省市命题中起引领作用;
(3)课本与课程标准的交集成为新高考题的创生地带,不能忽视课程改革背景下新理念、新内容对命题者的影响。
策略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广度,减少无用功;
2.控制好教学要求的深度,正确定位;
(1)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要求(定位):先做后批再讲;
(2)试卷讲评课的教学要求(定位):重视学生答题情况的反馈,达到纠错、深究的功能,用好题组教学。
策略四、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1.努力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题能力;
3.努力提高学生答题的规范性;
4.教会学生应试的常识与复习的方法。
高考前怎么高效备考
钻研题型示例,了解命题原则,规范答题过程。题型示例可以说是考试说明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所给出的例题往往都是历年来的高考经典题目。对于这些题目,我们要认真研究,分析透命题人给出的解析,力争弄清命题人的命题意图,把握科学的答题方法。
另外,高考阅卷中常见的失分原因——解题步骤省略或不规范,也可以通过研究题型示例解决。我们在研读题型示例中的大题或者解答题时,要着重注意一下解题步骤应该怎样写,哪里要详细写,哪里可以省略。我们平时模拟考试阅卷一般没有高考那么严格,这些易丢分的细节很难被我们发觉,那么在研读考试说明的过程中,我们就要好好把握这一“捡分”机会。
高考倒计时的21天备考策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