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励志故事,励志一生永不言弃
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是每个认真奋斗的学子所期望的,希望以下励志故事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大学生励志故事一
城市的霓虹灼伤我的眼
那一年,我以全县理科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南京一所大学。
如果你来自一个偏僻而贫穷的小村,突然来到这么华丽的地方。突然见到这么巍峨的大厦,甚至见识到那么惊人的物价,没有人会仍然镇静如常。
我和父亲走下火车的时候,看着火车站那么多的人,立刻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本来在家就已经打算了很多遍的想法和勇敢的行动都在这一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跟着父亲在火车站广场悠了好久,也没找到学校承诺接待的校车和接待点,我俩像突然被扔进了太空一样,失去了重心。这里没有认识的人,也没有我熟悉的标志,所以只好跟在父亲身后,想让他的身影挡住我的窘态和恐慌。但是父亲和我一样,也从来没来过这个地方。于是我硬着头皮向一个指挥着停车的交警走过去,嗫喏着想问一下36路车站在哪,但是我还没开口,他就到一边和别人说话去了。我又走向一个卖报的大娘。在我的概念中,大娘应该是比较随和的。当我向她问起的时候,她有点茫然地看了我一下,随即便理解了我的意思,嘟囔着说了一句我听不大懂的话,就身去向别人兜售报纸去了。我尽管没听懂她说什么,但是也不好意思再问了。而且由于慌张我也没有想起来应该购买她一份报纸。那样的话说不定她就会耐心地告诉我了。第三次我鼓励了自己好久。找了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他很热心,主动带着我们到了36路车站。
终于进了学校,我擦了擦路上积聚在脸上的汗水。大路两边到处都是自行车。比镇上庙会的时候存车处摆的自行车都多得多。外边很热,这里却很凉爽。又高又大的梧桐树遮严了整个路面,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这里将是我学习的地方,我不禁高兴起来,忘记了刚才经历的尴尬和不快。
胆怯地来到年级办公室,里边好多人,充满了欢快的笑声。我一出现,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到了我身上,我有点不自在,我担心我身上什么地方沾上了很多的灰尘,才引起他们这么的注意。父亲在我身后。因为他也没经历过这样的场面。里边一直持续的笑声和一束束的眼光已经在心理上压得我透不出气了,手上满是汗水。我往里边走了一步。我是父亲的儿子,在父亲眼中应该是很有出息的儿子,也是他的希望,所以我鼓起勇气对着里边的人说我是新生。来报到。他们竟然一脸的问号。直到办公桌后边一直坐着的那个很漂亮的女孩笑着对我说:“麻烦你讲普通话。”才让我醒悟过来,我讲了将近二十年的家乡话在这里是不适合的,也许是他们看到我的窘态,都随和地笑了起来。他们也大概明白了我是来报到的新生,拿出了登记表给我填。后来我们就被领到了宿舍,里边空空荡荡的,还没有人来过。
因为还不知道这里有招待所。晚上我和父亲就住在宿舍里。住宿用品到第二天报名后才能去领,宿舍空空的什么都没有,一个师兄到他们宿舍给我们拿来一张席子、一床被子、一条床单,晚上父亲坚持要睡在那张大桌子上边,让我睡在惟一的一张席子上。整个晚上我都没有睡意。睁着眼睛看着窗外斑斑驳驳的树影,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情绪。父亲第二天上午就去买车票了,说买到车票就直接回去。家里有太多的事情。
父亲走了,而我就这样一直坐着。坐了一上午,又坐了一下午,中午也没吃饭,看着太阳升起在东边,又坠落在西边,也和我家乡的太阳一样明亮。
故乡是无法诠释的词目
我的高中生活是在一个地图上都难以找到的小县城里度过的,这里缺乏一个现代社会的人应该接触到的基本资源。那时候疯狂的只有梦想,就像60年代家乡父老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一样疯狂。
我的梦想都印刷在各个大学的宣传画册上,我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不断脱发的脑袋上。也许进了大学我就成功了一半,尽管那时我还不能明确说出什么是成功或者即使是成功最简单的一些标志,但我一直期待着鲤鱼跳过龙门的喜悦,在家乡人的眼中,那一定程度上是一个传说而并不是一个目标。
那时候的一切生活都围绕着大学这个话题在,为了这个所谓的理想,我12岁就开始离家住校,在各种大大小小、美丽或残破的校园里度过了我一半多的童年和青春。
高中所在的小县城里资源的贫瘠像北方的麦地,信息的传递不断在途中逗留,所以我那时候还在疯狂地喜欢着郑智化和杰克逊,以至于在不久之后大学里一个讨论会上,一个女生问我喜欢哪个歌手的时候,我自豪的声音立即引来了一片喧哗,这时候郑钩都要过时了,唐朝的大厦也已经开始倒塌。
尽管家乡很穷,天气很干燥,麦地也很贫瘠,但它的天很高、很蓝,秋天躺在路边看银河的感觉很舒服。它养活了一代代的家乡父老,也养育了我。俗话说,儿不嫌娘丑,狗不嫌窝穷。每个人都无法回避自己的家乡,家乡有我的亲人。还有我18年的记忆。所以一放假我还是迫不及待地离开了这个漂亮的城市,坐在列车上想着家乡忽悠忽悠的云和大地,还有母亲慈祥的笑、村小学里用炮弹壳敲出的清脆铃声。
奋斗就是美丽
一直很喜欢简·爱的那句话:“我贫穷,低微,不美丽。但当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的时候,我们是平等的!”毕竟这只是一句安慰自己的话,在现实中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在生活中我们不能靠精神来活着。
但在现代的都市里。贫穷是一个标签,就标在你的脸上。
国庆假日我一直呆在宿舍里,把金庸的小说从头到尾重新看了一遍。人总有一种寻求躲避的本能,当一个人在现实中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的时候,就会不可避免地走到一个虚幻的角落通过心理上的成功和幻想来安慰自己。大学里绚丽的色彩令我感到一种危机感,一种来自灵魂深处不可铲除的情绪。我贫穷,很多东西都不属于我,这里的4年可能对我来说长过我过去的18年。
宿舍有个人来自上海,整天挂着一张不可一世的肥大的脸,他对着我们吹嘘上海的霓虹灯和酒吧,用嘲笑的话重复着另外一个同学的尴尬,因为那个同学来自西北一个贫困的地方,而他的父亲给他汇钱的时候把地址写成了:南京xx大学xx收。我听了无语,不知道是想哭还是想笑,这是真实的事情。没有知识甚或是常识在人们心里的认同就是愚昧,而愚昧是一种侮辱性的表述。
我开始企图追求精神上的富有,来掩盖现实中的失落,疯狂地看很多书,疯狂地参加各种我认为有意义的活动,也疯狂地强迫自己鄙视那些拿金钱来构筑自己理想的人。我的心态已经在重压之下严重偏离了正常的轨道……
我力图在平时表现得很快乐。可以为了尊严而把微笑一直挂在脸上,一直到肌肉僵硬,一直到连自己都无法认识自己。
可一旦到吃饭的时候,我又开始不安。四食堂总是那么多的人,而我的饭盆总是那么的浅,八毛钱一份的菜在饭盆里耀眼得令人眩目,打饭师傅的眼神也令我抬不起我尊贵的头。
我一直认为,当一个人为了生存而放弃尊严的时候,自己是无须颓废与自弃的,别人亦无责备与嘲笑的权利,一切均会付诸水流风尘而了无痕迹。但在万分之一的可能中,你走上了荣誉的顶端,当初放弃尊严的行为终将成为你最耀眼和铭记人心的荣耀。所以我还艰难地活着,为了荣耀,为了成功,为了梦想。
也许在别人眼中这只是一种自我安慰甚或自欺欺人,但是在我写下这样的话的时候。我明白这就是我一贯认为正确的真理,我也相信可以经得住任何实践的检验。
我在等待中守望着。也在等待中追逐着,守望着我的理想。追逐着我的未来
大学生励志故事二
姑姑和人合伙开了一间美容院,在她四十一岁这年。
这是她第N次创业了。自从三十岁那年她和姑父双双下岗以后,姑姑卖过服装开过饭馆推销过玫琳凯,甚至还远走贵州开过洗脚城,结果无一例外以亏本告终。人们都说,奸商奸商,无奸不商,像姑姑这么善良老实的人,做生意怎么赚得到钱?连她本人也不忘自嘲说:“我这个人,天生就不是块做生意的料。”
如此折腾了几年之后,姑姑原本攥在手里的一点点存款全部打了水漂,还欠下了一屁股债。生意最惨淡的时候,是和人一起在县城开服装店,店子开在新的步行街里,一串儿四个门面连着,看上去气派得很。当时姑姑是借了高利贷准备去打翻身仗的,谁知人算不如天算,步行街人气始终不旺,生意也跟着一落千丈。
那年暑假我去看她,偌大的服装店只有她一个人守着,为了节省开支,连卖服装的小妹也不请了。中午吃饭时,小表妹也在,我突然懂了事,推说不饿三个人只叫了两份盒饭,姑姑还是保持着热情的天性,一个劲地往我饭盒里夹肉丝,自己光吃青椒了。
服装店没撑多久还是关门了。姑姑还算平静地接受了这个现实,为了还债,更为了一双儿女,她去了好姐妹开的超市里打工,说是售货员,其实收银推销什么都做。超市货物运来时,姑姑帮着搬上搬下地卸货,有时做饭的回家去了,她也帮着料理一大群人的伙食。其实她的本分只是售货,可姑姑说:“都是很好的姐妹,能搭把手就搭把手,计较那么多干嘛。”姐妹为人和气,见了她还是和以往一样亲热,但工资并没给她多开,过年的时候发给她和员工的红包也是一视同仁,都是一百块。
姑姑的腰椎病,就是那时候落下的,毕竟,有些货物像酒水饮料什么的着实不轻,三十岁以前,她过的是养尊处优的少奶奶生活,哪里干过这样的重活。每次卸货之后,腰都会酸痛好几天,有时胳膊都抬不起来了。
为了小表弟上学方便,姑姑一直住在镇上。她在镇上是没房子的,还是从前的姐妹出于好心,借给她一间房子暂住。我去她住的地方看过,通共一间房子,搁着两张床,吃饭睡觉都在这间房子里,平常她和姑父带着小表弟住,表妹回来了也住这,看着未免有几分心酸。屋角摆着个简易衣橱,拉开一看,好家伙,满满一衣橱的衣服裙子,都熨得服服帖帖挂得整整齐齐的。再看看姑姑,小风衣披着,紧身裤穿着,摩登的样子一丝丝不改,真像是陋室中的一颗明珠。我这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心酸是太过矫情,到哪个山唱哪首歌,人家瞧着姑姑是落魄了,她其实过得好着呢。
再后来,姑姑连生了两场大病,先后摘除了子宫和阑尾。人看上去憔悴了不少,脸色远远没有年轻时那样光采照人了,只是穿着打扮仍然丝毫不松懈,我问起她的病,她就撩起衣襟给我看她小腹上的两道疤,两道粉红色的疤痕凸现在她雪白的肚皮上,看上去略有些面目狰狞,我看了眼就掉转过了头,她却开玩笑说:“这要再生个什么病,医生都没地方可以下刀了。”
谁都以为姑姑就会在超市里一直干不去,直到干不动为止。没想到事隔多年以后,她拿出多年来和姑父打工积攒的辛苦钱,又一次投身商海。当然,这次她保守多了,只是美容院的小股东,而且兼职店面看管人,每月能拿固定工资,不至于一亏到底。开美容院这个行当还真适合姑姑,她打小就爱美,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境地都把自己收拾得光鲜体面,小镇上的人一度拿她当时尚风标,说起她来都爱叹息自古红颜多薄命。
姑姑薄命吗?兴许是的。从三十岁以后,命运从来都不曾厚待过她。病痛穷困就像那两道面目狰狞的疤痕,印在了她的身上,可是姑姑既不怨天尤人,也不妄自菲薄,而是带着那两道疤痕坦然地面带微笑地活下去。
最近姑姑加了我的微信,她仅仅读过初中,使用起微信来却并不生疏,我经常看她在朋友圈里上传一些美容养生的内容,想像着在老家美容院里温言细语为顾客服务的姑姑,心头时常会响起她劝我的话:“媚媚,人这一生啊,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别计较那么多,什么事情都要想开点,吃点亏不用放在心上。”
姑姑已经41岁了,这两年苍老了很多,可是在我心中依然那么美丽。不仅仅是我这么认为,听说她现在还有追求者呢。姑姑的故事常常让我想起《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你们以为我完了,我还早着呢。
这是我姑姑的故事。
我还想说说一个朋友的故事。
阿施是我采访中认识的,地地道道的广东本地人。要说全中国还有哪个地方的女孩子还保留着古代女性温柔娴雅的本性,可能非广东莫属。阿施是货真价实的“靓女”,人生得高挑秀丽,我生完瓜瓜后,她来家探我,走之后我妈再三质疑:“你确定她真的是广东人?”在我妈心目中,广东人长相有返祖倾向,她完全想像不到,广东土着中还有这样的美女。
人一美就容易恃靓行凶,阿施却完全没有这样的倾向,她岂止不凶,而且还温柔得很,说起话来总是和声细语的,配上动人的微笑,真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我老公和她接触不过两三次,每次都感叹说,想不到天下还有如此温柔的女子。当然,参照物如果是我的话,这个标准有点低,不过阿施的温柔可见一斑。
阿施可以说是天之骄女。出生在小康之家,父亲是医生,大学毕业后就顺利考上了公务员,又嫁了个疼爱她且前程似锦的老公。这样的生活,顺风顺水得足以令广大女性妒嫉,我承认,尽管阿施平易近人,有时候我还是会觉得和她之间颇有距离感,因为彼此境遇相差太远。
我采访阿施的时候,正是她人生的巅峰。那年是虎年,她的本命年,正好我们要找十对属虎的新郎新娘采访,阿施就是这十位新娘中的一位。当时她向我描述新婚燕尔的生活,言语间不时流露出初为人妻的甜蜜。我记得她发给我的照片,穿着白色的婚纱,赤足踩在海滩上,对着老公一脸灿烂的笑,她的身后,是碧蓝的大海。
长久以来,阿施给我的印象,就像这张照片一样,美得不染人间烟火。我有时想,天使落入了凡间,或许就是她这个样子。
直到我也做了母亲,两个人比以前亲近了些,有次吃饭时聊起家庭,她忽然问我:“你知道我家里的事吧?”我懵懂地摇了摇头。阿施想了想,终于开口说:“我老公出了场车祸,很重的车祸。”我一下子懵了。
变故发生在一年前,那时阿施刚生了宝宝不久,孩子还只有两个月,老公就因疲劳驾驶出了场车祸,车撞得完全变了形,人也撞得七零八碎,骨头飞了一地,有些都捡不回来了。老公在ICU里住了小半年,这期间阿施的妈妈也生病了,查出来居然是癌症,父亲要上班,家里家外都是阿施一个人在忙,怀里还有个嗷嗷待哺的小娃娃。最痛心的是,婆婆不但不帮她,还指责她没照顾好儿子。
再难熬的日子也会挺过去,等到阿施向我诉说的时候,事情已经过去了一年,老公还在住院,正在缓慢康复中,可以不用拐杖独立走动一段路。妈妈的病没有恶化,生活能够自理。宝宝也长大了,会走路会说话,还会给妈妈倒水疼妈妈啦。
“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说到这些,阿施眼圈有些发红,很快又回复了微笑,她说,最艰难的时候,都想过要放弃了,那些日子里,儿子就是她生命中唯一的光。
我看着面前的阿施,她还是那么靓丽温柔,我根本想像不到,在她身上曾经发生过这么大的不幸。我和她认识以来,似乎一直都是她在关心我,工作上有什么烦恼,采访时想要找本地人,都是找她帮忙,在过去的一年里,这种状况也没有什么变化,每次我在QQ上和她说话,她都是事无巨细地一一解答。
在她的空间里,我常常看她晒一些旅行聚会和朋友吃饭的照片,照片中阿施看上去开开心心的,只是比以前瘦了些,我何曾想到,在她产后暴瘦的背后,有着这样的变故。长久以来,阿施就像一轮小太阳,向身边的人散发着光和热,这些人中就包括我,可是我居然不知道,小太阳的内心早已经燃烧成了灰烬,曾经面临着完全冷却的困境。
“其实也没什么啦,也许是老天以前对我太好了,所以要考验一下我。”阿施说,在过去的一年里,她使出了全身的力气去努力生活,努力照顾好每一个家人,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儿子生日时让人上门拍亲子照,把全家都安顿好了还抽空去了次泰国,最后她发现,原来一直习惯被人照顾的她,也可以这么能干。
说到未来,阿施对老公的彻底康复并不是特别有信心,她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不管处于什么样的境地,都让自己的生活保持“正常”的样子。“如果我都倒下了,一家人还怎么支撑下去。”阿施掏出手机给我看她的亲子照,照片上,她抱着儿子,两个人都在笑,比起海滩上的那张照片,她的笑容不再那么无忧无虑,而是多了一些沉甸甸的内容。我怎么觉得,这些沉甸甸的内容令她的美更有质感了呢。
如果你还想听的话,我还可以说出很多这样的故事,我奶奶的故事胡遂老师的故事小邬师姐的故事保安小王的故事我自己的故事。
是的,我之所以会说这些故事,归根到底是为了在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支撑我前行的力量。这些年来,我一直过得很不开心,有时我问自己:“你为什么这么不开心呢?”抱怨成了我的常态,只要是和我走得近的人,都听过我的抱怨。我总是想不明白,凭什么我这么努力,却一直得不到回报?凭什么人家可以轻松自在,我却要这么辛苦?凭什么不公平不走运的事,都要落在我的头上?
我一直认为,命运亏待了我,到底是不是这样呢?答案已经不重要了,当你听完姑姑和阿施的故事,就会发现,即使命运亏待了你,即使生活辜负了你,你也要做到,不辜负自己不放弃自己。那么多人在用力生活着,那么多人背负着伤疤仍然不忘微笑,我如果再不打起精神活下去,又怎么对得起老天赐予我的生命。
人是多么脆弱,每一次苦难都会在我们身上留下难以磨灭的伤痕;人又是多么坚强,只要苦难不足以致命,就会在泥泞中挣扎着站起来,重新出发。
我们无法选择命运,我们唯一可以选择的是,当命运露出狰狞的一面时,坦然无畏地活下去。
高考励志故事三
王香贤,2018年9月以507分考入兰州财经大学,成为了一名大学生。但谁能想到,他在7岁前还只能在地上爬行,甚至不能站立,常人眼中,这个男孩只能终生爬着走路。但这位出生在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前沿老虎口地段的男孩,有着沙漠红柳般特有的坚韧和顽强,他和他的家人硬是同命运做抗争,执着地追求着梦想,身体力行诠释着生命的意义。他先后经过8次手术治疗。为了完成学业,爷爷和爸爸妈妈背着他读到小学四年级,之后的10年间,母亲牛春花抛家舍业带着他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最终考入大学。如今母亲再次到大学陪读。
大学校园里的轮椅母子
早晨7点半,迎着朝阳,王香贤和母亲牛春花离开宿舍前往教室,开始了一天的大学生活。
走出宿舍,王香贤慢慢地坐在电动轮椅上,牛春花将拐杖和课本轻轻地放在轮椅的一侧,按动电钮,电动轮椅徐徐向前走动,但没走几步就遇到了台阶,紧跟在身后的牛春花用力将轮椅抬起,轮椅跨过了台阶再次落地,王香贤再次启动电钮,电动轮椅驶出学校生活区来到了车水马轮的马路上。躲过车流,他驶到马路对面,在平路上,电动轮椅走起来很快,牛春花则大步流星地跟在后面追着儿子。
早上的前两节课都在致远楼的三楼教室。当牛春花来到致远楼楼下时,儿子已经到了好几分钟,她拿起拐杖,然后搀扶着轮椅上的儿子站起来走入大楼,此时的教学楼内,前来上课的同学或三三两两,或成群结队,大多数同学急匆匆地跑上楼梯。同学不断地从身旁闪过,加剧了王香贤内心对楼梯的恐惧感,牛春花心里明白,上下楼梯对儿子有点难度,他必须使出浑身的力气抬腿跨越,如果站不稳就有可能栽跟头,牛春花紧紧地抓着儿子的胳膊,尽可能地帮助他跨越一个又一个台阶。终于,母子二人来到了三楼平台上,此时王香贤依靠那根拐杖才可以稍微轻松地走一小会儿。看着儿子一瘸一拐地走进了教室,牛春花悄悄离去,回到生活区,拿起扫把打扫起宿舍周边的卫生。学校考虑到母子二人的实际困难,给他们安排了单人宿舍,还给牛春花安排了打扫卫生的临时工作。
上午10点,牛春花放下手中的扫帚,再次来到儿子上课的教室门口,默默地等待着下课铃响。10点20分,下课铃声响起,老师和同学陆续走出教室,她来到教室,看着儿子起身,再一次拿起儿子的课本和拐杖,搀扶着儿子往教室外走,这次他们要下楼,去另一栋楼去上课,后面的两节课被安排在致道楼,王香贤和母亲再次开始下楼上楼。
10年漫漫陪读路
牛春花陪着儿子上课已经整整10年了,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儿子每天的课程,从没有落下过。
牛春花说,王香贤在7岁之前,还只会爬,连站立都不能,就在他即将上小学那一年,家里凑了医药费,给他做了一次手术,王香贤从此不再爬行。尽管儿子不能走路,但家人从没有放弃过,一直坚持让他读书学习。“小学四年级之前,经常就是他爷爷,还有我和他爸爸背着他去学校。”王香贤所在的小学教学点只提供一到四年级的教学。从五年级开始,他要进入几十公里外的县城去上学,离家很远,其他孩子都开始住校,但王香贤依旧像个婴儿一样离不开父母的照顾。于是,牛春花开始了10年的漫漫陪读之路。
牛春花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每天早上将王香贤抱上自行车,推着他往学校走,到了学校再背着他到教室,由于他走不了路,无法上厕所,到了学校后,他就几乎一直坐在他的小板凳上;到了中午,牛春花再推着自行车到学校,然后将儿子接走,吃完午饭,再把他送到教室;下午放学后,再推着自行车将儿子接回来。为了避免儿子上厕所尴尬,每天牛春花只能让他吃点鸡蛋和蔬菜等干粮,根本不敢喝太多的水。后来,学校考虑到母子二人的困难,就给他们安排了宿舍,牛春花则去打点短工,补贴家用。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香贤从小学读到了初中,从初中读到了高中,牛春花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陪读了10年。2018年9月,王香贤以507分的成绩考入兰州财经大学财税公共管理学院财政学专业。
牛春花在城里陪儿子读书,王香贤的爸爸则在家务农,种完庄稼之余,他还要去打工。“他爸爸有力气,干活打工从不叫苦,一年四季都闲不下来,非常辛苦,除了要供三个孩子上学,还要照顾孩子的爷爷奶奶。爷爷都70多岁了,去年他奶奶又查出了肝硬化,靠输血维持生命,我一个人陪着儿子读书,想帮帮他爸爸,但又不能离开这里,现在整夜失眠……”说着说着,牛春花的泪水夺眶而出,不难想像,在这个家庭,孩子的父亲也是一个非常坚强的男人。
10年8次手术 盼独立健康的生活
王香贤1993年3月出生于民勤县一个农村家庭,出生后的3个月,牛春花发现儿子还抬不起头,腿和腰部也没劲,她抱着儿子去县城检查,起初医生也以为只是缺钙,开了些钙片让他吃,但不管如何补钙,儿子还是抬不起头。直到一岁的时候,牛春花带着儿子来到省人民医院检查才被告知,儿子不幸患上了一种疾病——先天性大脑发育不全,俗称脑瘫。
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一下子感觉天要塌了,一家人感觉一下被打入了十八层地狱。”牛春花和丈夫却内心暗暗下了决心,不管家里有多困难,决不能放弃这个孩子。
“那个时候,我们一年的收入才有两千多块钱,医生给开了神经生长因子,要一周打一针,一支药就260块钱,打了6个月,我们欠了不少的债,实在借不到钱了,我们只能停下,他爸爸又开始四处去打工挣钱。”这些年来,牛春花带着王香贤在北京、河北、天津、西安、兰州的医院跑了个遍,先后花了10多万元。只要挣到些钱,牛春花就带着孩子去看病,到现在,王香贤已经进行了8次手术,终于可以借助拐杖独自去上厕所。
牛春花的民勤口音很重,而王香贤却普通话很好,他笑着告诉记者:“我在很早之前就学会了说普通话,每次妈妈带我去看病,她一口的地方口音,医生根本听不懂,我就当翻译。”
牛春花说,三个儿子都非常懂事而且坚强,特别是学习上她从来没有催促过,学习很用功,另外两个弟弟也很懂事,每当有好吃的总要留给哥哥吃,每次去手术,王香贤从来不哭不闹,痛了也从不表现出来,为了节省费用,每次去看病都是牛春花一人带着儿子去。
“考上大学,对我是一个交代,对我妈也是一个交代。”王香贤说,“在大学里,和那些优秀的同学们并肩有种自豪感。”“我妈妈这些年非常辛苦,每天给我做饭,陪我上课,我非常感谢我的妈妈给我付出的一切。”对于未来,王香贤说,他妈妈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妈妈用她的生活经验告诉他,该怎样去生活,妈妈虽然话很少,但最懂儿子的心,什么时候受了委屈,妈妈总是默默地给予他安慰,让他倍感力量。他计划明年再去做一次手术,让身体条件再恢复一点,他非常期盼早日能过上独立健康的生活,让妈妈不再陪读。
在偌大的校园里,这对母子的身影每天都会出现在校园里,在茫茫人海中,显得那么渺小,但了解他们的人都会默默地给予他们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