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绿色校园演讲稿3篇
绿色文化是一种充满蓬勃向上的生机,旺盛的活力,和谐美好的文化。学校通过营造绿色文化来建设温馨的校园。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绿色校园的小学生的励志演讲稿,希望能帮到你。
小学生绿色校园演讲稿篇一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你们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我为校园添绿色!
同学们,绿色是大自然赠与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绿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人人都渴望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人人都希望生活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环境里。校园环境建设是我们必须直面的问题,校园绿化程度和环境卫生直接作用于我们的生活,决定着校园生活的几多色彩.
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但是,我还要重申一下以下几点:
1、立即行动起来,都来关心、支持和爱护绿化,积极参与校园绿化建设和管理。
2、爱护每一片绿地,做到不在草坪上肆意踩踏,不折花草树木。不在墙壁上乱涂乱画。
3、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不随地吐痰,不随意乱扔瓜皮果壳、纸屑,特别是在我们早餐、零食之后不乱丢手中那些塑料包装袋。
4、勤俭节约,珍惜校园的各种资源。不使用污染环境的产品。
同学们!让我们少一些不经意,多一些责任感,多弯一下腰,多伸一次手。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爱护校园环境做起。一张纸,我们捡起;一滴水,我们节约;一堆垃圾,我们打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让我们行动起来,用爱心去关注环境的变化,用热情去传播环保的理念,用行动肩负起环保的重任。让我们的行动成为校园景色中最靓丽的一道人文景观。
小学生绿色校园演讲稿篇二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六年二班的杨昊霖。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校园是我家,卫生靠大家》。
清晨,当我们轻轻推开教室的窗户,阵阵香气扑面而来。这是春风送来的花草芬芳,这是春风送来的泥土清香。吮吸着这春的甘露,我们精神振奋,快乐无比,充满了对校园的喜爱之情。但如果这时,一个食品袋从天而降,落在整洁的道路上,我们的心情又会怎样?我们学校XX多名学生,一人扔一张纸,校园中美丽的草坪就会被纸屑压得喘不过气来。你也许会说,不就是一点垃圾而已吗?有那么严重吗?我说:有!有许多同学会把吃完的食品袋扔进下水道的排水缝里,眼不见心不烦。但日积月累,碎屑就会像一堵墙一样把排水口堵的密不透风。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校园是我家,卫生靠大家。校园既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地方,又是我们的另一个家,是一个充满书香气味的天地。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美丽的校园,净化美丽的校园。很简单的动作,弯弯腰,把看到的纸屑捡起来,3秒钟都不到;挥挥手,把墙壁上的污迹擦干净,只要5秒钟;动动脚,绕开草坪多走点路,10秒钟就够了……。
到那时,走进校园,你会被迷人的风景所吸引。现代化的教学楼前郁郁葱葱的树木,干净整洁的地面……漫步在校园里这一派绿景之下,你一定会感到精神舒畅,心旷神怡。
同学们,一同加入“弯弯腰”活动中吧,随手捡起每一片纸屑,擦净每一扇窗户,用我们的双手,用我们的行动,共同创建宁安四小绿色校园。
春天已悄悄地来到了校园,同学们,行动起来吧!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用我们的双手,为校园披上绿装,让校园的花儿更红,草儿更绿,树儿更茂密。时刻牢记:校园是我家,卫生靠大家!
谢谢大家!
小学生绿色校园演讲稿篇三
老师们,孩子们:
早上好!
我今天国旗下的讲话是绿化校园,美化环境。孩子们你们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对,是植树节!那孩子们,你们知道植树造林的好处有哪些吗?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的能力,树木通过光合作用,使空气清洁新鲜,一亩树木放出的氧气足够65个人呼吸使用。树木不仅仅净化空气,还能防风固沙,涵养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此外它还是“粉尘杀手”。一亩地的树木一年可吸收各种20-60吨粉尘!树木还可以帮助减少噪音污染,九米宽的林带可减弱噪音污染10-15分贝。最神奇的是,树木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呢!以上内容源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绿化面积很低的国家,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但是,我国的木材的砍伐量却是世界第一,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绿色生命,爱护绿化,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我们不仅要节约纸张,少用一次性筷子,更要多多植树,绿化祖国。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能不能为校园栽上一棵小树,给花圃增添一朵鲜花,为草皮浇上一盆清水呢?我们应该为保护美丽的校园环境出一份力气,尽一点责任。在校园中,我们要保护草坪,爱护植被,不要去踩踏它们,我们要热爱周围的一切花草树木,让他们像我们一样生机勃勃地成长,从而不断改善着地球环境。以上内容源自小精灵儿童资讯站
我希望同学们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做绿化、美化环境的有心人,我坚信,我们的校园将更加美丽,我们的城市也将更加美丽!我们祖国的明天也必将更加美丽!
看了“小学生绿色校园演讲稿3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