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励志故事>

残奥会励志故事

称红分享

  上帝剥夺我走路权利,却给我飞翔本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残奥会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残奥会励志故事:2016残奥会轮椅冠军黄丽莎

  黄丽莎,藁城市常安镇黄家庄村人,中国国家轮椅竞速队成员。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导致下肢瘫痪。2016里约残奥会中,黄丽莎用了16秒28就摘下了中国代表团在本届里约残奥会田径场上的第一枚金牌,刷新了自己保持的T53级轮椅竞速100米世界纪录。下面是关于她的励志故事。

  现年27岁的黄丽莎,一岁时因小儿麻痹导致下肢瘫痪。上学时,妹妹背了她7年,成了她的双腿。16岁那年,她与轮椅竞速项目结缘,从此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如今,她已拥有5枚残奥会金牌,并在其他多种赛事中获得佳绩。她想跑得更快些,为家乡和祖国赢得更多荣誉。“石家庄城市榜样”评选活动中,多名市民推荐黄丽莎。

  辉煌事迹 备战残奥:力争里约热内卢再创佳绩

  12月22日,黄丽莎正在广州备战2016年里约热内卢残奥会。最近正在进行的是恢复训练,虽然每天的训练很辛苦,但她说早就习惯了。一个月后,她和队友们将转战上海等地继续训练。“我要尽最大努力突破自己,争取在里约残奥会上取得好成绩!”黄丽莎说,猴年春节肯定不能在家过了,回家的时间应该是在里约残奥会结束后。

  黄丽莎1988年出生于藁城区常安镇黄家庄村,一岁时患上小儿麻痹症,下肢瘫痪。六岁时,为了改善她的腿部机能,家人带她到医院做了一次大手术,术后症状有所缓解,但双腿仍残疾。

  那时候家里穷,没钱买轮椅,黄丽莎只能每天坐在家里。当时才4岁的妹妹黄丽静,试了很多次,终于用柔弱的肩膀将姐姐背了起来。从那以后,黄丽静就成了姐姐的一双腿,不仅时常背着她去看外面的世界,还把她背进了学校。妹妹用自行车带着黄丽莎上下学,课间需要上厕所,妹妹就背着她去。赶上雨雪天气,姐妹俩一起摔倒也是常有的事儿。这一背就是7年,为了照顾姐姐,黄丽静又读了一遍六年级。姐妹俩的学习成绩一直都很优秀。

  2004年年底,黄丽莎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要的转变。为了备战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省残疾人运动队选拔队员。在家人和老师的支持鼓励下,黄丽莎报了名。没怎么经过体育锻炼的黄丽莎,却表现出了一定的体育天赋,顺利入选。此后,因为手臂长,柔韧性、爆发力好,训练刻苦,黄丽莎被选进国家轮椅竞速队。

  日常训练:每天40公里 相当一个马拉松

  轮椅竞速,即以手臂的力量推动轮椅前行的运动,其比赛场地是田径跑道。残奥会的轮椅竞速项目有严格的分级制度,按照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伤残等级分为T51、T52、T53、T54四级,其中T54级运动员是伤残程度最轻的。黄丽莎参加的是T53级的比赛。2005年,黄丽莎开始参加国际国内大赛,一次又一次取得骄人成绩。

  2008年9月,黄丽莎在北京残奥会女子100米T53级的比赛中,连夺轮椅竞速100米、200米、4×100米三金,三破世界纪录。随后她再接再厉,2010年广州亚残运会获得2金1银,2012年伦敦残奥会获得2金1银1铜,2013年残疾人田径世锦赛获得2金,2014年仁川亚残运会获得2金1银1铜……

  才练了4年体育的黄丽莎能夺得残奥会金牌,与她的刻苦训练分不开。室外训练非常艰苦,每天5个小时,每天训练量40公里,相当于一个马拉松,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坚持。黄丽莎的体重还不到40公斤,却有着超乎寻常的毅力。每天一个的“马拉松全程”,全是靠一双手“走”出来的。她的教练田海江说,黄丽莎特能吃苦,有时训练结束后,她自己还要加练。而黄丽莎自己却说,刚开始训练觉得很苦,有时训练完了,累得想睡觉,但咬咬牙也就坚持住了。

  黄丽莎第一次获得北京残奥会金牌时,她的全家人激动不已,全村人都敲起锣鼓、扭起秧歌为她庆贺。为家乡和祖国赢得更多荣誉,成了她始终坚持的梦想。如今,她已去过十几个国家,再也不是那个呆呆望着窗外玩耍的孩子们、自己却出不了门的小姑娘。“心有多大,路有多长,世上没有会与不会,只有敢与不敢,放开手脚就此一搏,你会发现梦想并不那么遥不可及。”这是黄丽莎的座右铭,这句话一直激励她前行。

  残奥会励志故事:残奥会女子铁饼冠军张亮敏

  北京时间2016年9月10日,上海籍盲人运动员张亮敏发挥出色,以36.65米成绩在本届残奥会女子铁饼F11级别比赛中夺冠,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夺得了15枚金牌,也是上海籍选手在本届残奥会上收获的首枚金牌。

  四年前的伦敦残奥会,也是张亮敏,为上海残奥选手旗开得胜。

  出生于1985年的全盲运动员张亮敏,现年31岁。2001年,张亮敏入选上海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开始了体育运动的生涯。一年后,她就在于韩国举行的2002年远南运动会上包揽铁饼、标枪和铅球三个项目的金牌。在随后的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张亮敏揽下铅球、标枪和铁饼三个项目14枚金牌。

  不过张亮敏的奥运会冠军之路却格外曲折。她的视力被国际残奥会伤残检测鉴定为“全盲级别”(F11级)。但在2004年雅典残奥会和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她所参加的项目里却没有F11这个级别,她只能去参加残疾程度略轻的F12级的比赛。结果她在雅典获得了铅球项目的第七名,在北京获得了铁饼银牌,遗憾地与金牌擦肩而过。

  虽然伦敦残奥会上终于有了F11级的项目,但就在赛前半年,因为饱受腰间盘突出和肘关节伤病的折磨,张亮敏却打电话给教练说:“教练,我不想练了。”所幸,追逐奥运的梦想最终帮助张亮敏坚持了下来,而上天也给予了她最想要的褒奖——一枚金灿灿的奥运金牌。

  本次里约残奥会,张亮敏为了卫冕而战。实力超群的她最终不负众望,为上海残奥选手赢得了首枚沉甸甸的金牌。这也是张亮敏连续两届残奥会为上海残奥选手赢得“开门红”。

  个人经历:

  张亮敏从小喜欢唱歌,还自学成才,在全国性的比赛中获得过第二名。不过,16岁那年,市残疾人体训中心去她所在的上海市盲童学校选苗子,一眼就相中了身高1.7米、体重90公斤的张亮敏。一开始,做着文艺梦的张亮敏还不太愿意,启蒙教练肖指导为了说服她,甚至跟进了卫生间。

  教练的眼光很准,张亮敏果然是块“好材料”。2002年,她参加在韩国举行的远南运动会,包揽铁饼、标枪和铅球三个项目的金牌;2003年至2006年,她又相继在全国残运会、香港青年世锦赛、马来西亚远南运动会上包揽这三个项目的金牌。  张亮敏家中,客厅和卧室里摆满各种奖杯、奖状、奖牌。不过,她与奥运金牌的缘分,一直差那么一点点。2004年雅典残奥会,因对盲人选手进行分级,所以张亮敏参加的F11(全盲)级别取消了。

  2008年,张亮敏再战北京,因为未设F11级,她参加了残疾程度略轻的F12级别比赛,屈居第二。  伦敦残奥会终于有了F11级项目。谁知2012年3月,宋国超接到了张亮敏的电话:“教练,我不想练了。”原来,除了腰间盘突出和肘关节的老伤,困扰张亮敏的是训练成绩始终不理想。经过两个半小时长谈,张亮敏终于摆脱了困扰,重新投入训练。这位28岁的上海选手,终于在伦敦残奥会的赛场上圆了梦想。

  残奥会励志故事:残奥会小将泳池逐梦 14岁少女书写

  假如生命没有意外,今天的徐佳玲将和同龄人一样,坐在整洁、明亮的教室,迎来又一个充实、快乐的新学期。然而5岁那年,一次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徐佳玲的人生路瞬间发生了转折——“小小年纪就失去了一只手臂,想想真是可怜,我们都替她难过。”村民们说。

  疼痛、焦躁、忧郁、恐惧……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徐佳玲陷入了自己跟自己较劲的痛苦之中。生性活泼的她,突然变得不怎么爱说话了。

  不过,命运没有让小佳玲屈服。家里条件不怎么好,徐佳玲深深知道长辈们的艰难,她一如既往地懂事、坚强,尽可能自己吃饭、穿衣,努力不增加全家的负担。

  命运为你关上一扇门时,也必将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带着些许无奈,父母把徐佳玲送去学游泳。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一来女儿从小喜欢玩水,但最重要的还是想让她成为一名残疾人游泳运动员,这样今后的生活可能会有个不错的着落。“希望孩子能通过持之以恒的付出和拼搏,为自己赢来另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另一段炫丽的人生从此启幕。从6岁踏进游泳馆训练那天起,打小喜欢水的徐佳玲渐渐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特别喜欢在泳池里穿来穿去的感觉,一天游几千米也不觉得累。”徐佳玲的脸上又有了笑容,她的性格变得开朗,话也多了起来,秀气的脸庞上有了笑容,她的心里更悄悄种下了一颗种子——“我要游到奥运会去!”

  对一个失去左臂的年幼女孩而言,训练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刚开始那段日子,徐佳玲每天都要游1000米左右,可她一句怨言都没有。由于营养一时跟不上,只要运动量过大就会出现发烧等症状,在教练悉心照顾之下,徐佳玲的状态才逐渐好了起来。

  看着女儿瘦弱的身体一遍遍在泳池翻滚,不断调整呼吸、姿势,踩水、摆臂、转身、冲刺……徐佳玲的父母感到既骄傲、又心痛。

  但是小佳玲坚持了下来。去年9月,在第九届全国残运会上,徐佳玲一人独得3金3铜,同时打破200米混合泳、400米自由泳两项全国纪录,成为在此届残运会上夺得个人金牌和打破全国纪录年龄最小的运动员。今年上半年,徐佳玲又凭借在世界残疾人游泳公开赛上的优异表现,顺利取得里约残奥会的参赛资格。

  “除了少一只左手,我感觉我一点不比身体健全的同龄人差!”徐佳玲自信地告诉记者,在接下来的比赛里,她将在100米蝶泳、蛙泳、仰泳、自由泳等项目上向奖牌发起冲刺。“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可以!”

    267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