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电影《青春派》观后感:没人逼我上北大
没有人逼我上北大,没有人逼我上一本线,但是我想,我想在这三年里有一点点的改变,到未来的某一天再提及高考这个字眼的时候,我能觉得。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励志电影《青春派》观后感:没人逼我上北大,欢迎阅读。
《青春派》观感:没人逼我上北大
作者:苑子豪(90后双胞胎兄弟)
没有人永远十七岁,但永远有人十七岁
青春是什么
我眼里,它就是有关我的那些不甘时光
和那些藏在不甘时光里的故事
今天看了最近热映的电影《青春派》,首先支持一下好朋友雪鸣,里面饰演的富二代贾迪真的演得特别棒,多的话不说了,期待你跟我说过的“印证”,有一天一定会实现。
再来谈一谈我自己的感受,高三真的是我这二十年来过得最真实残酷的日子,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结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解脱,仿佛就是个无边的稠密黑网,一直尴尬地存在着。
小时候成绩差被退回学前班,四年级因为期末考试排在班里三十多名而不敢回家,初中入学考试因为不理想爸妈给掏钱才进的普通班,高中开始,就是全校一百四十名的烂成绩。
然而经历这些我并没有放弃,就像我们的体重一样,从160多斤瘦到现在的120多斤。
我知道结果有一天一定是好的,如果现在还不够好,只能说明还没到最后。
我的高三和《青春派》还不太一样,或者说更残酷一些。
我们所在的高中是一所郊区县一中,当时的环境并不好,门口就是菜市场,叫卖声连绵不断。出租车很少见,要坐三轮车到稍远的地方。周边的饭店很少,因此大家在学校吃腻了就去小胡同里买一些炸鸡和麻辣烫。
高一那年,我们16岁。
我们第一次到外地读书,第一次离开家里,第一次住宿。
八人一间的宿舍,只有一个方方正正的小电扇挂在一号床位。天气热得不得了,宿舍有些阴暗潮湿,水泥地。洗澡要出了宿舍楼,走到它后面的澡堂。吃饭在两个食堂,卫生状况一般。
那时候哥哥连着三天没吃饭,我也是拿着一碗又一碗的泡面,在宿舍静静泡着。
我从来没想过会到这样一所高中来读书,那时候我告诉自己,如果在这样的环境下混三年,我就太对不起自己了。
于是我把学习当做了唯一。
那三年里几乎没看过电视,没玩过电脑,手机仅仅是闹铃和跟爸妈报平安的工具。走路像是竞走,吃饭的时候手里还捧着书。所有的委屈和坚信,全都历历在目。
为了省时间,我都是放学第一个冲出来买饭的,不用排队,也不在人多的时侯挤不进食堂而浪费时间。我晚饭总爱买炒面,自然不是因为好吃,而是因为它是盛好的,刷了卡直接端走。面很干,到现在我还记得是什么味道。我一大口一大口往嘴里送,坐在食堂偏僻的角落里看书,吃完,也就看完了几页书了。拿着书匆匆走回在外面租的房子里,一边走路一边看书,走过是谁也不知道,也不在乎。
高三的时候每天都处于紧张的状态里,走路更像是跑步了。早上起来就吃饭,不管吃得下吃不下,起早了跑去街上背书,清静。到了学校开始一天到晚上10点的学习,每到课间就跑去办公室问昨晚熬夜到两点攒下的问题。上课的时候我总捶腿,浑身酸痛,伸懒腰是最舒服的动作,困了就喝水,再困就站到教室最后面听讲。
班主任总问我,还坚持的下去么。
当然,她接着的问题便是,你的北大梦呢。
于是我还是老样子,从中午放学到走回家吃完饭,就只用不到20分钟,吃完就站着做题,然后睡觉。爷爷奶奶来陪读,很少打扰我们,只是在吃饭的时候和我们聊聊天,其他时候,真的心疼到不想占用跟我们说说话的时间。
我总觉得自己像是一场飓风,冬天早上,穿上衣服连鞋子都没提好就匆匆出门,手里拿着围脖一边走一边带,有时候走急了岔气,竟然小声怪罪起自己来。
春节的时候全家封闭,早早回到学校看着仅有三两人的教室,默不作声地学习。
我还记得那时候晚上,我们几个学累了,竟然在教室里大声唱起歌来,在黑板上乱写一气,就和《青春派》里的“去他的托付,去他的清华,去他的高考”一样。然后各自缄默,收拾好书包回家继续学习去了。
后来班主任说,她在外面街道上站了很久,没敢上来,她怕她忍不住掉眼泪。
是啊,春节呢,外面放着美丽的烟花,教室里,亮着灯。
越到高考就是越是疯狂了,我的复习书越来越多,卷子越来越厚,一张数学的成套题,熟练到几十分钟就做完。英语题做得读完题干就能凭感觉选出正确答案,尽管有的根本就讲不出道理。
时常觉得这样的时光才是最真实的,它给你一种幻灭感,也同时帮你驱散所有的空虚和虚无感,你一定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你,活在高三。
我在厕所的墙壁上都贴满了纸条,刷牙洗脸的时候就一张一张的背,背下来了一张就让妈妈把它移到更高的位置上,换成新的纸条。甚至是小解的时候,也要看上几眼。
日子就这么残酷,我经历的失败绝对不少,当我一次又一次面临放弃的时候,我才知道,梦想真的这么重要。我那些上操都要在别人异样眼光里拿着古诗词的小本默默地看、体育课都要一个人躲到操场以外偏僻的角落里大声背书、教室停电了却仍接着别人电子书的一点点光亮做题或是干脆背诵一些诗词的时光,都不能老去。
它们永远在我的记忆里,鲜鲜活活地存在着。
无论时空交错成什么样,它们就那样,真实而又尴尬地存在着。
没有人逼我上北大,没有人逼我上一本线,但是我想,我想在这三年里有一点点的改变,到未来的某一天再提及高考这个字眼的时候,我能觉得不后悔,甚至有一点小小的骄傲,就是值得的意义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