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成长的励志文章
只有不断找寻机会的人才会及时把握机会,那么像这样励志大学生的大学成长的励志文章都有哪些呢,赶紧跟小编一起来看看为您整理的大学成长的励志文章吧。
大学成长的励志文章:好姑娘,你配得起千秋万代
作者:海欧
我们公司有一个女孩子,新来不久,圆圆脸,披肩长发,长得小巧甜美,但不是甜腻的那种,就是笑容甜甜的感觉。平时碰见了,会对你微微一笑。我见过很多同事间打招呼式的笑,但大多是皮笑肉不笑。她那种笑容,是从心底升起来的,让人看了很舒服。于是很喜欢和她“偶遇”。
我们是创意型的公司,公司群里相当活跃,聊啥的都有,大多以娱乐搞笑为主。我们是伺候甲方的,那帮小主脾性较不稳定,时不时赏赐个加班、重做什么的,大家还要跪舔着打呼“谢小主恩典!”
在这种环境下,人的压力其实是很大的。所以同事之间就非常友爱,甲方不疼自己疼,谁叫咱都是自己人。于是就形成了在群里互相打趣的聊天模式。
群里有一位讲话非常搞怪的妹纸,不是我们部门的,应该是新入职的那波人中的一个,因为我之前没听过她的名字。这姑娘发的表情非常切合自己人互相打趣的聊天主题,损人也损得恰到好处,让人看了哈哈大笑,顿时有种甲方你大爷的滚粗滚粗滚粗的快感。
这两个妹纸我都很喜欢,觉得公司就是需要这样的同事。
后来吃下午茶的时候我才知道这俩人原来是同一个人。
公司休息区有个台球桌,算是全公司唯一的娱乐设施。公司在25楼,高处不胜玩,朝九晚六都被圈在办公室里做困兽。于是,休息的时候,打台球。累了,打台球。困了倦了,打台球。挨甲方叼了,打台球。想不出点子来了,打台球。
那张小小的台球桌承载了太多的梦想,导致我们每每路过休息区,都会对它情有独钟,深情地望一眼。
其实是想看看他妈的谁又没在电脑前跑去台球桌潇洒了,看到比较熟的同事在打,就会忍不住蹭过去打几杆子。
有一回中午,我路过那里,看到是那位惹人喜爱的妹纸和另一个女同事在打台球,不由自主蹭了过去。那女同事正在接电话,索性就把球杆给了我,于是乎,我这小菜鸟欢腾而上。
令我惊奇的是,那妹纸个头小小的,台球竟然打得很好,我这种几杆子都打不到球的人竟然第一次没有遭到鄙视和奉劝,以往我这种浑水摸鱼的人通常会被“行家”奉劝一句“乖别闹了”,但她没有。她微笑着给我示意打球的姿势和方法,嗓音甜美,无比真诚,我把球打飞了她也是微笑着帮我捡回来,摆在台球桌上说:
“杆子离球近一点,这样会打得比较准一点。”
于是我愉快地打了人生最长一次时间的台球。
再后来,我听说这新人妹纸搞定了一个非常难搞的项目。那个项目的开发商在深圳是出了名的难缠,难到让人想诅咒他们难产了。诅咒归诅咒,人家的项目诞生速度以及销售量总是那么的遥遥领先。于是这样的开发商注定是财大气粗脑满肠肥的,做他们的项目,姿态得放低,得哄得捧。可就算你低进尘埃也没用,他们照例想骂就骂,想返工就让返工,还时不时来个差评什么的,简直将甲方脾性的不稳定性发挥到极致。
项目经理搞不定了。总监也烦了。老总也想他妈的解约算了。这时候,那姑娘站出来了,大家抱着“反正已经这样了试试也无妨”的心态,就让她上了。
一个月后,我们惊奇而惊悚地收到了那难产(难缠)的开发商发过来的表扬邮件,赞扬我们的对接人做事有条不紊,勤勤恳恳,不卑不亢,最主要的是,态度非常好。
不可否认这姑娘能力不差,可这年头,能力好的人太多了,但态度就不一定了。我想她打动甲方的一个很大因素就是她的态度,做事的态度,以及做人的态度。
很快,她就升任见习项目经理了,但她依然是那副姿态,笑容可掬,不蔓不枝。
这是一个宠辱不惊的姑娘,她的性格,远不止“善解人意”这么简单。她身上没有都市人共有的浮躁气息,也没有小有得志后的傲气,我想未来还有更多的可能会发生在她身上,晋升、加薪、寻得良人……而这一切的发生都是必然的,因为,她是一个好姑娘,心中有天地的好姑娘,配得起千秋万代,一统岁月的江湖。
这是一座承载了太多年轻人的城市,人们有着这样那样的梦想。然而,梦想太大,现实显得有些遥远,于是很多人变得急功急利,焦虑狂躁,却忽视了细小甚微的事情。
奔跑的同时,对自己好一点,对身边的人好一点,让人在想起你的时候,嘴角会有微笑,该有多好。
我们都是小人物,在钢筋水泥下,背着小小的包,怀揣小小的梦想与心情。不一定要吹皱一池春水,且当微风清徐时,漾出一圈水花,在水花中翩翩起舞,不就很好么?
大学成长的励志文章:攀越隐形的山峰
作者:白俊华
人的一生,总是奔波而行。不管面对多少风雨,无论遭逢多少泥泞,前进的脚步,都会在厚实的土地上,留下深深的印痕抑或浅浅的倒影。偶尔的一次回眸,便会在冥冥之中感悟,我们所追寻的终极目标,不是高高的山顶,而是许许多多微小的情节纺织而成的美丽的过程。
可是,有的人在追寻目标的旅途上,恰恰忽略了修养自己原本纯净而淡泊的心灵。到头来,虽然登上了物化的巍峨高峰,实现了所谓的辉煌和憧憬,但转身回归的时候,却找不到指引下一个方向的明灯。
英国青年斯尔曼,腿部患有慢性肌肉萎缩症,而且日渐严重,走起路来很是不便。但是,他却创造了许多健全人都无法完成的奇迹。19岁那年,他登上了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21岁那年,他又征服了著名的阿尔卑斯山;22岁那年,他毅然登上了乞力马扎罗山;28岁之前,世界上所有著名的高山都被他踩在了脚下。他因此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和景仰,很多人都把他奉为楷模。
然而,就在生命最为辉煌的时刻,斯尔曼却选择了在自己的寓所里自杀!
为什么一个事业到达顶峰、意志力如此坚强的人,会选择自我毁灭的道路呢?
他的遗嘱告诉了我们真实的答案:在11岁那年,斯尔曼的父母在攀登乞力马扎罗山的时候,不幸遭遇雪崩,双双遇难。他们出发前怕遭遇不测,给小斯尔曼留下遗言,希望他以后能像父母一样,征服世界上的著名高山。因此,他从小就有了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也成了他生活的动力。但是,当他28岁完成了所有的目标时,却再也找不到生活的理由,越来越感到孤独、痛苦和绝望,开始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他给人们留下了这样的告别辞:“功成名就的我感到无事可做了,我没有了新的目标……”
这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结局。但它却真真切切地发生了,让每一个见证抑或听到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不得不静下心来认真地思考。
斯尔曼之所以走上了不归路,与他片面追求实现父母留下的遗愿,而忽视心灵深处内在的修养有关。他所追求和实现的目标,只是一个人眼中简单的物象,看似把一个又一个高峰踩到了脚下,但没有真正瞄准和跨越自己心中那座隐形的山峰,在物质和精神之间,他输给了精神。
其实,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座隐形的山峰,倘若发现不了它、攀越不了它,无论我们取得怎样的辉煌和成就,也会在了却心愿的当口,再也看不到精神高处的风景。
攀越世界上所有的山峰也许很容易实现,但攀越隐形于内心深处的山峰,却是一辈子的事情。
大学成长的励志文章:所谓的爱自己
作者:廖玮雯
朋友问我,你文章里说如果一个人不去爱自己,就不会去爱别人,那么怎样才算爱自己呢?
这个问题确实不好回答,如果说爱自己就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去活,只顾自己舒服就好,如果处理不当的话,就会陷入一种纠结之中,可能自责或者被人责怪——自私自利,对其他人不管不顾。如果完全活在别人的眼光和期待之中,似乎又会迷失自己,最终发觉自己好像从来没有活过。
听从自己的内心好好地活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难为人的地方就是认识自己。所以,一个人爱不爱自己,怎么去爱自己,去下判断让人非常为难。
再后来,我发现有个简单的方法可以比较容易地看出一个人是不是爱自己。那就是看他能不能好好吃饭。
当然,这种好好吃饭和健康无关,绝非是指吞咽,消化,排泄功能是否正常,而是,他在用一种怎样的心态来对待吃饭,在他吃饭的时候,他整个人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
A君是个工作狂,吃饭于他而言就是一种“对付”,一大早的,他往嘴里塞几个馒头,有时一杯豆浆,有时一杯开水,反正都是匆匆了事,中午叫来一个外卖,一眼看了过去,就那种卖相,杂七杂八的食物混了一堆,色是肯定没了,香也没有,至于味吧,以我的经验看来,也好不到哪儿去,A君一边扒拉,一边盯着电脑,然后嚼着米饭说,肚子嘛,填填就好。
如你所知,A君是个理工男、程序猿,也是单身狗。总而言之,你会发现,A君可能是个无趣之人,当然,事实也是如此,你和A君聊天你会发觉乏味得要命,他不看电影,不听音乐,不读小说,不去旅行……,他认为所有的文艺都是瞎扯淡,浪费时间浪费命,姑娘见了他都躲着,相亲了好几次也没成,最后娶了一个同样乏味的姑娘,过着无比乏味的日子,总之,许多人说,那真是一个无趣的人啊。
对于A君而言,他的生活就是完成工作,领取报酬,然后购买一顿又一顿让他感到不得不去应付的饭菜,匆匆地填饱肚子,可是然后呢?婚后他常常和老婆吵架,然后百无聊赖地摔门而出,他们就是从来不能好好地坐下来,做一顿饭,吃一顿饭,即便万家灯火,炊烟袅袅,一家人坐在饭桌上,品尝美味是件如此美好的事,他们却从未觉察到。
B女对于吃饭这事有很多讲究,辣的不吃,酸的不吃,浓烈香味的不吃,加入各种佐料的不吃,煎的不吃,炸的不吃,内脏不吃,四肢不吃,飞禽走兽不吃,奇怪的植物不吃,那么,她到底吃什么呢?
我见过B君的厨房,只有油盐,连酱油都没有,B君告诉我,她讲究健康,所有添加剂的东西不吃,然后她给我端来了一碗“苦逼面”,上面一点油花星星点点,两片漂浮的白菜让人深感人生寡淡。
这个挑剔的女人一次又一次地失恋,内心十分愁苦,对于自己,时而肯定时而否定显得十分精分,一会觉得自己那么好怎么会没人疼没人爱,一会觉得自己好糟糕这不行那不行,我想,哪里会有男人愿意被人挑三拣四啰嗦几遍之后,然后端来一碗“苦逼面”呢。
C君是个理性的人,无论你是给他来碗兰州拉面还是沙县小吃,还是一坛“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的佛跳墙,一碗芳香四溢的红烧肉,他都是用一种木讷的表情安静地吃完。
我甚至猜想,哪怕是一桌满汉全席次第摆在眼前,他一定也是心如止水,波澜不惊的。一次在饭桌上他的话曾让我吐出一口老血:无论吃什么,最后都会变成屎的。
当然,这句话其实很有哲理:无论我们如何扑腾挣扎,人到最后都是会死的。于是,C君陷入了虚无主义之中,人生了无意义,对于一切事物了然身外,一副“生亦何欢、死亦何哀”的的模样,这种模样直接让他食之无味,当然,对于一个这么悲观的人,除了担心他得抑郁症之外,我又还能再说些什么呢?
说了这么多不好好吃饭的人,再来说说好好吃饭的人。
首先,他们会去非常认真对待吃饭这件事儿,如果他们自己下厨,他们会哼着愉悦的小曲到菜市场精心挑选各种食材,对于各种新鲜的食材跃跃欲试,同时对于各式佐料和烹调方法从不拒绝,他们精心烹制,对于盛放饭菜的碗碟同样有所讲究,但是他们不会过分挑剔,也没有“必须如此,否则不行”的桎梏,他们只是顺其自然地去做一件讲究的事,讨得自己与他人的欢喜就好,所以得以乐在其中。
同样如若他们出去吃饭,对于各种菜式各种风格全盘接受,享受美食的过程之中对于细细品味啧啧赞叹,同时又会心生好奇地探究这些食材究竟是怎么加工出来的,和一起共享美食的亲朋好友认真交流,促膝而谈,享受美好的用餐时光。
关于这点,在电影《入殓师》里,社长佐佐木和年轻的入殓师大悟一起吃烤鸡翅还有河豚鱼子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食材的珍视,那种“好吃到难为啊”的感觉,不是淡漠的人所能体会得到的。他们还是一群懂得克制的人,对于美食,点到即止,绝不贪食,这种对于食物的热爱和贪婪无关,否则就和宫崎骏的电影《千与千寻》里变成猪的那对父母无异了。
我想说的是,我发现我遇见的所有有趣的人,他们在一日三餐之中都是非常欢愉的,无论吃什么都好,他们对于生活充满了热爱、好奇与包容,所以,他们对于自己有更多的了解和开放,他们乐观开朗,无惧生命里的悲欢离合生死轮回,他们在了无意义的人生之中制造了各种欢喜与快乐,他们爱自己,爱他人,爱生活,爱世界。充满童趣却又满怀慈悲。和这样的人在一起,你才能发现生而为人的美好所在。
看了“大学成长的励志文章”的人还看了:
1.成长文章励志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