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大学生励志>

大学人生励志文章

鸿宇分享

  在任何情况下,遭受的痛苦越深,随之而来的喜悦也就越大,那么像这样励志大学生的大学人生励志文章都有哪些呢,赶紧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大学人生励志文章吧。

  大学人生励志文章:别老拿性子直做挡箭牌

  作者:蒙琪琪

  相信每个人身边都有一类“直来直往”的人,他们可男可女,年纪有大有小,关键是心直口快,特别愿意帮你指正缺点,盼着大家都能精益求精,末了还特有成就感地说:“不用感谢我,请叫我红领巾。”

  好吧,段子归段子,其实这类朋友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概率还是蛮大的。

  以前年轻,总觉得能遇到一个对自己坦诚相待的朋友特别不容易,甚至尊为良师益友,等到自己被伤的体无完肤,也不胜其烦的时候,我只想说一句:“不会说话,别老拿性子直做挡箭牌。”

  对,其实就是不会说话,可能出发点也是好的,确实是希望别人能改掉某些坏习惯,但是啊,谁都不喜欢被莫名又语气恶劣地指责,所以非但指正批评的目的没达到,还带给别人一麻袋坏情绪。

  我身边就有活脱脱的一个,年纪稍长我一些,看我工作两年了还没找对象,就各种说教,一有机会和我相处,逮着空就说。

  什么眼光不要太高,再这么挑下去就会成为老剩女,越来越嫁不出去,在外面名声也会很难听,别人还以为你有什么问题……

  关键是她说完还老喜欢后缀一句:“我说话直,你别不爱听,都是为你好。”可我实在是听不下去,又不好发作,只能憋出一身内伤,所以以后尽量避开和她独处的情况。

  每次遇到这种时候,她的“忠言”我是一句都没听进去,净是烦扰了,我好好地过着自己充实美好的小日子怎么了,不就是没谈男朋友么,再说了,每个人的路都不一样,早脱单晚脱单各有各的定数,只要是为爱脱单,别人的日子终究是别人的,任谁在局外指手画脚都只会招来不领情的冷眼。

  很多时候,也会觉得忍不了了,好想对付几句,但对方会给自己及时发一张好人卡作为挡箭牌,说一大堆看起来是在安抚你受伤的心灵,当然也不忘抬高自己一把的话。

  诸如此类:“我也知道这些话说的可能比较伤人,但是我性子直,又不忍心看你一直这么错下去,我是过来人,你得听我的,我是把你当妹妹才和你说这些的,要不然我才不管你呢……”

  好吧,感觉我应该挤出几滴眼泪来才对得起她这满腔的真情。我一时语塞,竟然被说得无言以对,但心里像是中了无数把刀剑,疼得说不出话来。

  久而久之,我发现这类爱拿自己性子直说事的朋友们,首先她们的心态其实就是高人一等的,总是把自己放在道德的制高点,排行的最顶尖,仿佛自己已经参透人生,悟得了人生真谛,平日里对大家的开智都是一种恩施。

  看到什么和自己三观稍有偏差的事都爱插一脚,非要把你拨乱反正不可。殊不知,这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大家本就不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活法,只要没有做什么损人利己、违法乱纪之事,都不应该背负什么莫名其妙的指责。

  自己看不过眼的不代表就是不对的,或者需要改变的,生活在多元化的社会,求同存异才是与人相处的关键。

  再有一点,这种沟通本就是很粗暴的,甚至是带有强迫的意味,不管你想不想听,就是一股脑的先把她的意见给你提出来,并且还一本正经地为你出谋划策,理所应当地认为从此你就应该走她为你指的那条路,那才是所谓的康庄大道。

  当然了,每每说到这里,她就一副得意洋洋,仿佛此处应有掌声的样子,其实啊,对方已经心纠的一塌糊涂了。说话应该讲究方式方法,不是吗?

  不说技巧,起码的尊重和礼数还是该有的吧,可是在他们那,完全没有这些概念,可能是懒得走脑子里过一遍,没有经过任何打磨修饰的产品能不糙吗?

  他们自己倒不觉得有什么,兴许还认为原生态多环保健康,但是受众的一方却是难以下咽。

  我常常想,有的人能把话说到人心坎里,有的人却只能把对方说得想砍人,这差距大的离谱,究竟是什么原因?

  细细琢磨,一个人的性格、说话的表达方式都是与他的原生家庭、生活环境密不可分的,该是怎样的千锤百炼才会造就如此不招人待见的沟通模式?

  他们自己又是否知道这样会给别人带来很多不快?兴许还是知道的,但是改不了,因为他们潜意识里就知道说的话并不中听,但是一想到自己性子直,加上是为了对方好,即使逆耳也要一吐为快。

  着实有一点怀着圣母心,拿着挡箭牌,为所欲为的意思。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见到了那位同事的老公,这才恍然大悟,为何她总是“语出恼人”。

  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只要她和她老公在一块,立马就像变了一个人,用“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这两个词来形容根本毫不夸张。即便她老公明明说的不对,她也是唯唯诺诺地跟着附和,大气都不敢出。

  乍一看只觉得怎么这么怕老公,完全两面派嘛,但后来联系她平日里对别人的态度就明白了,人说到底也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很多方面都是需要中和的,我想正是她在家里的这种夫妻相处方式压抑了她,所以她本能地需要找到其他的途径来发泄情绪,当然还为了重建那一点点的自尊。

  另一方面,人都会受到身边人的影响,只是一两次的接触,就不难发现她老公也是那种爱对别人指手画脚、好为人师的性格,那长年累月的相处下来,她自身也会模仿、习得这种待人接物的习惯。

  有了自己的一番分析之后,我的怒气就消了大半,原来她的所作所为也是事出有因,但话说回来,家庭生活和夫妻关系的调和本就是每个人都应该去学习的,学得不好并不是乱发脾气的借口,我们不应该在一个圈子里受了气,就跑到另一个圈子里去撒气,不是吗?

  这样只会让自己身处的环境里不和谐的气氛更浓厚一些,别无其他。所以说到底,还是自身性格修炼的问题,不从自身下手,拿着一块挡箭牌对别人扔石头,毫无用处。

  就是在这样的同事关系里,我也慢慢学会了如何与这些直性子们相处。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好自己,千万不要被同化。

  身边就有即将要被同化的姑娘,她一边受伤,一边居然深刻反思自己,觉得长这么大还能有人这么直接,甚至是血淋淋地解剖自己,简直是再生父母,竟然还会开始认同这种直接的沟通方式,认为讲真话才是真朋友,这才是所谓的真感情。

  呵呵哒,我只能呵呵哒,我想说,姑娘啊,你是如此容易被感动,被影响,也只能说明你自己的三观并不是那么的稳固,心智就更谈不上成熟了。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一套适合自己的处事生存原则,这些保护我们的篱笆和栅栏都是经过几十年的文化知识和实践生活经历的洗礼和雕琢,一点点沉淀堆砌而成,并且随着每一天每一件事而越发坚固,只有它们才是真正与我们自身相契合的,具有防御和促进功能的,因为那是经过岁月考验的。

  对于其他人而言,他们也有他们的这样一套体系,不可能与我们完全一致,当有人告诉你他的栅栏更结实好用时,你是应该好生感谢之后独立思考,还是脑袋发热地连连赞同,立马拆掉自己的,照别人的去重建另一套?

  殊不知,在你不假思索的接受别人的建议,拆掉自己的栅栏时,你就已然受到了攻击,无形但颇为严重。

  所以啊,平时对于自己的三观,为人处事的习惯,还是应该经常检查和修补,同时专心对待,而不是三心二意地一味地觉得别人的好。只有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也才是真的为自己好,有些东西,拆除容易重建难。

  直接不代表真实,也不意味着善意,更可能是伤害。都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们要对这个世界温柔以待,那对待一个个敏感的个体,就更应该如此了。

  记得前阵子蔡康永的一套关于说话之道的书很是畅销,足以可见大家都想学习如何能练好说话这项技能,因为我们需要合适的语言去做很多事,比如达成很多合作,稳固很多关系。

  没错,说话就是一项技能,它是需要后天不断练习提升的,所以任何拿自己性子直当挡箭牌,偷懒不去练习说话,而是走捷径横冲直撞到处伤人的借口,都是不予接受的。

  谁人在社会上,工作中摸爬滚打求的都是一份尊重,一片和睦,活的更舒适,没有人喜欢语言暴力,要是让人哑巴吃黄连的语言暴力就更是有多远离多远了。

  明明有更好的选择,为什么偏偏要用这种不招人待见的方式来沟通呢?

  永远不要低估语言的影响力,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说话时少一点刻薄,多一些温柔,少一点打击,多一些支持,要知道恶语伤人的结果只会像飞出去的家鸽一样,迟早还是会再飞回来的,最后伤害的终究是自己。

  也许很多性子直的朋友这一路走来,遇到的都是不怎么吱声的小绵羊,甚至还有一些支持他们的粉丝,这才会让他们自我感觉良好,在不加修饰的世界里越走越远、特立独行,也更加理直气壮地能把自己的性子直作为挡箭牌,所向披靡。

  但是终有一天,他们也会遇到比自己性子更直的,杀伤力更强的,同样也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一万点伤害,但到那个时候再幡然醒悟是不是晚了点?

  大学人生励志文章:这种人,永远不要帮

  作者:摆渡人

  我一般很少允许微商在我的空间里刷屏,但苗苗除外,她是个挺有趣的小姑娘,能把枯燥的销售工作做得有滋有味。

  所以,我经常关注苗苗的更新,有时还能互动一下。

  就在一个月前,我看到苗苗发布了他们小团队新的动态。作为积极向上的好青年,苗苗一组人做了公益扶贫。

  苗苗扶贫的对象是个单亲家庭,贫寒落魄的父亲带着刚上小学的孩子,日子过的很凄惶。我看到苗苗在空间里有点义愤填膺,因为据孩子的父亲说,孩子妈妈因为嫌弃家庭贫困,丢下孩子杳无音信。

  我看了心里有点不大舒服,给苗苗留言,劝她不要把这样的一面之词发布到网上,因为很少有母亲会因为日子过得清苦就抛夫弃子,这其中的缘由,外人哪能听几句话就草草作出结论呢。而且,孩子的父亲这样一股脑把所有脏水都泼给母亲,对年幼的孩子也没什么好处。

  苗苗没有回我的留言,我也就把这件事淡忘了。

  过了有一个月,苗苗发信息问我:“你还记得那个单亲家庭的父亲吗?”

  我说记得,问怎么了。

  苗苗说:“你说的太对了,那个做父亲的很有问题。我们对他扶贫了一个月,不管安排怎样的工作给他,他都能挑出一大堆毛病。前前后后帮他找了不下十份工作,工资里还都给他做了额外补贴,可他每份都做不了两天。唉,感觉好累,如果把那些工作都替他做了,也不会这么累的。换了我是他老婆,我也早跑了。”

  苗苗这下明白了,并不是每个人,都是拉一把就好,有些人,你拉他,他却连手都懒得伸出来。

  我曾在一家不错的企业做HR,有一天,朋友找到我,想让我帮忙安排一个熟人进公司。我看了看那个熟人的简历,阿茜,是个年轻妈妈,为了孩子当了五年的家庭主妇,现在孩子大了,想要重回职场。

  她既不是名校毕业,也没有足够丰富的工作经验,我本能是拒绝的。但朋友很固执,还拿出职场性别歧视来给我施压,这一下戳到了我的痛处,关于许多女性人才因为家庭而被埋没的现象,我也一直愤愤不平,所以,我在情绪上被朋友钻了空子,竟答应下来。

  很快,我根据阿茜的专业,安排了相应的岗位给她。薪资虽然不是很高,但踏实做下来的话还比较有前途。工作的第一个星期,阿茜迟到了两次。

  考虑到她刚刚回到职场,可能还不太适应,而且家里孩子又小,难免分心,我没有说什么。但在后来的日子里,阿茜迟到的越来越频繁,有时候我们都快开完早会了,她才推门溜进来,影响很不好。

  我只好放下情面,单独跟阿茜约谈。

  我先问她,是不是家里有事情,准时上班有点困难?阿茜赶紧向我诉苦,孩子太贪睡了,总是赶不上早上七点五十的校车,她只好专程送孩子上学,等送完孩子,也就迟到了。

  我对这个理由大吃一惊:孩子贪睡,赶不上七点五十的校车!

  我没说出口的话是:您那不是孩子,是少爷啊,我们老板的孩子也没这待遇啊!

  最终,我委婉劝退了阿茜,因为她始终不觉得她的迟到有什么问题,倒是地球没有按照她和孩子的意愿转动,面包没有从面包树上落进盘子里,实在太过分了。

  经常有人向我们抱怨:“你为什么不拉我一把?”在他们看来,只要有人伸手拉他一把,他就能渡过难关,从此风调雨顺。

  而从小听的一句话是“救急不救贫”,急可救,而贫是无底洞,万万救不得。

  我有一个学长,年前想要创业,打电话问我借一万块钱,没有一万,五千也行。

  我跟学长在校的时候关系还不错,只是毕业之后疏于联系,对他的近况一无所知。我有点犹豫,说要跟家里人商量一下。

  我妈一听,说不行。一个毕业好几年的小伙子,连五千块钱都能借到学妹这里来,有什么资格创业?

  于是,我拒绝了学长的求助,他叹了口气,说“世态炎凉”,就把电话挂了。

  后来听说学长跟好几个同学借钱,没有借到多少,他自己去办了抵押贷款,赔得血本无归。

  在学长生活最困难的时候,我还是主动提出把钱借给他度日,并安慰自己说这是救急,不是救贫。

  其实除了天灾人祸,哪有真正的“急”呢,只要平时勤奋踏实,就不该被眼前的小事忽然困住。

  喜欢说“世态炎凉”的人,通常有一个奇怪的论调:哼,瞧你那小气样,亏我一直把你当哥们儿!我要是有一百万,我能分你五十万!

  当然,前提是他从来没有过一百万,也不懂得赚取一百万的艰辛,他想象中的一百万,就像是大风刮来的。

  嗨,哥们儿,我要是捡到一百万,我也愿意分给你五十万。

  可我这一百万不是从大街上捡的,而是辛辛苦苦赚来的,在我累死累活的时候,你抄着口袋,一直在等有贵人拉你一把。

  你像笑话里那个流落荒岛的人一样,第一艘船来了,你没有上船,而是说:“上帝会来救我的。”第二艘船来了,第三艘船来了,你都没有上船,依然等着上帝来救你。最终,你死在荒岛上,灵魂见到了上帝,你责问他:“你为什么不来救我?”

  上帝说:“我派了三艘船去救你呀!”

  如果你不能表现出求生的意志和要过好生活的意志,连专程来救你的人都无可奈何。

  我不太喜欢的一类人,就是会让你感到越帮越累的那种。

  本来他有八十分的力气,你帮他二十分,他立刻降到六十分,你只好再拿出二十分给他,可他自己变得还有四十分。最后,你会发现,要想做到一百分,除非你把他的事全部担下来。

  遇见这样的人常常让我崩溃,因为那一百分,明明是他说他想要的,最终却变成了我的奋斗目标。

  我的朋友在家扫地,她上幼儿园的外甥跑来说:“小姨,我帮你扫地。”她高高兴兴地把扫帚交给外甥,打算看他大干一场。

  小家伙说:“你扫我也扫,才叫我帮你。”

  是呀,人家说的是“我帮你”,不是“我替你”。

  凭什么我一帮你,你就袖手旁观了呢?

  大学人生励志文章:所谓的人脉

  作者:沐丞

  上周末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设计师发了很多他参加某个活动的照片,都是跟一些知名企业的设计师的合照。其实我和他以前也是在某个业界交流活动上认识的,当时我是演讲嘉宾,散场的时候他非要跟我合照和加我微信,我盛情难却所以没有拒绝。当天晚上就看到他发了朋友圈,贴了我和他的合照,写了诸如“参加了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荣幸的和谁谁谁成为了朋友……”之类的文字。

  很显然在他看来他跟我们合照了,也加了微信,自然就是朋友了,我们就是他的人脉了。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甚至都不会在他的这个朋友圈帖子下点赞,更别提会转发了。他合照的那些设计师我也认识,但是同样也没有一个给他点赞。因为对我们来说这样的人脉似乎价值不大,这样说或许有些虚荣,但是现实就是这样。

  大家一定还记得央视名嘴芮成钢吧?曾经的他年少得志,才华横溢,甚至跟克林顿也称兄道弟。在他看来采访了克林顿,吃了饭,所以就成了兄弟,彼此有了人脉关系。但是从克林顿的角度来看呢?其实这根本就是不对等的人脉关系,所以你出了事,也跟我没什么关系。

  我们再看看赵薇和马云,在我看来他们之间就是一种对等的人脉关系。阿里巴巴做来往的时候,赵薇给拍广告代言,做钉钉的时候,赵薇也是给拍海报站台。马云是首富、大亨,有着各种资源和商界人脉,而赵薇是明星、导演,有着大量的粉丝和娱乐圈人脉,他们即使在不同领域也是可以建立起等价交换关系。如果赵薇是一个三线小明星,那马云就不会认为这是人脉了;同样的,如果马云只是一个拿到几轮投资的创业者,在赵薇眼里可能也不会认为是人脉。

  所以,如果你要跟某人建立人脉关系,就算没有平起平坐的资格,那么也要有别人需要的资源,否则所谓的“抱大腿”根本没有意义。

  我老家有一个同学,他的父亲曾经在我们的那个县城当高官,家中经常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有不少人都是请客送礼,托关系走后门的。他父亲拿人钱财与人方便,同时也会托别人办事。比如那个同学高考考得不怎么样,但是还是可以被重点大学降分录取。

  后来他父亲被撤职了,手上没有了任何权利,很多人都跟他家划清了界线,从此他家门可罗雀。那个同学因为学业不精,大学基本上是荒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回老家也找不到关系解决就业问题了。

  这个例子可以看得出来所谓的人脉有时候很脆弱,一旦等价交换的平衡被打破,可能人脉就断了。

  最近《欢乐颂》很火,几个不同阶层的女孩子和谐共处相互扶持,但是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建立成这样的人脉关系的。我相信有和谐的邻里关系,但是如果说海归高薪CFO能跟刚参加工作的基层小白领建立对等的人脉,这是几乎是不可能的。

  樊胜美总想拼命往上流社会挤,想结交富贵名流,但是她有跟上流社会那些精英们等价交换的资本吗?其实明白了人脉的本质,她也就明白了自己的很多努力都是徒劳。

  前不久在一个写作群里看到有人发消息说公众号“等量”互推,意思是说如果双方的粉丝数量差不多,就互相推荐对方的公众号。看到没?为什么要强调“等量”?这就是一种等价交换。我几万的粉丝,你才几百个,凭什么要跟你互相推荐?

  有时候因为偶然的关系建立起的不平等的人脉可能会给你带来一次两次的帮助,但是如果你不能给予回报,这种人脉就会变成了一种施舍,终究会断掉。

  请不要把友情、亲情和人脉混为一团,有时候可能会有重合,或许有那些无条件给予你帮助的朋友、亲戚,即便是这样你也不能透支这些关系。

  其实你是什么样子,你拥有的人脉就是什么样子。或许你的微信好友里有那么一两个值得炫耀的人,但是在他们眼里你可能根本就不值得一提,所以他们不是你的人脉。

  你渴望跟比你强的人建立人脉,那些比你弱的人希望跟你建立人脉,但是如果等价交换的机制无法建立,这样的人脉就很难建立。“求”来的人脉不会长久。

  记住,抱别人大腿的人永远都是弱者,打铁还需自身硬。你强了,环绕在你身边的人自然也会强,因为只有能跟别人等价交换才会有更可靠的人脉。


看了“大学人生励志文章”的人还看了:

1.大学励志文章

2.大学励志文章优秀作文

3.大学青春励志文章

4.大学生励志文章大全

5.大学励志文章1000字

6.人生励志文章推荐阅读

    107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