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各国商务礼仪
在商务活动中,为了体现相互尊重,需要通过一些行为准则去约束人们在商务活动中的方方面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一些亚洲各国商务礼仪,希望对你有帮助。
朝鲜商务礼仪
(一)基本概况
朝鲜的正式国名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东北部,总面积约12.3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390多万,是单一的朝鲜族。首都为平壤,含意是“平原”或“平坦的土壤”。
朝鲜这一国名,在朝鲜语里具有“朝日鲜明”之意,朝鲜意即“朝日鲜明之国”。
朝鲜国庆日是9月9日。1949年10月6日,朝鲜即同中国正式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
(二)社交礼仪
朝鲜人在公共场合非常注重礼仪。与外人相见行鞠躬礼,并且同时问候对方“您好!”在行礼时,通常不准头戴帽子,手提物品。在一般情况下,主人要先向客人施礼,晚辈、下属要先向长辈、上级施礼。对方也必须鞠躬还礼。
朝鲜人有着尊老、敬老的良好传统。在朝鲜民间,晚辈在拜见长辈时,有时要行跪拜礼。
在日常交往中,朝鲜人习惯称乎职务、职称。 “金”、“李”、“朴”、“崔”、“郑”合称“朝鲜五大姓”。
(三)服饰礼仪
朝鲜人日常活动一般都穿西装。在节日和喜庆之时,他们则有穿着本民族服装的习惯。妇女通常都穿短袄、长裙。男子的民族服装有袄、裤、坎肩、长袍,等等。历史上朝鲜人所穿的民族服装一向以白色为主。故有“白衣民族”之称。朝鲜也因此被人称作“白衣之国”。
(四)餐饮礼仪
朝鲜主食是米面,其中米饭、打糕、冷面、饺子汤最受欢迎,是待客时的上佳之选。朝鲜菜肴大多偏辣、偏酸。烹调忌油腻,不放糖、花椒等佐料,名声最大的朝鲜菜有泡菜、烤牛肉、人参鸡,等等。朝鲜人大都爱吃狗肉。
朝鲜人一般都爱喝酒,日常饮料则为凉白开水或清茶。朝鲜人主要的饮食禁忌是,不吃鸭子、羊肉或肥猪肉。朝鲜人的餐具讲究冬用铜碗,夏用瓷碗。用餐的时候,讲究尊老的朝鲜人,一定要先给长辈盛饭,长辈先动筷子。
(五)习俗禁忌
朝鲜人对金达莱花(即杜鹃花)有着特殊的感情,认为是其民族的化身,并且象征着繁荣昌盛,幸福永存,因此将她作为国花。对于木槿花,朝鲜人也极为昵爱,认为她象征着坚毅不屈。因此,也有人说朝鲜的国花是木槿花。朝鲜人最欣赏的动物,是熊和虎。前者,被视为其民族的祖先。后者,在民间则被当作山神。过去,朝鲜人普遍崇拜太阳神,认为白色代表阳光,所以他们对白色厚爱。
朝鲜人很不喜欢“4”这个数字,因为它的发音与“死”类似,被视为只会预示着厄运。
朝鲜人递接东西以用双手为佳。在他人面前,不得吐痰、擤鼻涕、掏耳朵。
韩国商务礼仪
一)基本概况
韩国的正式国名是大韩民国。它位于亚洲东北部,总面积为9.9万平方公里,人口一千多万,全部单一韩族人,首都首尔,主要宗教是佛教,官方语言是韩语,亦即朝鲜语。
韩国作为国家的名称,乃出自其历史上李氏王朝时高宗李熙于1897年所定之国号“大韩”。
韩国国庆日8月15日。
1992年8月24日,韩国与中国正式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
(二)社交礼仪
在正式交际场合,韩国人一般都采用握手作为见面礼节。韩国妇女一般不与男子握手,而往往代之以鞠躬或者点头致意。韩国人在不少场合有时也同时采用先鞠躬、后握手的方式;同他人告别时,若对方是有地位、身份的人,韩国人往往要多次行礼达三五次之多。个别的韩国人甚至讲一句话道别,行一次礼。
一般情况下,韩国人在称呼他人时爱用尊称和敬语,称呼对方头衔。
韩国人非常讲究预先约定,遵守时间,并且十分重视名片的使用。
(三)服饰礼仪
韩国人们对社交场合的穿着打扮十分在意。在交际应酬之中通常都穿着西式服装。邋里邋遢、衣冠不整的人,和着装过露、过透的人一样,都是让人看不起的。
在逢年过节或某些特定场合,韩国人往往会穿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服装:男子上身穿袄,下身穿宽大的长裆裤。或加上一件坎肩,甚至再披上一件长袍。韩国妇女则大都上穿短袄,下着齐胸长裙。
光脚参加社交活动,是一种失礼的行为。进屋之前需脱鞋,摆放鞋子不准将鞋尖直对屋内
(四)餐饮礼仪
韩国饮食以辣、酸为主要特点。主食主要是米饭、冷面。他们爱吃的菜肴,则主要有泡菜、烤牛肉、烧狗肉、人参鸡等等。韩国菜的品种并不太多,而且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比较清淡。
韩国饮料较多。韩国的男子通常酒量都不错,对烧酒、清酒、啤酒往往来者不拒。韩国妇女则多不饮酒。韩国人通常不喝稀粥清汤,认定只有穷人才会如此。韩国人一般都不吃过腻、过油、过甜的东西,并且不吃鸭子、羊肉和肥猪肉。
(五)习俗禁忌
韩国人大都珍爱白色,崇拜熊虎。以木槿花为国花,以松树为国树,以喜鹊为国鸟,以老虎为国兽。不要将其称为“南朝鲜”、“南韩”或“朝鲜人”,而宜分别称为“韩国”或“韩国人”。
韩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很强,他们强调所谓“身土不二”,反对崇洋媚外,倡导使用国货。在韩国,一身外国名牌的人,往往会被韩国人看不起。需要向韩国人馈赠礼品时,宜选择鲜花、酒类或工艺品。但是,最好不要送日本货。在接受礼品时,韩国人大都不习惯于当场打开包装。
韩国民间仍讲究“男尊女卑”。男女一同就座时,女人应自动坐在下座,并且不得坐得高于男子,女子不得在男子面前高声谈笑等。
日本商务礼仪
(一)基本概况
日本的正式国名是日本国,位于亚洲东部,总面积为37.7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252亿,由大和族、阿伊努人、朝鲜人和华人组成。大和族是日本的主体民族,它约占日本全国总人口的99%。首都是东京。主要宗教是神道教和佛教。神道教是日本固有的宗教。崇拜象征着太阳的所谓“天照大神”。日本的国语是日语。
日本国名的含意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即“日出之国”。
日本的国庆日,即日本在位天皇诞辰之日, 9月29日。
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
(二)社交礼仪
日本人通常以鞠躬作为见面礼节。在鞠躬的度数、时的长短、次数等方面还有其特别的讲究。行鞠躬礼时手中不得拿东西,头上不得戴帽子。日本有时还一面握手一面鞠躬致敬。一般日本妇女,尤其是日本的乡村妇女,只是鞠躬。
在日本乡村民间,送别亲友往往还会向对方行跪礼或摇屐礼。妇女所行的为跪礼,即屈膝下跪,男子所行的摇屐礼,手持木屐在空中摇动。
日本人与他人初次见面时,通常都要互换名片,否则即被理解为是不愿与对方交往。
在交际场合,日本人的信条是“不给别人添麻烦”。因此,忌讳高声谈笑。但是在外人面前则大都要满脸笑容。日本人认为这是礼貌。
(三)服饰礼仪
日本人在交际应酬中对穿着打扮十分精心。在商务政务以及对外的场合,通常要穿西式服装。而在民间交往中,他们有时也会穿和服,配布袜、木屐或草屐。历史上日本曾等级森严,和服的色彩、图案、款式、面料乃至穿着方法,无一不与穿着者的地位、身份相关。
日本人衣着观有四条:第一,日本人认为衣着不整齐便意味着没有教养,或不尊重交往对象。第二,到日本人家里作客时,进门前要脱下大衣、风衣和鞋子。第三,作客时,切勿未经主人许可,而自行脱去外衣。第四,参加庆典或仪式时,不论天气多么热,都要穿套装或套裙。
(四)餐饮礼仪
日本饮食一般称之为和食或日本料理,可归纳为“五味”、“五色”与“五法”。“五味”为:春苦、夏酸、秋滋、冬甜,涩味。 “五色”是:绿春,朱夏,白秋,玄冬,再就是黄色的广泛运用。所谓“五法”指烹饪方法:蒸、烧、煮、炸、生吃五种。
日本人的饮食禁忌为:不吃肥猪肉和猪的内脏,也有一些人不喜欢吃羊肉和鸭肉。日本人非常爱喝酒,人们普遍爱好饮茶。
日本人在用餐时,有“忌八筷”之说:其一,是忌舔筷;其二,是忌迷筷,即不准拿着筷子在饭菜上晃来晃去;其三,是忌移筷,即不准夹了一种菜又夹另一种菜,;其四,是忌扭筷,即不准将筷子头反过去,吞在口里;其五,是忌插筷,即不准将筷子插在饭菜里,或是把它当作叉子,叉起饭菜吃;其六,是忌掏筷,即不准用筷子在饭菜里扒来扒去;其七,是忌跨筷,即不准把筷子跨放在碗、盘之上;其八,是忌别筷,即不准用筷子当牙签用。
(五)习俗禁忌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荷花则仅用于丧葬活动,菊花在日本是皇室的标志,盆花和带有泥土的花,则被理解为隐含“扎根”之意。晶莹剔透的水晶,是日本的国石。日本人很喜欢猕猴和绿雉,并且分别将其确定为国宝和国鸟。同时,他们钟爱鹤和乌龟,认为二者都是长寿、吉祥的代表。
一般而论,日本人大都喜爱白色与黄色。厌恶绿色和紫色。在日本,绿色与紫色都具有不祥与悲伤的意味。日本人有着敬重“7”这一数字的习俗。可是对于“4”与“9”却视为甚为不吉。
日本人很爱给人送小礼物。日本人觉得注视对方双眼是失礼的。因此,他们绝不会直勾勾地盯视对方。
印度商务礼仪
(一)基本概况
印度的正式国名是印度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总面积为297.47万平方公里,人口现为9.38亿,由印度斯坦族、旁遮普族等10大民族和其他几个小民族组成,主体民族是印度斯坦族,占总人口46%,主要宗教有印度教、伊斯兰教、____、佛教、锡克教、耆那教等。印共有179种语言,印地语为该国国语,英语则为官方语言。首都是新德里,源自“德里”,意为 “山岗”、“高地”等多种含意,为纪念公元前100年重建该城的古印度王公拉贾·德里命名。
印度国名,源自“信度”河。古印度“信度”表示河流,、现则泛指整个南亚次大陆。
印度国庆日是1月26日。
1950年4月1日,印度与中国正式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
(二)社交礼仪
印度交际应酬礼节繁多:合十礼、拥抱礼、贴面礼、摸脚礼、举手礼等。也流行握手礼。印度人迎接嘉宾往往要向对方敬献用鲜花编织而成的花环。印度人以往对等级、地位、身份极其关注。印度所特有的种姓制度分为四个等级:其一,“婆罗门”,即僧侣;其二,是“刹帝利”,即名门、贵族;其三,是“吠舍”,即平民;其四,是“首陀罗”,即贱民。此外,还有 “不可接触的贱民”,叫作“哈里真”。传统的种姓制度广遭非议,但影响犹在。
(三)服饰礼仪
印度人着装朴素、清洁,但各民族各异。印度斯坦族男子一般着装:上身 “吉尔达”,即宽松圆领长衫,下身穿 “陀地”,即以一块白布缠绕在下身、垂至脚面的围裤。在正式活动中,则在“吉尔达”之外再加外套。妇女着纱丽。由一大块丝制长巾披在内衣之外。印度教徒戴白色船形帽,伊斯兰教徒戴伊斯兰小帽,锡克教徒包裹头巾。
印度妇女在前额上点 “吉祥痣”,过去是表示妇女已婚,而今则用于装扮。
(四)餐饮礼仪
印度人主食有大米及面食,烹调方式有炒、煮、烩三种,喜加入各种香料,尤其是辛辣类香料。印度食素者特别多,而且社会地位越高的人越忌荤食。根据教规,印度教教徒和锡克教教徒不吃牛肉,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耆那教徒则既忌杀生,又忌肉食。
印度人用餐习惯右手抓食。
(五)习俗禁忌
印度的国花为荷花,国鸟为蓝孔雀,国树为菩提树,国石为珍珠。
印度人崇拜蓝孔雀和黄牛,举国敬牛、爱牛,不打牛、不杀牛、不使用牛皮制品。
虔诚的印度教教徒有早睡早起的习惯。每年封斋三天,白天不可进食。印度教教徒还认为“入河沐浴,可消罪过”。在印度南部的一些地方,人们惯于以摇头表示同意。
印度人忌讳白色,忌讳弯月图案,忌讳送人百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