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个人礼仪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自古以来就崇尚文明礼仪,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中职学生个人礼仪的重要是什么?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职生礼仪教育的必要性
马克思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离不开社会和群体,并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渐渐产生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当这些交往习惯以文字的形式被记录同时被人们自觉遵守后,久而久之这些习惯就成为人与人交际的规范,逐渐成为人们交往的固定礼仪。遵守礼仪,不仅使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变得有序,有章可循,也使人与人在交往中更具亲和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知礼、明礼、守礼更是一个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风向标。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不仅缺技术人才,更缺乏综合素质高的劳动者。所以作为技术人员的培养基地——中职学校,不仅要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员工,更要关注劳动者道德修养的提高,正如海尔总裁张瑞敏说的“好的产品是优秀的人生产出来的。”那么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部分——中职生,该如何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呢?笔者认为首先要从学生礼仪教育着手,正如《礼仪常识》一书中提到的“礼仪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首要内容,也是道德教育的基础教育。”中国传统美德也认为“礼”反映“德”,礼德相济,礼德相融,所以礼仪本身就是一种既有内在的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
然而作为即将成为社会劳动主力的中职生,在礼仪践行方面却存在很大不足,如果不及时给予纠正,势必会影响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加强中职生礼仪教育势在必行。
中职生礼仪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与普通高中相比,中职生是特殊群体。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之所以选择入读中职,有的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效能感差;有的缺乏必要管束,是教师和学生眼中的问题学生。正是因为进入中职学校门槛相对较低,这就直接导致了中职生素质普遍较低,有的连最基本的礼仪都不具备。
(一)中职生礼仪缺失的表现。
中职生常见的礼仪缺失主要表现为缺乏社会公德,不尊重别人(包括自己的长辈),自我中心,师生间最基本的礼仪缺失,不拘小节,出口成脏,待人接物及与人交流不懂规矩等。
(二)中职生礼仪缺失的原因。
1. 家庭原因。
中职生有一部分来自农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学生父母进入城市打工,所以留守现象普遍,有的家长甚至放弃自身应承担的教育角色和责任,对孩子放任不管。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监督和教育,这部分学生表现出缺乏最基本的教养。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因为特殊的家庭背景,从父母身上学到的都是一些负面的东西,更是直接导致学生不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2. 学校原因。
虽然现在一直强调素质教育,但是某些学校仍然离不开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将较多的精力投入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很少关注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因此,礼仪教育在这些学校变成了口号。
3. 社会原因。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思想行为也变得浮躁冲动。社会生活中各种不遵守礼仪规范、不尊重社会公德的现象普遍存在。影视媒体中也充斥着大量不文明信息,学生耳濡目染,从而影响学生的正确礼仪行为养成。
中职生礼仪教育的措施和手段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他们更看重的是学生有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良好的礼仪素养、诚实守信的精神和服务意识等等,即用人标准从以往的“实用型”逐渐转化为“综合素养型”,所以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德育为首,德育教育要以礼为先。
(一)将礼仪教育纳入课程体系。
良好的个人礼仪是一个人的魅力体现,而个人礼仪是仪容仪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个体规定,它受我们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教养良知的制约,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所以个人礼仪好坏将会影响自己给他人的印象。此外,在生活中,我们要与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人际交往是我们终身都要做的大文章。交往礼仪的核心是示人以尊重、待人以友好。正如孟子所说“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在交往中,语言行动的得体非常重要,文明的言谈举止,会使他人乐于接近,粗俗的言谈举止,会使他人疏而远之。生活中的礼仪让我们展示魅力和风采,交往中更加和谐,而职场中讲礼仪,能展示我们的职业形象,有助于职业成功。
上述几种礼仪可以概括为个人礼仪、社交礼仪、职场礼仪三类,它与中职生日常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工作息息相关。可是各种原因造成了中职生以上礼仪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长期得不到正规的礼仪教育和有效纠正,导致某些学生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缺失了应有的礼仪。所以让学生真正做到知礼懂礼,首先要教会他们如何做。因此,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者可以针对学校不同专业学生的现状和需求,开发有关礼仪方面的校本教材,将礼仪教育纳入德育课程体系,利用课堂教学让学生接受系统的礼仪知识教育。传统的说教已经无法让学生接受,这就需要德育工作者去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分析、学生示范、视频观看,把礼仪教育内容和学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编成小品、相声、课本剧等节目,通过节目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全体学生通过观看寓教于乐的表演,从中接受教育,具体内容可以涵盖服饰、仪态、升旗、课堂、用语、谈话、问候、行走、迎宾、就餐、做客、电话、祝福等多个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相关的礼仪。
(二)营造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
教育分为显性和隐性教育。显性教育主要是通过课程的设置对学生进行礼仪知识的灌输教育,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而隐性教育主要指通过某种氛围让学生身处其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潜移默化。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类具有归属动机,受暗示性、无意识等心理特征影响,在学校生活中,学生在归属动机的驱动下会渴求被集体接纳,有意无意地接受来自外界环境的影响,不自觉地被暗示和感染,从而转化为自己内在思想意识的一部分,然后由内化转为行动。因此,后者所起到的效果远远大于前者。 校园作为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于学生礼仪的养成教育作用重大。所以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校园礼仪宣传活动,比如设置专门的礼仪队或者文明标兵,使他们起到示范、指导和带动作用。在校园内设立礼仪画廊,在校园墙壁或者美化教室的活动中,可以选用一些礼仪方面的名人名言。同时,学校充分利用橱窗、宣传栏、广播和电子显示屏等载体,宣传、普及礼仪知识。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求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烫发,学生上课期间不穿拖鞋;鼓励学生使用文明语言,养成对教师、对同学能热情问好的习惯,杜绝粗言野语;杜绝在楼道上跑跳追逐、戏闹等,以渲染遵礼氛围,提高礼仪意识。此外还可以利用早读课或者专门的诵读比赛,让学生学习《三字经》《弟子规》等有关礼仪方面的国学经典。在学校内部,除了上述这些方法用来引导学生之外,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而言,我们要做到说话谈吐文雅,符合身份,言而有信,合理和礼,对于学生的问好表示回应,教师之间关系和谐,从而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
(三)礼仪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服务相结合。
如果礼仪教育只是限于学校,缺乏必要的践行和实际操作,学生只会将它作为一种知识。所以我们应该把礼仪教育成果推广到学生的日常家庭生活中,推广到社会,让礼仪教育与学生家庭教育和社会服务相结合。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是中国的传统美德,然而目前不少学生在家庭中表现出对长辈说话没有分寸,不会体谅自己的父母,因此将学校的礼仪教育践行到家庭礼仪中非常必要。对于学生,不能要求一步到位,可以要求他们对待自己的父母,先从礼貌用语开始。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节日,比如母亲节、父亲节开展主题活动。例如给父母打个电话问候,或者帮自己的父母做一件你认为很值得的事情,或者好好跟自己的父母聊聊天。此外还可以召开由教师、家长和学生参加的“礼仪教育你我他”主题班会,向家长宣传礼仪教育的目的、意义和要求,使家长明了良好的行为养成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并向家长传授礼仪教育的一般内容和方法,让家长成为学生践行的榜样,使其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礼仪教育工作。
学生的服务礼仪行为需要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并感悟,学校可以通过各种社会服务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在礼仪运用中获取知识,使其礼仪行为素养、礼仪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比如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2011年广州市创文明卫生城市中,我校学生都参与了志愿者活动。在志愿者活动中,很多学生提高了自己的服务礼仪综合应用能力,使礼仪技能培养落到了实处。同时,学生在这种特有环境中接触社会,对他们的社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也有较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