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礼仪知识>婚宴婚庆礼仪>

壮族结婚礼仪常识有哪些(2)

雪锦分享

  拜堂:拜堂时辰一到,唢呐声、鞭炮声齐鸣,伴娘伴郎分别带着新娘新郎到正厅神龛前站立,拜堂时,堂屋上方坐长辈,下方坐亲戚,新郎新娘在衣袖上扎红绣球,并肩站在堂屋中央。在主婚人的主持下,新郎新娘先拜天地神灵和父母,再拜长辈乡亲,宾客也纷分祝福新郎白头偕老,永不分离。新娘还要给公婆、叔伯等长辈端上洗脸、洗脚水,并各送一双新布鞋,长辈量力回赠谢礼钱。拜堂过后,新郎新娘送入洞房。进洞房时有个别地区还流行新郎新娘抢先进门的习俗。据说是谁抢先,谁今后就不被对方欺侮。因此,新郎新娘都争着先进洞房,引得宾客开怀大笑。

  当男方家宴请宾客时,新郎新娘要双双前来敬酒,先敬长辈,后敬小辈。这时候,宾客可以捉弄新郎新娘,或让他们表演节目。晚上,青年男女可以来闹新房(又叫闹糖茶),可以请歌手唱歌,还可以拿新郎新娘逗趣取乐。到了一定的时候,新郎新娘还要向大家敬献壮家特有的糖茶。送亲和接亲的边喝边唱"迎亲歌"、"送亲歌",互敬互谢,情感融洽,洞房里、堂房中、庭院内,到处是欢笑声和甜美的歌声,往往唱到通宵达旦。

  回门:婚后第三天,新婚夫妇要到女方家回门。回门的时候,新郎新娘都有人陪伴,男方要舂一挑粑粑或带一桌酒菜,并携带鞭炮,一路鸣送进入女方家,表示对女方父母及亲戚的答谢,岳父把亲戚好友请来吃饭,一个个向女婿介绍,叫"认亲"。有的地方,女方家的人还往新郎身上洒水,以示祝福。有的地方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大致源于百越先民早婚之俗。婚礼三日,第一天称"头朝",以此往后推为"二朝"、"三朝"。头朝、二朝夜间,新娘都由伴娘陪宿。三朝吃过午饭客散,新娘便回娘家居住;只在农忙或节日期间由新郎的弟妹前去接新娘来夫家住几天。丈夫则每隔十天半月便要带上礼物前往女方家探望妻子,同时小住一两天,顺便帮岳父母家干些活。直到怀上第一个小孩后,妻子才正式来丈夫家生活。已婚女不管是在娘家或是夫家,都得严守贞操;若有越轨行为或私奔,须按惯例、族规严惩当事者双方。

  壮族还有招赘的习俗。即男嫁女娶婚俗,谓之"欧龙肯魁"。招赘后,男子要改姓女方的姓,所生子女均随母姓,并可继承母亲祖业的遗产,三代后改父姓,叫做"三代还宗";不享受女家祖业的上门女婿,一般不改姓。其婚俗还有丈夫死,弟无妻,双方愿意兄嫂可转为弟妻(称为"兄妻弟继"或称"肥水不流外人田");也可改嫁,年幼子女可留可带走,姓氏多保留原姓,有条件的,改嫁婚宴亦隆重。

  历史上,由于包办婚姻等原因,广南壮族中抢婚、逃婚等现象屡有发生。因此,壮族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抢婚、逃婚和追求婚姻自由的动人故事和叙事歌谣。时代在日新月异的变迁,抢婚、逃婚等现象已基本绝迹了。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青年人的自由恋爱开辟了崭新的道路。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新的婚姻习俗正在形成,对传统婚姻中繁琐礼仪形成强大的冲击力,出现了旅行结婚、集体舞会、招待看电影等婚礼形式,一反大操大办、大吃大喝的旧陋习,不断赋予婚俗高雅、健康、文明的色彩。

  壮族婚俗礼仪情歌对唱与婚后“不坐家”

  在壮族社会中,男女通常在十二三岁起就须学会唱山歌,到十七八岁时,必须能学会唱情歌。唱情歌的时间则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季节而定。届期,未婚男女和已婚但未“坐家”女子各携带米花糖、花糯米饭、小手巾、小镜子等物品,在固定场地对唱山歌。倘若某一小伙子爱上某一姑娘,集体对唱阶段便可竭力向她投送秋波,若姑娘也有爱慕之意,双方即以山歌一问一答自成一对。对唱完毕,可坐下互相宴请互赠物品。

  通过唱山歌结交的情友,日后即便情投意合,男方也要聘请媒人作形式上的求。媒人说婚通常要往返说媒三五次才可议定亲事,并以“合八字”订婚。订婚礼银很重,一般须送与女子全套银制饰物。父母包办婚姻,在壮族中亦占有一定地位,男女通常在十三四岁、有的早在七八岁就被双方父母“合八字”定了终身。

  壮族社会普遍保留着结婚后、生育前“不落夫家”的婚姻习俗。女子婚后第三日即回娘家长佐,待怀孕后才正式到夫家生活,此时即称“坐家”或“落夫家”。已婚女子在“不坐家”期间,社会观念仍认为是姑娘,有权与青年男子对唱山歌和进行其他自由社交,但不得与其他男子发生性关系。已婚女子“不落夫家”时,若三五年仍不孕,这时即便不孕也得“落夫家”,反之则行改嫁。壮族有招赘习俗,招赘女家通常要派媒人到男家说媒,从妻居男子改与女家姓。

  
看了壮族结婚礼仪的人还看了:

1.壮族的礼仪习俗须知

2.壮族风俗礼仪有哪些

3.壮族节日礼仪

4.壮族的礼仪禁忌

5.壮族的丧葬礼仪

6.壮族不同的礼仪

1387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