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其它健康常识>

幼儿心理卫生的原则主要包括哪些

静娴分享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这些都是心理健康的表现,下面是小编收集的一些关于幼儿心理卫生的原则主要包括哪些,希望这些资料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心理卫生的原则主要包括哪些

1、发展优先和防重于治的原则:发展优先,防重于治是指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应先着眼于发展幼儿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维护与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而不能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心理出了问题的幼儿的矫正与治疗上。

2、活动性原则: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是在有关活动的感染、熏陶下,在幼儿与周围环境的发生交互作用的活动中获得体验和感悟,然后逐渐形成的。

3、累积成功的原则:幼儿心理成长的任何一个目标的实现,都应贯穿在整个学期乃至整个学年甚至整个幼儿园教育阶段的全过程,日积月累才能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意识态度和行为习惯。

4、家园合作原则: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让每个家长在关注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能主动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为幼儿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长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孩子心理行为的表率,支持和配合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

维护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的方法

1、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活泼、快乐的成长,有安全感。

2、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积极,适应的性格。

3、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技能。

4、发现幼儿心理,行为方面的不利发展倾向及潜在危险因素,从改良环境入手,并通过有效的指导与训练,进行早期预防。

5、发现幼儿已经存在较为轻微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个别化的指导、训练,进行矫治,避免其进一步发展,同时缓解其困扰程度,最终消除问题的存在。

6、筛查已经存在的较为严重的心理及行为障碍,建议并配合治疗。

怎样很好的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1、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应该是友爱宽容和睦相处的,否则容易将来给孩子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压力,造成心理创伤。

2、家长的表率作用十分重要,家长的观念,作风以及习惯都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榜样的力量不可忽视。

心理委员的具体职责是什么

1、心理委员负责本班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

2、心理委员负责本班同学心理问题的记录、报告以及自身干预能力之内的疏导工作。

3、心理委员应敏锐观察并及时记录本班同学心理变化动态。观察记录包括“常见心理问题”和“应急心理问题”两大类。记录内容务必真实客观,不夸大、不引申、不隐瞒,而且应谨慎保管、严加保密、定时上交。

4、心理委员对本班同学所观察到的常见心理问题与应急心理问题应按规定程序进行汇报,原则上先向本系汇报,再向院心理咨询中心汇报。汇报有两种方式:一是口头汇报;二是书面汇报。

5、心理委员对“常见心理问题”的汇报实行“零报告”制度。报告时间为一个月一次,每学期共计5次,全年共10次。具体时间为:每个月月底和寒暑假前一周。

健康的定义是什么五要素

1、健康的定义: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观是“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

2、健康的五要素:生活的规律性、良好的心情、适宜的环境、营养的均衡、运动与睡眠。

    196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