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资讯>历史资料>

中国大学革命历史资料

嘉豪分享

  九一八事件后,学生们投入到积极的抗日活动中来。1931年,辽宁籍学生组织了抗日救国团,开赴东北,李兆麟后来成了与杨靖宇、周保中齐名的东北抗联著名将领。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大学生革命的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用。

  “ 九·一八”事变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大的传播更加迅猛。这一时期,李达、吕振羽、蓝公武、管彤(张致祥)、鲁方明(余修)等一批共产党员或先进分子在校内或写文章或作讲演,宣传马克思主义。当时还出版了《文史》双月刊,《盍旦》半月刊,载文积极倡导马克思主义。

  中国大学因地理位置优越,氛围宽松,从1924年开始中共党组织和其外围学生组织就在此扎下了根,1935年前后学生党员就有了50余人。

  中国共产党早在1924年便在该校建立了组织,冯雪峰、齐燕铭、吴承仕、曹靖华、 段君毅、任仲夷、崔月犁、宋汝棼、黎光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开展过地下斗争。 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中,中国大学的学生会主席董毓华率领学生最早到新华门请愿。几天后,北京再次爆发抗日大游行,董毓华和其他同学夺过水龙头反射军警的一幅现场照片,后来被新中国的历史教科书所引用。

  1935年12月22日,北平学联在中国大学逸仙堂举办血衣展览,展出“一二.九”、“一二.六”事件中各校受伤学生的数百件血衣。这个展览是由中大学生董毓华和白乙化筹办的。白乙化不久也投身抗日前线,成为平西抗日游击战的著名领导人;他的绰号“小白龙”,使敌寇闻名丧胆。他于1941年在密云与日军战斗中光荣牺牲。白乙化同志的墓就建在密云水库岸边。

  由于拥有强大的影响力,1936年中国大学的师生竟然能在中共党组织领导下,成功驱逐了时任外交部长、原中国大学校长的王正廷在学校的代理人祁大鹏,邀请原北平何其巩当上了代理校长。何其巩不负众望,不仅管理好了校务,还专程跑到宋哲元老家和他商议,成功救出草岚子监狱中命悬一线的黄诚、史立德等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