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资讯>历史资料>

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

穗嘉分享

  大家知道考古文物五大发现指的是什么吗?关于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殷墟:三千年前的帝都

  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引发了对殷墟的发掘。殷墟的发现是新史学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1899年的一天,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北京达仁堂中药铺购得治疗疟疾的中药。在其中的龙骨上,他意外地认出了陌生的古代文字。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就这样被发现了。

  龙骨成为值钱的古董之后,商贾为专擅厚利而隐瞒了其真正的出土地点——河南安阳小屯。直到1908年罗振玉探悉真相,才考定了小屯就是沉寂了3000多年的商代帝都——殷墟。从1928年到1937年春,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考古工作者对殷墟进行了15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其规模和成就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抗战爆发后,发掘工作被迫中止。1950年起,新中国的考古人员继续发掘,并于1959年设立了安阳殷墟考古工作站。经过70多年的发掘,占地30多平方公里的殷墟清楚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在殷墟的重大发现中,除甲骨文之外还有大量珍贵墓葬、祭祀坑、车马坑等。小屯东北地的殷墟中心还保存了宫殿宗庙的遗址。

  这些遗址和文物一方面反映了3000多年前的社会生活状况,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的文明程度和工艺水平。着名的司母戊大鼎就是在殷墟出土的。该鼎于1939年在安阳武官村挖出,因无法搬运,又恐落入日本人之手,于是复埋入地下,直至1946年取出,现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

  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敦煌:叹为观止的艺术宝藏

  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意外发现。这座掩没在漫漫黄沙中长达1600余年的文化艺术宝库引起了巨大反响。八十多年来,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专门学科

  1900年5月21日,一个逃荒到敦煌莫高窟的道士王圆在监督雇工清理第七佛殿下第16号石窟甬道中的积沙时,忽有天炮震响,山裂一缝,奇迹出现了。王道士顺手用烟袋锅向裂缝处敲了几下,发现里面竟是空的。

  于是,在雇工的挖掘下,一个内藏无数古经、绣画、文书、法器等无价之宝的藏经洞就这样重见天日了。藏经洞是莫高窟寺院僧侣在躲避战乱迁徙他乡时用来珍藏佛家宝物的。这些僧人既没回来,新来的僧人也无从得知,于是这批稀世珍宝在石洞里一睡就是近900年。

  令人痛心的是,由于王道士的无知和当地官员的腐败,这批宝物先后遭到俄、英、法、日等国的探险家的数次豪夺,损失极为惨重。藏经洞的发现是重新唤起人们重视敦煌的一个契机。敦煌石窟的重要还在于它保存着为数惊人的雕塑和壁画

  这些艺术珍品经过从北朝到元代千余年的雕琢,反映了宗教的文化内容和建筑、服饰、舞乐等社会史迹,具有极高的历史、学术和科学价值,而且,其艺术价值也令人叹为观止。

  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兵马俑:秦帝国的赫赫武功

  1974年3月,陕西省临潼县农民在打井时偶然发现了高大的武士俑和车马俑。深埋地下的古代大军震动了全世界。秦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在陕西临潼的骊山北麓,有一座中国第一帝陵——秦始皇陵。举世闻名的兵马俑就位于始皇陵园东门大道的北边。1974年3月,临潼县一位普通农民在打机井时意外发现了与真人大小相仿的陶制人头、人身和手。县文化馆有关人员闻讯后赶到现场,进行了初步的收集和清理。

  此时回乡探亲的新华社记者蔺安稳听说了此事,便内部报道了这一消息。在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和中科院考古所有关专家的视察和批准之后,陕西省组织考古队开始了发掘。

  到1975年上半年,清理1号兵马俑坑的工作基本结束。1976年4月,1号坑东北侧出现了2号坑。5月,又出现3号坑和一个未完成的兵马俑坑。至今,发掘兵马俑的工作尚未结束。秦兵马俑以大、多、真着称。它们与真人真马一样大小,造型更是栩栩如生。

  三个丛葬坑的兵马俑以多兵种混合编组,组成了肃穆的大型军阵。据发掘的结果和钻探测知,坑内约有8000位武士,600匹战马,125辆木质战车,及各种青铜兵器39000余件。

  在秦陵墓冢西侧的一个陪葬坑内,还有2乘铜车马。专家们指出,陶俑、陶马原本都是彩俑。1999年,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考古工作者终于得以保住兵马俑上的色彩,让其以原本绚丽多彩的面目出现在世界面前。

  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随县编钟:礼乐文化的见证

  1977年9月,湖北随县发现一特大墓葬,这就是2400多年前的曾候乙墓。遗物中的编钟等8种、124件乐器轰动世界。这是中国考古和音乐史上的空前大发现。

  在湖北省随县(现改为随州市)县城西北约3公里有一个名叫擂鼓墩的地方。1977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空军后勤某部的一个雷达修理厂在这里为扩建营地厂房而平整山地,施工时在地下发现了膏泥和石板。

  1978年3月,省地县联合勘查古墓小组认定,这是一座特大古墓,面积达220平方米,木椁规模达190多平方米。这是我国境内首次发现如此大规模的木椁墓,比长沙马王堆汉墓大了整整5倍。这就是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这一古墓保存完好,出土文物达7000余件,包括珍贵的青铜礼器用具、罕见的古代兵器和车马器、精美的金器玉器,以及大量的漆木器和竹简。在出土文物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124件精美乐器。

  它们包括编钟、编磬、鼓、瑟、琴、笙、排箫和竹笛8种,可谓管乐器、弦乐器和敲击乐器俱全。其中最为壮观的就是计65件、重达2500多公斤的青铜编钟。它规模巨大、保存完好,且音色优美。经试奏证明,其和音、复调和转调手法的运用已相当成熟。这就推翻了中国的七声音节从欧洲传来的传统说法。

  编钟出土时,依大小和音高的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钟架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历经2400多年至今仍负重矗立,极为坚固。整套编钟工艺高超,堪称中国音乐史上的旷世奇观。

  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法门寺:佛指舍利的灵光

  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大量稀世珍宝,其中四枚佛指舍利及捧真身菩萨等文物举世无双。这一佛教考古的重大发现轰动全国。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以北10公里的法门镇,是我国的着名古刹。原法门寺塔建于601年,为佛舍利塔。

  唐代帝王多次开塔迎请舍利,堪称佛教盛事。唐代法门寺塔为木质,明隆庆年间倒毁,万历年间重修为13层八角砖塔,1981年8月因霪雨等原因倒塌。为重建法门寺塔,1987年2月28日至11月30日和1988年4月,考古工作者对其塔基进行了两次发掘清理。

  在此过程中发现了法门寺地宫,并发现了大批稀世的宝物。地宫位于塔基正中,略呈长甲字形。总长21.12米,高1.87米。地宫的出土文物可分为两类,一类就是那四枚佛家至宝——佛指舍利;另一类则是170余件为供奉舍利而奉献的物品(纺织品不算在内)。

  这批物品数量大、等级高,集中了一批代表当时最高工艺水的物品。其中可谓举世无双的宝物就是捧真身菩萨。这尊通高38.5厘米,重1926克的菩萨像是唐代最后一次迎佛骨的见证,也是迄今为止唯一有皇帝名号的文物。

  此外,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十几件被标明秘色瓷的瓷器揭示了多年未解的秘色瓷之谜。还有大量精美绝伦的纺织品也反映出了唐代纺织工艺技术和艺术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