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资讯>历史资料>

中国二战历史资料

穗嘉分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中国二战历史资料之简介

  今年的9月2日是日本签署二战投降书70周年纪念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华国际在此对中国在二战中的历史贡献作一回顾。

  中国二战历史资料之开辟了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

  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这是中国军队在卢沟桥抗击日军的进攻。

  二战主要有中国、太平洋、欧洲和北非4大战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起来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中国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从1931年9月开始,到1945年8月结束,历时14年,是苏联、美国反法西斯战争时间的3.5倍,是英国的2.5倍。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以上,其中军队伤亡380余万,占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三分之一。按1937年的比值折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

  中国战场始终抗击着日本陆军主力。据统计,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总兵力为51个师团,其中,中国35个、东南亚10个,日本陆军近70%的兵力在中国战场作战,而用于太平洋战场的兵力不足20%。战争结束时,中国战场的日军人数仍远超过太平洋战场。

  中国二战历史资料之支援了世界各个反法西斯战场

  苏联红军在坦克的配合下,向德军发起冲锋。

  中国的持久抗战有力地制约了日本北进战略、南进战略、西进战略、结盟战略的展开,有效地支援了苏美英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

  日本的北进战略是以中国为基地攻占苏联远东地区。由于日本将陆军主力投入到中国战场,无力对苏作战。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多次请求日本对苏作战,但中国抗战的制约使日德无法进行战略配合,从而有利于反法西斯盟国对其各个击破。

  日本南进战略的对手是美英等国,目标是占领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地区。日本计划进攻澳大利亚,一面截断美国与西南太平洋的联系,一面凭借太平洋上的资源继续扩张。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从中国抽调大量兵力,该计划遭到日本陆军的拒绝。

  西进战略是企图进军印度、印度洋,在中东地区与德意会师,迫使英国屈服,再全力对付美国。但同样是因为日本陆军主力深陷于中国战场,使日本无力实施西进与德意在中东会师的计划。

  中国二战历史资料之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美苏军队在德国境内的易北河胜利会师。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就积极开展结盟外交。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当天,中国建议中美英苏等国成立军事同盟,终于得到了美英苏的响应。1942年1月1日,以美英苏中为首的反侵略国家发表《联合国家声明》,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

  在中国的强烈要求下,美英政府于1943年1月宣布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与中国订立平等新约,其他西方国家也起而效之,中国终于从法理上取得了与各国平等的地位。

  中国二战历史资料之参与战后国际秩序重建

  这是蒋介石(左一)和夫人宋美龄(右一)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左二)、英国首相邱吉尔(右二)在开罗会晤。

  1943年10月,美英苏中四国发表《关于普通安全的宣言》,宣布尽快成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国发表了开罗宣言,为中国战后收复失地提供了庄严的国际保证,也为战后处置日本、重建东亚新秩序提供了国际法依据。

  1944年8月17日至10月7日,美英苏中四国在美国华盛顿附近的敦巴顿橡胶园举行联合国筹备会议,通过了建立联合国的议案,确定了联合国建立的宗旨和原则。1945年10月24日,联合国宣布成立,中国正式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1944年到1947年,中国还参加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创建。

  【二战“三巨头”如是说】

  英、美、苏三国首脑丘吉尔(左)、罗斯福(中)、斯大林(右)。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地区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大利亚,打下印度。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够避免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说,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今年8月28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接受新华社等中国媒体联合采访时说:“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作出的贡献以及所经历的牺牲已经得到了举世公认,中国人民在战争中所遭受的苦难已经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正确评价和广泛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