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资讯>历史剧>

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4世读后感

嘉豪分享

  士比亚的历史剧比较出名的,自然是由《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和《亨利五世》组成的“第二四部曲”。但从亨利四世到亨利五世,依然上演着“世人都说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资料,供大家参阅。

  读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

  亨利四世,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的第四子兰开斯特公爵约翰·冈特的长子。出生在波林布鲁克。支持堂兄理查二世镇压格洛斯特公爵叛乱,但是不久由于霍尔福德公爵的挑拨,在1395年被驱逐并没收领地,起兵征讨理查。由于受议会拥戴而即位,开创了国王尊重议会意见的先河。

  莎士比亚的戏剧大都取材于旧有剧本、小说、编年史或民间传说,但在改写中注入了自已的思想,给旧题材赋予新颖、丰富、深刻的内容。《亨利四世》展现的是国内局势动荡的画面,贵族们联合起来反叛国王,但叛乱最终被平息;王太子早先生活放荡,后来认识错误,在平定内乱中立下战功。剧作中,历史事实和艺术虚构达到高度统一。

  《亨利四世》是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代表作,描写亨利四世在位时期,青年王子亨利(即位后叫亨利五世)的活动。剧本一方面通过描写亨利王子平定北方大贵族的叛乱来表现统一王权对封建割据势力的胜利;另一方面描写王子同福斯塔夫一伙人始而交往,终于断绝关系的过程,来表示一个英明君主的成长。这两部戏加上《亨利五世》,集中表现亨利五世一生中的两件大事:即位前平定国内叛乱和即位后对德作战。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莎士比亚写出了一个理想君主的基本品质和成长过程。

  《亨利四世》剧本虽然有许多与史实不符合的地方,但它所描写的冲突仍然反映着时代的基本特征,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对于十五世纪说来,国王向封建领主进行的一场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斗争,是历史纪事的主题,领主们力求使封建制度的分散性永世长存,就在天主教会的支持下,反对国家在国王权力之下的统一。剧本在再现历史人物(如战胜了叛乱领主的眼光远大的政治家国王亨利四世,他的儿子皇储哈利即未来的国王亨利五世,英明、快活、精力充沛竭力要更为切近地了解自己国内的普通人等等)的同时,还塑造了一些虚构的主人公,这里面以福斯塔夫最为出色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年逾五十的没落骑士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笔下最出名的喜剧人物之一,他贪图快乐,贪恋酒食,爱吹牛皮,他具有这样一种性格:既反映着中世纪传统的瓦解,又反映着新时代即文艺复兴时代的乐观精神,与这个时代所特有的否认道德和贪婪习性等特点。他是王子放浪形骸的酒友,既吹牛撒谎又幽默乐观,既无道德荣誉观念又无坏心,是一个成功的喜剧形象。就其出身说,他是一个破落的封建贵族——爵士,在他身上带有浓厚的封建寄生生活的特点:好酒贪杯,纵情声色。他是军人,却缺少一个封建骑士的荣誉观念和勇敢。同时,他生活在从封建社会向近代市民社会过渡的时期,他没有新兴市民阶级的进取心,却染上了他们的愉快乐观和自我享受,他利用拍马、吹牛、逗笑、取乐来谋取生活。莎士比亚通过一系列难忘的喜剧场面,塑造出这样一个自私、懒惰、畏缩,却又机警、灵巧、乐观,令人忍俊不禁的从封建社会向市民社会过渡时期的寄生者的典型,以他的幽默、欢乐、厚脸皮和夸大话,博得英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福斯塔夫连同他那鱼龙混杂的一伙人,是与他所属的时代背景——恩格斯曾经把它叫做“福斯塔夫式的背景”——分不开的。

  在艺术表现上,莎士比亚继承古代希腊罗马、中世纪英国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戏剧的三大传统并加以发展,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创造性革新。他的戏剧不受三一律束缚,突破悲剧、喜剧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深入探索人物内心奥秘,从而能够塑造出众多性格复杂多样、形象真实生动的人物典型,描绘了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以其博大、深刻、富于诗意和哲理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