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资讯>历史剧>

编造的历史剧

穗嘉分享

  历史剧是根据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和真实事件为基础的作品,因此历史剧的创作应该以历史史实为基础。关于编造的历史剧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编造的历史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编造的历史剧:常犯错误

  一:谥号,经常在剧里出现的常识性错误。谥号和庙号都是死后才立的,但剧里却经常听到什么太宗、仁宗的称呼,真是死人也给气活了。另外,清朝时候皇帝的年号也不是随便能称呼的,不能让臣民们随便地直呼“康熙”、“乾隆”之类。

  譬如那个孝庄太后,皇子在旁边喊孝庄孝庄的,这是咒他老祖宗死呢。

  二:关于现代人对古代皇帝的称谓这一点大家必须注意,那就是为什么有的皇帝叫什么什么帝,二有的则称祖 ,或者宗。

  这里面可是大有门道的。

  在唐朝以前,大家都把皇帝称谓**帝,这是谥号。

  从唐朝开始,譬如那个唐太宗李世民,这个太宗是他的庙号,而他的谥号则是: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这太长了,不好记,所以就称庙号了。

  而鞑清则习惯称庙号。

  三字经,许多剧集都出现用三字经教孩童的场景,但是却时空穿越得很严重。因为三字经是南宋才出现的,如果放在早前的时间就严重错误了。

  佛教,同样地,看过《美人天下》之类的剧集,你应该知道编剧的无知到了什么程度。佛教是东汉时才传入中国的,但编剧不去好好学习,就胡乱把佛教时间推移到西汉,那是严重的历史常识认知错误。其实在此之前的中华大地,人们祭祀的不是佛祖道祖,而是天和地。

  五:食物,这个更容易犯错,譬如玉米、譬如米饭、譬如面条,这些日常食物也是容易出错的常识。甚至还连食具也是随便乱用。

  六、诗辞,唐诗、宋辞过早出现在前期的朝代,也是因为编剧的文学功底不够,不了解早期的辞赋和诗歌所致。如果他们能多读不同朝代的诗辞歌赋,估计这个常识错误就不会发生了。还有成语,也是经常乱用的,没有弄清楚出处和时间,就出现穿越。

  七、银子,许多历史戏都滥用了银两这玩意儿,其实通行于民间的,还是以铜钱为主,不同朝代有不同的铜钱以及计算方式,普通老百姓哪来这么多银两付账啊!

  八、文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字更是重中之重,可是编剧们也不加深究,就随便在秦汉时期用了“宋体”、“楷体”这样的后来字体,也是很大的常识性错误。

  九、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句经典的戏剧对白相信大家耳熟能详,可是这个词是在朱元璋才开始使用的,平白无故地往前推,每个皇帝的圣旨都这样用,那就实在太离谱了。

  编造的历史剧:穿帮镜头

  10

  《三国演义》里面蜀汉部队大纛旗上写着个大大的蜀字。(这跟倭寇旗子上写着个倭字一样搞笑)

  11

  新版垃圾《三国演义》,全部明光铠。(这玩意是唐朝才有的,除非是夏侯敦大战西门庆才可能出现这玩意)

  12

  《神探狄仁杰》里面李元芳开始是甘南道游击。(游击这个官职是明朝才有的,李元芳确实很超前)

  13

  清宫风云》里面慈宁宫挂的柳永的词《雨霖铃》。(那时候只有妓院才挂柳永的词,孝庄太后要知道导演这样设计场景,非从坟墓里蹦出来和导演拼命)

  14

  也是《清宫风云》,一次著名战役豫亲王多铎率领十万铁骑横扫中原,回来见他哥哥,就说哥看我带回来的好东西,结果一看,全是唐三彩。(唐三彩是陪葬用的,相当于多铎拿着给死人用的纸人纸马献给摄政王,找死呢吧)

  至尊红颜》李君羡是隐太子李建成的儿子,李世民本来要传位给李君羡。(李君羡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封左武卫,武连县公。后来被李世民干掉。玄武门之变之后为以防后患,李世民将李建成的4子,李元吉的5子全部处决。要是知道他是李建成儿子,他命早就没了)

  16

  大明王朝》里面出现了江苏巡抚。(江苏是清朝才有的,明朝江苏安徽合称江南省,历史上的两江总督就是下辖江南江西两省。不过大明王朝拍得很不错,这个可以原谅)

  17

  《日出东方》中毛主席说:“你知道吗?宋美龄是宋教仁的第三个女儿。”(毛主席要是这个水平他也别去领导革命去了,不知道宋家人看了这个没,我要是宋家后人非告导演不可,我们家爹啥时候成宋教仁了?)

  18

  王昭君》里面王莽劝谏皇帝说了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太逗了,范仲淹说得话怎么跑到一千年前去了?)

  19

  《郑和下西洋》里面成祖端坐金銮殿,后面的牌匾上还有满语……(这个不用说了,成祖完美地预言了龙兴辽东)

  20

  还是《郑和》,里面有人说了句当年太祖皇帝立朱允炆为太子。(太子是朱标,马皇后的儿子,后来朱标死了,他儿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

  21

  《大清御史》出现了《卜算子-咏梅》。(毛主席穿越时空来到清代)

  22

  好多电视剧中出现了任务披头散发的任务这尼玛是游牧民族啊,谁敢留那发型啊,不要命了,新水浒里面的那个戴总,简直是不要命,契丹人的发型......

  23

  《封神演义》姜尚:“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饿其体肤,劳其筋骨,困乏其身。”(孟子笑了……)

  24

  搞笑弱智剧《还珠格格》的错误太多了,随便说几个。开始小燕子在秋闱时被射中,俨然是在北京附近。(木兰秋闱地点在承德避暑山庄附近,真不知道小燕子跑那干吗?)

  25

  身为御前侍卫的尔康出征,很潇洒地套上了一件红色铠甲。(清代只有上三旗正黄,镶黄,正白旗子弟才有资格当御前侍卫,不知道正红旗的尔康怎么混进中(和谐)央(和谐)警(和谐)卫(和谐)团的)

  26

  乾隆大声朗读着尔康留下的诗:千凿万凿出深山......要留清白在人间。令妃伤感的说:没想到他们竟写出这等悲壮的诗句。 (尔康竟然用大明兵部尚书于谦的诗来明志,文字狱第一个灭的就该是你)

  27

  《武则天》里武媚娘小时候她爸爸喊她:“则天,则天……”(则天是她死后的谥号)

  28

  电影《铁血昆仑关》中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国(和谐)民(和谐)革(和谐)命(和谐)军第五军的将士们向广西开进,战士们手里一水的斯登冲锋枪。(昆仑关战役爆发于1939年,斯登枪是1940年才设计出来的)

  29、

  我的团长我的团》第一集虞啸卿拿起一挺弯弹夹的日本九六式轻机枪大吼:捷克式轻机枪……(中国导演总分不清捷克式,布伦和九六式)

  30.

  电影《太行山上》八路军的官兵头上都没有青天白日帽徽。(难怪高桂滋不支援平型关……)

  <<康熙王朝>>

  1.康熙的孝诚仁皇后姓赫舍里氏,怎么人们一见了她就一口一个"赫舍里"的叫,那又不是人家的名字啊,孝诚仁皇后没有留下名字,就是编一个也好啊.另外索额图也不是她的父亲,而是叔叔.

  2.怎么孝庄太后跟皇太后(康熙的生母)说,咱们博尔吉济特氏家族如何如何.晕,皇太后姓佟(后改佟佳),怎么又姓了博尔吉济特了?顺治的孝惠章皇后才姓博尔吉济特,是康熙朝另一位太后,可剧中连她的影子都没有.

  3.顺治真是人民的好公仆啊,出了家都不忘种水稻为人民服务.竟然还能和他儿子见面,我倒.(编剧说顺治出家已经让我忍无可忍了)

  4.康熙哪有什么孝慈仁皇后?太会吹了.

  5.我看见赫舍里氏的牌位上写的是"孝诚仁皇后",这个谥号可是雍正给的,康熙时她的谥号是"仁孝皇后".康熙最喜欢的就是这位皇后,而不是不喜欢.

  6.胤礽不是一出生就立为太子,而在他1岁以后.另外.最主要的四皇子胤禛竟然没有.

  7.董鄂妃说她没有给顺治生下孩子,接着顺治就要把玄烨过继给她,什么嘛,董鄂妃生的四阿哥很小就死了,又不是没生过.顺治后来竟然说董鄂妃对他很好,把他当弟弟,可董鄂妃比顺治还小1岁呢.

  8.孝庄太后把佟妃封为"孝康皇后",还说打今儿个起你就是皇后了.可佟妃根本没当过皇后,只是从妃子升为太后,死于康熙2年,"孝康皇后"也是她儿子康熙给的谥号.孝庄神机妙算,连儿媳妇死后的谥号也知道了.

  9.历史上有"魏东亭"吗?应该是曹寅吧,因为曹寅才是康熙小时侯的朋友,所以康熙很重视曹家.

  10.怎么蓝齐儿开始让封为"蓝齐儿格格",后来又成了"和硕公主"啊.到底编剧有没有弄清"格格"和"公主"的含义?清朝皇帝之女本来就称"公主",到了这里又把人家降了一级成了"格格",蓝齐儿是妃子生的本来就可封为"和硕公主"的.历史上也没有这位公主吧!

  11.蓝齐儿要下嫁,明珠对康熙说,您的三妹柔嘉公主如何如何.柔嘉公主是康熙的堂姐,比康熙还大两岁,怎么会是三妹啊!另外又提到一个"恭公主",而人家不是"恭公主",而是"恭悫公主".

  就找出这么多了,漏洞百出啊!

  <<雍正王朝>>

  1 雍正不是改诏篡位,而是无诏夺位.

  如果说改诏篡位,篡谁的位呢?怎么改诏呢?

  皇四子

  今天的"于"字,和古文的,完全不一样

  清廷,的称谓是"皇四子""皇十四子",后面还要加名字,怎么改

  另外,诏书是用汗文和满文,两种文字写的,汗文可以改,满文你怎么改?

  汉武大帝〉 毛病一:司马迁长胡子

  点评:第一集一开始,年老的汉武帝召见太史公司马迁谈话,可是太史公的造型真是把人吓得一蹦三尺高,画面中的司马迁居然是长须飘飘的老者,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司马迁遭受过残酷的宫刑,既然受过宫刑为何还会长胡子,见过太监长胡子吗?这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毛病二:错误读音连篇累牍

  点评:片中上下把“大(音大)夫”统统念成“大(音代)夫”,前者是官职名,而后者是指医生,这音一读错,朝廷里的宦官全成医生了!另外,在第三集里提到要削去吴王的“会稽”郡,那个“会”字应该念“快”,而不能念“汇”。这些读音错误属于非常低级的错误,在一部述说历史的正剧中出现实属不该!

  毛病三:语言不符合时代

  点评:第三集中,袁盎去见窦婴,和他讨论削去吴国豫章会稽两郡不可行的事,居然说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话来,要知道这是明末清初的顾炎武所说的话,但此剧竟然让汉朝的人说出了一千七八百年后才有的话来。

  毛病四:对白净是“京片子”

  点评:戏说性质的历史剧,片中演员说现代大白话或者偶尔来几句地方话可能不会让观众笑话,毕竟是戏说嘛,但喜欢看历史正剧的观众本身就是有一定历史知识的群体,《汉》剧中充斥着大量的现代大白话和标准“京片子”。难道,继以标准古文对白著称又让人爱看的《三国演义》后,就没有历史正剧再能复制经典了吗?

  毛病五:片中音乐不伦不类

  点评:这是一部历史剧,还是一部正剧,有好好的古典和传统音乐不用,竟然用西洋乐和现代电子乐,最好笑的就是在第一集里,窦婴觐见窦太后的时候,场景音乐居然是用小提琴演奏的节奏轻快的西洋乐,严肃也让人严肃不起来啊!

  【还珠格格】

  满语中格格(gege)不是公主,满语gege翻译成汉语意思是:姑娘、小姐

  五阿哥永琪只是在人间呆了短短的二十六年就撒手人寰了,其实他一点也不专一,一共娶了五位福晋,在剧中的儿子绵忆是五阿哥的第五个儿子

  好的,接下来就是关于食物的了

  1、地瓜、土豆、玉米。不知道怎么搞的,TVB的编剧好象就知道地瓜、土豆、玉米,让秦汉时的人们也种植这些东西。其实,这些东西都是在明朝中期才传入我国,而玉米虽在明朝中期就已经传入,直到清朝中期才推广并大面积播种的。

  2、葡萄。古装剧似乎摆在桌上最常见的水果就是葡萄,而一些以先秦为背景的剧集出现葡萄是错误的,葡萄是汉武帝派张骞通西域的成果。

  3、西瓜。汉唐时的人吃西瓜那是错误的,西瓜原产非洲,在宋朝时才传入我国,至南宋时才开始大面积播种的。

  4、花生、向日葵。这两样东西直到明朝才由美洲传入我国,所以在此前的人们嗑葵花子、吃花生、用花生油都是不可能的事。

  5、苹果。我国古代的苹果是绵苹果,有时候古文中所说的奈也包括绵苹果。绵苹果口感和质量很差,产量也不多,我们现在的苹果,是在19世纪后期传入的欧洲苹果。另外,苹果这个词最早见于明朝文献。

  6、蔬菜。以先秦和秦汉为背景的古装剧中,饮宴的场面经常能看到各种现代蔬菜,其实那时人们常食用的蔬菜只有二十多种,而且大部分到了现代,已经从蔬菜行列中退了出来,成为野草了。先秦和秦汉的蔬菜到现代还被人食用的只有韭菜、萝卜、葱和蒜等几个品种。

  7、茄子、黄瓜和扁豆是在南北朝时传入我国的(古装在这里经常出BUG);菠菜、莴苣是在唐朝时才传入我国的;白菜是从东汉时开始种植,但质量很差,只到北宋时才培育出高质量的白菜;菜豆到明朝时才传入我国(古装经常在这方面出BUG);辣椒直到明末清初才传入我国(古装经常在这方面出BUG);西红柿大概在清时传入我国,起先作为观赏植物,到清朝晚期才开始食用。

  8、我国北方地区直到秦汉时,还是把粮食煮成饭或粥吃的,几乎不吃面食,所以古装剧在这里出的BUG非常多,经常让那时的人们吃馒头、水饺、面条之类的面食,下面集中说一下:馒头,大概在晋朝时才出现馒头,当时叫蒸饼。包子,最早的记录还是三国诸葛亮征孟获时,当时叫曼头,直到宋代,才叫其包子。饺子,大约在隋朝时才出现饺子。面条,最早的面条其实就是面汤,也叫汤饼,汉时就出现了,而我们现在的条状面条直到北宋时才出现。

  9、棉花。古装剧中在这方面出的BUG非常多,棉花在西汉时才传入我国,途径有两条,一是非洲绵传到了新疆,也就是西域诸国,到南北朝时,在西域棉花种植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另一条途径是亚洲棉传到两广、云南和福建。直到唐朝时,棉花种植地也仅限于上述地区,产量也不大,棉纺技术也不高,因此棉布还没有成为当时人们的主要衣料。到元朝时,棉花种植得到推广,在长江和黄河流域栽种,更重要的是黄道婆对棉纺技术的改革和推广,最终使棉布在元明时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