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是什么
为了巩固统治,隋廷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外交等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供大家阅读!
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
1.农业的发展
(1)江南地区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水稻产量大面积提高
(2)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农田灌溉
(3)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2.手工业发达,分工细,品种繁多
3.商业繁荣
(1)城市里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
(2)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柜坊
4.城市兴旺,出现了长安、洛阳、成都、扬州等大城市.
隋朝的经济
手工业
隋代是中国瓷器生产技术的重要发展阶段。其突出的表现是,在河南安阳、陕西西安的墓葬中出土了一批白釉瓷。沼帔白瓷,胎质坚硬,色泽晶莹,造型生动美观,这是中国较早出现的白瓷。隋代青釉瓷器的生产则更广泛,在河北、河南、陕西、安徽以及江南各地皆有青瓷出土,并发现了多处隋代窑址,江南为手工业发达地区。隋朝瓷器的发展也带动了当时经济的发展。
商贸
长安和洛阳,不仅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也是国际上的重要城市。长安有都会、利人两市;洛阳有丰都、大同和通远三市。通远市临通济渠,周围六里,二十门分路入市,商旅云集,停泊在渠内的舟船,数以万计。丰都市周围八里,通十二门,其中有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重楼延阁相互临映,招致商旅,珍奇山积” 。像这样规模宏大、商业繁华的都市,在当时的世界上是罕见的。
隋朝的文化
学术思想
隋文帝前期主张调和儒佛道思想,并且主张朴实文学,反对南朝艳丽的文学思想。他提倡儒学,把儒家学说提升到治国不可或缺的地位,鼓励劝学行礼 。各地纷纷广建学校,关东地区学者众多,儒学一时兴盛 。南北朝儒学流派不同,说经各有义例,到隋朝时没有统一的经典,使得科举制度在明经考试方面仍然困难。到隋文帝晚年,他崇尚刑法,公开助佛反儒。
601年,隋文帝认为学校多而不精,下令废除所有学校,只保存京师国子学,名额限七十人。刘炫上书切谏,隋文帝不听。同时下令营造寺塔五千余所。隋炀帝时虽然恢复各地学校,然而儒生的地位仍未改善。此时最著名的儒生有刘焯、刘炫,二刘学识丰富,受当时儒生景仰。然而刘炫乘隋文帝购求书籍的机会,伪造书百余卷,题名为《连山易》、《鲁史记》等,骗取赏物。刘焯也因计较束脩,声名不佳。隋文帝晚年助佛反儒的举动,使得不少儒生后来抹黑隋朝统治者 。
王通是隋末大儒与隋朝著名的思想家,谥为“文中子”。他主张执政者应该先德后刑才能让人心服 ;提倡儒道佛三教应该共同相处,而不是互相抵制 。又主张天人之事与天地人三才不相离等思想 。他著有《太平十二策》、《续六经》(又名《王氏六经》)与《文中子中说》。他的孙子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而他的弟子魏徵亦是唐朝初年的名臣。他的学说,对后来宋代的理学影响深远。
佛学思想大多为唯心主义,其中最兴盛的天台宗主张止观说,而禅宗主张顿悟说。止观又称为寂照、明静,主张止息一切外境与妄念,专注于特定对象,并产生对于该对象的正智慧 。顿悟为“明心见性”法门,即是主张顿悟。主张凡事通过正确的修行方法,迅速地领悟要领,从而指导正确的实践而获得成就 。
文学
由于隋朝时间较短,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不大。虽然有提出改革浮靡文风的要求,但是后继中断,古文运动需要到唐朝中叶才成功的发展起来。当时有专门研究音律学的著作,也有不错的散文与诗歌。在南北朝时,南朝文学讲究声律和彩色,北朝文学讲究质朴切实用。由于南朝艳丽的文学征服了北朝,使得隋朝文学大多承袭梁陈学风,没有新的突破。
而隋朝南北著名文士,总数居然不过十余人 。杜正藏所著的《文章体式》,有助于学习南朝文学,号为“文轨”。甚至连高句丽、百济也学习杜书,称为《杜家新书》。这使得南朝文学流行到外国,影响甚大。584年隋文帝下令要求朴实文学 。李谔建议不能依文藻华丽而录取人才。然而隋炀帝又提倡华丽的南朝文学,他醉心于南朝的豪华,“三幸江都”,“好为吴语”。“贵于清绮”、“宜于咏歌”的南朝文学,正合他的口味。隋炀帝是一个文学家,最有名的是《江都宫乐歌》。每作诗文,都要南朝名士庾自直评议才发表出来,可见他是南朝文学有力的提倡者 。
史学
史学方面,在隋朝以前的史书,或由官方撰写,或由民间人士自行撰写。其思想比较自由,质量也佳,但由于不容易采用到史官所藏书籍,通常只有纪传没有志书,不能说是完整的国史。公元593年,隋文帝宣布禁止民间私撰国史,评论人物。自此历朝国史都改为官修,虽然官方修史公正性不足,但由于任用专业史臣撰写,由朝廷提供的资料也比较充足,在隋唐以后成为朝廷专门的事业 。
音韵和目录
因南北文化融和,音韵学与目录学的成就尤为卓越。开皇初年,颜之推、萧该、长孙纳言等八人和陆法言讨论音韵学,一致认为四方声调分歧很大,南北用韵不同。以前诸家韵书,定韵缺乏标准,都有错误。陆法言记录了诸人议论的要旨,于公元601年写成《切韵》五卷。这部书统一书面的声韵,反映了当时汉语的语音,是中国最早的音韵书。这一语音系统完整的保存在后来的《广韵》,甚而《集韵》等书中 。
目录学方面,隋代有名的有佛教的《大隋众经目录》,道家的《道经目录》,费长房所撰的《历代三宝记》与释彦琮所撰的《隋仁寿年内典录》。隋廷收集南、北两朝所有书籍,编有《隋大业正御书目录》。唐朝魏徵就是依此编写出《隋书·经籍志》,成为隋以前著述的总录,在目录学上的地位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相同 。
宗教
自南北朝以来,佛道儒统称三教,占据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隋文帝主张调和宗教与儒学,采用三教并重的策略 ,并容儒教、佛教与道教以相辅治国 。由于国家开放,流行于西亚的祆教也在中国广为流传。
隋朝期佛教进入极盛阶段,这是因为皇帝与佛教的渊源密切。北周武帝灭佛时,智仙隐藏在杨家,预言隋文帝日后会做皇帝,重兴佛法。隋文帝深信自己得佛保佑,对群臣宣称“我兴由佛法” ,所以积极提倡佛法,晚年甚至排斥儒学,佛教成为隋朝国教。公元581年,隋文帝招请隐居僧侣出山,号召佛徒“为国行道”,并且听任人民出家。隋炀帝时,朝廷对佛教也是采取积极扶持的政策,隋炀帝还向天台宗智者大师受戒,成为佛家弟子 。然而皇帝也对佛教严加控制,例如把江南佛教有影响的名士集中起来,以便支配,并下令“沙门致敬王者 。
当时主流的佛教派系有天台宗、三论宗和三阶教。天台宗讲究将“教”、“观”两者发挥到极致并圆融一体,认为法界无相,万物一体。止观是主要修行方式。三论宗因研究《中论》、《十二门论》、《百论》而著称。主张世间、出世间的万有诸法,是从众多因缘和合而生,是众多因素和条件结合而成的产物 。
隋朝共修建寺塔5000余所,塑造佛像数万,并且翻译数万佛经,使佛经流布多于儒经数百十倍。隋文帝狂热重崇佛,仅头两次在各州兴建舍利佛塔就有83所之多,其中以大兴善寺最有名 。又令计口出钱,营造佛像;替京师和大都邑的佛寺,写经四十六藏,凡十三万卷,修治旧经四百部。隋炀帝修治旧经六百十二藏,二万九千余部,成立翻经馆及翻经学士,下令装补故经,并写新本,共译经九十部,五百一十五卷 。
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相关文章:
上一篇:隋朝与突厥的战争_隋与突厥之战
下一篇:隋朝经济发展状况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