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中国历史>商朝历史>

忠臣比干以死谏言的典故

学良分享

  比干,子姓,沬邑(今河南淇县)人,商朝帝王(文)太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的叔叔,官少师(丞相)神灵。本文是忠臣比干以死谏言的典故,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忠臣比干以死谏言的典故

  当时有施氏向夏桀进献一为美人,名叫妹喜。夏桀得到妹喜之后更是沉迷于寻欢作乐之中。夏桀朝代,民不聊生,百姓怨恨,都希望夏桀快点完蛋。

  龙逢看不下去,决定冒死进谏。关于龙逢被杀有三种说法。一说龙逢借献黄图来向夏桀劝谏。但是夏桀根本不在乎什么黄图,把图给烧了,还把龙逢关了起来,之后又杀了龙逢。第二种说龙逢没有献图,只是劝谏夏桀不愿意离去,夏桀根本不听直接把龙逢关起来杀了,以后其他臣子看到夏桀都躲得远远的。第三种说法是夏桀召见龙逢,让他陪看各种酷刑,还问龙逢怕不怕,龙逢直接劝说夏桀,夏桀听不进去还直接对龙逢用上各种酷刑,龙逢被残忍的杀害了。

  因为龙逢所在的朝代比比干早,所以龙逢被誉为历史上第一个敢于以死来谏言的忠臣。比干是夏朝后的商末期纣王的臣子。比干年老,是商代王族,身为纣王的叔父,他担任了商朝丞相一职。商纣王和夏桀一样残暴,荒淫,纣王宠爱的是妲己,同样的淫乱不堪,民怨载道。于是比干义不容辞上前劝谏,纣王被劝得不耐烦,直接挖开比干的心脏。纣王如此残忍引来百姓和群臣的愤怒,最后终于走向灭亡。

  后人把龙逢和比干一同纪念,修建了双忠祠,代表着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为民请命,舍生大义的感人精神。

  比干之心的意义

  比干是商朝的宗亲,是史上著名暴君商纣王的叔叔,在纣王时期任少师,也就是丞相。比干小时候就聪明好学,一生忠君爱国,20岁开始就做太师辅佐年少的纣王,当政四十多年来,采取的各项发展政策,富国强兵,在他的治理下,商纣初期一片繁荣昌盛。传说比干有一颗有七个洞的奇异的心,这也是著名灵异巨著《封神演义》中的“七窍玲珑心”。

  纣王有一个美丽而恶毒的妃子妲己,是九尾狐变身的。纣王和妲己一起更加残暴了。有好多忠义的大臣有的逃走了,有的起来反抗纣王的暴政,但比干没有走,他一直想劝纣王改邪归正,比干接连着三天三夜在摘星楼劝告纣王,但纣王不听劝告。比干还得罪了妲己,妲己发誓要挖了他的心,妲己就和雉鸡精胡喜媚商量设计害死比干。

  有一天,妲己装病不醒,纣王很着急,胡喜媚就说是妲己心病又发作了,很快就要死了,但是只要吃一片七窍玲珑心就会好了,喜媚又假装推算了一下,说比干是七窍玲珑心,纣王相信了,就让人赶紧找比干过来。

  比干知道了,又气又惊,但还是英勇地来到了鹿台,大骂纣王昏庸好色后,自已剖腹取心。比干死后被追封为“文曲星君”,因为无心,做事公正,也被人们称为“文财神”。 比干的忠君爱国精神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永远值得人们纪念。

  比干的后代

  国神比干被挖心而死的时候,他的夫人妫氏刚刚怀孕三个月,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小妇人担心会祸及自身,于是拖着笨重的身子逃出了朝歌,这也是人之常情,并无需谴责之处。

  逃出国都后,她选择在现在的河南省也就是比干的祖籍落脚,并在一个石头房子里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坚,这个孩子也成为了后来林姓的始祖,对于她选择回到比干祖籍生下孩子,我是十分感动的,因为它体现出的是伉俪情深的情怀啊。

  之后,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周武王讨伐纣王,天下就此安稳下来。于是,可能是带着惜才的心思,周武王到处寻找比干的后人。这时,有人告诉他,比干有一个遗腹子在长林,所以,周武王就以林来命名他的姓氏,将林这个姓赐给了比干的儿子,所以,比干的儿子成了林姓始祖,而比干也就成了林姓的太师祖了。这也间接地赋予了比干另一个留名青史的理由。

  现如今,林姓后人也就是比干的后人在各个领域内都表现突出,成绩优异。这个相信大家都了解了,也就不用举例说明了。再者,那些被周武王封为比的人,也是比干的后代。说了这么多相信大家也就对比干后人的来龙去脉很明白了,也就是说林氏一族就是比干的直系亲属,在比干死时,他的儿子就逃到了一座名为长林的山上,后来被周武王发现并赐名,才形成了今天的林氏。
猜你喜欢:

1.龙逢和比干的相同点有哪些

2.集腋成裘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