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中国历史>商朝历史>

领导牧野之战的人物是谁

学良分享

  牧野之战是历史上一场有名的战役,它直接的意义便是结束了商朝长达六百多年的统治,迎来了西周这一全新王朝的成立。你知道领导牧野之战的人物是谁吗?下面是有领导牧野之战的人物,欢迎参阅。

  领导牧野之战的人物

  根据史料的记载,牧野之战是周武王姬发所率领的联军与商纣王的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一场战役,由周武王姬发主动发起战争。那么可想而知,领导牧野之战的则是周武王姬发了,那么姬发又是谁呢?

  姬发所在的周国本来是商朝的一个附属国,姬发为西伯侯,是前西伯侯姬昌的次子。姬发原本有一个哥哥,名为伯邑考,但他为了拯救自己父亲姬昌,被商纣王帝辛所杀。在姬发的父亲在世时,其父亲姬昌一面假意效忠商王朝,一面又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等到姬昌去世后,其子姬发继位。姬发继位后,继承其父的遗志,继续任命姜尚为丞相,进一步发展周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扩大周国的影响力。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丞相姜尚了。姜尚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姜子牙,姜尚有着极为出色的政治天赋,周文王姬发正是靠着姜尚,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姬发因不忍百姓受苦,遂发起了牧野之战。当时正值商朝末年,已经六百多年历史的商朝正由兴盛走向衰弱,而时任商朝皇帝的商纣王帝辛又是一个极为暴虐的君主,商朝的百姓民不聊生。邪恶永远是战胜不了正义的,最后姬发打败了商纣王,商朝这一王朝覆灭,姬发建立了西周。

  牧野之战时间介绍

  根据史料的记载,牧野之战推翻了商王朝的暴政,结束了商王朝长达六百多年的统治。在牧野之战后,姬发成为了西周的开国皇帝,建立了西周这一全新的政权。那么,牧野之战的具体时间又是在哪一年呢?

  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周国的姬发联合众多小国组成了一支反抗商王朝的联军,联军与商王朝的军队在牧野进行决战。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牧野之战决定着决战双方未来的命运。根据时间的推算,公元前1046年正是商朝末年,当时的皇帝为商纣王帝辛,是商王朝的第三十一任皇帝。历史上的商纣王帝辛是一个英勇善战的君主,本来可以成为一代明君的他却有着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好大喜功,喜欢女色。当时有大臣为了讨好帝辛,献了一名美女给他。那名女子便是妲己,妲己有着一张倾国倾城的脸,长得十分的美丽,帝辛十分宠爱她。商纣王帝辛不顾国库空虚,大兴土木,建造了无数的宫殿楼台,供自己和妲己享乐。

  越到后期,商纣王越是暴虐。因不喜朝中大臣对他的劝谏,商纣王残杀了许多大臣,造成了后来无人可用的局面。商纣王的种种行为,终于引起了民愤。因不满商纣王的暴政,周国联合其他小国组建了一支多达四万人的联军,对商纣王进行讨伐。联军在姬发和其丞相姜尚的带领下,一路获得胜利,两方最终在牧野进行了决战。

  在丞相姜尚的精心布置下,周国所率领的联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牧野之战的成语

  牧野之战在我国的战争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结束了商王朝长达六百多年的统治,成立了全新的西周王朝。根据史料的记载,牧野之战后还流传下来了几个极具历史意义的成语,那么,关于牧野之战的成语有哪些呢?

  第一个成语便是临阵倒戈。商朝末年,百姓生活在商纣王帝辛的暴政下,生活过得很困苦。为拯救天下百姓于水火之中,西伯侯姬昌一直在暗中发展周国的军事和政治实力,为推翻商朝的暴政做准备。西伯侯姬昌于公元前1043年因病去世,其子姬发继位。姬发继位后,继承其父亲姬昌的遗志,任命姜尚为丞相,积极为推翻商王朝做准备。

  等到了公元前1046年,姬发联合其它国家组成了联军,在牧野与商纣王进行决战。商纣王帝辛听闻后,感到十分的震惊。但当时商王朝已经由兴盛走向了衰败,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士兵可以迎战。商纣王于是决定将奴隶充当士兵,用来补充士兵数量的不足。就这样,商纣王凑足了近七十万的兵马,准备同联军进行决战。商纣王的七十万兵马面对的是那些训练有素的士兵,一到战场上,那些由奴隶充当士兵的队伍纷纷弃械投降,投奔到了姬发的阵营中。

  而另一个成语便是助纣为虐,出自《史记》一书中。从这个成语的字面意义上,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个“纣”指的就是商纣王帝辛,商朝的统治者帝辛一直是残暴的代名词。而这个成语的具体意思就是比喻帮助那些坏人做坏事。
猜你喜欢:

1.牧野之战的结果怎样

2.商周牧野之战的真相

3.历史故事丛书里的故事

4.高中会考历史复习资料:封建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