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学科>高中历史>

辛亥革命高考必考知识点总结

宇晴分享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这是高考的一个重点知识点,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辛亥革命高考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辛亥革命高考必考知识点

  1.帝国主义的支持。

  (一)原因

  2.革命派的妥协及对袁世凯认识不清。

  3.旧官僚和立宪派对革命党施加压力。

  (二)结果:

  1.清帝退位和孙中山提出辞职(1912.2.12—13)

  2.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3)

  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教训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前组织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的基础上,发动和领导了这次革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从辛亥革命开始的。

  1.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它的主要历史功绩。 使人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民主共和制度深入人心,民主思潮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3.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4.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

  3.作为革命政党的同盟会,组织上也存在严重的问题。既无严密的组织,也无统一的纪律。从一开始就存在严重的派别活动和组织分裂的现象。

  1.没有彻底的反帝纲领,更没有彻底的革命实践,他们想不正面反对帝国主义,而获得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是完全不切实际的幻想。

  经验教训:

  2.不敢发动还依靠广大的农民彻底摧毁封建势力,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

  兴起:孙中山创建兴中会

  发展:创建同盟会、开展武装起义

  高潮: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辛亥革命高考教案

  【教学目的】

  基础知识 了 解 孙中山早期的主要革命活动

  掌 握 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和武昌起义的历史影响等

  能力训练

  过程方法 观察想象 通过观察想象当年加入同盟会的仪式、武昌起义的紧张情景等插图,体会三民主义的实际影响以及辛亥革命在民众中产生的巨大震撼力

  探究思考提取信息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辛亥革命既是成功的又是失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比较联系 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联系与区别,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历史联系与本质区别

  情感态度

  价 值 观 爱国情感 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的发扬光大

  进取意识 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志士不屈不挠革命精神的张扬。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不断进取的精神,将鼓舞我们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维新变法时期,社会上有哪些人赞成?哪些人反对?哪些人无所谓??(资产阶级维新派、开明的地主官僚和知识分子、不愿意当“亡国之君”的光绪帝等人赞成;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反对;广大的缺乏文化知识的农民、手工业者等“社会底层”无所谓。)

  2、造成什么后果?(由于力量对比悬殊,手中握有实权的顽固派很轻松地扼杀了这场维新变法运动。)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运动也失败了,但是,一些从维新派转化而成的革命派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把斗争的矛头直接对准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最终结束了在中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教材P31页材料解析题所介绍的情况,就记载了孙中山起初上书李鸿章请求维新变法的历史。当年孙中山的请求遭到拒绝,认识到了清政府卖国苟存的实质,就毅然转向革命立场,坚决从事反清斗争,终于迎来了武昌起义的胜利。由于发生这件大事的1911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就把它叫做“辛亥革命”。(要求学生阅读31——34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先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取得初步的一致意见后,抽2——3个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接着转入探究性学习。)

  辛亥革命高考同步试题

  [2011•枣庄]在中山装每边的衣袖上都有三颗扣子,有人说这三颗扣子代表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不包括(B)

  A.民权主义B.民主主义C.民族主义D.民生主义

  [2011•莱芜]2011年我国两会的主题是“民生”,人大代表提出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的这一主张是(D)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2011•呼和浩特]下图是中国同盟会广西支部在20世纪初某一期报刊上的插图,其含义是(C)

  ①推翻帝国主义在华统治②革命前途光明,曙光就在前面③资产阶级共和国已经建立

  ④推翻满清,解除民族压迫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011•成都]朱德在《辛亥革命杂咏》中写道:“群众争修铁路权,志同道合会全川;排山倒海人民力,引起中华革命先。”该诗是为了纪念(D)

  A.百日维新B.武昌起义C.辛亥革命D.保路运动

  [2011•天津]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有关部门将举办纪念活动,考虑到这里首先发动了起义,所以活动的主会场定在(A)

  A.武昌 B.南京

  C.南昌 D.上海

  [2011•聊城]某班同学拟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缔造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最应该选择在(D)

  A.东京B.武昌

  C.广州D.南京

  [2011•荆门]武汉市的“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等地名会让我们联想到(B)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秋收起义

  [2011•包头]下列人物中被誉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是(C)

  A.林则徐B.康有为C.孙中山D.毛泽东

  [2011•宿迁]“壮哉!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伟哉!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这幅对联中的“武昌首义”发生在(B)

  A.1898年B.1911年C.1919年D.1927年

  [2011•深圳]教育家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此则日记最可能记于(C)

  A.1895年B.1898年C.1911年D.1949年

  [2011•泰安]鲁迅先生在《一件小事》中写到:“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民国六年”是指(C)

  A.1915年B.1916年C.1917年D.1918年

  [2011•乐山]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生中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领导了(C)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2011•福州]下列与孙中山的革命活动不符合的是(D)

  A.建立革命团体兴中会B.建立中国同盟会

  C.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D.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

  [2011•沈阳]1911—1912年,武昌起义的爆发、中华民国的成立,推翻了清朝,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对清史来说是终结,对民国史来说是开创,富有划时代意义。与上述活动有关的历史人物是(D)

  A.林则徐B.毛泽东C.邓小平D.孙中山

  [2011•邵阳]某处名胜古迹有这么一幅对联:“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你认为该对联评价的历史人物是(B)

  A.康有为 B.孙中山 C.陈独秀 D.蒋介石

  [2011•贵阳]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这里“政治上的大解放”是指(A)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011•南充]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2011•黄冈]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B)

  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201 1•连云港]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现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这主要是指它(A)

  A.使民主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进一步瓦解了自然经济

  C.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D.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2011•长沙]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C)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辛亥革命高考必考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1.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辛亥革命

2.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3.辛亥革命知识点及练习题答案

4.2017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

5.太平天国运动高考知识点总结

6.2017高考历史重点知识点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