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知识点总结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从甲午中日战争起,列强开始瓜分中国, 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 国的梦想被中国人民粉碎。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欢迎大家阅读。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必考知识点
背景:
1、战前日本:德川幕府时代对外实行“锁国政策”,黑色近代铁甲军舰1853年,美国海军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史称“黑船事件”(亦称“黑船开国”)。倒幕运动明治维新 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2、战前中国:(教材1864-1895年之间)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社会的主要矛盾便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爱新觉罗·奕訢,地方代表人物洋务派官员有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湘淮集团,此外还有崇厚、沈葆桢、刘坤一、唐廷枢、张謇等,“同治中兴”的景象。洋务运动(又称晚清自救运动、自强运动)分保守派、洋务派进行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运动(前期口号 “自强”后期口号 “求富”)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师夷制夷” 、“中体西用” 八个字。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一、甲午战争
过程:
农历甲午-1894年朝鲜农民起义-7月底袭击清军运兵船-陆战失利-黄海大战保船壁战-1895年初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结果:1895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割地、赔偿、通商、免税
影响: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新通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在华投资设厂拓展对华资本输出途径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列强争相划分势力范围强占租借地瓜分中国狂潮。
二、八国联军侵华
过程:1900年春夏京津地区-6月借口镇压义和团-廊坊大捷-7月占天津8月占北京-途中议和-1901年9月《辛丑条约》
观点:反帝爱国运动、口号“扶清灭洋”、
背景:慈禧太后、光绪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内容:设使馆界、拆毁炮台、派兵驻守、赔偿白银4.5亿39年还清(关税盐税抵押)、改衙门为外务部。
影响:巨额赔偿税收受控、使馆界成为侵略大本营、改设外务部(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控制)、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本课时,希望通过情境的创设充分再现历史,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破重点、化难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突破狭小的教室空间,让学生真正做到感知历史,立足现实,展望未来。自主,交流、合作、探究是课程改革中着力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的探究学习存在着很多困难,首先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何体现面向全体,给每个学生以机会?再次,历史问题的讨论只能依托于史料才能使讨论不沦为空谈,课堂上通过网络提供大量的史料(文字、图片或其他),势必不能有充分时间让学生阅读分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1.充分挖掘历史资料,引入课堂教学中,形象、生动、直观,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我身边”。
2.本节课在设计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演讲、讨论,比较、归纳,动手设计图表,搜集资料互相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出质疑,积极探究,特别是让学生做小老师主讲“八国联军的暴行”,亲自动手设计“历次侵华战争、签订的条约及影响”的知识结构图,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体现了“活动、民主、自由”的新理念,取得良好效果。
3.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让他们多用眼看、多用耳听,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嘴,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录像、图表、地图、图片、资料等形式,多方位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在感知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4.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历史情境进行学习。图表展示历史史料,配以音乐烘托气氛等,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乐学”“善学”,“会学”“巧学”。
5.注重历史的德育功能,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价值观、人生观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6、教学形式多种多样,重视对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但仍要注意突出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同步试题
1.“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民族英雄邓世昌率领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该选 择的素材是( )
A.威海卫战 役 B.平壤战役
C.黄海战役 D.辽东战役
解析: 1 894年9月,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邓世昌命官兵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本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时,不幸为一条鱼雷 所中而沉没。邓世昌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答案: C
2.1894年10月西方列强报刊评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这揭露了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野蛮暴行是( )
A.朝鲜丰岛海面不宣而战 B.镇压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在旅顺对和平居民进行大屠杀 D.出兵镇压东学党起义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从材料内容分析“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分析,应是日在旅顺进行大屠杀。
答案: C
3.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 。这里的“要求”是指( )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 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 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19世纪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正值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此时它们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成以资本输出为主。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取得了在华开设工厂的特权,正反映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答案: B
4.下图中的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影响(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的能力。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 大刺激了列强争夺中国的野心。1897年冬,从德国侵占胶州湾开始,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答案: C
5.《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在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解析: 本题学生易误选D项或B项,主要原因是不能准确理解《马关条约》中每一项内容对中国的危害。就本题来说,应结合当时列强侵华的新阶段来理解。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以前的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四个选 项中体现列强资本输出的是C项,列强在中国投资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征内地税,这最有利于列强的经济侵略。
答案: C
6.义和团与太平天国运动都是中国近代典型的两大农民运动,那么,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义和团运动的时代特点最突出地表现在( )
A.群众基础 B.救国主张
C.革命矛头 D.革命方式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历史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时代特点是民族矛盾激化了阶级矛盾,阶级矛盾成为当时社会最主要的矛盾;而义和团运动时期,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矛盾成为当时最主要的矛盾。
答案: C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上一篇: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