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学科>高中历史>

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框架图

其芳分享

  在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教材观、教师观和学生观都有了较大的改变。高中历史文化史模块受到重视,其中文学史地位也得到提升。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提供的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框架图,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框架图欣赏

 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框架图1

 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框架图2

 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框架图3

 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框架图4

 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框架图5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一

  1、1787年宪法的内容

  ①联邦制原则:宪法规定了一个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即中央政府),同时让各州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

  ②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③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由民选产生。保证政府代表广泛民意,具有一定的民主性。

  2、美国政体为总统制共和制;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

  3、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相同点: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体现分权、制衡原则,实行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二

  1、第一次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市场

  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2)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

  (3)结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①中国被迫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②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③允许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

  (此外通过条约附件,列强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4)影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历史进程发生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2)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 1860年:列强攻入北京城并洗劫烧毁圆明园。

  (3)结果: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内容:

  ①增开天津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

  ②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

  ③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④清政府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等

  (4)影响:

  ①中国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②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设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同文馆;

  ③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兴起。

  3、甲午中日战争

  (1)根本原因:日本蓄谋已久(大陆政策)。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2)时间:1894—1895年,丰岛海战标志战争爆发。

  (3)结果:签订了《马关条约》:

  ①中国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4)影响:

  ①《马关条约》的危害:《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后危害最深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战争赔款使清政府不得不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财政。

  ②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国势艰危,民生凋敝,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

  ③日本的胜利大大刺激了西方列强,以“三国还辽”为开端,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④甲午战败后,为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进行了军事改革。

  ⑤面对民族和生存危机,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始而震惊,继而奋起,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猜你喜欢:

1.八上历史知识整理框图

2.八上历史知识梳理图

3.必修一历史知识点归纳

4.历史知识体系框架

5.高中历史知识框架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