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历史知识点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辛亥革命历史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辛亥革命历史知识点一
1、日俄战争(1904年2月6日——1905年9月5日)日俄两国为争夺我国东北地区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陆战多在我国境内进行)。俄国战败,在美国调停下,双方签订《朴茨茅斯条约》,两国除铁路警备队外,同时撤退在中国东三省的军队;俄国将租自中国的旅顺口、大连湾、长春至旅顺口铁路及其他有关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
2、1904年9月,英国强迫西藏地方官员签订《拉萨条约》开江孜(zi一声)、噶大克、亚东三地为商埠,赔军费50万镑,自印度到江孜、拉萨的炮台和山寨一律拆除。清政府未签字。1906年4月与英国重新订约,英国取得《拉萨条约》中绝大多数特权,但承认西藏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日俄战争后,日本与清政府订立《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附约。清政府承认日本继承沙俄在长春以南全部权利,增开商埠16处,在营口、安东、沈阳等地划定日本租界,给予日本改建和经营安奉铁路及采伐鸭绿江右岸森林等权益。
4、帝国主义资本输出,一方面刺激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富,通过操纵中国经济命脉,进而操纵中国的政治和军事,把对中国的控制延伸到各个领域,陷中国于名存实亡。
5、攫(jue二声)取铁路利权,不仅是帝国主义对华输出“过剩”资本、榨取高额利润的途径,也是他们伸展势力范围,扩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侵略的重要杠杆。
6、1901年4月,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规划“新政”机构。改革官制:撤衙门,改设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先后设商部(后与工部合并为工农商部)、练兵处(后于兵部合并为陆军部)、巡警部(后改为民政部)、学部。自隋唐以来沿袭的传统六部建制自此瓦解。改革兵制:停武举,各省设武备学堂,裁汰绿营、防勇,编练按西方国家营制、采用洋操训练,使用洋枪洋炮的“常备军”(泛称为“新军”,以袁世凯“北洋常备军”、张之洞“湖北常备军”为样板)。
袁世凯1905年编成“北洋陆军”六镇。改革学制:1906年停科举、设(大、中、小)学堂、奖游学(留学)。奖励工商:为工商业振兴立法和给予兴办实业卓有成效者奖励。大中城市新的“商绅”阶层开始兴起。风俗上:禁缠足、鸦片,废酷刑,允许满汉通婚。 清末“新政”没有触动从朝廷到地方体现封建专制的整套统治机构,种种弊端无从消除,也没有可靠的经费来源,“新政”推行举步维艰。
辛亥革命历史知识点二
7、封建地主阶级和清政府残酷压榨,帝国主义疯狂掠夺及商业高利贷资本的盘剥,造成农村经济残破。
8、商办民用企业突飞猛进是这一时期的特色。某些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密切联系的资产阶级上层人物经济力量发展较快,社会地位显著提高。祝大椿(买办)与外商合办源昌碾米厂、怡和源打包公司、公益纱厂。张謇(官僚)开设上海大生纱厂。民族工业基础十分脆弱,突出表现为资金不足。
使中国的重工业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轻工业规模也较小,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下,经不起风浪。1905——1908年民族工业兴盛是和抵制美货、收回利权等爱国运动推动分不开。
9、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和组织程度有所加强,资产阶级上层在根本利益上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存在矛盾,但在政治、经济上又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紧密联系,妥协性很大,把希望寄托于清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革,反对暴力革命,立宪派是他们的政治代表。资产阶级中、下层反帝反封建要求强烈,但地位软弱,往往在政治上成为立宪运动的追随者。民主革命的倡导者主要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10、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1898年为美国吞并)组织兴中会,1895年在香港与辅仁文社合作,成立兴中会总部,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纲领。
11、戊戌政变后,康有为在加拿大等地建立“保救大清光绪皇帝会”(“保皇会”),得到广泛支持。梁启超则先后发表《爱国论》《少年中国说》《积弱溯源论》等思想新颖的文章,大受
知识分子欢迎。义和团运动爆发后,唐才常在上海发起“正气会”(后改为“中国国会”),主张推翻清政府,请光绪帝复辟,建立君主立宪的“新自立国”。并利用会党组织自立军,唐才常自认诸军督办,驻汉口,准备在皖、赣、湘、鄂各路同时举事,因康有为汇款接济未到而一再推迟,最终被张之洞捕杀,自立军失败。
12、1900年10月,郑士良率会党在惠州起义。
13、1902年,康有为《答南北美洲诸华商论中国只可行立宪不可行革命书》。
辛亥革命历史知识点三
14、1904年,孙中山《敬告同乡书》《驳保皇报》反击康梁保皇派。
15、1903年,章炳麟(章太炎)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全面深刻批驳康有为“保皇”主张。歌颂革命为“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相信革命后中国人民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同年,邹容发表《革命军》(又叫《革命先锋》《图存篇》《救世真言》,占清末革命书刊销量第一位)歌颂革命,歌颂民主,论述中国进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提出建立“中华共和国”的口号,把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和反帝国主义侵略联系起来。也是这一年,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两本小册子,阐明中国必须进行民主革命的道理。
16、革命派从民主主义立场出发,批判封建专制主义政治和道德观,驳斥君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反动说教,抨击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提出妇女解放的号召。秋瑾是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者。
17、1903年6月,清政府勾结上海租界帝国主义所设的工部局,派巡捕到刊登介绍《革命军》文章的《苏报》馆先后逮捕章炳麟、邹容,时称“苏报案”。案后革命分子将《革命军》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合为《章邹合刊》。
18、留日激进分子秦毓鎏(liu二声)组织青年会,设有暗杀团(黄兴、龚宝铨(quan二声)) 19、1904年2月15日,黄兴、陈天华、宋教仁、谭仁凤正式召开华兴会成立大会,设同仇会为外围,联络会党。哥老会首领马福益受华兴会领导。
20、1904年10月,陶成章、龚宝铨在上海成立光复会,推举蔡元培为会长。
辛亥革命历史知识点四
21、1906年春,刘敬安组织日知会。
22、1903年,盘踞在我国东北的沙俄军队拒绝按期撤军,并提出七项无理要求,引发了拒俄运动(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领导的爱国运动第一声)。
23、1905年资产阶级领导广大人民为抗议美帝国主义虐待华工、迫害华侨,拒不废除期满的限制华工条约的抵制美货运动,指导思想是“不可仰息于政府,为我民以自力抵制之”。 24、1903年起各省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控制我国铁路、矿山的收回利权运动,逐渐在全国展开。粤汉、川汉铁路和苏杭甬铁路是当时斗争的焦点。粤汉铁路从美国收回开创了“赎路自办”的先例。湖广铁路风潮演变为1911年革命导火线。
25、1903年,孙中山在东京建立革命军事学校时第一次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
26、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具备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规模,成为当时领导全国革命的运动中心,本部在东京,孙中山为,设执行(黄兴)、评议、司法三部(“三权分立”)。设计国内分东、西、南、北、中五个支部,海外分南洋、欧洲、美洲、檀香山四个支部。
主要成员是中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兴中会是其组织基础。同年11月26日,创办机关刊物《民报》。
27、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十六字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王朝,变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为独立中国。民权主义是号召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的具体内容是“平均地权”,防止贫富分化(反映孙中山对劳动群众的同情和对世界潮流的关注与敏锐观察)。
28、同盟会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号召;不敢依靠广大工农群众;缺乏使农民获得土地的内容,反映了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同盟会成员对纲领的态度并不统一,设计的组织系统始终没有完备,本部和各分会缺乏紧密联系的桥梁,分会实际处于分散、各自为战的状态。
上一篇:新疆历史知识竞赛
下一篇:小学生知道的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