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学科>高中历史>

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其芳分享

  会考中历史的考试是同学们拿高成绩的关键,这叫同学们对历史知识点进行总结了,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一

  1、儒家思想

  a孔子(春秋)仁、礼、教、性

  b孟子(战国)"仁政"、民贵君轻(民本)、性本善

  c荀子(战国)"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民本)、性本恶

  2、墨家

  墨子(战国):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3、法家

  韩非子(战国)法家学派集大成者:依法治国(严刑峻法)、权术、权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基础

  4、董仲舒新儒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5、明末清初

  a黄宗羲: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天下为主君为客"(农工商皆本)

  b顾炎武: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郡国利病书》

  c王夫之:朴素唯物思想《读通鉴论》

  6、古代科技

  a四大发明

  指南针:战国司南;北宋应用于航海;13C 传入欧洲

  造纸术:西汉出现;东汉蔡伦“蔡侯纸”

  印刷术:唐朝雕版印刷;北宋毕昇胶泥活字印刷

  火药:唐末应用于军事;宋朝火器

  b农学 (四大农书)

  西汉:氾胜之,《氾胜之书》

  南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北方

  元朝:王祯,《农书》

  明朝:徐光启,《农政全书》

  c医学

  战国至西汉:《黄帝内经》,中医学奠基

  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医临床学奠基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药物巨典”

  7、美术

  远古,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以形写神”

  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吴带当风”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风俗画

  明清,文人画,表现个性,追求意趣

  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二

  1、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鸦片战争(1840~1842):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签订《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开始标志: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

  侵华日军罪行: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日军在中国成立“七三一部队”。等等。

  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②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辛亥革命

  a主要史实:武昌起义首役成功;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b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

  4、五四运动

  a主要史实: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第一阶段,地点北京,运动主力为学生;第二阶段,地点上海,主力转为工人。

  b历史意义: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922年7月,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4年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

  1926年7月,开始北伐战争,直接打击的目标是北洋军阀孙传芳、吴佩孚和张作霖。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927年10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1935年1月,遵义会议。

  6、解放战争

  a主要史实: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8年中共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指出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并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b意义:①国内:标志着中国屈辱历史从此结束和独立统一的中国即将诞生。②国际: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士气;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1、历史背景:①自然经济的解体;②外商企业的刺激;③洋务运动的诱导。

  2、发展:

  a短暂春天: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商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b曲折发展:从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c民族工业的萎缩:1946年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此后,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企业;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1、三大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祖国统一大业

  a1979年,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

  b1992年,台湾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史称九二共识。(民间)

  c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d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b日内瓦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国际会议。

  c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e 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f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底,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

  g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h 1972年秋,田中角荣首相访华。1973年,中日建交。

  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四

  1、维新变法

  a维新派代表: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共同主张:维新变法,君主立宪。

  康有为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宣传变法图存的思想;严复严厉批判了君权论。

  b作用:①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②是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更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

  2、新文化运动

  a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鲁迅、李大钊

  b内容:①提倡民主科学,反对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②十月革命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进入新时期。

  c影响: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②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③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3、三民主义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思想;“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思想。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b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4、毛泽东思想

  a早期思想(24-27)《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27-37)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37-45)《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

  d 1945,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e《论人民民主专政》

  1949,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会议),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f《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