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知识点总结
文化史上,我们最津津乐道的,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了。春秋战国时期整个文化领域表现出了百家争鸣的气象。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2017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知识点一:考点指南
1、原因:①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②阶级关系的变革,奴隶制的崩溃,以及封建制度的确立,为思想文化繁荣提供了政治前提。③动荡的社会环境和剧烈的社会变革,使得思想界异常活跃,这迫使人们去思索,众多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发表见解,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④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战争和政治上的需要,纷纷网罗人才优待知识分子,养“士”蔚然成风,这种宽松的环境和优越地位,也有利于文化的繁荣。⑤私学兴起与讲学之风的出现,造就了一大批有知识、有才干,敢于发表自己政治观点的思想家。⑥民族融合不断加强,使各民族文化交流扩大,丰富了中原文化。⑦夏商周时代的成果,奠定了后来科技文化繁荣的基础。
2、表现:这一时期出现了老子、孔子等思想家,科学技术有了较大进步,文学艺术也达到了较高水平。战国时期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不同阶级、阶层的代表对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人才辈出的局面,在我国思想学术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知识点二:重点难点精析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思想界异常活跃的社会原因
第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阶级关系的变革、奴隶制的崩溃、封建制度的建立等一系列社会变革,为思想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政治前提。
第三、激烈动荡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变革,使得思想异常活跃,迫使人们去思索,众多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发表见解,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第四、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和政治要求,纷纷网络人才,优待知识分子,让其为争霸战争和社会变革出谋划策。这种宽松的环境和优裕的地位,有利于文化繁荣。
第五、私学的兴起和讲学之风的出现,造就了一批有知识有才干和敢于表达自己政治观点的思想家。
第六、民族融合的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扩大,丰富了华夏文化,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2.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呈现出思想解放、人才辈出的局面,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罕见的现象。它是我国学术思想的重要发展时期。究其原因:①战国时期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②社会大变革有利于促进思想文化的繁荣。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的思想家。③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④战国时期处于历史大变革时期,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阶级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因此各阶级、阶层针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各种方案,宣传自己的主张,于是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实际是经济基础的变革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必然反映。
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任何阶段的文化必然是此阶段政治、经济的反映。战国时期之所以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和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的。它是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与阶级关系变动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3.对儒、法、道家思想的综合认识(我国封建时代治国模式的形成认识)
儒家、法家和道家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上为封建统治者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治国思想,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实行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 “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在动荡年代,军阀割据,难以用儒家路线实行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在动荡结束之初,人口凋敝,生产破坏,应该实行道家无为政治,与民休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行严刑峻法的暴力统治,而以儒家路线为宜。三者之间表现出了互相融合趋势。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家路线为基础,以法家路线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从此以后,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的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权术政治为手段的治国模式基本上符合中国古代的国情,成为历代统治阶级奉行不变的治国圭臬。
诸子百家的思想对于我们为人和治国等方面,至今仍然具有其积极意义,只是需要我们有选择的借鉴和吸取。
4、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也是中华文明奠基的重要时期
大变革的表现:
(1)经济方面:由于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迅速提高,井田制瓦解,出现了封建制的生产方式,形成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出现了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
(2)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征伐自诸侯”,世卿世禄制被军功制取代,以分封制、宗法制为主要内容的奴隶社会政治制度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取代。
(3)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旧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对人的重视在社会上普及开来,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人讲学开始,个人著书立说成为风气。适应各种政治派别的需要,出现了各种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4)民族关系方面:“华夷”观念削弱,华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征伐和生产中逐渐开始了融合。
(5)军事方面:诸侯国在争霸称雄的战争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推行改革,富国强兵,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促进了新旧体制的更替过程;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打破了列国旧的分野,各民族频繁迁徙和交往,推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总体上讲,春秋战国时期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奠基”主要表现可以从民族、农业、工商业、文化、国家等方面来理解:
(1)第一次民族融合形成。
(2)农业技术基本定型。
(3)手工业分工细致、商业兴盛、封建城市兴起。
(4)以黄河流域为主体、中原地区长期领先的经济格局形成。
(5)重农抑商政策形成。
(6)政治上创立了一系列制度。
(7)中华传统文化日趋成熟。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知识点三:真题练一练
例1、(2000全国卷)“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解析】答案是A。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主张的理解能力以及从材料中归纳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读懂材料,然后再对所学知识中关于诸子百家的观点进行判断。材料中前者显然是法家主张,后者是儒家主张,后者否定前者,故此段论诉出自儒家。方法:材料是知识的载体,读懂材料联系教材作答;各家思想是高考重点学习中对各派思想要熟练掌握其异同。
例2、(2005江苏历史)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
A.①② B.①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答案是B。本题考查孔子在思想方面的主张,被选项①③ 体现其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体现了其当时的政治主张,即维护周朝的“礼”。④体现了其教育方面的思想,打破了奴隶社会“学在官府”和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使平民子弟也有受教育的机会。方法: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分析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求对孔子的主张能够准确记忆﹑分类﹑理解。
2017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