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学科>高中历史>

美日安保条约的签订背景

宇晴分享

  美日安保条约,是1951年9月8日日本与美国在旧金山美国陆军第六军司令部签订的军事同盟条约,当时签订美日安保条约的背景你知道吗?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美日安保条约的签订背景,欢迎大家阅读。

  美日安保条约的签订背景

  1951年9月8日,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在日本与美、英、法等48个战胜国(不含中华人民共和国)片面签订《旧金山对日和约》5小时后,日本首相吉田茂和美国代表 D.G.艾奇逊签署新的条约。正式名称为《日本国和美利坚合众国之间的安全保障条约》。条约由前言和5条正文组成。其要点是:美国有权在日本国内及其周围驻扎陆海空军;根据日本政府的请求美军可以镇压日本发生的暴动和骚乱;美军驻扎条件由两国间的行政协定另行规定。

  1952年2月28日,日美两国根据《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第 3条规定,在东京签订了《日美行政协定》。协定正文有29条。详细规定了驻日美军的地位及特权,如日本向美军提供基地和设施,承认美国使用、管理和保卫这些基地及设施的权利;美国军人及其家属犯罪,日本无审判权;日本每年向美国支付1.55亿美元的防卫经费等。

  1952年4月28日《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和《日美行政协定》同时生效。条约执行中,由于连续发生美军暴行事件,引起日本人民的强烈反对。《安保条约》和《旧金山和约》同时签订和生效说明两者有密切联系。在美国称霸亚洲的政策中,日本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但美国感到继续在日本驻扎军队的条文不宜写进《对日和约》之中,故单独签订条约。

  1953年9月29日,两国修改了《行政协定》中关于美军犯罪的审判条款,规定除执行公务外,美军犯罪的第一次审判权属于日本。

  1958年10月4日,日美两国首次举行修改《安保条约》条约的谈判。

  1960年1月19日,日本首相岸信介和美国总统D.D.艾森豪威尔在华盛顿签订《日美共同合作和安全条约》(通称《新日美安全条约》)后于1960年6月23日双方互换批准书后生效。新条约由前言和10条正文组成,有效期10年。该条约与《日美安全条约》相比,是两国对等的、双方承担义务的条约,加强了日美军事同盟关系。日本仍依靠美国核保护伞维护自身安全,承担提供军事基地、扩充军备、共同作战等更多的义务。同时修订了《行政协定》,改称《关于设施和区域及美国驻日本国军队的地位的协定》,废除了日方分担的防卫经费。 由于新条约敌视苏联、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各国人民,日本有被卷入美国军事行动的危险,因而激起日本人民的强烈反对。

  1959~1960年,日本人民为反对修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进行了23次全国统一行动,结果迫使艾森豪威尔取消了访日计划,岸信介也被迫下台。每次参加统一行动的人数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斗争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参加阶层之广泛,在日本历史上前所未有。

  1970年到期后,日本政府通知美国政府,宣布自动延长。1972年5月美国把冲绳交给日本,该条约同样适用于冲绳,同时还包括中国的钓鱼岛也被让给了日本。

  2010年11月10日,美国奥巴马政府决定转变对华政策,将对外公开宣称钓鱼岛适用《美日安保条约》。 报道称,美国希望通过此举明确与中国对抗的态度。有意见认为此举的背景原因在于:美国担忧中国的经济措施今后可能蒙受巨大损失 。

  美日安保条约的影响

  牵制中国

  美国前布什政府曾就钓鱼岛做出有损中国主权和利益的言论(1)钓鱼岛在日本的施政权下,(2)《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日本施政权下的区域,(3)因此《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以此来明确表示钓鱼岛是规定美国对日防卫义务的《美日安保条约》的适用对象。

  2010年10月27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与日本外相前原诚司在夏威夷檀香山会谈后向记者表示,钓鱼岛属于《美日安保条约》第5条的(适用)范围。这是奥巴马政府首次公开做出上述表示。此外,在10月30日越南河内举行的美中外长会谈及随后的记者会上,希拉里也明确宣称钓鱼岛适用《美日安保条约》。

  2010年11月,奥巴马政府则改变了布什前政府的政策。2009年1月上台后,奥巴马政府考虑到中国,仅表明了以上第1条和第2条的内容,并采取不对外明言第3条的方针。不过美国国务院消息人士透露,此次“稀土的出口限制成为关键”。受其影响,奥巴马政府决定重拾前政府的对抗中国的政策,对外公开宣称第3条的内容。

  2012年7月24日,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在当日早上的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上称,要将钓鱼岛列入“美日安全保障条约”。并称,这是他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共同作出的决定。如此一来,钓鱼岛一旦发生什么事,日美将联合进行应对。

  2012年7月1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表示,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二战后,美日拿中国领土钓鱼岛私相授受是非法和无效的。美日安保条约是冷战时期的产物,是日美之间的双边安排,不应损害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方的利益。我们希望有关国家多做有助于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事情。

  2012年9月19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访的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美方对当时东海局势表示关切。美方对有关领土争端不持立场,呼吁有关方避免采取挑衅行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2012年11月29日,美国参议院全体会议决定,在2013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增加一个附加条款,明确规定美国对日防卫义务的《日美安保条约》的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日本媒体评价称,附加条款一旦通过,意味着中日如果在钓鱼岛发生冲突,美国可以直接武力介入。 该法案将在经过与众院协商,由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后正式成为法律。法案强调,反对试图通过“武力威慑和动武”来解决领土主权问题的举动。

  包含这一附加条款的提案由美国民主党参议员吉姆·韦伯发起,参议员吉米·英霍夫、约翰·麦凯恩、乔·利伯曼3人联合提案。韦伯说,这一修正案明确指出,美国承认日本对钓鱼岛的管辖权,这一立场不因威胁、压迫或军事行动而改变,他还说,附加条款强调了美日同盟的重要性,将是美国支持亚太地区重要盟国的强有力的表态。

  美国务院发言人纽兰说,显而易见,这是参议院在表达其关切,她拒绝正面回答该修正案是否与美国所持有的中立立场相互矛盾,只是表示,美方的立场众所周知,她已陈述过多次。此前美方表示,在钓鱼岛问题上一贯主张对主权归属不设特定立场。

  2012年12月5日,美国参议院在全体会议上表决通过了2013财年(2012年10月~2013年9月)国防授权法修正案。该法案明确写到将钓鱼岛作为《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的适用对象。据悉,法案强调美国认为钓鱼岛“处于日本的实际控制之下”。

  美日安保条约的国际评价

  1951年9月8日,美国及一些国家在排除中国的情况下,与日本缔结了《旧金山和约》,规定北纬29度以南的西南诸岛等交由联合国托管,而以美国作为唯一的施政当局。同年9月18日,周恩来外长代表中国政府郑重声明,《旧金山和约》由于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准备、拟制和签订,中国政府认为是非法的、无效的,因而是绝对不能承认的。而且,该和约所确定的交由美国托管的西南诸岛并不包括钓鱼岛。1953年12月25日,琉球列岛美国民政府发布《琉球列岛的地理界限》(第27号布告),擅自扩大美国的托管范围,将中国领土钓鱼岛裹挟其中。美国的这一做法没有任何法律依据。

  1971年6月17日,美国与日本签署了《关于琉球诸岛及大东诸岛的协定》(又称“归还冲绳协定”),将琉球诸岛和钓鱼岛的“施政权”“归还”日本。对此,中国政府和人民以及海外华侨华人表示了强烈反对。中国外交部发表严正声明,强烈谴责美、日两国政府公然把中国领土钓鱼岛划入“归还区域”,指出“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明目张胆的侵犯。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容忍!”

  1972年9月25日 日本国大臣田中角荣访问中国,周恩来接待,会谈后双方宣布,在三个问题上达成共识,其中一条包括中方认可中美安保条约。

  对此,美国政府不得不作出澄清,公开表示:“把原从日本取得的对这些岛屿的施政权归还给日本,毫不损害有关主权的主张。美国既不能给日本增加在它们将这些岛屿施政权移交给我们之前所拥有的法律权利,也不能因为归还给日本施政权而削弱其他要求者的权利。……对此等岛屿的任何争议的要求均为当事者所应彼此解决的事项。”同年美国参议院批准“归还冲绳协定”时,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称,尽管美国将该群岛的施政权交还日本,在中日双方对群岛对抗性的领土主张中,美国将采取中立立场,不偏向于争端中的任何一方。直到2012年左右,美国国务院仍一再重申:“美国的政策是长期的,从未改变。美国在钓鱼岛最终主权归属问题上没有立场。我们期待各方通过和平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事实说明,无论是19世纪末日本窃取中国领土钓鱼岛,还是20世纪70年代美日对钓鱼岛进行私相授受,都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都是非法的、无效的,不可能也没有改变钓鱼岛属于中国的事实。


美日安保条约的签订背景相关文章:

1.日本历史主要内容是什么

2.关于周边安全形势论文

3.关于观点的初中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