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学科>高中历史>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高考知识点梳理

宇晴分享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的内容,这是高考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这就要求我们去记住他的知识点,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欢迎大家阅读。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必考知识点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难点知识点

  1、欧盟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解题关键:欧盟经济实力及国际地位的变化。

  思路引领:战后欧洲的世界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与美国的关系是否随之有所改变?在国际事务中,欧盟的作用怎样?

  答案提示:战后欧洲从美国的附属地位中迅速崛起,不断加强自身的经济实力,不再甘心对美国俯首帖耳,欲不断加强自身在国际舞台的地位。特别是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统一的欧洲更希望在在国际政治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摆脱依附于美国的关系。

  2、

  “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有哪些新变化?

  解题关键:冷战结束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及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表现。

  思路引领:两极格局解体对国际局势的动荡是否产生影响?怎样体现?两极格局解体后出现的新的政治格局趋向是什么?这种趋向是否受到一定阻碍?

  答案提示:两极格局瓦解,使得原有的次要矛盾,如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上升到显著地位,因此,各类冲突不断。加之美国企图独霸世界的单极主张,使得其不断插手地区争端,导致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不断上演,甚至带来了威胁全人类的恐怖主义活动。在美国凭借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企图建立单极世界的同时,更多国家希望推进多极化趋势,于是,世界格局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但是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日本跻身政治大国的努力,俄罗斯军事力量的强大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世界格局日益出现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知识链接

  东欧剧变

  指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改党名(不称共产党)、改国名(取消国家的社会主义或人民共和国字样),在外交上向西方倾斜;政权先后落入“自由派”或“民主派”之手。这一变化与戈尔巴乔夫改革有密切的关系,戈尔巴乔夫改革加速了这一变化。

  苏联解体

  苏联解体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不仅给原苏联各共和国带来了一系列政治上、经济上的冲击,而且对整个世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苏联解体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渐变到突变的过程。1985年,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推行了一条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特别是其在1990年主张多党制,实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放弃了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并从根本上动摇了苏联人民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仰。结果整个国家陷入了深刻的政治、经济、思想危机,苏联的解体逐渐成为现实。1991年的八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的衰亡。1991年12月21日,前苏联11个共和国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决定,前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由俄罗斯继承。

  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2年,正式签订《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正式诞生。欧洲联盟的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1995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使欧盟成员国扩大到15个。欧盟区共同货币欧元于1999年1月1日正式启用,除英国、希腊、瑞典和丹麦外的11个国家于1998年首批成为欧元国。2000年6月,欧盟在葡萄牙举行的首脑会议批准希腊加入欧元区。2002年1月1日零时,欧元正式流通。3月1日,欧元成为欧元区国家惟一法定货币。2003年7月,欧盟制宪筹备委员会全体会议就欧盟的盟旗、盟歌、铭言与庆典日等问题达成了一致。根据宪法草案:欧盟的盟旗仍为现行的蓝底和12颗黄星图案,盟歌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铭言为“多元一体”,5月9日为“欧洲日”。2003年4月16日,在希腊首都雅典,欧盟与捷克、塞浦路斯、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10个完成入盟谈判的候选国签署入盟协议。这意味着欧盟成员国扩大到25个。这10国将于2004年5月1日成为欧盟的正式成员国。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高考知识点梳理相关文章:

1.高考必备政治知识点梳理

2.高考语文必看知识点梳理

3.高一上册历史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试题及答案

4.小高考政治知识点梳理

5.2017高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6.高一历史必修一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练习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