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学科>初中历史>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卫文分享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不会太难,学生们考前备考时要多做试题练习,多记知识点,付出努力才能收获好成绩。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武帝时,把其作为思想统治工具的学说是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墨家学说

  2.下列发明是西汉时期的有

  ①耕犁,已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 ②新型播种工具耧车 ③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都不是

  3.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相同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A.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束缚和奴役

  B.促进了西域地区的经济发展

  C.促进了内地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D.为欧洲同我国进行直接友好交往创造了条件

  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语出《陈涉世家》,出自哪一部史书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资治通鉴》

  5.下列科技发明中,属于东汉蔡伦的是

  A.发明地动仪 B.改进造纸术

  C.发明麻沸散 D.发明活字印刷术

  6.下列不属于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战役的是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巨鹿之战 D.牧野之战

  7.东汉末年,孙权、刘备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是

  A.诸葛亮的计谋 B.周瑜的水军

  C.孙、刘的联盟 D.地理上的优势

  8.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A.统一黄河流域 B.北方民族大融合

  C.未完成封建化 D.阶级矛盾尖锐

  9.有关内迁的各少数民族的说法,错误的有

  A.东汉、魏晋时期,西南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加速了民族融合

  B.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历史上称为“五胡”

  C.内迁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互相影响,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融合

  D.西晋向内迁的少数民族征收重税,激化了民族矛盾

  10.不少国家把中国称为China,这反映了

  A.中国瓷器在世界的地位 B.秦汉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C.隋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D.中国四大发明在世界的地位

  二、能力培养(共4分)

  11.下面是历史谜语四则,请你猜一猜。

  (1)汉朝天下(打一历史人物) 答案:

  (2)周郎坐看烧赤壁(打一成语) 答案:

  (3)按图索骥(打一历史人物) 答案:

  (4)谢安复职(打一成语) 答案:

  三、牛刀小试(共14分)

  12.(2分)请写出中国古代两位被尊称为“圣”的文化名人及其所处朝代。

  13.(5分)请你按先后顺序写出我国汉字字体的发展变化。

  14.(7分)请写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方面的成就。

  四、一试身手(共32分)

  史海拾贝:

  15.(5分)请你答出有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成语典故。(至少五个)

  读读想想:

  16.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执政官凯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后来,穿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男女贵族的时尚

  请回答:

  (1)(1分)材料中提到凯撒穿着丝袍出现在罗马剧场,此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

  (2)(3分)当时中国的“丝袍”是通过什么通道运到欧洲的?你能把这条通道运转路线说出来吗?

  (3)(2分)当时中国称欧洲的罗马为什么?欧洲的罗马把中国称为什么?

  17.“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早已有病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军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获枯柴,灌油其中……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曹操舰船),延及岸上营落……北军大败。”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1分)此材料记载的是一件什么历史大事?发生在哪一年?有什么军事意义?此事的发生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3分)请简要分析此事发生的背景,并分析曹操失利的原因。

  (3)(3分)隆冬时节,何来东南风?你用有关的地理知识加以说明。

  历史论坛:

  18.(4分)比较一下,汉初对匈奴实行的“和亲”政策与汉元帝实行的“和亲”政策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巧对下联:

  19.(2分)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充分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在南阳武侯祠有这样一幅构思巧妙的对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功业。上联是“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请你根据上联,按对仗的格律,试试补出这副对子的下联来。

  情景再现:

  20.(3分)请你写一篇百字短文描述官渡之战的场面。

  阅读思考:

  21.(5分)

  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为根治匈奴大患,决心联络西方的大月氏等国,夹击匈奴,彻底打败匈奴。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求能干的人到大月氏去联络。当时,谁也不知道大月氏国在哪儿,也不知道有多远。要完成这个任务,可得有很大的勇气。张骞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首先应征。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就派张骞带着一百多个人出发去找大月氏。但是要到大月氏,一定要经过匈奴占领的地界。张骞他们小心地走了几天,还是被匈奴兵发现,全都做了俘虏。

  匈奴人没有杀他们,只是派人把他们分散开来管住,只有堂邑父跟张骞住在一起,一住就是十多年。

  日子久了,匈奴对他们管得不那么严。张骞跟堂邑父商量了一下,瞅匈奴人不防备,骑上两匹快马逃了。他们一直向西跑了几十天,吃尽苦头,逃出了匈奴地界,张骞等人继续向西行,终于在一片水草丰茂的草场碰上了几个牧民,经过攀谈,他们才知道此地是楼兰国。楼兰是由汉朝进入西域的第一个国家。此后,张骞等人先后经过疏勒国、大宛国、康居国等七个国家,最后在阿姆河北岸,见到了大月氏国国王。张骞手执旌节,向大月氏国王说明了来意,大月氏国王又惊又喜。但如今的大月氏国已远离匈奴,人们也已安居乐业,大月氏国王无心再向匈奴报仇雪恨了。大月氏国王隆重宴请了张骞一行人。在劝说大月氏国王的努力失败之后,张骞一行人在大月氏人指引下,取南道,从疏勒国东行回国。

  然而,在翻越祁连山时,他们不幸又碰上了匈奴骑兵,再次被押送到单于那里。一年后,匈奴发生内乱,张骞趁机找到堂邑父上马远逃。

  13年。去时,张骞风华正茂;如今,头发花白,年近半百。张骞详细地向汉武帝陈述了13年来他所周游的西方各国的情况。武帝眼界大开。为奖赏张骞,拜张骞为太中大夫,拜堂邑父为奉使君。

  读了上面的这一材料,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五、分析归纳(共30分)

  22.同学们,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秦时经河北入海,汉代经山东,北宋经天津,南宋经江苏入黄海(当时称东海)。而这种现象在长江为何没有?你能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这种有和无的原因吗?在古代,人们对黄河又是怎样治理的?现如今对治理黄河你有哪些建设性意见?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二)

  一、 选一选(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

  >>>下一页更多有关“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