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学科>初中历史>

初一中国历史知识点

其芳分享

  初一的同学们在学习历史时候是一定会学习中国的历史知识的,那么同学们的中国历史掌握的怎么样了,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初一中国历史知识点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初一中国历史知识点一

  一、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

  ✧ 旧石器时代(打制石器):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

  ✧ 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河姆渡人、半坡人、大汶口人

  1、元谋人(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1)时间:距今170万年。(2)地点:云南省元谋县。(3)特点: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4)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北京人(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1)时间: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2)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3)特点:①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②使用打制石器。③过群居生活。④会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火用来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等,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3、山顶洞人

  (1)距今约3万年。(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3)特点:①同现代人基本相同。②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③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会捕鱼。④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⑤过氏族生活。(以血缘结合起来的集体)

  1、华夏族的形成

  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华夏族。

  2、黄帝——人文初祖

  (1)黄帝及与其有关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属下仓颉发明文字;属下伶伦编出乐谱

  (2)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海外华人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3、尧舜禹的传说

  (1)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2)禅让: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具有民主性,被推选者要德才兼备)

  4、禹建夏

  (1)时间:公元前2070年

  (2)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初一中国历史知识点二

  一、 夏、商、西周的兴亡(奴隶社会)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2)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3)“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商朝

  (1)商汤任用名臣伊尹,提出“执政为民”思想。(2)盘庚迁殷,商朝也成为殷朝。(3)牧野之战,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3、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主要内容:①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命令,交纳贡品,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3)影响: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了一个强盛的国家。

  (4)西周等级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二、灿烂的青铜文明

  1、手工业的发展

  (1)青铜器:①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②具有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范围广的特点,著名的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③四川成都平原的“三星堆”文化,出土了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2)瓷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时期,就有原始青瓷的瓷窑。

  2、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1)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2)五谷(稻、黍、粟、麦、豆)和六畜已具备。

  (3)农业上已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3、奴隶的悲惨生活

  奴隶的悲惨处境: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没有人身自由。

  三、春秋战国的纷争

  1、春秋时期的霸主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五霸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1)齐桓公

  ①称霸的原因:A :经济上: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B :政治上:任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C :军事上:改革军制,组建强大军队。D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②影响: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称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晋文公

  ①称霸背景: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

  ②影响:晋国很快称为北方一大强国。

  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退避三舍),晋军胜。从此,晋文公称为中原霸主,后来,楚庄王打败晋军,做了中原霸主。

  (3)春秋争霸的影响: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2、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齐、楚、秦、燕、赵、魏、韩

  (2)著名战争:①桂陵之战:齐国和魏国(围魏救赵),齐国的孙膑和魏国的庞涓,齐国胜。②马陵之战:齐国的孙膑和魏国的庞涓(减灶计),齐国胜。③长平之战:秦国和赵国,秦国胜,四十多万人被俘,绝大多数被坑杀。(赵括纸上谈兵)

  3、春秋战国时期对应成语总结

  (1)吴越争霸——卧薪尝胆(2)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3)桂陵之战——围魏救赵(4)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初一中国历史知识点三

  一、 秦王扫六合

  1、秦统一六国

  (1)时间: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

  (2)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3)原因:①统一大业,顺应人民愿望 ②商鞅变法,封建改革彻底

  ③长平之战,赢得绝对优势 ④秦王嬴政,善于任用人才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的措施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定都咸阳。

  (1)政治上:建立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②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③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2)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后来推广为笔画更简单的隶书

  (4)思想上:焚书坑儒

  (5)军事上: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开发南疆

  3、秦朝疆域的四至:东至东海、南达南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

  二、伐无道、诛暴秦

  1、秦暴政体现在哪几个方面(or :秦灭亡的原因)

  繁重徭役、沉重的赋税、严酷的刑法、秦二世的残暴

  2、农民起义第一阶段:陈胜吴广起义

  (1)起义原因:秦的暴政(根本原因),遇雨误期(直接原因)

  (2)领导人:陈胜、吴广

  (3)地点:在大泽乡起义;在陈建立张楚政权

  (4)时间:公元前209年

  (5)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

  (6)结果:秦二世组织反扑,起义失败

  (7)意义: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3、农民起义第二阶段:项羽刘邦

  (1)战役: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击败秦军主力)

  (2)结果:公元前207年灭秦

  4、楚汉战争

  (1)时间: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 双方首脑:项羽VS 刘邦

  (2)经过: 约法三章(刘邦,关中地区)、鸿门宴、四面楚歌 性质:帝位的争夺

  (3)结果:公元前202年,刘邦占胜了项羽,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刘邦就是汉高祖。

  (4)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任用贤能,关心百姓。

  三、大一统的汉朝

  1、汉初经济状况: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

  2、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休养生

  3、“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

  (1)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2)注意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关心农桑;

  (3)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4)重视“以德化民”。

  4、“文景之治”的表现:

  (1)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2)国家的粮仓丰满;

  (3)府库铜钱无法计算。

  5、汉武帝大一统

  (1)出现大一统的原因:

  ①客观原因:汉初“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奠定了雄厚基础

  ②主观原因: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2)措施: ①政治上:鼓励推荐人才,接受主父偃的建议,推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②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用儒家思想作为统治国家的指导思想,兴办太学。

  ③经济上:将地方上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④军事上:大规模反击匈奴

  ⑤外交上: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3)影响

  汉武帝时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初一中国历史知识点四

  一、三国鼎立(了解)

  1、200年,官渡之战,曹操赢袁绍——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208年,赤壁之战,孙权和刘备联军胜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魏:220年;曹丕称帝;洛阳 (东汉结束)

  (2)蜀:221年;刘备称帝;成都

  (3)吴:222年;孙权称王;建业(今南京)

  4、三国经济的发展

  (1)魏:修建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2)蜀:丝织业兴旺,蜀锦行销三国

  (3)吴: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卫温曾到达夷洲,这是大陆与台湾的首次联系。

  二、江南地区的开发

  1、西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

  2、淝水之战:东晋和前秦;东晋胜利。

  3、江南地区的开发

  (1)时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2)原因:

  A: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B:许多人为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最主要的原因)

  C: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经过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3)影响:对我国经济发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三、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了解)

  1、北魏孝文帝改革(鲜卑(鲜卑族首领拓跋弘)

  (1)迁都: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

  (2)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说汉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穿汉服);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改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联汉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用汉制);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学汉礼)。

  2、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

  四、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1、科技

  (1)数学

  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一千年。

  (2)农学

  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地理

  北魏郦道元著有《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2、宗教

  (1)佛教盛行。

  (2)南朝思想家范缜著有《神灭论》,系统阐述了无神论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

  3、艺术

  (1)书法

  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其字的特点或端庄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2)绘画

  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3)雕塑(石窟艺术)

  著名的两大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大量开凿石窟的目的是为了宣传佛教。

  综合提升

  相互联系的知识点

  一、社会性质

  封建社会(商鞅变法,战国后期进入封建社会,秦是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二、各种制度

  1、禅让制:尧舜禹(根据高尚品质民主推选)(P14)

  2、分封制:西周巩固统治采用的制度(P24)

  3、县制:商鞅变法的内容(P38)

  4、郡县制:秦统一后地方上推行郡县制(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