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学科>初中历史>

苏教版七下历史知识点总结

其芳分享

  历史知识点的总结对于学习历史是有很大的帮助的,那么,同学们有总结历史知识了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七下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苏教版七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一

  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铁木真:又称“成吉思汗”,蒙古族的杰出首领;主要贡献有建立蒙古族政权,实行军政合一的国家体制,创制了蒙古族通行的文字。

  元朝 建立民族:蒙古 建立者:忽必烈(元世祖) 建立时间:1271年,实现全国统一的时间:1276年

  忽必烈改制 原因:巩固统治 具体内容:①政治方面,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②经济方面,推行重农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影响:忽必烈的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人分四等:蒙古贵族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把各族人分为四等,以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元朝的民族政策有悖于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历史发展趋势)

  回族:是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中国人通婚的产物,信仰伊斯兰教,产生于元朝。 第十五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活字印刷 发明时间:北宋 发明者:毕升 地位: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 意义: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指南针 最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叫司南;北宋时期,加以改进变成指南针;意义:一经发明很快应用到航海上。南宋时期,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 唐朝就已经发明;宋代时期,得到改进后,广泛应用于军事战争。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震动。

  绵纺织技术革新 革新者:黄道婆 革新时间:元朝 重要发明: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纱。意义:松江地区逐渐上升为江南绵纺织业中心;棉布取代丝麻成为广大民众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

  苏教版七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二

  北宋的统治

  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

  2.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宋太祖还加强中央集权,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4.在中央,宋太祖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知识点二 重文轻武的政策

  5.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柜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

  6.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7.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在全国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 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 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8.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黄袍加身”

  1.这个故事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名称是什么?

  陈桥兵变。

  2.有人认为赵匡胤黄袍加身是早有预谋的,你觉得是这样吗?

  是这样的。客观地讲在当时的时代,谁兵强马壮谁就能当皇帝,历史恰恰给了他这个机会,黄袍加身只不过是个借口而已。

  “杯酒释兵权”

  材料 (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言极此,天地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削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3.“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指的是怎样的一种历史现象?

  五代十国时期军阀间混战不休,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4.赵普认为“战斗不息”的原因是什么?

  藩镇割据,地方将领权力过大。

  5.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目的何在?

  将兵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

  苏教版七下历史知识点总结三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2.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3.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唐朝时集中到甘肃、陕西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

  4.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发展农业生产,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知识点二 辽与北宋的和战

  5.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6.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打败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史称 “澶渊之盟” 。

  知识点三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7.元昊称帝后,多次率军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西夏也遭受很大损失。后来,双方订立和约。

  金与南宋的对峙

  1.女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

  2.11世纪,完颜部落的首领阿骨打进一步完成了女真族各部的统一,力量不断增强。

  3.12世纪初期,阿骨打起兵抗辽。1115年,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势力迅速壮大。

  知识点二 金灭辽及北宋

  4.1125年,辽被金所灭,之后金发动了对宋的战争。

  5. 宋徽宗 、宋钦宗无心抵抗,只想着妥协求和。1127年,金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知识点三 南宋的偏安

  6.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7.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

  8.宋金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苏教版七下历史知识点总结四

  宋代经济的发展

  1.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从唐朝中晚期到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步超过北方。

  2.两宋时期,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3.宋代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植棉地区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知识点二 手工业的兴盛

  4.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5.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6.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制造的海船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7.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黄河、长江和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

  8.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 海外贸易 的重要国家。朝廷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 ,管理对外贸易。

  9.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10.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1.蒙古族是中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原先活动中大兴安岭北段,后来向西迁徒,进入草原地区。

  2.蒙古族各部的统一是由铁木真完成的。他于1206的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知识点二蒙古灭西夏与金

  3.在 蒙古 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

  4.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 1234 年,蒙古灭金。

  5.金朝灭亡后,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局面形成。双方之间的战争前后持续了40多年。

  知识点三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6.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60年继承了汗位。他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1271年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7.1276年,元军攻入临安,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继续抗元斗争。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8.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1.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元朝疆域“北逾 阴山 ,西极流沙,东尽辽左 ,南越 海表 ”,超越汉朝和唐朝。

  3.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4.元朝建立后,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5.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等10个行省,确立了行省制度。

  6.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7.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交这一地区划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由宣政院直接统辖,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世祖即位之初……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中统元年(1260年),命各路宣抚司择通晓农事者,充随处劝农官。

  “崇本抑末”一语反映了元世祖怎样的农业政策?

  重农政策(重视农业、重视农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