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学科>初中历史>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其芳分享

  七年级历史同学们都是需要学习的,那么,你对岳麓版的历史知识了解多少呢?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一

  1、隋朝的建立:581年,北周杨坚,长安,589年灭陈(南朝),统一全国。

  2、隋朝统一的原因:(1)南北方经济发展(2)南北贸易往来频繁,民族融合加深。

  3、隋朝的制度:(1)科举制:扩大选材范围;促进教育事业和读书风气的盛行。

  (2)三省六部制:门下—起草政令、中书省—审核、尚书省(吏、户、礼、兵、刑、工)—执行

  4、大运河:(1)人物:隋炀帝

  (2)目的:促进南北交通和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3)中心:洛阳;(4)两端:涿郡(北方)、余杭(南方)

  (5)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6)意义: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加速沿岸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加重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5、隋朝的灭亡:(1)根本原因:暴政

  (2)时间:618年

  6、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长安。

  24课

  1、唐太宗:(1)吸取隋亡教训采取休养生息、轻徭薄赋的举措;(2)善用人才,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2、贞观之治:(1)唐太宗时期;(2)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3、唐玄宗:(1)励精图治,任人唯贤,整顿吏治,大力发展生产。

  4、开元盛世: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5、开元年间是唐朝的鼎盛时期。

  6、农业发展的表现:(1)工具革新:曲辕犁、筒车;(2)兴修水利工程;(3)粮食产量持续增加,全国耕地面积和人口大大超过前代。

  7、手工业发展表现:(1)丝织业(2)制瓷业:唐三彩

  8、城市和商业:(1)大都会:长安(国际性大都会)、洛阳、益州、扬州;

  25课

  1、民族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

  2、天可汗:唐太宗

  3、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4、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增强了汉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

  5、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

  6、长安会盟,唐蕃和同一家。会盟碑屹立在拉萨大昭寺前,是汉藏友好的见证。

  7、唐朝的对外交往:(1)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2)鉴真东渡: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还将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文学、绘画传到日本。(3)玄奘西游:带回大量佛经,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成为中印古代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4)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开放的外交政策;国力繁荣;文化制度先进。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二

  1、“胡风盛行”:唐代文华兼收并蓄,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

  2、唐朝的宗教政策:开明的宗教政策。许多海外宗教传入中国,使宗教文化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3、社会风气开放,女性社会地位较高,婚姻方面比较独立自主。

  4、唐诗:唐朝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流传至今的有5万多首。

  5、著名的大诗人:(1)李白:豪放派诗人,“诗仙”;(2)杜甫:“诗史”“诗圣”(3)白居易:通俗易懂、明白如话。

  27课

  1、唐朝在边境地区和重要地区设置军事重镇,称为藩镇,长官叫节度使。其权力是掌管军队、兼管辖区的行政、财政。

  2、安史之乱: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叛乱,曾攻破长安,唐玄宗仓皇逃离,避入四川,763年平定叛乱。安史之乱后,唐朝从此有盛转衰。

  3、安史之乱后,唐朝边疆地区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并多次发生藩镇叛乱。

  4、黄巢起义:875年,黄巢在山东率众起义,转战大半个中国,后来进入长安,建立大齐政权。884年,黄巢被杀。

  5、907年,节度使朱温灭唐,建立后梁。

  6、五代十国: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28课

  1、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宋太祖),东京(开封);“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2、北宋的统治:(1)杯酒释兵权,解除高级武将的兵权;(2)建立锦衣卫(禁军);(3)中央,将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宰相—行政、枢密使—军事、三司使—财政;(4)地方,派文官担任知府、知州等职务,实施三年一换制度,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地方财政收入除留一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外,全部上缴中央。

  3、实施重文轻武的国策。

  4、宋朝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序,增加录取名额,提高进士地位。科举考试为宋朝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5、重视教育事业,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立州学、县学。私人创办的书院迅速发展,对于培养人才和传播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29课

  1、辽的建立: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机,上京。

  2、澶渊之盟:1005年宋辽议和,以兄弟相待,宋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之后,宋辽再无大战,为双方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3、西夏的建立:1038年,党项,元昊,兴庆府。

  4、1044年宋夏和议,夏取消帝号,宋每年赐给夏岁币。1045年在边境设立榷场,恢复贸易往来。和议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从未间断。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三

  30课

  1、金的建立: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会宁(黑龙江哈尔滨)。

  2、南宋的建立:1127年,赵构,应天府(河南商丘)。

  3、岳飞抗金:

  4、南宋与金和议:

  31课

  1、两宋时期农业的发展:(1)工具:秧马、龙骨翻车(2)从越南进口占城稻得到大力推广(3)北方的农作物小麦扩种到全国(4)农业技术的进步,粮食品种的增多和种植面积的扩大,促进了粮食产量的提高。

  2、经济作物的栽培:茶、棉花、麻、甘蔗、果树等。

  3、手工业的发展:(1)丝织业发达,棉纺织业在南方逐渐普及。(2)采煤技术领先世界,产量大。煤炭主要用于冶炼、烧瓷,还有地方用于生活(4)制瓷业空前繁荣,瓷都—景德镇,瓷器远销海外。

  4、商贸业繁荣:(1)出现了广告、商标;(2)出现了镇市(是商业中心与城乡联系的纽带)、草市(便利人们的交易。)(3)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南宋(会子);(4)外贸港口:广州、泉州(世界最大的外贸港口之一,有“东方第一大港”的美誉。)、杭州、宁波,在广州设置市舶司,专门管辖对外贸易事务。

  32课

  1、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时间:南宋(两宋期间);

  2、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1)北人南迁(2)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3)农业技术的进步

  3、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1)苏湖熟天下足,表明苏州、湖州太湖流域成为天下粮仓;(2)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北方,长江流域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4、四大发明主要由阿拉伯人传入西方,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3课

  1、城市商业活动打破了昼夜限制,有夜市、早市;

  2、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开封的景象;

  3、宋代的饮食业非常发达,城中随处可见酒楼、茶肆,饮酒、喝茶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

  4、专门的娱乐场所——瓦子(瓦舍勾栏),瓦子是吸引人的中心,瓦子大兴表明了宋代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5、宋词:苏轼(豪放派)、李清照(婉约派)、辛弃疾等。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座丰碑。

  岳麓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四

  34课

  1、铁木真的历史功绩:(1)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2)被誉为成吉思汗。

  2、成吉思汗三次西征,一方面给各国人民带来苦难,但是也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各地民族间的交往。

  3、元朝的建立:1271年,蒙古族,忽必烈(元世祖),大都(北京),1279年统一全国。

  4、元朝的统治:设立行省制度。以中书省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省。

  35课

  1、元朝时形成的新的民族——回族(信仰伊斯兰教)

  2、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和吐蕃地区的军政事宜。标志着西藏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对台湾的管辖:设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地区。

  4、元朝大运河:(1)目的:解决南方粮食北运难题,缩短京杭之间的航线;(2)支流: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3)影响:为南北交通提供了便利条件,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5、西方传教士来华:将先进文化、科技传入中国,将中国文化传入西方。

  36课

  1、促进农业发展——元世祖多次下令禁止将农田改着牧场,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把新增田地和人口多少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条件。

  2、元朝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松江地区成为棉纺织中心、黄道婆)、制瓷业

  3、元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国际性大都市。

  4、科技文化的发展:(1)《授时历》——郭守敬

  (2)元曲——元曲包括杂剧、散曲;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

  37课

  1、明朝的建立:1368年,应天(南京),朱元璋(明太祖);

  2、统治措施:(1)奖励垦荒,减免租税,发展农业生产;(2)大力整顿吏治,严惩贪官。

  3、强化皇权:(1)中央:罢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提高皇权;(2)设置殿阁大学士,后来设内阁;(3)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布政司、按察使、都指挥司)(4)设锦衣卫(为了加强对官吏、百姓的监控)(5)朱棣设东厂、西厂,与锦衣卫统称“厂卫”。

  4、科举:三年一次,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命题范围为“四书五经”,答题格式为八股文,考生必须遵从圣贤之意,考生不得自由发表自己见解。(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

  38课

  1、郑和下西洋:(1)时间:1405—1433年(2)人物:郑和(3)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4)性质:中外友好交往(5)意义:扩大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和平交往,发展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2、抗倭斗争:(1)倭寇: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的武装集团;(2)抗倭英雄:戚继光、俞大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