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新学期就要来了,同学们有没有对历史知识复习呢,是不是在对历史知识点烦恼呢,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8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18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一
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3、隋炀帝在位时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自北向南)。
连接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自北向南)。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作用: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4、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灭亡原因:暴政。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唐太宗时期,魏征敢于直言,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3、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4、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5、贞观之治
(1)原因:①用人方面:虚心纳谏,选贤用能;
②经济方面: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③政治方面:沿用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④法律方面:修订法令,编订《唐律疏议》
(2)表现: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社会安定,被誉为“贞观之治”。
(3)认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2018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二
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1、武则天的统治
(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国号为“周”。
(2)措施:①统治前期,重用酷吏,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垄断高官的局面;
②改《贞观氏族志》为《 姓氏录》,将武氏列为一等;
③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科举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④减轻农民负担,注意发展生产。
(3)表现: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生产继续发展,人口明显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史称有“贞观遗风”。
(4)影响: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2、开元盛世
(1)措施: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制度、财政制度、漕运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
(2)表现: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3、繁荣的社会经济
农业生产方面:曲辕犁和筒车灌溉技术的发明、使用,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提高了劳动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
手工业方面:产品种类、生产规模、工艺技术超过前代。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1、科举制度
(1)含义: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2)创立:隋朝(隋炀帝)。
(3)完善: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唐玄宗改考诗赋)。
(4)主要科目: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 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赋。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查治理政事的能力。
(5)作用:①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②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③为士子(读书人)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激发了他们对前途的自信和热情;
④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2、饮茶习俗在唐代风靡全国,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唐代,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
3、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1)原因:国运鼎盛,政局安定,科举选官等一系列制度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
(2)特点:胡汉交融、中西贯通,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2018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三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1、唐朝的民族政策:开明 。
2、天可汗:唐太宗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
含义:拥戴唐太宗为他们共同的君主。
3、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期,把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等。
作用: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4、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
唐玄宗时: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
唐穆宗时:唐蕃相约盟誓,互不侵犯,唐蕃立“甥舅会盟碑”。
5、唐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第6课 开放与交流
1、遣唐使: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作用: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艺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本国,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作用:鉴真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
3、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到达天竺研习佛法,写成《大唐西域记》。作用: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4、唐朝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1、唐朝初年,人们从印章和拓印刻石中得到启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2、唐末,雕版印刷业已比较发达。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叫做交易凭据的印刷品——“印纸”。成都、洛阳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
3、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品是唐咸通九年(868年)印制的《金刚经》。
4、唐初,人们在炼丹过程中发现火药,唐初著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学家孙思邈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
5、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火箭”,也叫“飞火”。
6、赵州桥的设计者是隋朝著名工匠李春。赵州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采用了单孔石拱的设计方案。
作用:赵州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平拱桥建筑的先河,把人类造桥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体现出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成就的结晶。
2018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四
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
1、唐朝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 代。唐诗无论题材、数量和艺术成就方面都是以往任何时期的诗歌所无法相比的。
2、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杜甫和李白。
(1)李白诗歌特点:诗雄奇飘逸,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们称他为“诗仙”。
(2)杜甫诗歌特点: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真挚动人,富有现实主义精神;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
3、唐代时期的乐舞也十分发达。相传唐太宗创作的《秦王破阵乐》和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就很有名。
4、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主要以佛教故事为主;同时也反映许多现实生活的场景,生动地展现出敦煌艺术的奇特神韵和无穷魅力。飞天图案是敦煌壁画的象征。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1、辽、宋、西夏、金政权的并立
政权 | 民族 | 建立时间 | 建立者 | 都城 | 灭亡时间 |
北宋 | 汉 | 960年 | 赵匡胤 | 汴京 | 1127年被金灭 |
辽 | 契丹 | 916年 | 阿保机 | 上京 | 1125年被金灭 |
西夏 | 党项 | 1038年 | 元昊 | 兴庆 | 1227年被蒙古灭 |
金 | 女真 | 1115年 | 阿骨打 | 会宁 | 1234年被蒙古灭 |
南宋 | 汉 | 1127年 | 赵构 | 临安 | 1276年被元灭 |
2、澶渊之盟
(1)时间:1005年;(2)双方:辽与北宋;
(3)内容: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历史上称这次和议为“澶渊之盟”。
(4)影响:①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3、宋夏和约
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
作用: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4、北宋军民抗击辽、西夏的意义:辽和西夏的南侵是掠夺性战争,北宋军民抗 击是正义性的,维护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相对稳定,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2018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五
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
1、1127年,金军俘虏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及大批珍宝器 物,标志着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靖康之变”。
2、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领导的军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深受人民的爱戴,被称为“岳家军”。1140年,岳飞带领的宋军在郾城大败金朝骑兵主力,取得大捷(郾城大捷)。
作用:岳飞等人领导的抗金斗争,有效的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掠夺性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3、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割让部分土地;向金送交岁币。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
4、金朝变革女真习俗:①改革官制,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行政机构;②积极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推动手工业、商业的发展;③鼓励女真族和汉族通婚,学习汉族生活习俗。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1、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中心出现南移的趋势。两宋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原因:①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安定的社会 环境;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既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又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③南方自然资源丰富,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相对优越;④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政策。
3、具体表现
(1)农业:①占城稻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②生产技术改进,农田水利发展,新型农具(秧马)的使用。
(2)手工业:①煤开采量居世界第一;②铁、铜等金属冶炼达到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③陶瓷制造业也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中国也因此被誉为“瓷之国”。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3)商业:①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②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4)海外贸易: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了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出现了泉州、广州、杭州等港口(泉州是全国第一大港)。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下一篇:2018七上历史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