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世界历史>亚洲历史>中国历史知识>中国古代史>

中国奴隶制揭密

睿柠分享

  奴隶制,是指奴隶主拥有奴隶的制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的中国奴隶制揭密,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奴隶制的秘密

  大家从小就在教科书上面学习到,中国的社会制度是从奴隶制度、封建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逐渐演变而成的。普遍的观点都认为,在秦朝以前,中国是奴隶社会,从秦朝开始一直到近代,中国是封建制度,到了当代,就是社会主义制度。

  按照常识,古代中国的奴隶制度是肯定存在的,也是每一个文明的必经之路,但是近年来,这种问题越来越具有争议性了。首先存在争议的是奴隶制度到底存不存在,其次就有了秦朝以后的中国社会制度到底是不是封建制度。

  首先来讨论一下关于秦朝以后是封建制度的说法,最早提出的是清朝末年的严复,不过这是严复通过对西方的翻译得出来的。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大变革的时代,不破不立啊,于是就把屎盆子扣到了秦始皇头上,估计秦始皇要哭了。但是西方的封建制度又跟中国的封建制度是两码事,西方的封建制度,可以理解为“封邦建国”,他们的国王把全国的土地分给自己的儿子们亲戚们,然后根据血缘关系授予头衔,就是公侯伯子男的由来。读到这里,大伙肯定想,这不就是中国的分封制度嘛!对...没错,这就是商周存在过的分封制,而从秦朝开始,国家开始实行的郡县制,除了皇帝,其它所有人都是平等的,那种分封类型的金字塔已经被秦始皇铲平了,这哪里是西方意义上的封建制度。再按照中国文字的理解“封建”,就是指周天子“封诸侯分天下”。

  其实我就很不能理解郭沫若提出的“封建社会”,那会郭沫若为了符合时代潮流,就按照清朝末年土地紧张的缘故制作了一个新体系,即封建阶级等于地主阶级,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成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那时候鲁迅都对郭沫若的这个观点持怀疑态度,他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时也只说是帝制社会,都不用封建社会这类词。尤其是陈独秀提出的泛封建概念,那会陈独秀推出了一个公式:封建=君主专制=20世纪前的2000年中国历史=落后。

  为啥陈独秀提出这个概念?如此的反封建?因为那会陈独秀留学日本,日本的反封建的思潮感染了陈独秀,于是陈独秀回国以后也就开始了反封建,但是那是反日本的封建啊!跟中国的封建有毛关系啊?生搬硬套来的东西再怎么中国化,也不是中国的东西。

  后来由于政治需要,郭沫若的学说才走上了统治地位,从那以后,咱们的记忆里,封建社会就是贬义词,一提到封建社会,就是农民跟地主的斗争史。

  再来说说秦朝以前的奴隶制度,按照“五段论”的理解,奴隶社会是指以奴隶制生产为经济基础的社会,但是目前为止,不管是史书上,还是考古发现中,都没有证据直接证明中国存在过这种形式的社会制度。在夏商周的时候,中国确实存在很多的奴隶们,但是有奴隶存在跟奴隶制度又是两码事,根本不能混为一谈。奴隶制度中的奴隶,是没有人生自由的,也没有正常的社会权力,奴隶主可以自由买卖奴隶,杀戮奴隶。但是奴隶制度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生产关系,即奴隶没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所有创造的财富都归奴隶主所有,整个社会财富就是靠奴隶创造的。

  古希腊以商业为主的经济,是造成奴隶社会的原因,但是古代的中国大家也知道,商业一直都被打压,根本没有形成所谓的奴隶制度,更多的是平民小农经济,就算是秦朝以前,也有平民,都是自己耕作自己的土地,相反奴隶倒大多数都是从战争或者流民而来的。在资本主义的经济中,有很强烈的奴隶经济在里面,比如著名的三角黑奴交易就是典型的标志,殖民地又是奴隶经济的一个标志。而西方的资本主义经济就继承了古希腊的奴隶经济成份在里面,前段时间山西出现的黑砖窑事件,就等同奴隶,这个也只会出现在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当中。

  但是反观中国,即使是夏商周时期,奴隶都只是小范围的存在,大多数奴隶都是给宫廷服务或者给家庭服务,根本就谈不上社会生产的主要来源。那会的社会财富,主要还是靠平民产生。古希腊的时候,奴隶的比例占总人口的60%以上,而中国的这一比例,最高都达不到5%,而且大多数奴隶都是通过战争或者灾害所产生的。

  在西周的时候,中国存在过井田制,很多人都说这是奴隶制的证明。但是大家有没有想到过,在井田制下“公田”里劳作的人其实是以劳役的方式缴税,换来贵族在军事上的保护,到后来实物缴税取代了劳役缴税,井田制便结束了。这不恰恰说明中国历史上其实并不存在奴隶社会?

  中国本来就没有所谓的封建社会跟奴隶社会,理论是对现实的总结,而理论又对现实有指导作用,但是当理论与现实不符合的时候,我们就要反思我们的理论了。而对于国人对封建制度与奴隶制度的理解都是通过西方的理论以及历史得来的,西方的理论也只是适用西方,超出了其作用范围应用在中国就是削足适履了。但是现在的很多国人,都是在改变现实去适应理论,不光是对古代社会制度的认识,还有很多其他的方面,觉得西方的东西先进,西方的东西好,就全盘照抄,但是却不知道这些东西并不一定适应自己的需求。

  知识拓展:奴隶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型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转型期。

  西周国人暴动(前841年)后,各诸侯国不再听从周王朝的招呼,于是各诸侯国的国家管理模式逐渐开始分化,一些诸侯国中,开始尝试减少奴隶人口的新模式。由于无人勤王,周王经常受到西戎(其实是华夏族同宗的古羌人一部)侵扰,且无力反击,70年后,周王朝统治者周平王被迫向东迁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大动乱年代——春秋战国开始了。春秋的大战乱中,由于奴隶缺乏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各诸侯王无一例外地发现,奴隶士兵的战斗力远远低于“国人”(自由人,即后世所说的公民)士兵,于是很多国家开始大批解放奴隶,并因此得到实惠,而发展强大。而这一时期,农业技术和农业机具的发展,使得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更具有生命力。但是,春秋时期的“奴隶”仍然是一个庞大的社会人群,该时期的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仍然是奴隶制为主。

  至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基础和人类文明程度,都决定了彻底消除“奴隶”这一人群的必然性,这一时期虽然多有反复,虽然各诸侯国差别巨大,但封建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毕竟已经确立,且成为社会主流。

  事实上,“奴隶”这一人群的彻底消失是很晚的事情:汉朝时期,“奴隶”仍然是一个社会人群;南北朝时期奴隶制险些复辟,隋唐时常把一些少数民族全族归为奴隶,如昆仑人;宋朝杜绝奴隶,元朝全国都是奴隶,明朝开始奴隶不再存世。自战国后,“奴隶”为数极少,且不会对主流社会发生影响,更谈不上制度。
猜你感兴趣

1.中国历史上的奴隶制介绍

2.奴隶制五刑分别是什么

3.中国为什么能比西方早一千多年废除奴隶制

4.奴隶制产生原因

5.为什么说奴隶制的产生是社会的进步

6.奴隶社会奴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