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世界历史>亚洲历史>日本历史知识>日本艺伎>

日本艺伎的发展阶段

睿柠分享

  日本艺伎作为日本的特色职业,一直被众多外国人所着迷,那你了解艺伎的起源吗?你知道日本艺伎的发展阶段吗?请跟着学习啦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日本艺伎的发展阶段

  日本的艺伎文化是由京都开始向外发展,而京都艺伎的起源可追溯到约17世纪的京都八坂神社所在的东山。八坂神社是京都众多神社及寺庙中一个非常著名的神社,而且历史悠久。据说那时参诣八坂神社的人很多,自然附近就聚集了很多商店,形成一个商业区。其中有许多称为“水茶屋”的店,贩卖茶、团子等点心,让日本全国各地到来的信徒有个暂时休憩的地方。

  在这些店工作的女服务生称为“茶汲女”或“茶点女”。有些茶汲女会用歌曲、舞蹈来吸引客人,也就是现代所谓的商业手法。日子久了,这种商业手法不断推陈出新,品质也一直提高,例如三味线的演奏也加入了。在这种良性循环下,有的水茶屋生意越来越好,规模开始扩充,商品种类也开始增加,例如酒、高级料理等都出现了。

  既然茶汲女的表演是一个重要的商业手法,有些水茶屋老板便开始对旗下的茶汲女做有计划的训练,这就是艺妓文化的雏形。从普通的水茶屋变成高级料亭,在成本的考量下,分工亦愈趋精细,与其每家店都自己供养及训练艺妓,倒不如集中培训,有需要时再请来表演,更能发挥经济效益。所以称为“置屋”的专业培训中心及业者便应运而生。

  在传统日本,把没有经过艺术培训而在酒席倒酒的女性称为“酎妇”,社会地位低微。卖淫女子则一般固定地被称作“女郎”、“游女”,她们之中,级别最高的称“太夫”、“花魁”。“太夫”或“花魁”不但年轻貌美,且于茶道、和歌、舞、香道等诸艺皆有不俗的造诣,服务对象只限于达官贵人,达官贵人亦以客礼待之,所以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但是无论“女郎”、“游女”还是“太夫”、“花魁”,都是会卖身的,而艺妓的真正身份是艺人,主要工作是待客作艺。

  然而因为艺伎行业的兴盛,求人益多,且为风花雪月的环境,多少不免有唯利是图的业者,所以也有艺妓的出身是因为生家需用钱、孤儿等等社会弱势的因素,而签下卖身契,或遭人口贩子贩卖的。也许是为了早日还债赎身,也许是抗拒不了金钱诱惑,有些艺伎便开始从事性交易。虽然传统上,这类自甘沦落的行为是会受到惩戒的,但事实上,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为止,日本各地都广泛存在这种形同娼妓的卖身艺伎,而且变相专营这种生意的不肖业者亦多而有之。

  日本历史上的艺伎业曾相当发达,京都作为集中地区曾经艺馆林立,从艺人员多达几万人。不过,艺伎业在二次大战后大为萧条了,只是在经济恢复后一段时间内,随着公司公关业的升温,旅游业的兴旺,艺伎又兴盛了一时,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艺伎还保留有几百人之多。但之后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公司生意减少,艺伎业再度陷入低谷,据估计,目前京都的艺伎只不过200人左右,而且陪客的机会也大大减少了,可谓是“门前冷落车马稀”。一些艺馆转作他用,服饰、乐器变卖或出租,艺伎转到夜总会当招待,艺伎业的衰退已成不争事实。

  传统意义上的艺伎,在过去并不被人看作下流,相反,许多家庭还以女儿能走入艺坛为荣。因为,这不仅表明这个家庭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而且有足够的资金能供女儿学艺。这种观念在今天虽已不太多了,但艺伎在人们心目中仍是不俗的。实际上,能当上一名艺伎也确实不易。学艺,一般从10岁开始,要在5年时间内完成从文化、礼仪、语言、装饰、诗书、琴瑟,直到鞠躬、斟酒等课程,很是艰苦。

  从16岁学成可以下海,先当“舞子”,再转为艺伎,一直可以干到30岁。年龄再大,仍可继续干,但要降等,只能作为年轻有名的艺伎的陪衬。至于年老后的出路,大多不甚乐观。比较理想的是嫁个富翁,过上安稳生活,但这是极少的。一些人利用一技之长,办个艺校或艺班,也很不错。如果有机会能进入公司作个形象小姐,虽只是个“花瓶”,尚可一展昔日风采。当然也有不少人落俗为佣,甚至沦落青楼,就很不幸了。

  艺伎表演的场所最初只限于艺馆之中,后来由于要出席达官贵人的筵席,艺伎便开始在茶馆酒楼及料亭出没。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现代西方文化的冲击,艺伎衰落压力增加,使艺伎艺术不得不一改传统,艺伎从业者也被允许到茶馆中特设的酒吧间里待客演出。

  艺伎出勤赴宴时,会有提著三味线琴箱的男众随侍在侧,除了为因盛装而行动不便的艺妓打点琐事之外,也负责保护艺伎,避免受到喝醉的酒客、登徒子的骚扰。

  艺伎的表演大致可分为“立方”和“地方”2种。“立方”是指舞蹈为主的表演者,“地方”是指演唱“长呗”、“清元”等歌曲、演奏太鼓、三味线等的表演者。因为“地方”类的表演难度较高,需要长时间训练后才能胜任,因此多由资深的艺伎担任。而“立方”表演较为容易,所以一般由资浅的艺伎及舞伎担任。艺伎除了上述两大项表演外,也有茶道、香道等日本传统艺术表演。另外,艺伎都有受过说话训练,因此健谈者不少,表演之余亦会陪客人谈天说地,增加气氛。顾客给予艺伎的演出费用称为“线香代”或“玉代”,京都一地特称“花代”。

  艺伎的服装是十分华丽的和服,做工、质地和装饰都十分上成,因此也异常昂贵,一般在50万日元以上,有的甚至达100万日元。京都舞妓的服装更是著名,以悬落飘逸,重量相当沉重,扎束之间需要相当大的力气,所以常常由称为“男众”的男性仆役来帮忙。

  日本艺伎的发展历史

  一般认为起源于战国时代末期,出云的巫女阿国是歌舞伎的奠基始祖。最初是在能乐的舞台上演出的念佛舞蹈。

  阿国的表演非常受欢迎,引起众多卖艺女子争相模仿,因而产成了女歌舞伎(おんなかぶき)(或作歌舞妓)。

  游女歌舞伎(ゆうじょかぶき):

  游女即日本古时的娼妓,依照外貌与技艺素质的高低分为许多等级。江户时代初期,由于歌舞伎表演盛行,许多游女亦模仿演出,并常有借机卖淫的情事。因为败坏风俗,年开始,幕府 (日本)下令禁止女性演出歌舞伎。

  若众歌舞伎(わかしゅかぶき):

  若众意指年轻男子,在江户时代指的是尚未举行成年礼的少年。这时男子的发式是若众发,额发不剃,剔除顶发后扎上结发带;有些未婚少女也会结成这种发式。由于女歌舞伎遭到禁止,便开始由貌似女子的“若众”来担任表演工作。与女歌舞伎相同,因为艺人卖淫破坏风纪,年开始,幕府禁止少年男性演出歌舞伎。

  野郎歌舞伎(やろうかぶき):

  野郎意为男性,此处是“野郎头”的略称。野郎头是江户时代一般成年男子的发型,乃是将额发剃掉后,将中间的一撮头发向前结成半月的形状。野郎歌舞伎是在若众歌舞伎被禁以后所产生的歌舞伎型态,由蓄著野郎头的男性来担任表演工作。由男性演员演出的传统维持至今,并成为歌舞伎的一大特色。

  元禄歌舞伎(げんろくかぶき):

  以元禄时代为中心的约半个世纪,是歌舞伎发展跃进的时代,许多表演的形式是在这个时代确立的。后人称这个时代的歌舞伎为元禄歌舞伎。在元禄时期歌舞伎的发展中,出现了许多名演员,包括了在上方以和事(恋爱场面)出名的坂田藤十郎,在江户以和事出名的中村七三郎及荒事(打斗场面)出名的初代市川团十郎

  与净琉璃交流

  元禄时代以后,歌舞伎发展逐渐停滞,相对的净琉璃则出现了近松门左卫门、纪海音等等名作家,得到很好的发展。此时曾师事净琉璃作家并木宗辅的并木正三,开始将净琉璃的概念引入歌舞伎,例如增加大道具及舞台装置的改良等等,并著有三十石(舟登)始等作品。

  江户歌舞伎

  宽政年间时,歌舞伎的重心逐渐由上方转移到江户,重要作家包括并木五瓶及樱田治助。并木以石川五右卫门为蓝本,创作了金门五山桐,樱田则以源义经及弁庆为主角,创作了御摄劝进帐。

  化政期歌舞伎

  到了文化、文政年间(-),更出现了四世鹤屋南北,他的作品被称为生世话物,以写实的方式描写在封建制度底下小老百姓的生活百态。著名作品有东海道四谷怪谈,充满了退废及恶的倾向。

  幕末期歌舞伎

  到了安政年间,另一位歌舞伎大文豪河本默阿弥出现,他的作品被称为白浪物,主要以盗贼作为主角。主要作品包括三人吉三廓初买、青砥稿花红彩画(白浪五人男)。默阿弥的作品台词带有音乐性,被称为默阿弥调,且受到许多人喜爱。

  优雅的艺妓

  “艺”字包含的内容

  在入口处,记者看到排列非常整齐的“木屐”,大玻璃窗上挂满了写着艺伎名字的小木牌,让人感到这里井然有序。走进内部则闻鼓乐阵阵,笛声悠扬。在一个房间里,名身穿素朴和服的女性正在翩翩起舞,组合事务局长介绍说,这是她们在接受专业的日本舞训练。果然室内靠墙端坐着一位和服男子,不时威严地向舞者们发出命令,提醒她们要让身段柔软轻盈。另一个房间的艺伎们则在练习演奏,有敲鼓者,有吹笛者,各个正襟危坐、十分认真。鼓乐练习的旁边是歌谣教室,两位艺伎在练习三弦,并在老师的指点下吟唱日本歌谣。歌声温厚婉转,抑扬顿挫传递着传统的韵律。在这个小小的“组合”里,艺伎们只要可能,就要吹拉弹唱样样都学,直到精通。所以,一个简单的“艺”字包含的内容却十分深远,要想精通并成为“名伎”,也许要花上她们一生时间!

  在一个带有舞台的大单间,记者观看了艺伎的舞蹈表演,也是她们在“工作”时的真实状态。只见年龄不同的大小艺伎,化了浓妆,身穿鲜艳的和服,简直与练习的时候判若两人。表演间隙,记者与一个叫“橘子”的年轻艺伎攀谈起来。她才岁,岁进入“花柳界”,立志成为艺伎。她说自己几乎没有休闲的时间。早晨点左右起床,然后就到这里进行训练,午饭后回到家中,洗澡并开始准备化妆,一般下午点左右就要“陪客”了。深夜点左右才能下班,回宿舍休息。她说艺伎不仅要歌舞乐全能,还要学会接待客人,训练说话的技巧,让客人开心。记者问她,做艺伎有什么烦恼吗?她笑着说主要是喝酒太多,会损伤身体。所以,要时刻服药以保护自己的肝脏。她的很多姐妹都是这样的。

  让女性更加妩媚

  仔细端详艺妓的妆容,虽然脸部都是白的,眼角却被点上红色,而手上则什么妆都没有。一位年龄大些的艺伎说,那点红色没有特别意义,只是让女性更加妩媚。一旁的舞蹈老师补充说,艺伎脸部之所以涂得非常白,是因为过去没有电灯,都是蜡烛,只有涂成那样才能使人看上去更漂亮。至于艺伎的手没有涂白,则是为了显示艺伎的清洁,好在提供餐饮服务时让客人放心。
猜你感兴趣

1.日本艺妓发展历史介绍

2.日本艺伎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3.为什么说艺妓影响了日本历史

4.日本的艺伎文化是怎样的

5.日本艺伎表演及艺伎介绍

6.日本艺伎文化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