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世界历史>亚洲历史>日本历史知识>日本武士>

日本刀的有哪些专有名词

睿柠分享

  日本是个仪式感很强的国家,很多文化习俗都被赋予了其专有名字,而著名的日本武士刀,又怎么能缺少专有名词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的日本刀的有哪些专有名词,一起来看看吧。

  日本刀的专有名词之【表与里】

  日本刀中所谓「表」与「里」的概念,可以一支刀的佩带方式做简单区分。以正常情况下刀佩带在左腰位置,右手拔出为例,刀靠着身体的一面为里,朝外的一面为表。所以,从佩带方式就可看出,太刀的表与里,跟打刀、胁差、短刀的表与里正好相反。那有人问了:薙刀拿在手上的,它的表里怎么分?枪呢?剑呢?回答如下:三角枪的话,有镐一面为表,平的一面为里。其他,有刻刀工铭的一面为表,另一面为里。若都无铭呢?那¼¼ 兄弟你掏个硬币出来抛一下吧!这就说到了看铭判表里。刀工锻刀完成之后,通常将自己的名号——刀工铭刻在「表」面,而记录此刀制作年代日期的「年纪铭」则通常刻在「里」面,所以对刀的描述中经常可以看到「表铭」、「里铭」的说法,根据刀铭刻在哪一面来区分刀的表里,也是判断刀条属于太刀还是打刀的一个简单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刀是两人合作,两个作者的铭会分打两面。此外,新刀期肥前国忠吉一派,无论太刀打刀都惯用太刀的铭法,需要注意,不要看到肥前国忠吉、忠广等人的切铭就认为一定是太刀,此时要依靠对刀姿的观察结果来判断会更为准确。

  日本刀的专有名词之【目钉孔】

  用于穿过目钉,将刀茎与刀柄紧密固定。古刀往往有多个目钉孔,多是由于刀茎被截短,以及更换刀装改变握持重心的需要。穿过目钉孔固定刀柄与刀茎用的目钉,则由干燥的竹子削制而成,一头稍细,穿入角度略微上翘,利于在斩劈时更好的固定刀茎而不容易松脱。

  日本刀的专有名词之【鑢 目】

  刀工在刀茎上锉出不同方向的纹路,目的是增强刀茎与柄之间的摩擦力,令刀茎固定的更加牢固。古刀的鑢目锉法较简单,往往只是平行锉出「切鑢」或是朝某个方向斜锉出「筋违」,更早时也有用工具在刀茎表面「铲锄」出浅的沟槽,或用小锤槌出凹凸不平来增加摩擦力,称为「槌目」。随着刀剑的发展,各方面越来越追求细致与美观性,到了江户时代的新刀期,鑢目的锉法更为繁多和讲究,出现了化妆鑢等做法,这也是判断古刀和新刀的简单的依据之一。

  日本刀的专有名词之【生茎】

  刀锻造出来以后中心从未修改过的,一直保持最初的形状,称之为「生茎」。生茎上又保留有刀工原本的刀铭,称作「生茎在铭」,若刀身也无缺损和过度研磨,那就属于刀剑保存中最好的情况了,在刀身作风与水准类似的情况下,可以卖出比中心和铭有修改、残缺的作品更高的价钱。

  日本刀的专有名词之【区送】

  保持中心基本不动,将鎺之前的刀刃和栋磨去一小段,令刃长变短,而中心变长,称作「区送」,这种做法通常可令刀剑的重心后移。

  日本刀的专有名词之【磨上】

  前面说过,由于日本历任官府规定过刀剑的长度标准,超过尺寸的必须截短以符合规定。此外还有一些武士入手刀剑后发现过长了,也会将刀截短一部分以适应自己的使用需要。截短是将中心从末端切去一截,然后相应的将鎺之前的刀刃磨掉一段变成中心的一部分,然后重新打一个目钉孔,以获得新的重心位置,这种做法成为「磨上」,在古刀以及新刀初期的刀剑上相当常见。磨上有时会将原本的刀工铭切去一部分,比如「备前国长船住长義」的「義」被切去只剩下头上两点,甚至切掉的更多只剩下几个字,这种情况下原刀工铭变得残缺,但是剩下的开头几个字仍然能够配合刀身作风技量以帮助缩小鉴定范围。

  日本刀的专有名词之【大磨上】

  大磨上的目的跟磨上一样,只是它截去的中心更多,有些早期长刀甚至整个原来的中心包括部分刀刃都被切掉了,像古刀名工吉光所做的著名太刀一期一振,原本是刃长 90 多 cm 的大太刀,被丰臣秀吉这个矮猴子得到后,为了配合他的身高,硬是截成刃长只有 60 多 cm,不算前后中心的长度差距,仅仅是刃长也截掉了 30cm。这种情况下原作者的铭肯定就保不住了,于是就变成了无铭刀。南北朝时期大批的长寸太刀与大太刀后来大多遭遇了大磨上的处理,殊为可惜。

  日本刀的专有名词之【折返铭】

  名工做的刀,若是有铭,身价自然比无铭的要高的多。所以出于保全名刀的价值的考虑,许多被大磨上的刀,想到了一些留住刀铭的做法。其中一种便是折返铭,即确定好要截短的位置,然后将下面的刀铭部分单独留下一长条后面磨薄一些,其他部分统统切除,再将留着刀铭的那一条折过来,压进在另一面预先开好的槽里焊合起来,这样刀铭就倒着出现在中心的另外一面上。

  日本刀的专有名词之【额铭】

  另一种保存大磨上刀剑原刀铭的做法叫额铭,又叫短册铭。特别针对一些铭文较短,位置较下,不利于折返的情况。将要截掉的部分切下,再将刀铭那一块切下来一个长方形,磨薄,塞进新中心上预先挖好的方槽里焊合起来,完成。在这里多罗嗦一句:正因为众所周知,折返铭和额铭多是出现在一些名匠的作品上,有些初学者看到这两种作铭会想当然的认为一定是确信无疑的名工作品,否则造假者直接刻上伪铭就好,何必如此大费周章?因而忽略了对刀身作风的深入观察与鉴定,反而往往被伪物贩子利用这种心理,轻易的宰了个好价钱。所谓看刀不看铭,这一点也是需要大家留意的地方。

  日本刀的专有名词之【刀身雕刻

  日本刀的刀身雕刻也是鉴定鉴赏中的一个环节,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雕刻主题与表现方法都有差异。古刀早期的雕刻相对简洁,多是以宗教信仰图案为主,比如梵字、素剑、护摩箸、神的名字、俱利伽罗、莲台等,后期多了些图案较复杂一点的火焰不动明王之类的佛教神像。到新刀期之后刀身雕刻的图案更为丰富,又多了松、竹、梅等传统吉祥植物,龙、宗教、神话中的神仙菩萨,甚至祝愿祷词等等,雕刻手法也较繁复,不少刀工以雕物细腻、技术高超著称,比如埋忠明寿、康继、虎彻、一竿子忠纲、月山贞一等等。雕刻的目的除了信仰与美观之外,也有相当数量是用以掩饰刀身出现的锻割、夹灰之类的缺陷。此外,过度的刀身雕刻,往往会抢了刀本身地肌与刃文的看点,显得喧宾夺主,也可能影响到刀身的性能。所以以实战为第一要务的古刀,相对来说雕刻较少较简洁,而和平时期的新刀,特别是商人云集的大阪的新刀,雕刻多而繁复,显然以赢得买主的青眼更为重要。

  日本刀的专有名词之【棒通】

  正确的写法是「樋」,作用是减轻刀身重量,并调整重心的位置,而并非一般所误解的血槽之意。所以在以长寸太刀居多的古刀中早期,棒通反而常见。棒通开法,宽窄,头尾的形状,在不同时代也会有差异。比如「樋先下」(棒通的顶端在横手筋以下位置)的刀,多见于南北朝时期,而像棒通连通这种类型,室町末期较流行,然而在之前则多见于镰仓名工的作品。到深入研究各刀工流派特征的时候,棒通的类型也是需要注意之处。棒通的种类与细节形态的分类。
猜你感兴趣

1.日本最著名的六大武士刀介绍

2.日本武士刀的结构

3.日本武士刀摆放示意图

4.关于日本刀使用和练习方法

5.日本刀的历史发展

6.日本刀和剑道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