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世界历史>其它历史知识>

淮海战役胜利的意义是什么

睿柠分享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那淮海战役胜利的意义是什么呢?

  淮海战役胜利的意义

  在解放战争中,尤以三大战争最为著名,而在三大战争中,政治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局势完全被颠反,是战是和都掌控在共产党手中。让我们来分析一下淮海战役胜利的意义以及这场战争给共产党带来的影响。

  淮海战役的胜利带来的最明显的一项,就是国民党称霸中国梦想的破灭。国民党的主要精锐势力在这场战争中,剿灭的剿灭,收编的收编,逃窜的逃窜。尤其是其中的嫡系部队的干部等。为此,蒋介石还在黄百韬的葬礼中写下“黄埔精神不死”的挽联,来嘲讽那些从黄埔军校毕业的却投降的将领们。

  在这场战争之前,国民党还掌控着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在这场战争之后,黄河以北地区全是解放地区,长江以北黄河以南几乎全是解放区。在国民军掌控下的江北城市只剩下一个安庆。而此时的解放势力已经剑指江浙沪地区。

  与此同时,国民党内部开始出现了分散,政治权利斗争越发明显,部分人员已经不在蒋介石的掌控之内。当蒋介石想要和共产党和解时,以孙科为首的行政院公开反对这个主张,要求与共产党作战到底。国民党许多官员开始纷纷逃离到香港和台湾等地。蒋介石迫于形势压力,退位给李宗仁,成为幕后。

  淮海战役胜利的意义,在与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得到解放,使得解放军成为了国家的主控者,使得国民党全面溃散。

  淮海战役的简介

  淮海战役是中国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而且可以说是其中的关键所在。而解放军以60万正规军与40万民兵打80万的国民党军,最后以少胜多,因此也被许多人评价为不可思议的奇迹。

  淮海战役开始于1948年11月6日,由解放军向国军党军发动,主要以徐州为中心。解放军方面主要是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两支军队,由战时设立的由邓小平、刘毅等五人组成的总前委指挥,但实际上直接指挥军队战斗的是粟裕。而国民党方面先后总共投入了七个军团和两个绥靖区,指挥的是杜聿明、刘峙等人。

  战役经历了两个多月共66天,于1949年1月10日结束,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解放军迅速发动战役,歼灭国民党军的一个兵团并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第二阶段,解放军继续包围徐州,并先后歼灭其中两个兵团;第三阶段是总攻阶段,解放军又歼灭了国民党军两个兵团。

  战役结束,解放军共消灭或者俘虏国民党军约55万人,不过自身也伤亡有十余万,敌我损失比约4:1。因此,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歼敌数量最多的、士兵牺牲也最严重的战役。

  淮海战役的结束,标志着长江以北基本得到解放,军队的实力和士气大增,而对于战败的国民党而言,则是恰恰相反,主力兵团全灭,士气受到沉重打击,已经无力与共军决战。

  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

  淮海战役,最后是中国共产党以60万战胜了国民党的80万,被斯大林等人都称之为不可思议的奇迹。究其胜利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国军在战略战术等方面的失败,而共军有着许多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首先,战略和战术上的胜利。淮海战役的设想最早由粟裕提出,毛泽东等中央军委看后同意,不断将其完善并进行部署。从提出到正式发动,中共有着一个多月的时间,虽然这对于一场大规模战役而言并不算长,但相比国军是远远充足的。这也使得解放军在战役的战略和战术等计划上远比国军要成功

  其次,两大野战军的协调配合。淮海战役的规模是巨大的,但只是一支军队是不可能战胜国军几十万人,所以在谋划中就是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的配合作战。之后,中共又组建总前委来进行统筹指挥,更是使得两支队伍可以如臂指使。

  然后,人民的强大支援前线。在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方面参战的除了正规军还有40万民兵,此外还有五百多万的支前民工。尤其是这些民工,他们不仅负责给军队运送弹药物资和粮食,还帮助运送伤员。因此,淮海战役才被称之为是独轮车推出来的。

  最后,地下党员也功不可没。淮海战役中,国军共有五个师起义,一个师投诚。比如在黄维的第12兵团准备突围时,师长廖运周率部起义,使其计划失败,从而被完全合围最后被歼灭。
猜你感兴趣

1.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2.平津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3.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意义有哪些

4.解放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5.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的意义

6.抗战胜利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