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世界历史>其它历史知识>

马邑之战是谁的错

睿柠分享

  马邑之围又称马邑之战、马邑之谋,是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元光二年)西汉在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策划的对匈奴的一场诱敌歼灭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的马邑之战是谁的错,一起来看看吧。

  马邑之战的始作俑者

  不同的人对马邑之战是谁的错这一问题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说马邑之战的始作俑者是汉朝当时的大行令王恢,是他最先建议汉武帝发兵伏击匈奴,于是汉武帝调派了三十多万重兵埋伏在边境线上。匈奴单于发现情形不对之后逃脱,王恢却按兵不动,这才导致了后来马邑之战的功亏一篑。

  但是王恢的确是想为朝廷一劳永逸的解除边患,事发突然也真的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且他当时可以直接调动的兵马不足三万,匈奴单于却有十多万骑兵,一旦交战后果不堪设想,他是为了国家,为了朝廷,宁可自己负罪下狱也要保全这三万精兵的性命,以便他们在日后可以寻找战机再与匈奴开战。因此马邑之战是谁的错这一问题应客观分析,王恢虽有错,却不应该是此战失败的负责人。

  蔡东藩先生在他的书中曾就马邑之战是谁的错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马邑之战最大的错在于当时被俘的汉朝亭长。当时匈奴单于看见牛羊遍地,却没有放牧的人,心生疑惑,就抓住了汉朝边境的一个亭长。那个亭长泄露了汉朝的一切计划,这才导致了这次马邑伏击的功败垂成。那个亭长为了自己的性命充当了一个大大的汉奸,使得数十万人劳而无功,空耗钱粮,严重打击了汉朝军民的士气。单于逃脱之后,开始集合部队对汉朝的北方边境不断地侵扰,制造了很多麻烦,这都是那个亭长为了一己之私所造成的结果。

  马邑之战的背景

  马邑之战是汉武帝时期着名的事件,那么马邑之战的背景是什么呢?马邑之战简介中记载,秦汉时期匈奴冒顿单于为了能够自立为王,亲手杀死了他的亲生父亲兴曼单于并且把周边部落都攻下,统一匈奴各部。随着军事的不断增强,匈奴逐渐走向强盛。

  在楚汉相争的时候,因为汉朝朝廷无暇管理北部治安,所以冒顿单于借此机会利用兵强马壮的优势攻入北方,这使汉王朝在北方的统治受到直接影响。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在争伐韩信的时候被冒顿单于围困在白登山,虽然最后汉高祖得以突围,但自从这件事过后西汉王朝不得为了换取边境的安宁委曲成全,同意与匈奴实行和亲政策。马邑之战的背景中记载,汉朝在经过“文景之治”后,积累了巨额财产并且在政治和军事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便使匈奴受到了强大的威胁。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后,对匈奴实施军事打击并且在政治上废除了和亲政策。

  后来汉武帝又派人去周边国家进行友好往来并且在经济、军事、外交这些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西汉抗击匈奴的条件已经逐渐成熟起来。由于匈奴一直侵犯汉王朝的边界领土,经常在边界抢夺、残害百姓。这一系列的挑衅最终激起了汉王朝的反抗,最终引发了马邑之战。以上便是汉武帝时期马邑之战的背景。

  张辽和马邑之战

  张辽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首,他鞍马一生为曹魏大业立下不世之功,而马邑之战是汉武帝时期一次针对匈奴的失败的军事行动。那么,张辽和马邑之战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张辽先祖其实并不姓张,而是姓聂名壹,是汉武帝时期的边境富商。在张辽先祖生活的时期,汉武帝发动了一场规模十分浩大的马邑伏击战。当时的聂壹在边境经常与匈奴通商,单于对他十分信任。出于一片报国热情,他通过好友王恢向汉武帝献计,自己假装卖国,引诱单于带领大军来到长城边境,然后设伏兵攻打单于,可以一劳永逸。匈奴单于果然上当,他率领十多万匈奴铁骑进入朔州城。

  可是这位单于十分奸诈,他发现牛羊遍野却无人放牧的怪异现象,就拒绝前行。之后抓了一个附近的亭长,从他口中得知聂壹与汉朝廷之间的全盘计划。最终单于顺利脱险,逃出生天,大汉王朝功亏一篑,功败垂成。聂壹两面不得好,只得隐姓埋名,从此消失在公众的视野之中,为避祸改姓为张。张辽就是聂壹的后人,因此张辽和马邑之战的关系十分紧密,是这场马邑之战间接地引出了后世的张辽,而张辽的发迹使得人们追根溯源,了解那场惊天动地的马邑伏击。张辽和马邑之战的关系使人们了解到历史的曲折和巧合。张辽随曹操北征匈奴,他奋勇杀敌,一雪前世之耻,使得先祖的夙愿得以在他的身上实现。虽然他的先祖没能实现马邑之战的计划,张辽却在三百五十年之后以另一种形式取得了成功
猜你感兴趣

1.顺昌之战的历史影响

2.顺昌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

3.顺昌之战简介

4.宋夏战争的结局怎么样

5.郾城之战爆发的原因

6.垂沙之战有怎样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