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沟海战的背景是什么
大东沟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一场战役规模的海战,又被称为黄海海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的大东沟海战的背景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大东沟海战背景
大东沟海战背景记载此次战役是中国和日本在甲午战争期间在黄海海域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海战,又被称为黄海海战。
大东沟海战背景介绍在1894年海战发生之前,我国附属国朝鲜发动战乱后求助于清政府,这时日本不请自来与中国联手平定了叛乱,但日本借此占领朝鲜并袭击运兵船,北洋舰队与之进行激烈交战。日军海军在大东沟海战爆发前就整合为联合舰队,并划分了四个小分队进行战斗。同年7月末,日军海军第一游击队突袭北洋旗下的广乙和济远两艘巡洋舰,并俘获操江号炮舰,这就是丰岛海战,大东沟海战的全面爆发。
北洋水师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护送援军登陆并抢夺黄海海域的控制权,所以清军当时集中在威海至大同江口一带巡查。8月因为日本海军步步紧逼威海,光绪皇帝责难于北洋提督丁汝昌,迫于皇帝的愤怒和社会舆论压力,同年9月丁汝昌指挥北洋十二艘主力舰船开向鸭绿江口的大东沟,以便顺利护送陆军登陆。与北洋水师的保护战略相反的是,日本海军在开战前就已经制定了夺取制海权的计划,并于北洋水师出发后第二日逼近鸭绿江,寻找目标与北洋水师决战。 大东沟海战背景最后强调了当时清军海军里面属北洋水师实力最强盛,除此之外的福建、南洋和广东三支舰队在此战中几乎无作为,眼睁睁看着北洋水师灭亡。
大东沟海战经过
大东沟海战经过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894年9月17日12时50分至14时。这一阶段的基本形势是:北洋舰队将弱小军舰置于右翼,主力铁甲置于最中成雁行队列作战,结果右翼遭到日军围攻而略受损失,相对应的是日本舰队将弱小军舰置于最后方鱼贯纵阵队列,后因北洋舰队从中截断而遭受沉重打击。这时双方都将敌方的弱舰位置作为进攻的目标,虽然彼此都有伤亡但胜负未分,但日本海军的鱼贯纵阵被打乱,而北洋舰队仍保持初始队形匀速作战,所以在此阶段,占据上风的是北洋舰队,日本舰队则处境艰难。
大东沟海战经过第二阶段是从下午14时至15时30分。这一阶段中因为济远和广甲巡洋舰遁逃,超勇及经远等巡洋舰相继沉没,致使其作战实力大减。北洋舰队无法再与日军硬拼,不得不将战略方案由进攻转为防御,处境非常不利。日本海军方面因为比睿等三艘弱舰退出战场,而得以减轻负担、轻装上阵,战局的发展优势逐渐向日军倾斜。
大东沟海战经过最后阶段是从下午15时至17时30分。北洋舰队方面,靖远、广丙等巡洋舰悉数归队,因定远桅楼被毁,靖远号暂代其升旗集队,军威重振,士气大增。日本海军因为惧怕定远等舰队鱼雷袭击,开足马力向西南方向撤退,北洋水师也收队返回旅顺。至此中日舰队五小时的激烈血战,宣告结束。
大东沟海战的影响
大东沟海战的影响对日本方面主要体现在:日军在此次海战中指挥有方,战术运用灵活,充分发挥了其舰队射程快和航速高的优势,始终掌握着战役的主动权,并且损伤相对中方较少,自此之后黄海海域的控制权也被日本所掌控。
大东沟海战的影响对中国方面主要体现在:因为战场指挥频频失误,以及采用了不利于作战的战法,致使其在作战后不久便失去了控制权,海军及舰船的损失较为惨重。但是中国广大爱国将士在此战中表现出了不畏强权、顽强抗敌的英勇精神,表现了中华民族不惧侵犯、誓死反抗的民族气概,他们的爱国精神值得后人学习与铭记。此后中国失去黄海制海权,这也是甲午战争中不利于中国取胜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大东沟海战的影响对海域作战方面体现在:这次海战中中日双方所采取的作战战术及现场指挥,都对世界海军的海战理论及作战装备等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此战中可以看出铁甲舰依然是海上战争中不可缺少的主力舰,北洋舰队虽然在火炮口径方面占据优势但其射程较短,而日军的中口径速射炮弥补了大口径火炮的缺点,所以各国海军在日后的战舰设计中,都开始着重提高大口径火炮的射程,并加强中口径速射炮的火力。而且从中日双方采用的的不同作战阵列及最终成败得出,海上战役中纵向阵列比横向阵列更能将火力发挥到最大。
猜你感兴趣:
3.邓世昌的人物生平
4.甲午战争的评价
上一篇:沙隆战役的始末与结果是怎样的
下一篇:东京保卫战背景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