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世界历史>美洲历史>

古巴经济模式更新的理想与现实

睿柠分享

  古巴是北美洲加勒比海北部的群岛国家,哈瓦那是古巴的经济、政治中心和首都。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的古巴经济模式更新的理想与现实,一起来看看吧。

  古巴经济模式更新的理想与现实介绍

  古巴,西半球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革命理想主义的胜地。悉数古巴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这个面积近11万平方公里、人口超1100万的加勒比岛国先后经历了1959-1975年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1976-1989年的社会主义调整时期、1990年至2006年苏东剧变后的和平时期特殊阶段以及2011年以来古共六大开启的社会主义模式更新阶段。封锁、自然灾害、物资匮乏、体制僵化、效率低下……

  2011年4月16日至19日,古巴共产党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以纪念吉隆滩战役胜利50周年和古巴宣布实行社会主义制度50周年。这是自1997年古巴共产党召开五大以来的首届党代会,也是古巴实现最高领导权顺利交接以来的第一届党代会,因此格外引人注目。2011年召开的古共六大旨在研究古巴经济与社会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会议通过了将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指引古巴社会主义模式“更新”的《党和革命的经济与社会政策纲要》。作为古巴建设社会主义未来的发展大计,《纲要》的重大意义与深远影响不言而喻。古巴六大的成功召开,昭示着以经济模式更新为主线的古巴新一轮社会主义改革正式拉开大幕,古巴革命50多年来(尤其是苏东剧变后的20多年来)累积的各种矛盾与危机将再次面临时代考验与人民的抉择。

  契机:古共六大开启古巴社会主义模式更新

  1990-2006年,古巴进入“和平时期的特殊阶段”。在这近20年的时间里,古巴始终致力于克服古巴革命史上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有学者将这一阶段分为四个时段。第一时期(1990-1993年),是“危机管理”阶段。第二时期(1994-2002年),被视作“复苏”时期,更有甚者认为是“不可逆转的经济复苏”时期,但现实却不太乐观。第三阶段(2003-2007年),以开展“思想战”为特征。第四阶段(2007-2012年),被视为古巴社会主义模式更新的酝酿和启动阶段。2007年7月26日,古巴新一代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主席对古巴经济形势做出了深刻洞察,提出要毫不懈怠地推进批判与创新意义上的结构变革与思想变革。2011年,伴随古共六大的召开和纲要的通过,古巴进入了社会主义模式更新的历史新阶段。

  2011年4月16日至19日,古巴共产党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从古共“五大”到“六大”的十四年间,古巴社会政治形势保持平稳,古巴共产党的执政地位较为巩固,但经济领域的状况却不容乐观。进入新世纪以来,古巴年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古巴主要出口产品镍矿价格持续走跌,出口外汇收入锐减,访古旅游人数急剧下降,侨汇收入也面临较大损失,而古巴亟须大量进口的国际粮食与食品价格却接连攀升。2008年,古巴经历了3次大规模飓风灾害,近百亿美元的损失使古巴财政状况雪上加霜。面对国民经济的严峻形势,古巴政府意识到,一场深入而广泛的经济调整势在必行。

  古巴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重点指向经济领域,旨在讨论与制定古巴经济与社会模式更新的大政方针与具体政策。内含313项条款的《党和革命的经济与社会政策纲要》(下称“《纲要》”)共计12章。《纲要》在阐述古巴经济模式更新的性质与目的时强调,古巴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断完善和“更新”经济与社会模式,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在经济制度、体制和机制方面,《纲要》指出古巴未来仍将坚持以计划经济为主导,并适当考虑市场因素的作用;逐步实现党政分开,政企分开,适度放权,赋予国有企业更多自主权;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力图调整就业结构,削减国有部门岗位,减少国有部门冗员,扩大非国有部门的就业岗位,鼓励更多私营经济,扩大个体户、承包、租赁、合作社、外资等所有制形式,扩大个体劳动者的活动范围,并向其提供银行贷款,允许其进入原材料批发市场等。在利用外资及金融改革方面,《纲要》指出应继续吸引外资、寻找资金来源以遏制生产部门的资金流失;重新调整外债偿还期,严格履行偿债承诺以改善诚信;建立更加先进的金融体制,严控货币政策,逐步取消货币双轨制;向个体户和居民发放贷款等。

  在产业政策方面,《纲要》强调高度重视农业发展,深化农业改革,积极推进土地承包制,给农业以更大的自主权,力图减少古巴农业对进口的依赖,促进商品和劳务出口的增长等。

  在居民生活与社会保障方面,《纲要》指出古巴将继续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和全面免费教育,逐步取消低价定量供应日用品和食品的购货本制度,削减不必要的社会开支和政府补贴,放松对居民买卖房子和汽车的限制等。

  会议选举产生了由115人组成的新中央委员会,其中劳尔·卡斯特罗任第一书记。劳尔·卡斯特罗还代表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在古共六大上发表了中心报告,报告围绕《纲要》主旨,就古巴未来经济与社会变革的路径及突破口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劳尔指出,自2010年11月9日公布《纲要》草案后,古巴全国近891万党员和群众参与了草案的讨论,300万人先后在163万次各级会议中发表了数十万条意见。根据党内外群众和古共六大近千名党代表的民主讨论和集中表决,大会保留了原291项政策中的94项,16项并入其他政策,修改了181条,新增36项,最终形成了313条指导性意见。纲要的大部分内容集中在社会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领域,占纲要的50.9%。75%的民众意见集中在建筑、住房、水利资源、交通运输和经济管理模式等五章中,尤其是对取消货币双轨制、价格政策、教育质量、逐步取消购货本、住房的交换、买卖和租赁等内容讨论得最为热烈和仔细。

  2011年7月,为确保落实《纲要》,古巴政府成立了“促进和落实《纲要》委员会”, 古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古巴部长会议副主席马里诺·穆里略任委员会主任。委员会旨在指导和协调《纲要》的法规编制、具体实施、宣传及干部培训,并向古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古巴部长会议汇报《纲要》的年度落实情况。委员会制定的《落实〈纲要〉计划(2011-2015年)》对更新的路径和步骤做出了统一规划和安排。

  2011年12月21日古共中央召开(六届)三中全会,古巴共产党六大《纲要》落实和发展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提交了《纲要》落实办法。会议强调古巴共产党反腐斗争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并查处了一批腐败案件和人员。

  2012年1月28-29日,古巴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该会是古共六大的历史延续。会议重点讨论了古巴共产党的党建问题,明确了古巴共产党未来的工作方向和目标,力图从党的领导、组织和思想政治上确保经济模式更新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与执行。代表会议正式通过了《基础文件》草案(2011年10月公布)的修订版——《古巴共产党工作目标》(共100项,比原草案增加了3项)和《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关于党工作目标的决议》两个重要文件。

  《古巴共产党工作目标》包括党的基础、序言、第一至第四章。“党的基础”指出,古巴共产党是古巴社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力量,是革命的合法成果,是有组织的先锋队;古巴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党,是马蒂思想的党,是古巴唯一的政党,其主要使命是团结所有的爱国者建设社会主义,保卫革命成果,并为实现古巴和全人类的公正理想而继续奋斗。“序言”指出,古巴共产党第一次代表会议的任务是以客观和批判的视角来评价党组织的工作,并锐意革新党的工作,使其与时俱进。第一至四章对党的工作方法及作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干部政策、党团及党群关系分别进行了阐述,并强调要转变思想观念,克服教条主义和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积极开展反腐斗争,推进党政职能分开,从基层选拔优秀干部(尤其是妇女、黑人、混血种人和青年干部)。

  《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关于党工作目标的决议》强调,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是密切联系群众、保持行动一致的必要前提,党的基本路线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捍卫古巴社会价值和民族团结,鼓励人民积极参与决策,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决议授权古共中央委员会、政治局等,修改党的章程、党的组织结构和相关规定。劳尔主席在闭幕式上再次强调,古巴将坚决捍卫一党制,勇于直面历史错误,实行最多连任两届、每届五年的党政领导干部任期制,与腐败斗争到底,力行党政分开,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严防美帝国主义的颠覆渗透等。

  转机:在经济模式更新中谋发展

  有古巴学者把始于2007年的古巴经济模式更新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7年夏到2010年11月公布经济与社会政策纲要草案;第二阶段是纲要初稿的讨论过程到古巴六大的通过;第三阶段是纲要的实施即社会经济模式更新的启动阶段;第四阶段可从古巴共产党和政府高层近期的公开讲话中得出信息,古巴拟把经济模式更新从克服危机的权宜之计上升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整体战略。古巴领导人指出,“我们的经济模式更新不仅仅是为了生存,为了消除当前古巴社会结构与政府职能上的错误,而是为了实现模式运行的现代化,创新发展战略,使其既能肩负巩固社会主义的历史大任,又能助力古巴成功融入国际社会。”

  在模式更新的第一阶段,古巴政府出台的若干措施旨在加强与改善制度建设,取消影响古巴居民日常生活的各种限制。改革重点包括:(1)加强制度化建设,包括国家与政府机构的重组;(2)根据古巴现有资源调整经济计划;(3)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优先促进经济增长、多元化发展和进口替代;(4)调整投资政策,促进投资的整体性,避免资源浪费和低效利用。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1)重新分配可支配外债,重点扶持短期内对国际收支平衡影响较大的领域;(2)重新安排外债偿还期;(3)推进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农牧业领域颁布了第259号法令,允许农民承包闲置土地,承包期限为10年,以促进农业生产、减少粮食进口;(4)继续开展能源革命,重组全国交通运输运力;(5)布局和启动关涉古巴未来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投资;(6)为减轻国家负担,对国营食堂职工和国营运输企业的工人试行下岗分流,向私人运输车辆和客运出租车发放许可证。

  围绕《纲要》的讨论与制定,古巴上下就既有改革的成效、问题和未来更新路径进一步达成了社会与政治共识。这场古巴国内空前广泛和深入的改革大体可归纳为以下三个主攻方向:

  (一)减少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干预,对所有制结构和经济管理方式进行必要的改革与调整。

  (1)政府将闲置的国有土地承包给合作社或个体农民。截至2011年年底,原闲置农地的80%已承包给17万户农民及合作社,仍有约200万公顷的土地闲置。(2)为提高国有部门经营效率,减少冗员,古巴政府从2010年9月起对国有部门(包括各部委及其下属单位和国有企业)约50万人实施下岗分流。由于政策推行过程中受到较大阻力,目前这一政策已放缓步伐。(3)鼓励个体经济的发展。古巴政府在176项经济活动中放宽了对个体经营的限制,并向个体经营户发放贷款。仅2011年一年,共颁布了政府与个体户相关的10项法令和60多项决定。例如,将数百家原国有理发店、美容店(三个座位以下)、各种修理店及照相馆等交由原单位职工承包经营;允许个体户经营小商品、部分农产品(主要是蔬菜、水果)零售业务。(4)削减不必要的公共事业补贴,减少凭购货本低价配给的消费品数量。

  (二)重组国家机器,促进国家行政机构的现代化。

  重新设置部委结构,建立新的制度与法规,通过间接手段调控国民经济,使国有经济保持最大限度的独立。2011年8月1日,古巴全国人大通过决议,决定在新设立的两个省阿尔特米萨省和马亚贝克省搞试点,进行行政改革,将省政府与省人大原议行合一的行政管理分开。在精简政府机构方面,古巴政府又先后于2011年9月和11月将糖业工业部和邮电总局改制为企业集团。2012年10月,轻工业部和钢铁机械工业部合并为工业部。2012年11月29日,设立能源和矿业部,取代原来的基础工业部。2013年2月15日,撤销民用航空委员会,将其并入交通部。2013年年中,古巴政府在保留原外贸部的同时,决定成立由12个外贸企业组成的外贸企业集团,负责商品与劳务输出,医务人员劳务出口由卫生部企业负责。至此,古巴已成立了包括航空、电力、石油、镍、盐、化工、轻工、冶金机械、食品、糖、药品等部门在内的12个企业集团。

  (三)解除限制古巴居民机会的各种禁令,如放开私人购车、购房市场,颁布新移民法,改善居民生活状况,促进私人投资等。

  2011年9月28日,古巴政府颁布法令,解除了私人买卖汽车近半个世纪的禁令。同年11月初,古巴政府宣布允许住房买卖和转让,允许银行向个人发放小额贷款,并决定给个人建房或修房有困难者发放补贴。自2011年12月1日起,政府取消国家对农产品收购后销售的垄断,允许农民直接将农产品销售给旅游饭店或旅游公司。允许向持有可兑换比索(类似外汇券)的古巴普通居民销售手机、电脑、DVD机、彩电等商品。允许古巴本国公民入住涉外旅游饭店(需支付可兑换比索)。2013年1月14日,古巴新的移民法案正式生效,新法案简化了古巴公民的出境手续,规定只需出示有效护照及目的地国签证即可自由离境,公民境外逗留期限从11个月延长至24个月,从而真正使古巴的移民政策和程序合乎国际惯例。

  2013年7月7日至9日,古巴第八届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召开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对古巴经济模式改革的进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同时也提出了诸如取消货币双轨制和国企改革即将试水等努力方向。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劳尔·卡斯特罗在大会上指出,在近20年特殊时期里形成的诚实、正派、知耻、自尊、正直等道德和公民价值观正日益遭到损害,一部分人将这些问题看作是正常行为,使得很多违法乱纪现象亵渎了保证人们和谐生活的法律和法规。劳尔进一步强调,违章搭建、非法商品和服务交易、非法屠宰和偷盗牲畜、森林资源砍伐、短缺产品囤积和高价倒卖、收受贿赂和好处以及信息安全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都应包含在打击对象中。此外,劳尔还呼吁抵制那些“擦边球式的行为”,如在不同文化水平和年龄层的古巴民众中都存在使用下流粗俗语言的现象。劳尔认为,这些违法行为和陋习对民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造成了极大伤害,而古巴的社会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稳定有序的环境,家庭和学校在传播和教导道德价值观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行政、司法等部门也应以身作则,加强这些机构在社会中的权威,为公民树立典范。劳尔还表示,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承认问题,找出原因和产生问题的条件,找到解决方法的路可能漫长艰辛,需要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劳尔还宣布,古巴将进行国企改革,调动每一位古巴公民从事正当职业的积极性,重新确定社会主义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劳尔指出,古巴现行的社会经济模式需要长期保持遵守秩序、纪律和要求的氛围,包括警察局、审计部门、纪检部门和法院等在内的国家政府机构应当在遵纪守法中起到表率作用。

  在古巴第八届人民政权代表大会闭幕式上,古巴经济政策委员会主席马利诺·穆里略作为古共六大决议实施委员会主任,就六大决议的执行情况做了重要报告。穆里略表示,古巴经济模式更新已进入国企改革的攻坚阶段,给予国企更多自主权是这一阶段的重要目标,古巴模式更新的成败在此一举。穆里略进一步指出,当前古巴国有企业尚属计划经济范畴,企业所有利润都须上交国家,而进一步的投资和员工工资及福利都由国家发放;更新后,古巴将进一步开放市场,效益好的企业可保留50%的利润作为生产投资,而连续两年无法有效盈利乃至亏损的企业则会被撤销重组。

  危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启动经济模式更新并非古巴政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采取的权宜之计,古巴经济由来已久的内生性矛盾才是促使古巴政府下决心大力改革的根本原因。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爆发危机前的很多年,古巴经济就已陷入了严重的效率低下和外部依附(尤其是资源和金融依附)的增长瓶颈中。不幸的是,古巴同社会主义阵营的一体化进一步加深了古巴的技术依附,使古巴同世界领先科技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外部援助的骤停加速了古巴重新融入复杂国际经济环境的紧迫性,而此时的古巴经济体系明显准备不足。除个别领域外,古巴物资生产水平已远远落后于生产率的增长,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外部投资不足,经济效率低下。古巴经济外部失衡加剧,意味着任何有关经济增长的努力都难以逃脱同期进口非均衡增长的厄运,继而加速生产能力的下滑。例如,1994-2010年间,商品生产对经济增长的累计贡献率仅为10.3%,而该部门却吸纳了就业市场三分之一的劳动力,足见生产力的匮乏。另一方面,近20年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经济效益持续恶化,生产力受到严重束缚。农产品运输、包装、加工等环节的效率低下使古巴农业在丰收时节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同世界平均水平和周边国家相比,古巴农业种植的大部分基础作物产出不足,农业生产效益偏低。如果考虑到政府对农业的科学投入,该部门的效率问题愈加突出。这种情形不仅体现在主要供应国内市场的农产品上,甚至蔓延到主销国际市场的蔗糖和咖啡等产品上。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适合古巴国情的激励机制,古巴大面积土地的利用率极低。土地闲置问题严重,80%的国内粮食消费依赖进口,约占古巴年进口总额的四分之一,严重威胁到古巴经济的外部均衡和国家粮食安全。农业滞后导致古巴农民收入不足,基本生活困难,农村人口外流严重,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

  尽管对古巴服务业的讨论较多,但古巴第三产业仍难以成为生产部门的有力补充,反而还加剧了古巴经济的比例失调。服务业的扩张严重依赖于社会与个体服务领域就业人数的集中和增加,且服务业亦游离于国民经济的主要生产链条之外(2009年,服务业43%的就业与生产部门脱节)。甚至包括古巴服务业的主要出口创汇部门——对外医疗服务,都难以创造充分的溢出效应,以刺激国内就业和中间需求。另一方面,生产服务业(金融、法律、技术、咨询等)发展乏力,专业化程度较低。这种现状同古巴经济体制的自身特点密切相关,即国民经济价值链结构中的垂直僵化问题。同其他国家服务业的典型特征不同的是,古巴服务业的横向联系也发展滞后。总体上看,关键领域的资源配置高度集中,经济决策随意性大,进而否定了古巴发展先进金融体系以提高资金利用率、促进生产的必要性。

  古巴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还受到下列因素的严重干扰。首先,双重货币体制和并行背离的多市场格局导致商品价格及汇率混乱,价格体系扭曲失真,经济决策缺乏参考。其次, 外汇收入高度集中于个别部门和企业,导致再分配领域分化加剧。此外,贸易活动的监管机制决定了古巴经济主体不同于国际贸易的一般趋势和实践。从总体上看,这一现象使国际价格难以成为古巴国内价格形成机制和投资机制的补充性参量,尤其是在国内市场高度扭曲的情况下。

  古巴经济的另一个消极因素在于生产链接领域。其主要原因包括地区与地方缺乏替代发展动力、生产性服务业与金融服务业发展滞后、用于知识分享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薄弱、双重货币体制、中央行政机关结构与功能设置不当、所有制及管理方式单一及党政不分等。尤其是最后一个因素,严重阻碍了市场在促进产品专业化、提高生产力方面的作用。上述原因导致古巴国内市场分散化,继而人为降低了经济发展的牵引力,明显削弱了特定经济活动的溢出效应。

  2007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使改革成为古巴绝境逢生的唯一出路。国内自然灾害频发,飓风旱灾损失严重,而国际方面,受全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影响,初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一落千丈,获取国际信贷难上加难,美国在贸易、金融、传媒、信息等领域的经济封锁依旧,古巴国民经济效率低下的问题愈发突出。上述负面因素直接反映在国内生产总值上。2008年至2011年,古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分别为4.1%、1.4%、2.1%和2.7%。国家财政赤字超过了3%的允许范围,介于6%、5%和3.8%之间,因此古巴政府于2008年开始调整和出台新的税收政策,为扭转财政失衡局面,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逐渐取消补贴、通过新的社会保障法、将女性和男性退休年龄分别延长至60和65岁、重新调整和界定古巴中央行证机构(OACE)的职能、减少投资和进口、严格实施节约能源政策。

  自2006年劳尔·卡斯特罗主政古巴以来,古巴国民经济长年积累的历史性与共时性矛盾引起了古巴政府的高度关切,并由此引发了古巴关于未来改革的全民大讨论,古巴各界对古巴社会主义模式更新的历史必然性与必要性日益达成共识。

  争鸣: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古巴社会主义

  当前古巴经济模式更新不仅面临经济管理与领导方面的复杂挑战,还面临着体制机制、社会、政治及地缘环境方面的诸多考验。经济模式更新的崭新历史课题对古巴社会主义的未来究竟意味着什么?契机能否转变为生机?挑战能否演化为机遇?

  (一)改革具有历史必然性

  此轮古巴社会主义模式“更新”既是半个世纪以来古巴社会主义建设内在逻辑的历史延续,也是古巴社会主义为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作出的时代选择。

  1.古巴改革是古巴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创新

  前古巴驻华大使卡洛斯·米格尔·佩雷拉,在《古巴特色的可行的社会主义》中强调,古巴革命不是外力强加的,而是古巴人民根据自身国情做出的历史性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古巴社会主义必须在 “延续”的基础上寻求“变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袁东振认为, 2006年以来的新一轮改革,虽然没有预期的激烈,但仍然逐渐放开了一些限制,在政治、经济、社会领域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改革举措,古巴的“改革”是困难时期被迫作出的调整或开放,是暂时的“让步”,具有一定的应急性、阶段性特征,因此,困难一旦缓和,政策就会出现反复。

  古巴领导人认为,“系统的、稳健的调整与修正是必要的,但决不能操之过急。”

  2.古巴改革是古巴社会主义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时代选择

  哈瓦那大学古巴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嘉图·托雷斯·佩雷兹通过分析古巴经济结构性矛盾的历史成因与现状,论证了古巴经济改革的时代必然性。李嘉图教授认为,古巴经济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爆发危机前的很多年,就已陷入了严重的效率低下和外部依附(尤其是资源和金融依附)的增长瓶颈中。不幸的是,古巴同社会主义阵营的一体化进一步加深了古巴的技术依附,使古巴同世界领先科技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外部援助的骤停加速了古巴重新融入复杂国际经济环境的紧迫性,而此时的古巴经济体系明显准备不足。除个别领域外,古巴物资生产水平已远远落后于生产率的增长,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外部投资不足,经济效率低下。近20年来,古巴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经济效益持续恶化,生产力受到严重束缚。同世界平均水平和周边国家相比,古巴农业效益偏低。如考虑到政府对农业的科学投入,该部门的效率问题愈加突出。由于缺乏有效的、适合古巴国情的激励机制,古巴大面积土地的利用率极低。农业滞后导致古巴农民收入不足,基本生活困难,农村人口外流严重,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古巴第三产业难以成为生产部门的有力补充,反而还加剧了古巴经济的比例失调。此外,生产服务业(金融、法律、技术、咨询等)发展乏力,专业化程度较低。这种现状同古巴经济体制的自身特点密切相关,即国民经济价值链结构中的垂直僵化问题。

  (二)改革的性质与方向

  古巴社会主义改革历史悠长且复杂曲折,此次社会主义模式更新与以往的改革有何异同?如何定义古巴经济“更新”的性质与特点呢?

  纵观古巴革命以来的调整与改革,可以归结为在两种关系的调整中寻找出路:一是对外关系;二是生产关系,即计划(国家) 和市场的关系。广西大学王承就副研究员认为,古巴“更新经济模式”是自上而下独立自主地开展的一场具有古巴特色的不向市场让步的经济变革,既坚持社会公平,又追求效率,经济变革与观念变革相互交融。

  1.坚持计划经济体制,合理利用市场因素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徐世澄研究员认为,古巴本次经济改革力度大、势头猛、涉及面广;它的特点在于首先肯定了社会主义方向,而它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古巴虽以计划经济为主,但是同时也开始考虑市场趋势,通过经济改革实现所有制的多元化,对今后古巴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副研究员杨建明认为,古共“六大”改革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强调更新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强调调整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改革更注重内部革新图强,提高效率,而不再大张旗鼓地强调对外开放和投资的作用,即不再强调对对外关系的依赖;从改革措施来看,大多涉及国内计划与市场、国家与市场之间关系的调整与改革,不再强调依靠任何外国和外国集团。

  2.改善民生,助推发展

  古巴历史学家弗朗西斯科·洛佩兹·塞格拉(Francisco López Segrera)在《古巴革命:建议、背景与替代选择》一文中指出,古巴更新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将着力在中短期内解决牵绊古巴经济的两大顽疾——双重货币体制和居民收入水平低下。

  就经济模式更新中古巴社会政策的延续性问题,古巴学者在《古巴社会政策:新经济改革》一文指出,古巴革命50年社会政策的基本经验包括考虑和满足包括精神和文化在内的人类基本和全面需求、将公平置于效率之上、社会保障全面覆盖、战略的持久、国家稳定、对发展(医疗和教育)的高投入、广泛的社会救助、就业融入、扶贫战略等,而主要缺陷是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低至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因此当前的经济模式更新应把就业收入问题作为保持社会政策延续性的核心议题,建立就业、社会救助和保障的市政信息系统,促进社区等基层单位的自治发展,推动各层级的社会公平,扩大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建设,改革社会保障系统,定期评估修进社会政策,给予从事生产的弱势群体特别优惠贷款,推进建立更加灵活的劳动体系等。

  (三)改革的难点与重点

  前古巴驻华大使卡洛斯·米格尔·佩雷拉认为,调整收入分配、改革双重货币体制和探索适合古巴国情的社会主义模式是当前古巴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古巴著名学者拉斐尔·埃尔南德斯教授在《古巴改革:当前的变革》中指出,古巴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日益增加的社会不平等和贫困、权力过度集中、严重的社会与人口失衡、机构管理效率低下、基本的消费需求得不到保障、腐败、自然灾害(主要是飓风)与流行病、美国对古巴的干涉等,而古巴战略调整的重心包括革新社会主义经济模式、深化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建立支持新宪政秩序的共识。

  中国社科院拉美所杨建明副研究员认为,古巴经济困难的最根本原因是官僚主义和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国民经济长期缺乏活力。因此,古巴此次注重内部改革,通过一些市场的方式解决效率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大幅裁减国有企业冗员的方式把一大批人和企业推向市场,引导国有企业形成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一批非国有经济体。

  古巴学者卡米拉·皮涅罗·哈内克认为,古巴经济模式更新应重点推进合作社的改革创新,尽管在一些部门和领域已开始试点和推广合作社经验,但现有的合作社实践还处于良莠不齐的阶段,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尽可能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趋利避害地引导合作社发展符合自身特点的组织文化,鼓励相关人员和机构探索新的合作社实现形式,尤其是承租国有资产并雇有三个以上劳动者的个体经营者。

  中国学者徐世澄认为,古共六大后,古巴国内最显著的变化包括大幅减少国有部门冗员、个体户激增、逐渐取消计划供应购物本、允许承包土地、为私人买卖住房、汽车开绿灯等,除经济封锁、国际金融危机等外部挑战外,高层领导人龄偏高和经济增长缓慢、老百姓吃饭难是古巴面临的主要问题,尤其是自2009年以来,古巴经济增长率均未达到预期指标且均不到拉美地区经济增长率的一半,对委内瑞拉的石油经济依赖严重。

  此外,反腐败也是古巴经济模式更新不得不直面的挑战。古巴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是经济模式更新必须要打的一场硬战,腐败的本质是以权谋私。

  (四)改革的意义与前景

  就2011年4月古共“六大”召开的历史意义,徐世澄研究员认为,大会确立了以劳尔为第一书记的新党中央领导班子,宣布实行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任期制,取消了事实上的终身制;健全了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和党内的民主集中制;在经济和社会方面,大会就“更新”经济和社会模式的《纲要》,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为古巴未来的经济变革确定了方向。与此同时,古巴经济与社会模式的“更新”依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例如削减“铁饭碗”遭抵制、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物资匮乏、官僚主义等。因此,“更新”路途不可能一帆风顺。

  荷兰拉美裔学者安东尼奥·卡莫纳·巴埃兹认为,古巴经济模式更新旨在捍卫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果,无论是古巴共产党还是古巴政府仍将继续以管理者、分配者而不是生产者的身份,继续为古巴人民的集体需求提供物质基础,对比新自由主义改革,由公司结构统治的全球生产与分配体制在古巴小规模经济体内是难以实现的。安东尼奥进一步指出,尽管古巴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但以国家和市场关系为中心的古巴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却从未动摇,古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核心特征仍然是最重要的,国家在公私部门配置资源、生产与再分配过程中的至高无上足以解释古巴经济模式更新为何不会带来古巴国内的激进转型、社会主义制度的放弃、党及国家机器的解体。

  美国安默斯特学院政治学教授哈维尔·克拉雷斯(Javier Corrales)认为,古巴的发展困境在于在促进平等与改善人力资本的同时经济增长滞后,对产权与政治权利的损害是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对古巴政府而言,平等与人力资源是古巴政府关切的重点,也是古巴引以为豪的地方,但没有增长的平等会严重制约古巴社会主义未来的成长性。哈维尔教授进一步指出,古巴近期的经济改革将直面“有平等、无增长”的发展窘境,六大公布的古巴社会经济发展纲要首次对古巴的发展瓶颈做出了内源性分析,尽管古巴领导人意识到了古巴现有模式的缺陷,但对产权和政治权利的放开仍有所保留。此轮古巴社会主义“更新”将有助于古巴贫困的减少,但无法彻底终结古巴“有平等、无增长”的发展困境,它将成为古巴历史上持续时间较长的改革与调整期。

  杨建明认为,古巴改革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古巴史上改革的反复性、社会福利体系的不稳定性、不同政见者的干扰、美国对古经济封锁等都将成为制约古巴社会主义更新的负面因素,要充分估计古巴改革的复杂性与曲折性。

  关于美古关系的现状与未来,古巴著名学者埃尔南德斯教授指出,目前美古关系并没发生实质性变化,美国对古巴政策有变化但并不大。两国在自然科学、反毒等方面有一定合作,若两国关系正常化,古巴的改革进程必定会受到推动。

  (五)改革的国际借鉴与比较

  波兰前副、学者格泽高滋·W.科勒德克认为,在剧烈变化的全球化时代,为避免古巴国内陷入混乱、灾难或是再次沦为美国的半殖民地,古巴应努力构造一个特殊的加勒比式的社会市场经济,古巴经济既要实施价格放开,适当地调整工资和收入,又不能失去良好的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本体系投资。

  古巴哈瓦那大学国际经济研究中心教授胡里奥·迪亚兹(Julio A. Díaz Vázquez)在《古巴是否适用中国模式与越南模式?》 一文中指出,中国模式与越南模式的有效性证明了非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可行性,两国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趋利避害的有益探索值得肯定,尽管市场经济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但其负面产物亦不容姑息。在经济方面,中越两国的改革均始于农业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创新,如何实现农业自主发展和粮食安全是值得古巴重点借鉴的地方。政治改革方面,古巴应学习中越两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改革精神,克服旧体制的官僚主义,努力营造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发展环境。面对中越两国的改革成就,胡里奥·迪亚兹强调,古、中、越三国地理、人口、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古巴不能照搬中越模式,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古巴唯有抱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才能促增长、谋发展。他在《古巴经济模式更新——学中国还是学越南?》一文中进一步指出,继中国改革开放、越南经济革新后的古巴经济模式更新,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潮流的积极延续,但应充分考虑到古巴与中国、越南在地理、社会文化和自然历史方面的巨大差异;中国、越南选择接受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并参与国际竞争,而古巴地处世界经济的外围拉美地区,且严重受制于美国的经济封锁;中国、越南的农业经济,大部分居民居住在农村,而古巴却有75%的居民生活在城市,人口和领土面积与前两者差异较大,而内部的差异和分化没有中国和越南大;古巴与中国、越南分属不同文化圈,古巴的民族文化根植于西方传统,在家庭结构与传统上迥异于中国与越南;而在市场经济方面,中国分阶段走,越南没有中间环节,古巴仅提出引入市场因素,探索具有复合经济特征的计划经济,离市场经济还较远;古巴应学习中国、越南改革渐进的思路,克服家长式的社会经济行为和政策,努力建设法治社会,尤其要重视农业生产方面的经验,以解决古巴粮食安全问题,但同时也应避免中越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思想问题。

  2013进行时:经济模式更新的阵痛与选择

  进入2013年以来,古巴经济模式更新的步伐依然不减,高层人事接连调整,经济举措密集出台,多元外交纵深发展,普通民众的工作与生活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起伏与变化。

  (一)推行领导干部任期制和执政结构年轻化

  1.举行市、省、国家三级人大选举

  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古巴先后举行了包括市级人民政权代表大会、省级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在内的三级选举。2012年10月至11月,古巴通过两轮市级人民政权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169个市级行政单位的1.45万名市级代表。2013年2月3日,古巴800多万选民通过等额选举方式,选举产生了15个省级人民政权代表大会的1296名代表和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的612名代表,约三分之二的人民政权代表大会代表将被替换。

  2013年2月25日,古巴举行第八届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全体代表通过不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人大领导班子,并选举产生了包括国务委员会主席和第一副主席在内的、由31人组成的国务委员会。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是古巴最高权力机关,享有修宪和立法权,每届任期5年。劳尔·卡斯特罗再次当选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劳尔·卡斯特罗提议修改宪法,实行古巴国家领导人任期制度化,并明确表示这将是他最后一届任期。

  2.召开古共中央七中全会

  2013年7月2日,古共中央召开(六届)七中全会,决定对中央委员会组成进行了较大人事调整。劳尔强调,古共领导人应看到问题,并预见未来,站在模式“更新”的最前列,寻找困难的真正原因,并发动群众应对问题,这是党的主要任务。

  这次被解除职务的5位中央委员分别是原古巴全国人大主席阿拉尔孔,原国务委员会秘书、科技米耶尔,原中央书记处书记米萨埃尔,原小农协会主席卢戈和原共青盟第一书记柳德米拉。全会还决定新增11名中央委员,其中7名是现任第一书记,另4名分别是共青盟第一书记克雷斯波、小农协会主席冈萨雷斯、保卫革命委员会全国协调员米兰达和古巴驻委内瑞拉大使波朗科。

  这次被免职的5名中央委员,有的年龄较大,有的年龄并不大。尽管劳尔在全会上说,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犯了什么错误或有什么可指责的行为,但可以肯定事出有因,原因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二)实施新税法和新移民法

  1.启用新税法

  自2013年1月1日,古巴实行全面税收制度,这是自1959年古巴革命并废除全部税收制度以来的第一部全面税法。古巴媒体称,政府相关部门研究了包括中国、越南、委内瑞拉、巴西、西班牙和墨西哥等国的税收制度,同时考虑了古巴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包括遗产税、环境税、消费税、交通税、农场土地税、多种许可费用等19项内容的古巴新税法。这项新税法主要针对个体户和小型企业主以及农场主。根据规定,年收入达到1万古巴土比索,约合400美元的人,将会被征收15%的所得税,而年收入达到5万古巴土比索,约合2000美元的古巴人,将会被征收50%的所得税。同时,古巴1994年通过的个人所得税浮动标准在新的规定当中依然有效。新税法中也包括了一系列减税规定,以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古巴政府期待新税法能给国库带来更多收入,并计划用有针对性的福利替代目前实行的津贴。古巴政府表示,在旧经济模式下,负责全国90%以上经济活动的国有企业将所有收入交归政府,政府再给公司分配物资,而税改要求大型国有企业逐渐脱离政府部门的干预,变得更加自主。新税法还会根据政府每年的年度预、政府部门执行情况等进行调整。

  比照新税法征税规定和古巴民众的实际收入水平,新税法对普通劳动者影响不大,主要是针对古巴改革开放中包括个体户、私人企业主在内的一些收入增加较快、较多的群体增收税收,旨在增加财政收入,调节居民收入分配。

  2. 实施新移民法

  2013年1月14日,古巴新移民法正式生效。根据新移民法,古巴公民只需出示有效护照及相关目的国的签证即可出境。此前,根据1976年的移民法,古巴实行严格的出国限制制度,公民在获得外国签证后必须到内政部办理手续繁琐的“白色出境许可”方能获准出国旅行、探亲或留学等。

  此次移民法的修改幅度和力度较大。废除了1961年第989号法律,该法律规定对移民国外者的财产予以没收,权利予以剥夺;出国者在国外逗留期限由11个月延长至24个月,归国探亲的逗留期限由90天延长至180天;允许在1994年古美移民协定签署之后非法偷渡的移民回国;参加官方代表团出访的有建树的医生和运动员在“叛逃”满8年后也可以回国探亲。为防止国家人才流失,新移民法规定,国家高级干部出国须经国家干部委员会审批。企业负责人、国家重要部门的干部、参与重大科技项目的科研技术人员、参与医疗卫生重要服务项目的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取得重要成绩的运动员和教练员等,出国需履行审批手续。

  新移民法为古巴居民提供了合法、有序、安全移居国外的途径,有助于古巴与国外侨民关系的正常化,赢取海外侨民对古巴发展的支持。新移民法还有助于古巴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外部环境。据初步估计,古巴每年的额外收入有望达到16亿美元,相当于每年进口食品的开支总额。

  (三)积极开展多元外交,为经济模式更新寻求新的国际援助

  委内瑞拉是支撑古巴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伙伴,2013年3月委内瑞拉前总统查韦斯的突然辞世迫使古巴进一步加大多元外交的力度,从而积极寻求更为广泛和稳定的国际援助。2013年2月底,俄罗斯梅德韦杰夫的古巴之行受到了古巴政府的高规格接待,俄承诺免除古巴此前的300亿美元债务,并对古巴经济模式更新提供经济援助。5月,古巴外长罗德里格斯访问巴西,巴西宣布扩大对古巴首个“发展特区”马列尔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援助。6月17日,古巴二号领导人米格尔·迪亚斯·卡内尔在当选国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兼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后成功访华,充分显示了古巴对古中传统友谊和战略关系的重视与坚持。中国、俄罗斯、巴西等国对古投资贸易的扩大无疑为古巴经济模式更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此外,古巴政府还试图通过推进拉美及加勒比地区一体化,加强古巴的地区影响力,为经济模式更新营造良好的地缘环境。2013年1月26至28日,在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CELAC,简称拉共体)首届首脑峰会上,古巴取代智利成为新一届拉共体轮值主席国。拉共体于2011年12月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成立,拉美和加勒比各国首脑认为这将使西蒙·玻利瓦尔、何塞·马蒂等拉美民族独立英雄关于拉美统一的梦想得以实现。

  转型阵痛考验古巴社会承受力

  尽管经济模式更新为古巴居民提供了购车、购房、贷款、投资、创业、出国等新的社会机遇,但囿于传统经济结构和体制,古巴普通民众短期内依然面临物资紧缺、收入拮据、就业不稳定的现实挑战和心理考验。

  据古巴国家统计局2013年7月6日最新公布的数字,2012年古巴在国有部门工作的职工平均月工资为466比索(折合20美元),比2011年增长了2.4%。按行业来看,月工资最高的是建筑业,为580比索(24美元);其次为矿业,566比索(23美元);发电、天然气和自来水业,为522比索(22美元)。国家统计局的资料表明,自2006年以来,古巴职工的月工资每年均有所增加,2006年平均工资只有387比索(16美元)。古巴政府承认职工工资水平不高,有一部分生活必需品仍须凭购货本定量供应,但教育和医疗始终确保全部公费。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劳尔·卡斯特罗也曾强调,居民工资不可能大幅提高,工资的增加必须与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和生产率的提高同步。

  古巴经济模式更新中一个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原体制内人员向私营经济部门的转移。为解决国有部门大量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自2010年起古巴政府逐步放宽了对个体户的限制。截至2013年6月,古巴个体户已接近43万户,个体户的收入普遍高于国有部门职工。古巴不少前政界、文体界名人都纷纷下海,通过经营饭馆、酒吧等自谋生计,而普通民众的下岗再就业之路则走得更为艰辛和迷茫。

  面对经济模式更新大刀阔斧的调整和改革,古巴社会在渴求重生的同时,更承受着巨大的张力和考验。能否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求得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将成为决定古巴经济模式更新成败的重要标尺。无论前景几何,坚持古巴道路的古巴经济模式更新都将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有益探索和大胆尝试。.
猜你感兴趣

1.美国结束对古巴经济制裁的六大理由

2.混合经济的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