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世界历史>欧洲历史>德国历史知识>

德国华伦斯坦到底杀了多少人

睿柠分享

  阿尔伯莱希特·华伦斯坦(Albrecht Wallenstein,1583—1634),是一名德国化了的捷克贵族,天主教徒,三十年战争(1618—1648)中神圣罗马帝国的军事统帅。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的AA,一起来看看吧。

  德国华伦斯坦杀人数

  阿尔伯莱希特·华伦斯坦是欧洲三十年战争时期一位有名的将领,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军事总指挥,是一名德国化的捷克贵族,信奉天主教。华伦斯坦手下的雇佣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这样一支狂野性质的军队所到之处无不汗颜,华伦斯坦杀了多少人也无从考据,也没有历史记载。

  人们在提及三十年战争时不得不提的就是华伦斯坦和古斯塔夫二世,虽然两人在三十年战争中只是昙花一现,但是两个人的事迹足以贯穿整个三十年战争。提到华伦斯坦的雇佣军都会闻风丧胆,提起华伦斯坦杀了多少人更不会有人妄自绯言,因为华伦斯坦杀了多少人无人能知无人能晓。

  要知道华伦斯坦杀了多少人,其实可以根据他的大小战役来概算一下,他所拥有的雇佣军所到之处犹如蝗虫嗜过一般,片甲不留,马克思曾经称华伦斯坦雇佣军为“华伦斯坦的蝗虫”。当年他为抵挡丹麦进攻,向皇帝提供了一支3万人的军队,这支军队在一瞬之间发展到10万之众,可见华伦斯坦的组织能力超群。如果以屠城来算的话,一此战役杀死三五万人根本不在话下,何况华伦斯坦大小战役无数杀的人也更不计其数。这也是他“蹂躏四野以自养”的治军策略,然而这样的策略也是让他丧身的一个原因。

  在对古斯塔夫二世的战斗中,就有不计其数的军队被华伦斯坦所杀。两个人的决战在吕岑,虽然华伦斯坦只杀了瑞典一万人,虽然他们的国王死了,但是华伦斯坦的组织能力还在。在之后的战战争中,华伦斯坦迅速组织军队,最后杀退瑞典几万之众获得胜利。所以,可以说华伦斯坦杀人无数。

  揭秘古斯塔夫二世和华伦斯坦谁更优秀

  在欧洲三十年战争期间,出现过两位极具战斗力和领导指挥能力的军事家,两人在自己利益的驱使下发生过多次战争。一个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最高指挥也是具有“欧洲雇佣军之王”称号的阿尔伯莱希特·华伦斯坦,另一个是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

  虽然两人在三十年战争中叱诧风云的时间并不长,但是今后提及三十年战争基本上都是在他两个人身上进行谈论,那么古斯塔夫二世和华伦斯坦谁更优秀呢?

  要比较古斯塔夫二世和华伦斯坦谁更优秀,不能从单一的方面提及。论军事才能古斯塔夫二世可以说是当时最优秀的。他发明的线阵一直被沿用到拿破仑时期,他也是凭借着自己发明的线阵,打的天主教同盟节节败退,任何天主教将领都不能阻挡他的脚步,可以说古斯塔夫二世是当时最强的军事家。

  如果说古斯塔夫二世能称的上是最强的,那么第二位就当属华伦斯坦。华伦斯坦在两次拯救罗马帝国都未曾使用帝国的一兵一钱,他能够迅速组织起一支极富战斗力的雇佣军,这在欧洲战争史上可谓是一个奇迹。由此可见华伦斯坦的军事组织能力是无与伦比的。

  两人的军事才能都是可圈可点的,那么在战场上古斯塔夫二世和华伦斯坦谁更优秀呢?两人在三十年战争中交战数次,华伦斯坦知道古斯塔夫二世军事才能超群,战争中并不急于决战,且战且退,最终两军于吕岑决战。俗话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从军队损失上,瑞典军队获得绝对的胜利,但是他们的领袖古斯塔夫二世阵亡。而华伦斯坦的军队补给能力超强,可以说是华伦斯坦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华伦斯坦的真正死因

  阿尔伯莱希特·华伦斯坦是欧洲三十年战争时期有名的将领,他与古斯塔夫二世之间的战争可谓是当时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华伦斯坦曾在与古斯塔夫二世于吕岑决战,并将古斯塔夫二世杀死,对于这样一位优秀的将领应该是封官进爵,委以重用。然而他最终被士兵给刺死,我们可以从以下事件中分析华伦斯坦的死因是什么。

  华伦斯坦在坐上帝国军队总指挥时,曾因与皇帝的想法不同而被解除兵权。但是在罗马帝国在遭受瑞典的进攻时节节败退,皇帝无奈只好将华伦斯坦重新召回。华伦斯坦在被召回后,向皇帝提出极为苛刻的要求,迫于形势紧张,皇帝不得不答应他的要求。华伦斯坦战胜并杀死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后,培养自己的亲信部队,并让他们誓死效忠于自己。这样他就有了跟瑞典等国和平谈判的筹码。然而各国都害怕他的实力,华伦斯坦活着就对自己国家有着极大的威胁。于是,他们将华伦斯坦与他们密谈的消息告诉了罗马帝国皇帝,皇帝并没有同意华伦斯坦这么做,由此他成了帝国的叛徒,然而皇帝当时并没有处死他,那么华伦斯坦的死因是什么呢?

  罗马帝国皇帝颁布了“公开的人权剥夺令”,并派兵暗杀他,华伦斯坦被迫逃至爱格城堡附近。最终被爱尔兰、苏格兰、英格兰的士兵刺死在卧室中。他没有反抗,只是任凭一杆长枪刺入自己的胸膛,这样一位将领被自己拯救的罗马皇帝刺杀。

  华伦斯坦与杜伦尼的关系

  华伦斯坦、杜伦尼都是欧洲三十年战争史上有名的战将,两人都有着卓越的功勋,军事才能也不相上下。两位将领都曾成为本国军队的最高指挥,都曾是战无不胜的优秀军官。

  虽然说华伦斯坦、杜伦尼都是战将,但是两人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华伦斯坦死于被自己拯救过数次的罗马皇帝的暗杀,而杜伦尼战死沙场。

  华伦斯坦虽为罗马帝国立下不朽军功,但是自己的政治观念与皇帝不同,造成了他与罗马皇帝的分歧。虽然华伦斯坦一直为自己的政治生涯做斗争,但是迫于皇帝的压力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政治观点去执行皇帝的治理。他所推崇的宗教自由被天主教诸侯反对,强行加入天主教,华伦斯坦还被皇帝命令强力实行“归还教产赦令”。最后,旧教诸侯在马克西米连一世带领下,迫使皇帝解除华伦斯坦兵权。之后由于瑞典古斯塔夫二世领军进攻罗马,罗马不能抵挡瑞典的攻势,只好将华伦斯坦召回。华伦斯坦在战胜瑞典之后,发展自己的亲信部队,以此来坚持自己的政治观点,与其他国家密谈。然而他与各国的和谈并没有通过皇帝的允许,被扣上了叛徒的帽子,最后被刺死在卧室中。

  杜伦尼的军事生涯要比华伦斯坦顺利的多。虽然杜伦尼从小体弱多病,但是他从参军后所显示出来的军事才能要超出常人很多。他在战场上也是所向披靡,以能站善战而出名。杜伦尼也是勤奋好学,善于总结经验的,为人不骄不傲,后来跟孔代的配合可谓是最具战斗力的组合,屡战屡胜。因两位战将都是各为其主,后来有许多次交手。在1675年与德意志蒙特库库尼的战争中,杜伦尼强渡河流时被一颗炮弹炸死,结束了自己30年的军事生涯。

  华伦斯坦、杜伦尼两人都算是欧洲战争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但命运总是不会被上天所眷顾。华伦斯坦是惨死而杜伦尼战死沙场也算是一代战将应有的归宿。

  华伦斯坦的雇佣军介绍

  阿尔伯莱希特·华伦斯坦是三十年战争时期神圣罗马帝国军队的总指挥,在他手下有一支战斗力超强的军队。这支军队是当年帝国军队不能抵挡丹麦人的进攻时,斐迪南二世从捷克召回的华伦斯坦的部队,称之为华伦斯坦雇佣军。

  华伦斯坦雇佣军,开始只有三万人,但在华伦斯坦的带领下迅速扩大至十万人,而且极具战斗力,但凡攻占一地就蹂躏一地,杀光一切抵抗,抢劫一切财产,在马克思笔下曾被称之为“华伦斯坦的蝗虫”,可见华伦斯坦雇佣军的战斗力是何等的可观。华伦斯坦凭借着这样一支雇佣军成为帝国军队的总指挥,在他的带领下,迅速将丹麦军队打回老家,并让其签订城下之盟。华伦斯坦为帝国立下最大功劳后被封为公爵,但就在此时,他与皇帝的主张产生分歧,皇帝随后将其兵权解除。

  再后来帝国遭受瑞典军队入侵时,帝国面临重大危机,不能抵挡入侵者的进攻。这时皇帝又重新起用华伦斯坦。华伦斯坦跟皇帝斐迪南二世提出了及其苛刻的条件,但在形势逼迫下皇帝答应了他提出的全部要求。华伦斯坦依然运用之前的方法,迅速拉起一支雇佣军,他再一次披上佣兵王的称号。华伦斯坦雇佣军不负众望,击退侵略军,并且杀死了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

  再次立下战功后,华伦斯坦没有向上次那样被辞退,而是扶植亲信部队,自己掌握兵权。并私下与其它国家谈判,希望能停止战争,但是各国都惧怕他的雇佣军和他的战斗力,于是把与他们谈判的消息透漏给了罗马帝国。最终,华伦斯坦被刺死,就这样称霸一时的华伦斯坦雇佣兵就此陨落。

  阿尔伯莱西特·华伦斯坦简介

  阿尔伯莱希特·华伦斯坦出生在1583年9月24日,诞生地在波西米亚,是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中罗马帝国的军事统帅,是德国化了的捷克贵族,信奉天主教,死于1634年。

  阿尔伯莱希特·华伦斯坦从小爱好广泛,如:军事理论、绘画、建筑、剑术等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也对他以后的军事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华伦斯坦在1606年被命为摩拉维亚军队,之后成为皇帝继承人马蒂亚斯的侍从,自此,华伦斯坦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马蒂亚斯即位罗马帝国皇帝后,将华伦斯坦带入宫廷,并一直对他加官进爵,使得华伦斯坦更加卖力地为皇帝服务。

  1618年欧洲三十年战争开始,华伦斯坦也开始了他的征战生涯,在战场上极尽全力施展自己的才华。至1625年三十年战争的第二阶段开始,罗马帝国的梯里抵挡不住丹麦的进攻,于是斐迪南二世召回在捷克的华伦斯坦支援梯里。华伦斯坦提供了一支军队,并迅速扩大,而且战斗力极强,曾被马克思称之为“华伦斯坦的蝗虫”。也是靠着这只队伍,华伦斯坦成为帝国总指挥。但在1629年被封为公爵时,他渐渐的与皇帝产生分歧。

  华伦斯坦主张宗教自由、集中力量一致对外、加强中央集权等,但是皇帝跟他的主张截然相反,最终华伦斯坦被解除兵权。后来帝国因为抵挡不住瑞典的进攻,被迫又重新启用华伦斯坦。华伦斯坦挽回败局后再次坚持自己的政治观点,但还是被天主教诸侯反对,并被扣上叛徒的帽子,逃至爱格城堡附近。最后,被苏格兰、英格兰、爱尔兰士兵刺死。
猜你感兴趣:

1.三十年战争的简介

2.三十年战争有哪些影响

3.三十年战争有哪两大阵营

4.一站到底题目及答案2015年最完整版

5.名人传读后感1500字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