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德意志会爆发1848革命呢
首先1848年是一场整个欧洲的革命,从大西洋到黑海几乎整个欧洲大陆都在革命。1848年2月巴黎爆发了革命,3月德意志就跟着行动起来,那么单以德意志而言,为什么德意志会爆发革命呢?
德意志会爆发1848革命的原因
小编认为原因有两点一是1813年以来积聚的社会矛盾,二是市民阶级的自由主义热潮。
1813年战争被叫做德意志民族解放战争,莱比锡大会战中,德意志各邦的军队,除了实在不好调头的萨克森王国之外,都团结在一面旗帜之下战胜了拿破仑,并由此而不断高歌猛进,直捣巴黎推翻了拿破仑帝国,但是维也纳会议虽然从外交和政治上重构了欧洲的秩序,但是德意志自身的社会矛盾却并没有得到解决。
德意志工商业的衰退在近代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传统的自由市的萧条,汉萨城市的衰退,1803年帝国根本法则干脆取消了大部分自由城市的独立地位,中世纪德意志城市的基础正在消失,而托拿破仑战争和大陆封锁令的福,当英国和殖民地商品被拿破仑拒之门外的时候,德意志又得以喘息,兴起了很多原本不具备竞争力的工业,比如甜菜炼糖、比如纺织,而随着和平的到来,英国工业品和殖民地糖再次输入德意志,则德意志的工商业因此而造次遭到巨大冲击。
还有废除农奴制对下层农民的冲击,1806年以来德意志各邦相继宣布废除农奴制,但是受益的首先是地主、富裕农民,中层农民和下层农民则因此而蒙受了相当的损失。当这种农村社会状况遇到农业歉收的时候,就形成了农民阶级的不满。
工商业萧条、农业歉收这些经济性的问题之外,是德意志的政治矛盾。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旨在缔造欧洲均势,但这种欧洲均势的目的,却是为了维护一个一盘散沙的德意志。梅特涅用精巧的欧洲体系来掩盖一个明显的现实,那就是德意志的统一被无限期搁置了。而使德意志邦联获得国家主权实体的性质,原本是维也纳议定书和邦联根本法明文规定的。现在德意志是一个由几十个大大小小的独立邦国和自由市组成的邦联。它无力自保只能依赖“莱茵河卫兵”而这个“莱茵河卫兵”原本按照梅特涅的计划应该是奥地利帝国和普鲁士王国共同充当,奥地利获得朗道和莱茵普法尔茨而保卫南莱茵,普鲁士获得莱茵威斯特法伦而保卫北莱茵。但奥地利军队的阻挠让梅特涅的计划失败,于是整个德意志邦联在面对法国威胁的时候就只能指望普鲁士了。
政治上的分治伴随以君主统治的延续,1813年以前抵抗拿破仑的各邦君主纷纷许诺颁布宪法,自由和统一作为德意志民族解放战争的的精神旗帜号召了一代德意志人投身解放祖国的战争,但是当拿破仑失败的时候,宪法的许诺却被无限期推迟了。复辟时期的德意志仿佛是18世纪的往日重来。各国纷纷恢复到传统的漫不经心的巴洛克式的宫廷生活里去。曾经赖以激动人心和解放德意志的东西如今避之唯恐不及。1830年革命曾经震动了德意志,并且成功的破事一些小邦作出改革甚至颁布宪法,但是在大邦这种政治上的沉睡还在继续。
于此同时随着铁路的兴起和军事现代化,各国政府的财政负担在1815年到1848年之间不断攀升。普鲁士王国原本保证要颁布宪法,但是随着战争的胜利和德意志的复辟,宪法许诺被束之高阁。但是自由派大臣成功的哄骗腓特烈威廉三世国王签署了一项有约束性的法令,那就是自今以后普鲁士王国的国债必须经过议会批准,这项法令在签署的时候毫无意义,因为王国既没有议会也没有什么借国债的需求。但是1847年为了修筑柏林-柯尼斯堡铁路这种需求出现了,于是为了借债腓特烈威廉四世召开了代替议会的联合邦议会,俾斯麦就在此时登上历史舞台,而邦议会召开的时间很有意思,1847年,是的第二年就是1848年了。
此时的德意志市民阶级就其人数、社会阶层而言和日后的德意志市民阶级其实并不太接近,相反它更多的是传统的德意志市民社会,也就是中世纪以来德意志市民阶级的延续。1815年德意志人口前二十位的城市人口数相加,相当于1.5个巴黎,或者略多于巴黎+里昂。此时的柏林还是老派柏林人所谓的“省城柏林”距离“北德意志邦联之都柏林”或者“皇帝的柏林”还有半个世纪的距离。
德意志市民阶级主要是行政官员、军官、贵族、教士、自由职业者、行会会员、宫廷作坊和工场的工匠,小商人、小店主,产业工人微乎其微,城市无产者虽然存在但更多的是城市市民阶级破产的结果或者刚刚鼓起勇气进城谋生的农民。这些人依赖于权力,因为德意志手工业原本很大程度上就是宫廷订货或者扶持的产物,与上层的关系远比与农民的关系来的密切。
这些人在复辟时期的宣传里,大学生运动里、报纸著作的宣传之下接受了自由主义的信仰。与德意志的开明派贵族相结合形成了德意志的自由派,他们追求的是国家的统一,和公民的民主权利,以及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没有具体的行动纲领,也没有坚决的进行革命的必要和想法。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很清楚的观察到1848年革命的性质。1848年革命对德意志而言实际上是一场输入性的革命,1848年2月巴黎爆发革命,2月底距离法国最近的邦,巴登大公国就爆发群众运动,然后蔓延到普鲁士的莱茵-威斯特法伦,如果说巴登大公国是德意志邦联的软肋,那么莱茵-威斯特法伦作为普鲁士王国的飞地就是普鲁士王国的软肋,而奥地利帝国的软肋在哪里呢?想都不用想当然是匈牙利,在莱茵-威斯特法伦爆发群众运动的时候,匈牙利人也行动起来了。革命的“三月”到来了。三月在德意志史上比1848年革命还要响亮,以至于有两个专有名词叫做“三月后”,就是以1848年3月作为德意志近代史的分水岭。
3月6日维也纳发生群众集体散步,也在这一天腓特烈威廉四世被柏林同时反对政府的左派和右派折磨的忍无可忍,下令解散联合邦议会,柏林和维也纳的市民随即开始爆发。3月12日维也纳大学生开始集体散步,3月14号柏林开始发生骚乱。然后局势迅速扩大,梅特涅被哈布斯堡王朝抛弃,被迫辞职和出逃,在柏林腓特烈威廉四世宣布恢复被解散的联合邦议会,但是这一让步被误传为国王准备全面让步和颁布宪法, 来到王宫门口向国王致谢的柏林人遭到了王家军队的射击,随即引起全面巷战。
在这种局面下腓特烈威廉四世向柏林人让步,发布了《告亲爱的柏林市民书》,把军队撤出了柏林,然后于3月29日任命来自莱茵的自由派贵族肯普豪森为首相,同时普鲁士议会开始制定宪法。在奥地利,随着梅特涅的辞职,虽然颁布了宪法但奥地利帝国迅速的陷入混乱,五月维也纳爆发起义皇帝和宫廷离开维也纳逃亡因斯布鲁克,六月布拉格爆发起义,匈牙利开始谋求独立,在意大利撒丁王国进军米兰。
在这种混乱状态中,德意志举行了第一次男性公民的普选,1848年5月18日,由德意志人选举出来的德意志国民会议在法兰克福的保罗教堂举行。各邦君主噤若寒蝉,普鲁士王国妥协了,召开了制宪会议,而且腓特烈威廉四世国王自己站出来号召德意志统一,哈布斯堡王朝正在走向崩溃,当国民议会召开的时候,革命的绕潮扫荡整个德意志,一个新的时代似乎正要到来,而保罗教堂就是这个新的德意志国家的摇篮。然而事实并不如此。
整个夏天柏林的制宪议会忙于制定宪法,而法兰克福的德意志国民会议也忙于制定宪法,并就大德意志还是小德意志,皇帝是否有否决权而一再争论不休,但时间却在飞速的流逝,哈布斯堡王朝挺过了它最接近灭亡的危机,拉德茨基元帅战胜了撒丁人,耶拉季奇和克罗地亚人站到了哈布斯堡王朝一边来反抗起义的匈牙利人,当维也纳人民在十月再次起义的时候,维也纳遭到围攻起义被镇压,到1848年冬天革命的热潮已经一去不返,十一月腓特烈威廉四世撤换了自由派的首相,选择了保守的勃兰登堡伯爵为新首相。十二月二日弗兰茨约瑟夫皇帝在维也纳登上皇位,成为奥地利皇帝,十二月十日在革命的源头巴黎,路易拿破仑当选共和国总统,革命的1848年就这样过去了。
到1849年3月法兰克福国民议会通过了宪法,并请求普鲁士的腓特烈威廉四世接受帝国皇冠,但遭到腓特烈威廉四世的拒绝,此时终于有自由派采取起义,萨克森宫廷乐队指挥瓦格纳先生挥舞红旗的那次起义也在这个时候。但是毫无意义很快遭到镇压。法兰克福国民议会也随之瓦解。1848年革命结束。
1848年革命作为一种输入性的革命,是德意志本身的社会矛盾和市民的自由主义热忱结合,并为法国的革命带动,美国的政治理想影响下而爆发的。在革命的最初阶段革命者没有具体的目标,大部分自由派并不想要共和国,也不希望进行武装斗争,他们希望利用1848年德意志各邦的混乱局面和各邦君主的无力状态,来实现德意志民主化和德意志统一,但是他们自身没有足够的力量,又不愿意真正失去秩序,所以他们希望借助舆论的影响、君主对革命的恐惧来迫使强大的邦,最好是普鲁士的妥协,因为普鲁士从1815年到1848年是德意志大邦里最自由主义的,同时普鲁士的公务员体系也是最清廉和高效的,普鲁士还有强大的军事传统,所以他们希望借助普鲁士的力量实现德意志的民主统一。同时革命者没有得到任何一个邦的无条件的支持,他们也没能真正把德意志人民联合在一起,德意志小邦分立的局面决定了1848年革命实际上有多个中心,其中三个大的中心在柏林、维也纳和法兰克福,在维也纳进入武装斗争的时候,柏林和法兰克福却认为革命已经胜利开始安然制定宪法,而当整个德意志终于开始武装斗争的时候,维也纳已经被征服了。
1848年革命的失败是一个悲剧,它葬送了德意志自由主义民族主义运动,在历史的分支路线上决定了日后的德意志法西斯化,但是客观的说,这个悲剧是德意志自身社会条件的必然结果。
猜你感兴趣:
3.德国历史大事年表
4.德国历史发展介绍
5.德国历史
6.德国国旗简介
上一篇:德国1848年革命的影响有哪些
下一篇:德国一八四八年革命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