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事件>

古代府兵制改革的历史事件介绍

漫柔分享

  府兵制是中国古代兵制之一,该制度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那么你了解古代府兵制吗?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代府兵制改革的简介,希望能帮到你。

  古代府兵制改革的简介

  让汉人改为鲜卑姓,这一点不符合隋朝的国情。杨坚在这一点上进行改革。

  杨坚为北周大丞相时,就下令西魏受赐鲜卑姓的汉人可恢复汉姓,开始破除了鲜卑人当兵、汉人务农的规定。隋开皇十年(590年),文帝又下令府兵全家一律归入州县户籍,受田耕作,变军籍为民籍,兵士本人则由军府统领。改军籍为民籍成为隋朝府兵制改革的一大亮点。

  这一措施不但使农业户口大增,促进了农业的发展,而且更适应了民族融合和时代趋势,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隋文帝改革府兵制,隋文帝改革府兵制的关键措施,是把军人户籍编入州县,同样分到田地。隋朝改革后的府兵制带来的效果:一、有利于生产;二、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三、扩大了兵源;四、清除了胡汉分治的遗迹。最后概括为“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富强和民族的融合”。特别强调,隋朝府兵制的基础是均田制。

  古代府兵制的起源

  府兵制原起于北魏时期鲜卑人当兵、汉人务农的政策。

  宇文泰创建府兵制的目的是让鲜卑族的人感觉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更高,更重要的目的是鼓舞士气。西魏的府兵制是汉人不能加入府兵,汉人若是要成为府兵,就得改为鲜卑姓。同时规定府兵加入军籍且免除赋税,府兵制的建立使宇文泰快速加强军队力量并提高作战士气。府兵全家可以免除赋役,当兵成为鲜卑人的专利,这政策明显地带有民族隔离的色彩。

  古代府兵制的鼎盛与没落

  府兵制发展到了唐朝到了鼎盛时期,唐朝把府兵制改革的更加细化。府分上府、中府和下府且各府人数不一,府分布全国各地,数量多达六百多个。府又分外府和内府,入选外府府兵的要求高于内府的府兵。外府府兵多从二品到六品的府兵后代中选拔,内府的府兵则是从六品以下到农民中挑选。唐朝的府兵制改革的地方不多,更多的是延伸和细化。唐朝有选择府兵多从贵族和富人中挑选,原因是打仗时富人有能力自备武器和军粮等。

  府兵制改革发展到了唐朝已是鼎盛时期,最终因其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而遭到停废,府兵制盛于唐而止于唐。
猜你喜欢:

1.白居易的励志故事

2.中国南北朝怎么划分

3.中国古代兵制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