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事件>

水浒传公孙胜的死亡原因分析

漫柔分享

  公孙胜是《水浒传》中的人物,随众接受朝廷招安,征伐辽国讨伐田虎,田虎军师以妖法打败梁山好汉,公孙胜破了他的妖法,顺利消灭田虎,消灭王庆后出家修道功成身退,回蓟州潜心修道,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提供的水浒传公孙胜的死亡原因分析,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水浒传公孙胜的死亡原因分析

  人不外乎一死,只是死法不同而已。水浒众将接受招安以后,有的被高俅毒死,有的征战而死,也有的后来病死老死。那么,作为水浒梁山的四号人物,公孙胜是怎么死的呢?

  水浒好汉死于非命的还真不少。比如宋江,他是梁山水泊的一号人物,上山时好似义薄云天,一副要和“恶势力”抗争到底的样子,许多好汉就是被他的“忠义”感召而誓死效命的。实际上,宋江到底是官吏出身,他上山不过是无法享受特权阶级的待遇而愤愤不平而已,一旦朝廷伸出橄榄枝,他便率众接受招安了。

  他没想到的是,像他这样一位一呼百应的“造反派”并不能为朝廷所容忍,因此最后被高俅设宴毒死。与宋江一同被下毒的还有二号人物卢俊义,不过他没有被毒死,而是中毒受伤失足落水而亡。梁山三号人物吴用听闻宋江已死,自己在宋江墓前上吊死了。至此,梁山的头三号人物的死就很明了了,分别是被毒死和自杀。

  那么,公孙胜呢?其实在小说里并未明确交代他的死因,只是对他的去向做了交代。宋江率众归附朝廷,公孙胜遂以当年的约定为由告辞而去。原来,早在公孙胜出山之时,便对梁山众人的结局有了一定的先见之明,他知道梁山众人之所以聚义不是为了穷苦百姓,而是因为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的缘故,所以根本就不会和朝廷“死磕”到底,接受招安是迟早的事。于是,公孙胜借他的师父之口与宋江立下“逢幽而止,遇汴而还”的约定,当宋江等人兴高采烈地前往汴京受封之时,他便早早做好了打算,等到征辽之后,便以当初的约定为借口告辞回乡,从此潜心修道。

  所以,小说里的公孙胜的结局是功成身退,至于他是怎么死的则没有明说,我们就只能猜测他是病死或老死的了。

  水浒传公孙胜的性格特点

  梁山好汉性格各异,比如宋江精于算计,吴用机智聪明,鲁智深脾气暴躁。公孙胜也是梁山泊的重要人物,在梁山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公孙胜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呢?

  公孙胜的的性格特点其中之一是勤奋好学。公孙胜是一位综合型技术人才,不但会使刀枪棍棒,而且通阴阳、懂五行,能够呼风唤雨,这种全能型人才可不是天生的,除了有名师教导之外,最重要还是要靠自己勤学苦练;公孙胜的第二个性格特点是淡泊名利。

  公孙胜和晁盖等人一同劫取了生辰纲,众人回去都想着怎么瓜分这批财富,唯有公孙胜对此不屑一顾,所以当阮氏三雄、刘唐等人都分得了大量金银财宝回家时,公孙胜却什么也没要。从这里既看出晁盖对公孙胜的参与此事的重要性并不认同,也看以看出公孙胜与其他好汉的格局不同。很明显,公孙胜这么做不为自己,而是为拯救黎民百姓的大业攒下第一桶金;公孙胜的第三个性格特点就是特立独行。

  他为什么能够做到特例独行呢,除了他淡泊名利的本性外,也与他的远见卓识有关。当年和晁盖一起上梁山,算是梁山旧将,待宋江上位,公孙胜便知自己很难被容下,于是以探母为名早早下了山,若不是后来宋江久攻高唐不下请他出山相助,恐怕不会再涉足江湖。虽然不得已出山,但他早就预知宋江等人会被朝廷招安,也知道招安后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所以征方腊前再次告辞回乡,从此再也没有过问世事了。

  由以上可知,公孙胜的性格特点主要有三:勤奋好学、淡泊名利和特立独行。性格决定命运,公孙胜的这些性格特点决定了他的人生结局。